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除了吃餃子還要開市迎財神

2020-12-22 譚論古今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

「破」是「打破、突破」的意思,「破五」就是破除初一至初五以來的所有禁忌,一如正月初一以前。有些地方把正月初五叫做「圓年」,意思是新年過完了,該劃句號了。古人在這一天的禁忌特別多,比如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一、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有「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大年初五這天,北方食俗是吃餃子。諺語云: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這裡的「捏上小人嘴」就是吃餃子。

正月初五之所以吃餃子,說法有多種。一種是從初一到初五這幾天禁忌較多,人們不敢「輕舉妄動」,過了初五這天,什麼忌諱也沒有了,人們該幹嘛幹嘛,所以要吃餃子慶賀慶賀。另一種說法是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這叫「捏小人嘴」,意思是讓小人來年閉上嘴,少說別人壞話。所以這天包餃子的餡兒,一定要自己剁,菜板剁得震山響,讓四鄰八家都能夠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餃子褶要捏得嚴嚴實實,煮餃子時不能漏,如果漏了就說明沒把小人的嘴堵嚴實,不吉利。還有人認為這天是財神的生日,家家戶戶放鞭炮吃餃子是為了迎財神。餃子形圓似元寶,意為大富大貴。吃餃子時配些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三鮮菜,寓意三陽開泰等等。

而江南一代的百姓在這天講究吃財神糕、下麵條。因為麵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麵條寓意給家裡添「錢串子」,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之說。

「破五」吃餃子也好下麵條也罷,不管何種講究,都寄託著人們對新春的期盼,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大吉大利,財源滾滾!

二、送五窮

正月初五「送窮」的習俗漢朝時已有,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窮鬼,又稱「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喜歡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

送窮別稱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媳婦出門等。唐代韓愈《送窮文》云: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送窮送到哪裡去?以大門為界,門裡不要它,掃地出門,把它送到門外去。

傳統民俗認為,「元旦日,家內不許掃地,至初五日五更,方掃地下塵土,送出門外,名曰『送窮'」;清康熙年間山西《徐溝縣誌》說:「五日早,掃堂宇,委土戶外,曰『送窮』」。所以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

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通通轟出門外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將初一至初五積攢下來的所有垃圾掃出大門,堆在一個角落,然後將鞭炮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轟隆一聲,一切窮氣窮鬼都被趕跑了,接下來就是吃飯。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天忌出門並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發出崩裂之聲,這樣就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在臨潼,剪出紙人,門外拋掉,算是過了送窮節。

各地習俗不同,「送窮」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廣大人民辭舊迎新,送窮納福,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願望。

當然燃放炮竹汙染環境,易引起火災,造成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全國多個地方已經禁燃和限燃,大家要務必遵守各地方的規定,文明過年。尤其在今年的特殊時期,家庭衛生定要打掃,注意勤開窗,勤洗手,儘量宅在家裡,出門戴口罩,人人都要為消除新型冠狀肺炎做出努力。

三、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這是因為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由於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別人家早一點把財神接到家,甚至在初四的早晨就開始了迎財神活動,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商店接過「路頭」,認為初五早晨開張營業必將招財進寶,發財致富。

譚論古今,讓歷史告訴未來,讓歷史照亮人生!讓文學滋潤生活幸福一生!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五習俗迎財神!正月初五破五什麼意思——
    大年初五,也是過年中尤為重要的一天,因為過年的很多禁忌習俗,過了這一天開始都破除了,因此也被稱為「破五節」。那麼大年初五都有哪些講究呢?大年初五迎財神農曆正月初五,也稱破五。這天是傳統民俗接財神的日子,也是財神爺出巡的日子,很多地方都會舉辦迎財神的活動,平常人家也會早早起來燒香迎接財神。
  • 正月初五迎財神嘍!
    民俗習慣迎財神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民間「迎財神」的日子。許多人會通過燃放鞭炮來「迎財神」。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正月初五這天,人們黎明即起,家家戶戶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越遠越好。打掃衛生即掃垃圾、燒垃圾、倒垃圾、送垃圾,視垃圾為窮鬼的象徵。
  •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吃餃子的來由?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漢族民俗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年俗文化丨正月初五:迎財神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在北方年節中異常忙碌的餃子又要登臺亮相了。其實「破五」這天除了吃餃子還有很多別的講究。破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舊時,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許多多的規矩和禁忌需要百姓遵守,到了初五,上述禁忌才可以打破,因此,有了「破五」之稱。由於地域不同,節日習俗也有差異。在我國一些地方在初五之前不準動尺剪做針線活,還不準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過了這天都不再忌諱。
  • 正月初五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中國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 正月初五為何有「迎財神」之說,「破五」都有哪些習俗
    農曆正月初五,民間俗稱「破五」。也是「迎財神」的日子,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這一天又有哪些講究呢?一、正月初五為何叫「破五」在古代,正月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年俗裡一般不允許搞衛生,掃地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先放在屋裡拐角處。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稱「破五」。「破」是打破、突破的意思。正月初五,又稱「破五節」,其宗旨均意在"破除"。
  • 正月初五習俗及禁忌-正月初五迎財神的正確方法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正月初五:破五迎財神,煮餑餑吃水餃,大督硅藻泥祝您財源廣進,福滿安康
    正月初五這天的主要活動就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風俗上通常是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迎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在初四的子時就要迎接財神,也就是初四這一天晚上的24點左右,準備迎接財神。
  • 快來接財神了!正月初五的正確打開方式全在這,全年都能「雞」有錢!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那麼,除了以上禁忌外,大年初五究竟還有哪些風俗和講究呢?①迎財神
  • 初五習俗 俗稱破五
    破五!破五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 破五節|迎財神,趕五窮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因漢族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 正月初五
    婦女們不宜出門,但也要吃餃子放鞭炮。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不同很多習慣都變掉了。喜新厭舊,尋求吉利,皆是人們之所愛,可是這煙花一放,就要難為在此時熟睡中年人和老人或兒童了,還有每年此時也因此要排放太多的有害健康的氣體。在南方有些地方每逢這天,只燒香敬茶,不放煙花。不過時過境遷,習俗也變了。
  • 正月初五·接財神
    祭財神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 初五迎財神的年俗講究須知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 古今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漢族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為什么正月初五講究「破五」?過完初五就是過完年了嗎?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之一,因為這一天中國民俗認為,春節期間諸多禁忌再過這一天之後皆可破而得名,那正月初五有什麼講究呢?很多人感覺過了正月初五就是這個年過完了,是嗎?正月初五是祭財神的第一天。
  • 蒼南破五習俗有哪些?掃屋「送窮」、迎財神
    民俗學者孫其威表示,「破五」的主要習俗是「送窮」、迎接財神,「這一天的食俗是吃餃子,但是和除夕的餃子還略有區別」。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檯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 什麼叫「破五」?初五風俗禁忌!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正月初五接財神,這樣做最吉利!
    由於初五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等等。「破五」迎財神  初五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圖吉利,人們以各種方式迎接財神。
  • 正月初五,為什麼是「破五」?
    這天,諸多禁忌解除,各行各業正式開張營業,又是送窮神、迎財神的日子,生活在過年的歡鬧之外也將恢復如常。農曆正月初五,向來有「破五」之稱。丨泛泛東風初破五丨「破」是打破、突破的意思。正月初五,又稱「破五節」,其宗旨均意在"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