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 李提摩太:山西大學堂的創始人

2021-02-13 區域社會史

山西大學創辦人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自1870年來到中國,直至1916年辭別中國,在華傳教整整45年。他的一個夢想就是在當時中國的十八個行省各建一所大學,這個夢想在山西大學堂最終得以實現,而實現這個夢想的路途又是那樣的艱難曲折。

1845年,李提摩太出生於威爾斯一個名叫法爾德普林(Faldybrenin)的小村莊,受家庭的影響,李提摩太10餘歲便開始信奉浸禮教。1869年春天,浸禮會批准了他前往中國傳教的申請。11月17日,搭乘「亞克利」號輪船從利物浦出發,李提摩太開始了他的東方之旅。1870年2月12日,李提摩太經過近三個月的海上航行抵達上海,隨後被派往山東煙臺傳教。從此,李提摩太「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精力和毅力學習中文」,改穿中國服飾,甚至「削了頭髮,做上了一條假辮子」。在山東傳教的過程中,他還去過寧海、濟南、青州、天津、直隸、山西各地,甚至較為遙遠的滿洲。他經歷了「海上驚魂」,「途中中暑」,「遭遇劫匪」種種「奇景怪事」,結識了中國各地的民眾及各類宗教徒。1875年,他還第一次接觸到時在煙臺準備籤署中英《煙臺條約》的江蘇總督李鴻章。

光緒二年(1876年),華北地區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嚴重旱災。旱情最為嚴重的山西、河南、陝西、直隸、山東五省處處「薄收」,甚至「寸草不收」,許多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時在山東傳教的李提摩太多方籌集款項,發放救濟,向地方政府獻策救災,積極參與了當地的救災 活動。當他得知山西的災情比山東還要嚴重的消息後,毅然答應上海賑災委員會的請求,決定到山西進行救災工作。就是在這場「耗戶口累百萬而無從稽,曠田疇及十年而未盡闢」(時任山西巡撫曾國荃語)的大旱災來臨之際,李提摩太走進了山西,從此與山西結下不解之緣。

1877年11月,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季,李提摩太帶著直隸總督李鴻章給他的一張特別通行證,騎著騾子來到山西首府太原。顧不得一路辛苦跋涉,他首先去拜會時任山西巡撫、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以便讓他清楚地理解我來山西的原因」然而,曾國荃認為他的到來只是收買人心,災荒期間更容易使民眾對政府離心離德,因此顯得「非常生氣」。無奈之下,1878年1月28日,正是中國農曆的大年初二,李提摩太騎著一匹騾子,從太原出發前往受災嚴重的山西南部「以考察災荒的嚴重程度」。榆次、太谷、平遙、介休、洪洞、臨汾,直到最南部的蒲州,一路的慘不忍睹,一路的隱忍揪心,十四天後李提摩太回到太原府。他一面將了解到的「山西可怕的災情」寫信寄往倫敦及上海等地的宗教團體,以求多方募集款項,一面向巡撫曾國荃提出包括修築鐵路等三條救災措施。這段時間,李提摩太像成千上萬嗷嗷待哺的災民一樣,也在急切地等待著救災款項和物資的到來。

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

1878年秋季,從倫敦籌集的款項終於通過電匯到了上海。然而,由於中國尚無電報,只能通過船隻運輸銀子。當時的銀錠一塊50兩,一箱可裝一千或兩千兩。為安全起見,李提摩太又通過李鴻章特別派遣一隊軍士,押運20萬兩銀子到太原。這批銀兩對災情嚴重的山西真是雪中送炭,李提摩太對此十分珍惜,他對發放的地區和具體工作都做了精心準備。在之前親身考察的基礎上,他選擇了災情最為嚴重的平陽府,寒風凜冽的冬季,他在平陽府待了四個月時間從事賑災工作。為了杜絕地方官員劣紳的私吞剋扣,他決定直接把銀子發放到每個家庭。發放之前的幾天時間裡,他們又僱用當地的一些鐵匠燃起爐火,將每塊50兩的銀錠再切割成更小塊的銀錠,以便相對均等地直接發放給災民。長期的內心煎熬和勞累,李提摩太染上痢疾病倒了,他「不得不被人們用擔架抬到了平陽府」。山西民眾對李提摩太「心懷感激」,李提摩太講道:他們曾派代表到我的住處索要我的照片,以便「供奉在他們的神廟裡,永遠感念我們的恩情」。之前對李提摩太的到來「非常生氣」的山西巡撫曾國荃,特別給李提摩太「寫了一封充滿讚美之詞的信」,代表山西千千萬萬的民眾對他表示感謝(見李提摩太著,李憲堂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一一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7一124頁)。

賑災工作結束之後,李提摩太繼續留在山西從事傳教活動,他開始思考導致災荒及民眾如此貧困的原因 。他在太原「買了一座三進院落的大宅第」,花費將近一千英鎊用於購買科學儀器和書籍,什麼望遠鏡、顯微鏡、分光鏡、手動發電機、電流表、電壓表、幻燈機、照相機等科學器材,什麼天文學、電學、地理學、自然史、工程學、機械學、醫藥學、百科全書等各類書籍,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他相信,「如果通過向官員和學者們做一些演講,使他們 對科學的奇蹟產生興趣」,就可以為他們的同胞謀取福利,就可以影響他們去修建鐵路、開掘礦藏,以免饑荒再度發生,將民眾從赤貧中解救出來。傳教演講的同時,李提摩太始終將興辦教育掛在心頭,他不斷地向各級政府官員和倫敦的浸禮會建議「在每個省的首府建立一所學校」,可謂念茲在茲,努力以赴。

1900年,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轟動中外的義和團運動為李提摩太實現夢想提供了契機。是年夏季,義和團轟然起山東,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西太后慌亂中攜光緒皇帝出逃,一面下諭各地「痛剿拳匪」,一面電詔李鴻章任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這個時候想到了最有影響的外國人士,也就是他的老相識李提摩太,他邀請在上海的李提摩太北上,要他協助處理山西教案的善後事宜。李提摩太坦言:「因為在山西生活了很多年,在賑災過程中又為當地官民所熟知,我被選中與全權大臣協商處理此事。」李提摩太於1901年5月14日由滬抵京,月底向李鴻章提交《上李傅相辦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條,其中第三條提出:從賠款中拿出50萬兩白銀,每年5萬兩,以十年為期,用來在太原建立一所西式大學。當這個建議獲得李鴻章的肯定後,李提摩太便興奮地投入到建校的籌辦工作中。

1901年7月9日,李提摩太派出耶穌教教士葉守真、敦崇禮、蘇慧廉等八人,由清兵護送到達太原,商談「開辦中西大學堂」及其他善後事宜,不料時任山西巡撫岑春煊卻以山西「民窮財盡」提出異議,開辦大學堂一事未能達成一致。11月,洋務局候補知縣周之驤赴上海與李提摩太籤訂《晉省開辦中西大學堂合同八條》(以下簡稱《八條》),李提摩太心目中的山西大學堂就這樣成立了,在他的心目中,山西大學堂創立的時間就是1901年!

李提摩太親筆信

在現存美國耶魯大學李提摩太的卷宗中,我們意外地發現了一份1902年7月10日李提摩太寫給倫敦浸禮會傳教會總幹事貝尼斯(Baynes)的親筆信,此信的內容無非是匯報已經成立山西大學堂,李鴻章支持他翻譯統一的教科書云云。讓筆者感到眼睛一亮的是,在這封已經印製好的信紙抬頭,明確地標示著山西大學堂創辦於1901年,總辦公室設在上海江西路41號,大學堂的主持者為山西巡撫(行按:注意並沒有署名)和李提摩太牧師。實在是令人感慨,為了實現自己「在中國十八行省每個省的首府設立一所大學」的夢想,李提摩太牧師是那樣的投入,甚至有點急不可待了。

讓李提摩太意想不到的是,周之驤與他籤訂的《八條》並沒有落到實處。1901年9月,清政府下詔「著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設大學堂」,山西巡撫岑春煊關於設立山西大學堂的奏摺得到光緒皇帝硃批後,山西大學堂即於1902年5月8日如期開學。3月底,李提摩太一行自上海出發,於4月底到達太原,再經過一輪艱苦的談判,終於達成《中西大學堂改為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合同》的二十三條,西學專齋也在6月26日正式開學,李提摩太實現了在山西建立大學的夢想。離開太原準備南下上海之際,他顯得非常開心。他的同事,後來曾任西學專齋第三任總教習的蘇慧廉記述道:

當天下午,巡撫邀請省城官紳來參加為李提摩太舉行的告別宴會。在宴會接近尾聲時,李提摩太起身致辭,對巡撫的熱心表示感謝,並對山西能有這樣一位好巡撫表示祝賀,因為巡撫在任期間著手推行了山西省前所未有的兩項偉業:一是創辦了一所近代大學,以便與其他國家在教育方面齊頭並進;一是開始修建一條鐵路,山西人民將會從這條鐵路獲益匪淺。說到這裡,巡撫打斷了李提摩太的話,他起身高聲說道:「不!不!這兩項偉業應當歸功子你。若你不在山西,它們將無法得以實行。」這樣,李提摩太早期對山西抱有的夢想終於實現了。(蘇慧廉著,山西大學外語學院本書翻譯組譯《李提摩太傳》,香港世華天地出版社2002年版,第217頁。)

南下上海後,李提摩太即在滬成立山西大學堂譯書院。1908年,李提摩太重訪太原,又一次受到熱情的歡迎。時任山西省諮議局議長梁善濟(行按:1911年梁曾撰寫《山西大學堂設立西學專齋始末記》,碑存侯家巷大學堂舊址)召集省城大中專院校2000多名學生,會聚一堂,向李提摩太一行致意。1910年11月13日,在《二十二條》尚未屆滿之時,李提摩太在太原將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的管理權移交給地方政府,並且「舉行了交接儀式」。在他的回憶錄中,李提摩太坦然地講道:「考慮到現代教育已在山西深深紮下了根,永遠不會被人拔除了,我想向政府官員和學生們表明,我不打算將學校的控制權掌握到最後一分鐘一一十年合同期到1911年春天結束。於是我決定立即將學校管理權移交給中國政府。11月13日,舉行了交接儀式。」

從1902年6月7曰籤訂《二十三條》,山西大學堂設立西學專齋,到1910年11月13日西學專齋的順利移交,李提摩太實現了他在中國建立大學的夢想,他的心情是歡樂的。而山西人「那種普遍的歡樂和感激之情」也是超乎李提摩太預料的。

來源:行龍著,《山大往事》,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40-50頁。

相關焦點

  • 傳教士李提摩太:在丁戌奇荒中親赴災區賑濟,卻提出中日合邦論
    這是李提摩太在日記中寫下的山西旱災見聞。見到如此慘烈的場景,李提摩太立馬組織創建賑災協會,動員英國基督徒捐款,前後共募集20萬兩白銀。這些錢兌換成白銀後,由清政府派兵押往山西,途中李提摩太聽到押送白銀的士兵間的談話,他們嘲笑這些錢是洋鬼子的,這讓他哭笑不得。在籌集完捐款之後,如何賑災就成了個問題。
  • 中國最著名的西方人李提摩太,一個傳教士影響了近現代史
    但當李提摩太到達時,只剩下一個宣教士堅守在那裡,而且在接待李提摩太之後不到四個月也因病去世了,只留下李提摩太孤身一人。 但煙臺乃他日後在中國傳揚主耶穌福音的基地。嗣後,他亦遊行布道於東三省、華北及山西一帶。在中國事奉長達45年,心無二用,貫徹始終,謹守崗位。
  • 中國曾經最著名的西方人李提摩太,一個傳教士影響了近現代史
    1877年11月,李提摩太帶了李鴻章親發的通行證,乘騾車前往山西太原府賑災。他先拜會了山西巡撫曾國荃,然後於1878年1月騎騾子到晉南一帶考察災情。李提摩太的日記翔實地記載了當日的慘狀:1月29日:太原以南140裡:經過了四個躺在路上的死人。還有一個人四肢著地在爬行,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了……。
  • 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的大學堂
    歷史淵源是曾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山西大學文脈可追溯到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堂書院,學校前身是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5月8日由英國人李提摩太和時任山西巡撫岑春煊共同創辦的山西大學堂
  • 李提摩太:英雄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國家命運·中國通·連載94)
    咱們在《丁戊奇荒》分專題裡曾經簡單提到過李提摩太,他是教會介入近代中國慈善賑濟的代表性人物。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英國威爾斯卡馬森郡人,生於1845年10月10日,卒於1919年4月17日,他是英國浸信會來華傳教士。從1870年直至1916年,李提摩太在中國生活了45年。
  • 百年來,國人最應該記住的一外國人:李提摩太
    百年前,提起李提摩太,知識分子、文化人、包括基督徒們大多會搖頭。當時的李提摩太被看成是滿清的盟友、革命的抵擋者,有基督信仰卻不去「傳福音」的傳教士。百年後,回頭看李提摩太,就不一樣了,李提摩太是清末民初黑暗中國的一盞燈,一把鹽。是國人最應該記住的一個外國人。
  • 太原蒙養院、山西大學堂、太原五中、國民師範、川至醫學院、山西省立法學院、鐵路機械學校歷史沿革
    二、山西大學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山西巡撫岑春煊奏準創建。接收令德堂及晉陽書院師生,以省城鄉試貢院為堂舍。同年4月,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在清廷的允許下,以「庚子賠款」山西部分來太原擬辦中西大學堂。後與山西大學堂合併,並達成擬立中西大學堂改為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合同。光緒三十年(1904年)秋,山西大學堂侯家巷新校園落成,全體師生遷入新址(今太原師專所在地)。
  • 北洋大學堂——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所現代大學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黨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歐七斤老師根據上海圖書館館藏盛宣懷檔案中的相關內容,考證出北洋大學堂正式「開辦」的日期為1895年10月18日,同時,還將該學堂「開課」日期的時間範圍縮小至1895年11月17-21日。
  • 京師大學堂,此情可待成追憶……
    雖然1902年1月,義和團平息後,清廷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但就像大清朝一樣,京師大學堂從此一蹶不振……十年後的191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國家民國誕生。那麼,京師大學堂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不過,京師大學堂也不是單純的大學,還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
  • 偵破戊戌年京師大學堂的一則迷案
    我曾經從外國人寫中國的書中找到過一些有關京師大學堂的老照片,其中包括戊戌年京師大學堂的大門、二門照片和德軍在戊戌年京師大學堂校園內的照片,也始終留意尋找俄軍1900年在戊戌年京師大學堂拍攝的照片,但始終未能如願。想不到這回竟是在不經意之間碰上了。正如一句老話所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知道這張照片的背景是戊戌年京師大學堂之後,我對這張照片再次重新進行了細緻觀察。
  • 山西大學入選雙一流又遇勁敵,中北大學工科強勁,又有特殊背景!
    除了太原理工大學,全省最有望進入國家「雙一流」的高校,也就山西大學和中北大學了。山西大學其中,山西大學呼聲最高,畢竟是我國最悠久的高校之一,曾與清華、北大比肩,儘管如今沒落,其文化底蘊深厚,也是有很強的實力。
  • 【老照片中的北大校史(二)】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1912-1916)
    【編者按】北京大學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稱北京大學校。一百多年來,北京大學的發展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形成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良的學術傳統,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發祥地,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最初基地。
  • 講好師大故事·傳承師大精神 | 首屆校史演講比賽重磅來襲
    西北師範大學前身為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發端於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迄今已有117年的歷史。作為百年老校,師大有著豐厚的歷史遺產和卓爾不群的精神。從古都走來,在隴原勃發,師大的發展承載了眾多的歷史變換與沉浮,承載了諸多師生的回憶和夢想。讀史使人明智,校史應是師大學子的必修課。
  • 提摩太和以巴弗提
    提摩太和以巴弗提是保羅的「幫助者」,提摩太是保羅「屬靈的兒子」,以巴弗提是保羅的「兄弟」。在興旺神的福音和連接教會服侍的事工中,這兩個人對於保羅是十分重要的。提摩太在興旺神的福音上於保羅有益,這不僅在於他從小熟讀《聖經》,也在於他的順服。每當保羅不能前往,而又希望從某教會獲得消息,或是要向他們傳達勸勉、激勵或責備的話時,便讓提摩太作為他的代表前去。
  • 射箭&大學,山西大學首開高校射箭教練員培訓,國家隊頂尖金牌教練員到場…
    山西大學文脈可追溯到明代三立書院及清代晉陽書院和令德堂書院,學校前身是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5月8日由英國人李提摩太和時任山西巡撫岑春煊共同創辦的山西大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山西大學校,1918年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是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1931年改名為山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