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緝令畫的和鬼一樣,怎麼抓犯人,原來關鍵在這……

2020-12-23 孟德醬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一旦形成了群落就有自己的規則,違反者輕則受到懲罰,重則喪命。

那麼在古代那個通訊不發達的地區有人犯事了逃跑了該怎麼辦?聰明的古人想到了畫畫像的方法,但畫像是用毛筆作畫,難免有些難認!

如此抽象的畫風怎麼抓人呢?恐怕站在面前都不一定認得出來。

那麼人們是怎麼抓到犯人的呢?這就要靠銀子的功勞了!

一個犯人足足有十兩白銀!而銀子在古代購買力高得嚇人,平常人家都是用銅錢來交易的。

就拿唐朝來舉個例子,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鬥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

而十兩銀子可以買200石大米,一石有5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十兩銀子可以買1萬公斤的米。

普通人一家恐怕幾年都吃不完,財富帶來的魅力讓百姓對畫像上的細節記得死死的。

而另一個制度讓百姓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了!那就路引制度了!按照規定平常人想要去離鄉百裡就需要路引,類似於介紹信,沒有的是要治罪的。

犯事的人跑不了太遠,所以附近的百姓就把遇到的陌生人都注意觀察,常常一個不小心就抓到了。

相關焦點

  • 「為啥古代的通緝令那麼抽象,卻總能抓到犯人呢?」你知道嗎?
    1.天吶,太神奇了,沒想到叉子居然還能這樣用,太有藝術感了2.這是什麼破工具,還沒有牙齒好用呢,不得不說這位兄弟有一口好牙啊3.咦?這位伴娘是怎麼回事,該不會是新娘的弟弟來湊數的吧,哈哈哈4.小夥子,就憑你你這表情應該是穩贏無疑了啊5.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看這位孩子模仿的多像啊6.這玩笑開得有點過分了吧,估計壽星看到會當場氣暈過去啊7.現在的年輕人真會玩,不過這是什麼玩法啊
  • 古代通緝令畫那麼抽象,真能抓到逃犯?看最後一句寫的啥,跑不了
    不知道經常看古裝劇的讀者發沒發現這樣一個漏洞,就是古代官府貼出的通緝令上,抓捕對象的畫像都十分抽象。畢竟我國古代沒有相當厲害的油畫特寫技術,加上通緝令需要分發好幾百份。為圖省事方便,每一份通緝令上的人像其實都是簡筆畫。那麼,就憑這麼抽象的人臉畫像,逃犯真的能抓得到嗎?
  • 古代通緝令那麼抽象,為何還能抓到犯人?你看看賞錢就明白了
    雖然古人從小對於孩子的教育格外嚴謹,但是仍然有不少壞人,自夏,商,西周時期,分別出現了《法經》和《被廬之法》,這是我國最早期的刑律,但它還稱不上刑罰,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商鞅兩次向始皇提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才形成了古代時期的法律,而秦國也因此稱為戰國時期經濟實力還有戰鬥力最強的國家。
  • 古代「奇葩通緝令」真能抓住犯人?制勝法寶就兩個字,屢試不爽!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階段的法,其實在古代也有很多明文的法律規定,但最讓人們感到不解的,就是古代的「通緝令」。我們在看古裝劇等影視作品的時候,就會發現裡面常常會出現官兵拿著通緝令緝拿犯人的橋段,在古代人們想要抓到犯人,通常會讓人畫出通緝令,然後按照通緝令進行對比緝拿犯人。通緝令是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 古代通緝令畫像如此抽象,為何能抓到犯人?專家:你看最後寫了啥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在古代,犯人逃走之後,官府開始下達全國通緝令,一般情況下左邊會配有一張逃犯的畫像,右邊則是公文。那畫像用抽象來形容,都已經算是客氣的了,為何官府卻總能把逃犯抓到?
  • 歷史上通緝令能否抓到人?你看最後一行寫的什麼,就知道了
    然而在古代用的通緝令則是用來抓捕犯人的畫像,在那時候因為拍照技術並沒有所以在古代只能通過畫像來尋找罪犯,而且其中還有的畫師並不像去幹這樣的工作。伴隨我們的疑問也來了,那在古代怎麼憑藉畫像去找罪犯?假如遇到長得相似的老百姓那該怎麼辦,其實畫像這一說是在竹簡文字當中所出來的。而且戰國時期一直到魏晉的時候寫東西的材料也都是竹簡。
  • 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真能抓到犯人?官差:你看最後一句話,跑不了
    而通緝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畢竟通過一些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發現通緝令在古代就是抓犯人主要的方式。但大家是否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在古代通緝令上的畫像,往往一點都不像,甚至可以用抽象來形容,而這樣的通緝令真的能夠抓到人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非常困難。不過如果隔空交流的話,古代官差會告訴你:你先看看通緝令上的最後一句話,跑是不可能跑得掉的。
  • 古代通緝令畫像壓根不像,如何抓罪犯?官差:你看最後那句寫的啥
    古代不像現代那麼發達,有網絡作為技術支持管理國家,那麼作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還能維持2000多年,說明統治者所用的管理制度,一定不簡單。所以古代的統治者都是怎麼管理自己的國家的呢?當有罪犯的時候,衙門都是怎麼找到他們的呢?
  •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路上不跑?
    武松被張都監陷害後,挨了幾十下板子,違心招供了;魯智深行刺賀太守被抓,直接說不要打壞他;宋江寫了反詩,想裝瘋賣傻,打一頓之後老老實實說實話了。你以為這就完了嗎?當然不是。想想你進了監獄就能審判、判刑然後發配嗎?不可能的。
  • 古時候被流放的犯人太傻?為何不能偷偷逃回家?犯人:誰逃誰才傻
    相信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對流放應該就很有印象,比如裡面武松在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後,就被衙役帶著去邊疆服刑。在那個年代流放是常有的事,這其實就跟二戰末期,蘇聯把日軍俘虜帶回西伯利亞幹活一樣,這些犯人一旦被流放,一輩子也沒什麼機會回家了。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一般到達流放的目的地,大多都是長年累月的事。
  • 古代僅憑一張通緝令,為何抓捕逃犯,比現代還準?你看上面寫的啥
    畢竟古代沒有身份證也沒有監控設備,抓人也只是憑藉一張通緝令,逃跑應該很容易吧?其實您別不信,倘若他們選擇逃跑的話,還真的逃不了!古代官兵抓犯人靠什麼?又沒個照片又沒個監控的,難道靠通緝令嗎?是的,通緝令非常有效,但畫得像不像沒有關係。因為古代通緝令抓捕犯人靠的是完備的制度,這一制度直到今天還在延續,如今我國還在使用。
  • 古代沒有照相機,僅憑通緝令上的畫像,官府該如何追捕逃犯?
    現行通緝令的主要內容有案情簡述,通緝對象的姓名、性別、年齡、體貌特徵、著裝特徵,通緝對象逃跑的時間和地點,可能投奔的方向,通緝要求,並附通緝對象的照片。而古代的通緝令其實大同小異,但由於沒有照相機,其通緝令上的照片大都是畫像。
  • 古代通緝令畫像和真人不像,捕快如何判斷犯人?有這三種高明手段
    事實上,古代信息並不發達,各地抓捕罪犯都是依靠上級政府發布通緝令,但通緝令除了姓名、年齡、性別和罪行等基本要素外,還會有畫像,即"影子圖形"。但警方並不只是依靠這些基本信息來抓捕罪犯,他們其實還有更高明的手段。
  • 日本古代女人有多漂亮,外國人醜的跟鬼一樣
    對於女人,總離不開顏值,顏值這個東西我想從古代到現代,國外到國內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比如說身材,臉蛋等等,雖然不同朝代不同的文化造成有一些偏差,比如唐代以胖為美,但是有個漂亮的臉蛋是不可缺少的
  • 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為何能讓犯人插翅難逃?看最後一句你就懂了
    古代的法律是十分嚴格的,如果你觸犯了法律,很難能逃脫法網。平常了解歷史,除了能從相關書籍中獲知,影視作品也是可以體現的。喜歡看古裝戲的小夥伴可以經常看見,古代想要抓捕犯人,通常都是當地衙門派人手在大街上通過張貼罪犯"畫像"找人,這就是所謂的"通緝令"。
  • 古代通緝令如此抽象,為何能讓犯人插翅難逃?你仔細看上面13個字
    在許多人的認知之中,古代的司法機構缺乏現代這樣系統性的查案人員,以及直接有效的證據鏈,因此認罪之人極少。而逃犯的話,也很容易在古代這種情況下逃脫。因為古代一沒有監控,二畫像也基本畫的都不像,這樣的情況下基本是抓不住逃犯的,是這樣嗎?
  • 古代犯人受罰,為何只打屁股不打別處,原來與李世民的經歷有關
    古代犯人公堂上受罰時,為何只打屁股,不打其他地方?古代犯人受罰,為何只打屁股不打別處,原來與李世民的經歷有關。常看古裝劇的朋友,都會發現一個非常熟悉的場景,那就是官員審案,要對犯人(依現代用語,應叫「嫌疑人」)動刑時,往往會有「拉下去重打幾十大板」的處理意見,衙役一聽,便會將犯人拖出堂外(也有直接在堂上)扒了外褲,對著犯人的屁股就是一頓胖挨。打犯人屁股這事,朱元璋是熱衷的,他所要打的,並不是普通人犯,而是朝中重臣,因為是朝堂上打人屁股,因而,這種刑罰又有個名字,叫「廷杖」。
  • 和通緝犯同名反覆被「誤抓」,誰該買單?
    筆者認為,警方過錯豈能讓公民來買單,和通緝犯同名反覆被「誤抓」,凸顯辦案部門及工作人員為民服務意識淡薄,對此,不能一放了之,應當對相關負責人嚴肅問責,才能有效杜絕此類現象。毋庸置疑,警方將通緝的涉案人員錄入全國系統平臺,布下天羅地網網上追逃,有助於抓捕涉案人員。
  • 為什麼古代官府勞神費力,也要將犯人發配千裡,而不是關押?
    我們經常在古代的影視劇和小說中看到,在古時候,有些人犯了法,就會被發配充軍,那麼為什麼要把犯人送到那麼遠的地方呢。成本那麼高,還要派專人押送,到底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原來在古時候,充軍是僅次於死刑的處罰,被判了發配充軍之後,許多犯人也是並不好受的,如果是死刑,那就簡單直接了。但是如果被判發配充軍,那對犯人的折磨才剛剛開始。被發配的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在古代,科技遠遠沒有現在發達。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周禮》眾所周知,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不同人的指紋有著不同的形狀,大小粗細和生長走向都不一樣。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不同的兩個人指紋重合的概率為150億分之一,如此小的概率幾乎可以說明人的指紋是能夠準確識別一個人的身份信息的,所以指紋在刑偵破案中都是查找嫌疑人的關鍵線索之一,基本上找到了對應指紋之人,也就確定了嫌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