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木雕流派之一,流行於古潮州府所屬地區。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龍眼木雕並稱中國四大木雕。
潮州木雕,與東陽木雕、並譽於世。是中國兩大木雕體系。
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歷史悠久的潮州木雕,始於唐,興於宋,至明清兩代 ,潮州木雕技藝臻於完美,現潮州開元寺天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裝飾的鬥拱為唐代遺物,而懸掛銅鐘的木龍則為宋代遺物。潮州許駙馬府建於北宋治平年間,其建築裝飾木雕亦以"草尾"為主。由此可知潮州木雕唐宋時期即已存在,公元1054年,潮州郡守鄭仲重做計時器"漏"時已有"指工繩木,卯金塗漆"的記載。
▲潮州開元寺
潮州木雕的成熟期在明代。建於明初洪武二年的潮州府衙譙樓(鎮海樓),其外走廊108個柱頭雕飾有108隻神態各異的木猴,是潮州木雕走向成熟期的標誌。該樓在辛亥革命時毀於炮火,但保留下來的三隻圓雕木猴(又稱府樓猴),其狀物傳神之功,可見一斑。
▲明代府樓猴/廣東省博物館藏
(圖片來源網絡)
明末出現,現仍保存於開元寺2.58米高的六角形七層千佛塔,該塔每層每面刻拱門,內供佛像,門口左右各刻金剛護法神,其塔基刻有唐僧取經故事,塔頂又另置一五層小塔。又因金塔聚漆貼金,故稱金千佛塔。
▲明代七層千佛塔
(圖片來源網絡)
清代是潮州木雕的完美和全盛期,到清代末期的光緒年間,為今代馳名於世的多層鏤通的木雕龍蝦蟹簍的罕世精品奠下基礎的半片蟹簍面世了。它是被譽為「木雕狀元」的黃開賢的創作,黃開賢與謝國強等人合作製作的揭西棉湖鳳湖祠堂的木雕「七賢上京」等作品,人物生動,栩栩如生,牡丹多層鏤面,玲瓏剔透,俱稱精品。上述諸人,是當時潮州木雕藝術的代表人物,他們使潮州木雕藝術走向完美境界。
▲潮州青龍古廟通雕蟹簍梁託
▲通雕蟹簍梁託
廣東省博物館藏
清代中後期,潮州府所屬各邑陸續興建許多高牆大屋。乾隆府志載:「望族營造屋廬,必建立家廟,尤為壯麗。……家有千金,必構書齋,雕梁畫棟,綴以池臺竹樹。」嘉慶澄海縣誌載:「望族喜營屋宇,雕梁畫棟,池臺竹樹,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
▲從熙公祠
▲石雕「漁僬耕讀」
▲石雕「士農工商」
▲己略黃公祠
▲己略黃公祠梁架上的木雕
▲己略黃公祠木雕
興建於清同治至光緒初年曆十四年始完成的從熙公祠和建於光緒年間的己略黃公祠,其木、石雕刻的精緻,手法的多種多樣,可謂是潮州木、石雕刻的集大成者。
民國時期,也還有此類建築,如潮陽深洋村的梅祖家祠等。這些建築物的木雕,真教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而村村競建祠堂、書齋以及廟宇的結果,又使潮汕處處都有建築藝術之鄉。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在考察潮汕農村民居後,著文說:「在一些木雕比較集中的地方,令人感到村村都像木雕藝術博物館,家家都像雕刻陳列室。」 (見《美術》1960年12月號《潮州木雕》)。
民國時期,由於戰亂頻仍,經濟衰落,民間建造祠堂廟宇減少,木雕用場不如清代廣泛,木雕藝人生活困難,木雕藝術沒有多大發展。
在經歷了「文革」一段時間的禁錮之後,20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國際市場的需要和接著而來的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旅遊事業的發展,酒樓賓館的裝飾,文物古蹟和宗祠寺廟的修復,個人欣賞與收藏的需求,又為木雕的生產和藝術的進展造成契機。木雕擺件,尤其是仿古作品,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港澳和國內各省市。不少原來沒有潮州木雕裝飾的文物古蹟,如佛山祖廟,廣州六榕寺等,也求之潮州木雕作裝飾。新建築物,如廣州東方賓館、白天鵝賓館、港、澳的一些酒店等等也以配套潮州木雕裝飾為貴。
眾多的品類
潮州木雕的傳統作品中,完全獨立的案頭擺設是罕見的,通常是同建築物、家具及祭祀器具結合在一起而作為它們的裝飾或構件的。按照用項區分,大致可以分為建築裝飾、祭祀器具、家具裝飾和案頭擺設四類。
建築裝飾: ,包括梁託、穿插枋、進屏、屐頭、簷角、垂頭柱、橫梁、門楣、屏風、門飾、 窗格、欄杆及梁上梁下的雕飾等等。
▲梁託
▲穿插枋
▲雀替
▲金漆木雕荷花鷺鷥梁下橫楣
長151釐米、寬24釐米、厚10釐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 金漆木雕荷花鷺鷥梁下橫楣▼
⤵️請 翻 轉 手 機 橫 向 欣 賞⤵️
祭祀器具, 以歷史遺存來看,可分五類: 龕櫝類、饌盒類、宣爐罩類、神轎神亭類、遊神配套類、品種繁多,是雕刻史上的精品。
▲群獅、金漆畫人物圖菱形饌盒
高29釐米、寬22釐米、厚14釐米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金漆木雕人物故事神櫝
▲潮州木雕《封神榜》大神亭
家具裝飾,包括床、幾、桌、椅、茶櫥、衣櫃、梳妝檯、燈芯筒等等。
▲金漆山水人物燈芯筒
清代
廣東省博物館藏
▲圓雕佛手枕
清代
潮州市博物館藏
案頭擺設,是純粹欣賞的小型木雕, 有桌上小屏風、鏡屏以及新發展的供四面欣賞的圓雕獅子與鏤通花籃蟹簍、花鳥蟲魚、獅象、龍、虎掛屏等等。
藝術特色潮州木雕以精雕細刻著稱,在其製作過程中,首先要擬好圖稿,即做好設計,然後根據雕刻對象的實際需要選好木材,其工藝流程大體要經過鑿粗坯、細雕刻、髹漆貼金三道工序,有些木雕還要繪上金漆畫,髹漆貼金和金漆畫工藝是其突出特點,金漆畫寫意、工精細,由較高水平的工匠製作。潮州木雕藝人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藝術處理手法,其雕刻技巧有浮雕、沉雕、鋸通雕、通雕、圓雕五種工藝形式。
潮州木雕題材豐富,從花鳥蟲魚、四季果品、江海水族、珍禽瑞獸到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歷史典故,古代戲曲,帝王將相,英雄人物無所不有。
潮州木雕多以堅韌度適中的樟木為材質,鏤刻形式豐富多樣,有浮雕、沉雕、圓雕、鏤雕、通雕等多種手法,雕出的成品剔透玲瓏,層次豐富。
傳承意義潮州木雕,是中國的一項寶貴的藝術遺產,對於建築、工藝、雕刻、繪畫的發展,都將提供出許多有益的經驗。
由於現代居住環境的改變,潮州木雕失去了原先的依存條件,加之傳統民俗日益淡化,神龕、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所以潮州木雕的用武之地日漸減少。另一方面,潮州木雕工藝精細,創作難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無法形成規模化生產,經濟效益差,因此從事木雕加工生產的人愈來愈少,青年一代尤其不願從事這項工作,這導致潮州木雕陷入後繼乏人的境地,亟待搶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