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劉斌教授首先講解了「激進感」:「激進感」是歌唱過程中一種精氣神的狀態,一首歌分中聲區、中上聲區、高音區,在演唱過程中,一定要有向高音「衝」著唱的感覺。用樓層來比喻,聲音不能總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唱,要有向上唱的感覺,高位置地咬字和發聲,將聲音唱出流動化。「激進感」方法的掌握可使我們在歌唱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聲音走向,用我們的心靈歌唱,感染自己、打動觀眾,從而產生心動、人動、氣動、聲動,這正是「激進感」方法的最本質的核心內容。
劉斌教授表示,中外歌唱家之所以能發出優美動人的歌聲,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他們具有嚴謹科學的發聲方法做保障。今天的公開課就是要講在歌唱中如何正確用「勁」,建立起正確的發生概念,從而使大家獲得良好的歌唱狀態。激進是指一個人思想行為偏激進,在聲樂演唱中我們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為激情向上的一種情緒,也就是說唱歌要激動,聲音要流暢。」
劉斌教授指出了同學們在演唱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首歌只注意高音,聲音缺少層次感,特別是唱高音前的音不會激動,總在夠著唱,中聲區和高音區沒在一個勁上,一首歌越唱越累,最後的高音還是沒有唱好。這個問題正反映出,同學們在歌唱過程中沒有掌握好「激進感」的方法。
隨後,劉斌教授具體解析了「激進感」的演唱方法:唱高音前氣息保持住,腰腹部用上力,笑肌充分抬起,「勁在硬顎,字在牙關」,聲帶充分閉合併拉緊,聲音保持在腔體裡歌唱,身體形成一個上下對抗的拉力,用飽滿的精氣神狀態激情地唱好高音,中聲區和高音距離越近越好,高低音要有「握手感」,形成一氣呵成的歌唱感覺。
劉斌教授強調,聲樂要在聲、氣、勁、字、味五大方面進行嚴格專業的聲樂訓練,歌唱過程中這五點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缺一不可。
最後,劉斌教授現場教學示範演唱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跟你走》《把一切獻給黨》《重歸蘇蓮託》《月亮頌》等作品,指導學生演唱了: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歌劇選段《紅梅贊》等作品,希望同學們通過公開課體會並掌握好「激進感」的發聲方法,提高專業演唱水平。
劉斌,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獨唱演員、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85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本科,師從於著名音樂教育家、男高音歌唱家、聲樂大師沈湘教授,獲學士學位,曾在第四屆中央電視臺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美聲唱法專業組決賽中獲獎,2014年創作音樂電視《告訴我》,該作品獲得國家級一等獎;曾出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活動,多次擔任文化部主辦的全國聲樂大賽評委,代表作:《江山如此多情》《告訴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