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2020-12-14 溫州美文

原創 劉譯文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所有中小學幾乎都停課三個月,停課期間孩子們在線上學習了三個月時間的網課。因為要上網課,所以孩子們每天可以名正言順地向父母索要手機看教學視頻,時常假借寫作業和看重播的名義躲在角落裡玩手機遊戲。每當父母走過來了就切換到教學屏幕假裝在學習,等父母有事一走開就又開始玩手機遊戲,樂此不疲,手舞足蹈。

上網課期間只要父母不在身邊監督,孩子們就容易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也喜歡敷衍了事,有時甚至直接在班級微信群裡抄其他同學的答案上交給老師。孩子們由於缺乏起碼的自律,父母又不能無時無刻在身邊監督,所以網課效果令人堪憂。

現在大部分學校都已經陸續開學了,學校開學第二天就組織了所有學生考試,摸查一下學生在家上網課的效果。結果果然不出老師和家長所料,絕大部分學生的考試成績都非常糟糕,很多班級幾乎有一半學生成績不及格。

有些人可能會說,小學期間,孩子們年齡尚小,肯定是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長大後等他們懂事了就會慢慢好起來的,所以家長們不需要太放在心上,只要用平常心對待就好了。可是,我想說的是,自律其實也是人生的一種習慣和態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必須從孩子開始抓起,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讓他們明白自律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從小就開始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一個懂得自律的孩子,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他的學習效率會比不懂得自律的孩子高很多,面對未來的各種競爭,機會也會多很多。自律的孩子,能夠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個人時間,學習有規劃,做事講究效率,主動性很強,能夠快速獲得他人的好感和欣賞。

一個不自律的人,時常抱著僥倖心理,凡事喜歡偷奸耍滑,認為只要差不多就行。做事喜歡渾水摸魚,矇混過關,容易把自己,他人和團隊帶入危險處境,給自己,他人和團隊帶來巨大的潛在危險。

相反,一個自律的人,在某些特定時期和場合,能夠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重要並且緊急的事情,能夠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能夠讓周圍的人放心。自律的人做事會先思考,後規劃,有條不紊,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彎路,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規避風險,降低傷害,達成目標。

自律還能夠幫助我們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一個自律的人,他會提醒自己早睡早起,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合理搭配飲食,堅持戶外運動,親近大自然,陪伴家人和孩子,用心經營好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個從小就懂得自律的孩子,他能夠科學合理地規劃好自己的時間,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家長交代的家務,他會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自律的習慣一旦養成,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基本上就不用父母操心,它能夠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能夠交出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相反,一個從小就不懂得自律的孩子,他的學習和生活完全需要父母去監督才行,平時就喜歡好吃懶做,敷衍了事,缺乏耐心和主動性,自私自利,脾氣古怪,性格倔強,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在脫離父母的監督後如同脫韁的野馬,無法無天,不計後果,肆意妄為,一旦步入社會,後果不堪設想。不自律的人,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很容易喪失主見和原則,被人算計和利用,成為違法犯罪的幫兇。

自律絕非一朝一夕夠養成的,它是一個人一生的修行。自律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美,生活更加精彩。自律,渲染了我們的氣質,彰顯了我們的光芒,提升了我們的人格魅力,讓別人瞬間對我們刮目相看。

自律,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也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只有男人和女人越來越自律,家庭才會更加幸福,美滿。只有男人和女人越來越自律,社會才會更加文明,和諧。只有男人和女人越來越自律,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

人生需要自律,自律人生,無限美好!

(網絡配圖 感謝)

相關焦點

  • 自律,是最好的修行
    一提起自律,我們總能想到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健身達人,在公園跑步的瘦身達人,又或者是早睡早起的養生達人……自律其實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由好轉為更好的過程。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清楚的懂得自己想要什麼,然後拼盡全力去做,獲得一份獨有的一個自我成長。
  • 自律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遵紀守法,自我約束,自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格魅力,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修行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飛黃騰達,有人每天進步,也有人自甘墮落,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追究其根源其實和「自律」兩個字有直接關係。越自律就越自由,可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把這兩種關係反過來的的,大家都想追求自由,但從來都不自律,每天想著有天能夠現實財務自由,人身自由,可是每天半夜都刷著手機瘋狂清空著購物車,刷著各種的購物網站,犧牲自己休息時間從網站搬到衣櫥,有多少你買回來一次都沒用過的,大家可以自己想想思考下,我們曾經都辦過多少次健身卡而只是為了去打卡拍照,慢慢連打卡也懶得去了,進而丟進垃圾桶
  • 自律對於人的一生有何價值?
    我們都得承受二種痛苦中的其中一種:紀律的痛苦或後悔的痛苦。差別在於紀律感覺幾盎司重而後悔是幾噸重。——吉姆.羅恩對於自律從古至今廣為認同,一個人擁有自律的品質對於他的學習、生活或者工作都尤為重要。為什麼人們會如此重視自律?自律真的會對人的一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嗎?事實上,自律在古代就已經引起了重視。對於自律,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自律。自律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六年》,指的是在沒有人監督的同時能做到自我約束。自律並不是用法律和調劑進行約束,而是一種主動性的自我約束意識就行約束自己。
  • 自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做人,可以不成功,但是需努力;可以不優秀,但是需自律。越努力,越幸運,越自律,越出眾。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金錢,不是地位,而是源於內心的自律。在明代,有一位名叫徐溥的大學士,此人天資聰穎,學習十分刻苦。
  • 自律和不自律之間,差的是一整個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邱吉爾有句話,被很多人印在牆頭:「在人生的頭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來的25年,我渴望自律;後25年,我意識到自律就是自由。 」自律,就是自由。簡簡單單6個字,囊括了人這一生的命運。
  • 「知止」是人生的終極修行
    但這樣的神醫終歸鳳毛麟角,我們只能自救。最好的自救辦法就是自律,有多自律,就會有多出眾。而關於自律,我認為解釋得最透徹的是《大學》中的這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當時只是覺得韻律優美,朗朗上口,但是無法深入理解從止到得的邏輯關係。
  • 自律到極致的女人,享受一生的精緻!
    當我坐下,同桌几個女性朋友便跟我感嘆,真羨慕你啊,像我們這樣,是再也塞不進旗袍裡了。面對那一雙雙羨慕的目光,我暗自感謝自己一直的堅持,人到中年還可以把旗袍駕馭的令人豔羨。運動的好處是,當我們大汗淋漓時,排洩出去的不光是多餘的熱量和血液裡的垃圾,還有藏匿在我們情緒裡的陰霾和躁動。
  • 相愛是一場美麗的際遇,相守卻是一生煉獄般的修行
    童話故事的結束正是我們真實生活的開始。一場真正的煉獄在等待著我們。鍋碗瓢盆的聲音代替了曾經的暖暖情話,朝夕相對代替了曾經浪漫的約會,新鮮的容顏在時光中暗淡,兩個人的世界變成了三個人、四個人、更多人的複雜世界......青春已成舊年。
  • 《易經》:會說話,是一生的修行
    64卦中,其中有一卦是兌卦,就是與我們生活中最日常的情形——說話有關。會說話,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易經》關於說話之道又給我們什麼啟示呢?1、和顏悅色,笑著說話兌卦初爻爻辭:「和兌,吉」。生活中,我們說話的態度,往往決定著溝通時的氣氛和狀態。和顏悅色,笑著說話,讓人在本能上,就會覺得心情舒暢、全身放鬆,從而更容易接受對方的觀點和言行。而板著臉說話,無形中就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遠了。起衝突時,若一方能笑臉相迎,分歧便會迅速消弭和瓦解。
  • 人生穿越「十字訣」,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01人生覺醒下半場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人生儘管是曲線,但應該是一直往上走的。事實上,我們的人生是由多個曲線構成,有波峰亦有波谷,不同的是我們並不知道轉折點在哪裡,更不知道這樣的波峰或波谷會持續多久。人的一生,畢竟巔峰時刻為數不多,更多時候是處於平緩或剛好在爬坡亦或是正經歷低谷。而這時,人們更需要的是一種覺醒和升級。理想的人生應該是由一系列重疊的曲線組成。但大部分人的一生只有一條曲線,慢慢上升到中年期,然後急劇下降進入退休期。但對於企業家來說,他們所追求的遠遠高於普通人。
  • 你有多自律,才有多出眾,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自律是對自我的控制,自信是對事情的控制。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都是成年人,連最基本的行為控制都做不到,還談什麼自信,又奢談什麼自由?
  • 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人的一生並不是要不斷的得到什麼,而是要不斷的學會放下,是要用智慧的光明把烏雲揭掉,終究撥雲見日、光明朗照。放下,是修行的訣竅。放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實屬不易,放不下往往是因為我們看不破。比如我們在長途跋涉時,如果一直找不到衛生間,開始的時候是煎熬,等終於尋得一處,那會通體放下,頓時會暢快淋漓。但如果我們是身體不適,即便到處有衛生間,我們的身體會也會痛苦難熬。身體不適及時去看病,治好了同樣會得到舒適。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迷失了源頭,人犯錯誤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實際上這就是我們佛門裡說的:「丟了警覺,丟了覺照」。丟了覺照,失去覺知,就丟了慈悲心;丟了覺照,才會錯誤不斷。只有不丟覺照,才不會犯錯。萬千法門修的都是警覺心和自制力,千千萬萬個法門,不外乎培養自己的警覺心和自制力。「能進禪堂的,都是二十四小時處於警覺與覺照之中的人,覺照分秒不會丟失的人。」
  • 《人生處處是修行》:修行的本質,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生氣?我們痛苦的根源是什麼?遇到逆境時,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以上這些問題,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讓我們內心滋生力量的能量之書,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系列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他認為每一處都是修行的道場,關鍵是做自己的觀察者,放下對煩惱、痛苦的執念。作者鬼腳七曾在阿里工作九年,一路從基層做到了高管。辭職後,他從事自媒體工作,他創辦的公眾號擁有百萬忠實粉絲。
  • 取悅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往後餘生,那些讓人感到很累的關係就別再維繫了,取悅自己,才是最要緊的事,也是一生不可簡間斷的修行。讓自己開心了,才能讓身邊的人開心。如果你總是臉帶笑意,迎面碰上你的人,也就會還你一個笑臉。曉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一段時間後,她主動打電話約我們幾個好友,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那種久違了的輕鬆愉悅,隔著聽筒也能感受得到,我的心也不禁快樂起來。是呀,我和曉清,也不再是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姑娘了。我們都已經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是生活的重擔。沒有哪個人,有輕鬆可言。可生活不就是,需要自己去找開心嗎?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修行一詞,讓我們聯想到了很多玄幻小說中的高大上的情節,一個主角動不動就因緣際會加入到了一個門派裡學習某種特定的武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各種狗血劇情,又要高資質,又要上好的根骨,說實話,這些玄幻小說,只要我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板,都是一個套路下來的,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看。而且書中寫的也並非修行,只不過是作者的中二病罷了。那啥叫修行呢?
  • 人為什麼要自律?自律能帶給你什麼好處
    這就是自律的定義,自律這詞在我國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當代社會,我們會經常聽到,看到有些人說自律,同時也在做著「自律。」然而同樣有人會說自律真的有用嗎?而我個人認為自律有用,而且很大的作用。自律能讓你變得更加優秀,自律能讓你體會到以前你從未有過的感覺,自律能讓你變得更加有魅力。
  • 懂得自律的人,從不大聲喊叫
    我們在相互看不到內心的地方砌著自己的城堡,雕琢、粉飾、裝置。正是性格各異的建築師豐富了這個世界,也分化了我們生活的態度和格局。庸碌的人依舊忙於世俗的紛爭、吵鬧,自律的人卻依舊不動聲色的裝扮著自己的夢,不抱怨,不喊叫。
  • 慎獨則心安,一個人的修行之道
    摘要:一個人,才是最好的修行。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中庸》中對「慎獨」一詞的釋義是:即使當獨自一人而沒有別人監視時,也要表裡一致,嚴守本分,不做壞事,不自欺。曾國藩終其一生秉持慎獨精神,他在去世前,曾總結自己的「生命信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慎獨則心安,當一個人做到知行合一,不做愧於內心之事,不謀不義之財,坦然面對世間一切,那麼他一定心安理得,處事泰然。古往今來,關於慎獨的正面反面事例有很多。
  • 觀世音教我們如何修行
    佛經就是明白地告訴你應當怎樣作,才能修行成佛。佛都是人修成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修成佛。不修不能成佛。為什麼人人都是佛,不修不能成佛呢?因為人的佛性被貪嗔痴慢疑五毒埋的很深,不能顯現出來。只有經過人的自心誠真修行,在自心中徹底清除貪嗔痴慢五毒之害,佛性才能顯現出來。要清除五毒。行道德必須修行戒定慧。由持戒,到入定,有定才能生慧。達到戒定慧,逐漸地達到明心見性,得到佛光普照。自性與佛靈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