梁建章: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作者 梁建章

最近,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日本、韓國的低生育率危機是前車之鑑

李紀恆的文章引發媒體廣泛解讀。一般認為,總和生育率低於1.5,就算是跌破警戒線——因為生育率一旦跌到1.5以下,就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如果不大力鼓勵生育,生育率很難再回升到1.5以上。

考慮到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屬於東亞國家,在傳統上也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下面舉日本和韓國的例子來說明低生育率危機。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946年至1948年出現了短暫的嬰兒潮,總和生育率超過4.0。從1948年開始,日本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節育的措施。隨後日本生育率逐步下降,到1950年代末,日本生育率已降至2.1的更替水平。之後一直到1970年代中葉,日本生育率都在更替水平上下波動,沒有明顯的變化。1989年,日本生育率創下1.57新低時,震動了日本政府和國民,被稱為「1.57危機」。到1995年,日本的生育率首次低於1.5,並在2005年跌到1.26。隨著鼓勵生育政策的實施,日本的生育率在2015年回升到1.45,但一直未能提升到1.5以上。近年來,日本的生育率在1.4左右。

為了應對少子老齡化問題,日本的退休年齡已經不斷上調,目前,日本退休年齡為65歲,將於明年4月實施的一項法律修訂案呼籲企業允許員工工作到70歲,以部分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政府甚至提出了「終身不退休」的規劃。另外,《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已於2019年4月1日正式生效,日本政府試圖引進外國移民來填補本國勞動力缺口。

韓國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國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韓國的生育率高達6.0。在這種人口壓力下,韓國從1962年開始全面推行鼓勵少生的政策。隨後,韓國的生育率急劇下降,到1995年,總和生育率降到1.63。在這種情況下,韓國政府於90年代中葉批准了人口政策的轉變,取消鼓勵少生的政策,防止生育水平進一步下降。然而,政策調整後,韓國的生育率並沒有回升,2004年生育率進一步下降到1.2。極低的生育率引起了韓國朝野的極大憂慮,不得不於2005年通過並實施了「低生育率與人口老齡化基本法」,成立由總統親自擔任主席的「低生育率與人口老齡委員會」,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2010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宣布撥款3.7萬億韓元(約合37億美元)以提高生育率。這一數字約合37億美元,不到韓國GDP的0.5%,與歐洲國家相比,仍是相對較低。

儘管已經開始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但韓國的總和生育率長期以來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墊底。2017年韓國的生育率降至1.05,2018年更是跌破了1,成為全球生育率唯一進入「零字頭」的國家。2019年,韓國的生育率跌到0.92,依然是全球最低。

去掉二孩堆積,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1-1.2

近幾年,由於存在二孩堆積效應,中國的生育率略高於日本。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至2019年中國的生育率分別是1.58、1.495和1.47,但其中有0.3-0.4的生育率可歸因於二孩堆積效應,所以,如果扣除二孩堆積效應,這幾年的生育率僅為1.1-1.2之間。

比如,在2017年1.58的總和生育率中,一孩、二孩、三孩+的生育率分別為0.67、0.81、0.11。其中,二孩生育率比一孩生育率還高,甚至佔到總和生育率一半以上。實際上,由於生了一孩才能生二孩,所以在生育狀況穩定時,二孩生育率必然低於一孩生育率,可見這幾年的數據存在著特殊性,是在剛剛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後所產生的特定情況,並不具備長期的可複製性。如果去掉二孩堆積因素,即使假定生有一孩的父母中有高達60%的母親會生育二孩,那麼2017年的自然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18(即0.67+0.6*0.67+0.11)。

因此,隨著二孩堆積趨於消失,總和生育率將快速跌落到1.2甚至更低的水平,將遠低於歐洲和美國,也顯著低於日本,與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同處世界最低之列。中國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

這一趨勢早就體現於一孩生育率的持續低迷。從2010到2015年,抽樣調查的一孩生育率分別僅0.73、0.67、0.80、0.78、0.72、0.56。由於對生育一孩從未有限制,不存在瞞報一孩的動機,所以低估一孩生育率可能性很小。

婦女推遲或放棄生育都可能拉低一孩生育率。如果只是推遲生育,那一孩生育率會先降後升,但如果是放棄生育,那一孩生育率下降之後不會回升。實際情況可能介於兩者之間,特別是很多推遲生育的婦女,在未來即使想生也未必如願。從近年一孩生育率總體不斷走低且持續如此之久的情形來看,未來的生育率回升空間十分有限。

中國未來的低生育率危機比日本更嚴重

生育率低迷的根本原因,是生育意願低迷。根據KGSS(韓國綜合社會調查)和世界銀行的調查數據,從2006年至2014年,韓國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數為2.45~2.55個。根據JGSS(日本綜合社會調查)和世界銀行的調查數據,從2000年至2012年,日本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數為2.41~2.60個。而根據國家衛計委在2017年進行的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2006~2016年,中國育齡婦女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96個,而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75個,可見,中國人的平均生育意願不但顯著低於日本,也顯著低於韓國。

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低迷,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大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偏高。比如,根據《2019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報告》的數據,深圳房價收入比是35.2,也就是說,對於深圳的普通家庭來說,不吃不喝,平均需要35.2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上海、北京的房價收入比分別為25.1和23.9。高房價極大地壓抑了城市夫婦的生育意願。

第二,中國的育兒成本過於高昂,原因可能是中國人特別注重教育,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之外,具有中國特色的應試教育迫使家長不得不花錢上各種課外培訓。在一個典型的中產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平均每年的花費是3萬元,從出生到18歲就需要50多萬元。在一二線城市,育兒成本更高。比如最近媒體報導,據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的調查研究,在上海養個孩子從出生到初中要付出約80萬元,堪比發達國家撫養一個小孩的成本。然而中國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工資還不到發達國家的1/3。而且,在中國養育孩子還面臨嚴重的看護困難。相對於其他國家,中國的託兒所奇缺。據原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調查顯示,0—3歲嬰幼兒在各類託幼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50%的比例。

第三,中國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高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許多職業女性面臨要升職還是要生孩子的兩難選擇。在職場上,女性被要求和男性付出的一樣多;而女性在生育和家務的角色上,社會也要求女性付出更多。女性的高工作率加上託兒所奇缺,使很多雙職工家庭擔心無人看護小孩,從而壓抑了這些家庭的生育意願。

第四,中國的流動人口特別多。雖然中國的整體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五六十,但是農村戶口的年輕人已經普遍在城市裡打工,他們的生育意願更接近於城市裡的年輕人,所以生育的壓力和意願都不容樂觀。

第五,中國至今存在歧視非婚生育的政策。西方國家近年生育率的提升與非婚孩子比例的增加也有關係。比如,2016年歐盟國家非婚子女比例達到了43%,其中法國非婚子女比例最高,高達60%。這些國家保障未婚女性的生育權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權利。儘管中國沒有這方面的官方數據,但可以肯定中國的非婚生子女比例遠遠低於西方國家。中國對非婚生育仍然存在一些歧視性的政策,比如有些地方的計生條例規定,非婚生育要繳納社會撫養費。

綜合以上幾點,可以說,要提升中國的生育率困難重重。而且,中國的現在人均GDP只有一萬美元,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只有60%左右,未來隨著人均GDP和城市化率的進一步提高,生育率將會進一步下降。

現在日韓都在大力鼓勵生育,但仍然無法把生育率提升到1.5以上。有人說,鼓勵生育也沒用,日韓不是例子嗎?但如果日韓不鼓勵生育,現在的生育率會更低。生育率的下降,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所以可以稱為「低生育率深淵」。媒體上總在說日韓少子化問題多麼嚴重,生育率多麼低,但事實上,由於中國人的生育意願比日韓低得多,中國將來的生育率也會比日本更低,或許會與韓國和新加坡持平(新加坡近年來的生育率在1.1左右)。按照現在韓國和新加坡的生育率,每代人口會減少一半。況且,人口急劇萎縮,也意味著規模效應的持續弱化和綜合國力的衰退。因此,要緩解未來的低生育率危機,中國必須儘快放開限制並大力鼓勵生育。

來源:中國網財經

相關焦點

  • 梁建章:中國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確鑿無疑 五大原因致生育意願低迷
    來源:新浪財經民政部部長:總和生育率破警戒線 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作者 梁建章最近,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梁建章九評李鐵:生育率長期低於更替水平 人口遲早會消亡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梁建章8月11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表文章《對人口和老齡化的再認識》,回應我們此前的文章《八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下面我們繼續回應李鐵的文章。
  • 梁建章:2020年東亞出生人口再創新低,中國怎麼辦?
    梁建章 黃文政一、東亞國家和地區出生人口紛紛創下新低近日,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相繼公布了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數據: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為84.8萬人,與2019年相比減少1.7萬人,降至1899年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
  • 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不生孩子的蝴蝶效應 正在影響20年後的中國人
    既然中國的人力資源在質量和數量上一片向好,為何還會引起梁建章的擔憂?因為在他看來,結合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20年後,中國將因為人口問題而失去競爭優勢。  有兩個數據可以作為支撐:  對比中美25-44歲有大學學歷以上年輕人口的比例中,中國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並在2044年達到頂峰;隨後,中國的大學生人口比例將進入下降快車道,預計將在本世紀末開始再次低於美國。「目前中國的生育率接近1%,每代人口減半,就意味著中國現在的人口雖然是美國的4倍,但年輕人可能只有美國的兩倍左右。」梁建章表示。
  • 李鐵回應毛大慶、梁建章:增加人口解決不了就業問題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李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最近,毛大慶先生和梁建章先生分別刊文,再次強調生育率降低對於中國老齡化的影響。但我認為,雖然生育率降低會導致老齡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但是並不是老齡化的絕對原因。
  • 梁建章:十評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多論」
    提出這個問題,梁建章是試圖把我綁架到所謂的道德陷阱中。」李鐵說「中國的人口過多是不爭的現實」,但他沒有給出任何論證依據,所以我們不知道李鐵究竟是依據什麼標準來判斷「中國人口過多」?如果是按人口數量作為標準來判斷「中國人口過多」,那麼難道把中國分成幾十個國家,就不存在「人口過多」問題了?可見按人口數量作為標準來判斷「中國人口過多」是荒謬的。
  • 李鐵回應梁建章:基於全局 才能對人口問題有更清醒認識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李鐵(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這已經是我關於人口討論的第十篇文章了。我特別注意到,梁建章先生在關於人口問題的最新文章中(生育率長期低於更替水平 人口遲早會消亡),還是局限在人口的單一思維邏輯裡。
  • 低生育率堪憂:育齡女性遭遇「生育懲罰」
    (原標題: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全面二孩五年|如何應對低生育率和老齡化難題?
    三位學者都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低於預期,中國已進入低生育率陷阱。他們認為,雖然生育政策對現階段老齡化問題作用有限,但人口關乎中國長遠發展,政策調整應該為未來計,第一步應該儘快實施自主生育,並在鼓勵生育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
    如今,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廣大農村地區,育齡婦女普遍出現了生育意願下降的現象,導致我國正在從「政策性低生育」進入「內生性低生育」。雖然是否已經跌入「低生育陷阱」還沒有定論,但生育率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已被廣泛認可。民政部部長李紀恆近日撰文指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中國人口問題,經濟學家李鐵和攜程創始人梁建章,觀點產分歧
    關於中國人口的討論話題由來已久,很多時候不僅僅只是停留在人口的那一串數字上,更多的是來分析中國人口眾多帶來的影響,抑或是中國人口眾多的原因。近期,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表了一篇題為《如何以全球視野看待人口問題》的文章引來熱議,文中多個角度闡述了他個人的「中國人口過多論」。攜程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針對文中的觀點進行了回應。
  • 梁建章:中國出生人口四連降毫無懸念 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來源:新浪財經作者 梁建章 黃文政一、東亞國家和地區出生人口紛紛創下新低近日,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相繼公布了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數據: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口為84.8萬人,與2019年相比減少1.7萬人,降至1899年有該項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
  • 中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影響有多大?
    如果跌破警戒線,低生育率將會自我強化,猶如掉入陷阱,所以有「低生育陷阱」之說。目前,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5左右,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考慮到全面二孩政策紅利的消退,未來總和生育率或會更低。日本、韓國早已掉入「低生育陷阱」。
  • 解讀梁建章和李鐵關於人口論戰
    梁建章老師先開槍《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 李鐵老師回應《人口越多,市場越大?創新越多?》 梁建章再回應《人口是財富還是負擔?》 兩位大佬何許人也 梁建章北大光華教授。
  • 中國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影響有多大?
    如果跌破警戒線,低生育率將會自我強化,猶如掉入陷阱,所以有「低生育陷阱」之說。目前,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5左右,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考慮到全面二孩政策紅利的消退,未來總和生育率或會更低。日本、韓國早已掉入「低生育陷阱」。
  • 觀點 | 梁建章:從「超生遊擊隊」到「不生遊擊隊」
    要提升今天的「不生遊擊隊」的生育意願,除了需要儘快全面放開生育以外,還需要出臺各種減輕養育家庭負擔的政策文 | 專欄作家 梁建章三十年過去了,最近,由攜程梁建章和孫天旭主演的小品《不生遊擊隊》描述了另外一番情景:當年的超生夫婦所生的四個女兒均已長大成人,並且都已參加工作:大女兒「海南島」在一家酒店當經理,二女兒「吐魯番」是技術員,三女兒「少林寺」當導遊,四女兒「北戴河」在一家公司當經理。然而,大女兒只生了一個小孩就不願再生了;二女兒34歲了,連一個孩子也沒生;三女兒和四女兒都是尚未結婚。
  • 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國,生育率卻幾乎墊底,問題出在哪?
    如果生育率一直得不到提高的話,人口老齡化將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 今天我們談談中國的人口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是世界人口大國。公元前100年,在漢武大帝治理下的漢朝,中國的人口首次突破5000萬,成為當時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 中國生育率已破警戒線,影響有多大?
    如果跌破警戒線,低生育率將會自我強化,猶如掉入陷阱,所以有「低生育陷阱」之說。目前,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5左右,遠遠低於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考慮到全面二孩政策紅利的消退,未來總和生育率或會更低。日本、韓國早已掉入「低生育陷阱」。
  • 低生育率是樓市的「灰犀牛」?馬光遠:或刺破房地產泡沫
    對此,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近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終壓垮房地產泡沫的是低生育率陷阱。在馬光遠看來,目前我國多數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明顯過剩,住房空置率較高,如果未來生育率持續走低,房地產泡沫大概率將破滅。 研究表明,我國每個家庭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個小孩,才能保持人口不衰減。那麼,如今我國生育率現狀究竟如何?數據顯示,我國近5年來實際生育率約不足1.4,遠低於國際水準,這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低生育國家行列。
  • 梁建章四評李鐵「中國人口過多論」:從未以勞動力短缺為由鼓勵生育
    但我們認為,中國人的平均價值是正數,中國的極低生育率意味著勤勞和聰明的中華民族佔世界的比例在急劇萎縮,這不僅是中國的損失,也是世界的損失。絕大部分國家都不會把降低生育率看作是給世界作出貢獻,因為這些國家都明白孩子是最寶貴的資源,許多生育率遠高於中國的國家都在鼓勵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