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一旦形成了群落就有自己的規則,違反者輕則受到懲罰,重則喪命。
那麼在古代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地區有人犯事了逃跑了該怎麼辦?聰明的古人想到了畫畫像的方法,但畫像是用毛筆作畫,難免有些難認!
如此抽象的畫風怎麼抓人呢?恐怕站在面前都不一定認得出來。
那麼人們是怎麼抓到犯人的呢?這就要靠銀子的功勞了!
一個犯人足足有十兩白銀!而銀子在古代購買力高得嚇人,平常人家都是用銅錢來交易的。
就拿唐朝來舉個例子,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鬥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
而十兩銀子可以買200石大米,一石有5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十兩銀子可以買1萬公斤的米。
普通人一家恐怕幾年都吃不完,財富帶來的魅力讓百姓對畫像上的細節記得死死的。
而另一個制度讓百姓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了!那就路引制度了!按照規定平常人想要去離鄉百裡就需要路引,類似於介紹信,沒有的是要治罪的。
犯事的人跑不了太遠,所以附近的百姓就把遇到的陌生人都注意觀察,常常一個不小心就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