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是一個每天都在進行數字革新的國家。「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現金」這從很久以前就已經實現了。中國移動用戶快速增長,去年突破了6億200 0萬名。用戶的重心正迅速從網際網路向移動。中國整個網上購物中,移動購物佔有率約佔60%。
據深圳證券交易所透露,目前帳戶資產在50萬韓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大多數(80.0%),10萬韓元以下投資者佔40.9%。A股投資者的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為60.3%,2018年新入的投資者為56.2%,30歲以下為56.2%。
2018年新投資者以年輕層為中心,30歲以下佔56.2%,新投資者的平均年齡為31.0歲。也就是說,80、90歲的投資者佔A股市的一半。
按投資者類型來看,新投資者和25歲以下投資者中,風險追求型分別比整體平均高出1.6%和5.2%。
也就是說,80、90後日常的股票意向比60、70年代以後的投資者更為強烈。
中國的80、90年,他們通過移動APP進行股票交易,進入股市。除了長期受到家族等老股居民的影響外,大學專攻金融專業的學生、剛進入社會不久的人成為了新鮮的主力軍。
金融領域也是如此。大部分移動銀行都是大勢。正是這個中心,1980年代初期到2000年代初期出生的8090後「千禧一代」佔據了一席之地。熟悉數字和行動裝置,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階層。他們引領著網上購物、社交媒體、行動支付消費,對錢的觀點也不同。但是他們的消費傾向是利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最低償還及貸款商品等多種金融服務,追求「勤儉消費」。
投資也與中國的千禧一代的西方國家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利用信息技術(IT)機器的強大信息力,利用移動APP投資平臺的他們開始快速交易,股票交易量也在增加。「X世代(1960年代中期~ 170年代末出生)」投資傳統產業希望之星,而以IT知識武裝的年輕年齡段的他們則投資於引領或接受新技術的一代。
事實上,中國千禧一代成長時期是一個中國非常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是中國的年輕一代也對過去出現的金融風險也記憶猶新。但另一方面,每一瞬間,他們都是被各種IT產業的爆發性增長所包圍的一代。據分析,阿里巴巴的大眾性、小米會長的革新性思考等吸引年輕人興趣的因素和擴大移動股票交易的趨勢點燃了他們的投資心理。
通過股票交易平臺的移動交易比重高達13%,比過去5年的平均3%大幅提高。移動交易者45%是只通過行動裝置購買股票的千禧一代。
被稱為「人民螞蟻」的「青年韭菜」就是主人公。像韭菜一樣個人投資者擁有專業性和豐富的資金。也是值得我們韓國社會關注的社會問題。
【韓網專欄】韓國韓中地域經濟協會會長 李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