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有時候一句簡單的方言就能瞬間拉起你與對方的距離,有時候一句脫口而出的口頭禪就能瞬間化解眾人的尷尬,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文化的魅力。三湘四水的靈動多彩,蘊育著激越衝突型的文化思想,也孕育著霸蠻文化屬性的湖南人。一句話表明你是湖南人,你會說什麼?
方言版
1、你要哦該咯!
長沙人說「你要哦該咯」,就是說你想怎麼樣,有挑釁的意思,對方很多時候會回一句「你又要哦該」,注意,第二個人說的時候聲音會比第一個人高,然後爭吵就升級了!
2、撮巴子
長沙人說撮巴子的時候要看語境。常用於與朋友間開玩笑,但說的事情跟真的很像卻又能被朋友識別出來,還有種情況就是真的說騙子!
3、克哪裡咯!
長沙人問你去哪裡阿,他們喜歡說這句話。很多時候就是一句寒暄,和問你吃飯了沒有是一個意思,就是打招呼。
4、恰飯了冒
長沙吃飯時間見面打招呼會問別人。一般會說「恰飯冒」。如果是路上碰到說這句話,基本是一句問候語,很多時候只是熟人見面打個招呼。
5、恰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
湖南人對自己性格特點最多的描述,這就是一方水土和上千年歷史共同雕刻出來的「湖南性格」。
人文版
1、大江東去,無非湘楚餘波
湖湘子弟「胸懷天下」、「敢為人先」的豪氣盡顯無餘。
2、中興將相,十九湖湘。無湘不成軍
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建立的湘軍,構成了當時清朝最強有力的國家力量。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湖南就有兩個。如果按「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的說法,湖南人就要佔三個。
3、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書
從晚清中興、民國抗戰到抗日戰爭,湖南人憑著那股「霸蠻」之氣,力挽中國於危難之際。
4、惟楚有才、於斯為甚
嶽麓書院大門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是湖湘文化的象徵,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流傳最廣的對聯之一。
檳榔版
1、恰個檳榔不咯
就像北京人打招呼「您吃了嗎?」一樣,但凡湖南老口子打招呼,「恰個檳榔不咯?」必定順手遞上一枚檳榔。
2、好恰就是咯砸味
典型的湖南話「好吃就是這個味」的意思。湖南人在吃上面也是蠻有名的,比如檳榔、臭豆腐、剁椒魚頭、口味蝦......
3、檳榔加煙,法力無邊
檳榔在入口咀嚼的過程中會強烈的刺激口腔黏膜,不僅可以活躍口腔和食道的黏膜細胞,還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出多巴胺,檳榔加煙,法力無邊,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
4、煙、酒、檳榔、茶,恰了往上爬。
這是湖南人生活中的一句口頭禪。而「爬」字,則別有韻味:一是說吃了這「四件套」就可以安心滿足地「爬」上床睡覺;二是寓意著學業、事業往上「爬」,為步步高升之意。
5、逢年過節到我家,一口檳榔一口茶。
檳榔號稱湖南最硬核的社交單品,一顆小小的檳榔能夠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逢年過節除去菸酒等常規禮品之外,檳榔已經成為湖南人待客重要的禮品。
無論從語言、人文還是飲食上,湖南人都非常明顯地展現出湖南人霸蠻的性格特點,正如易中天所言「湖湘士人並無一般書生那種柔靡、纖巧之風,總是充滿著豪邁、剛勇之氣,既能著書立說,又能用兵打仗,扎得硬寨,拼得死命,兼書生意氣和武俠豪氣而有之。」所以湖南人做起事來,說起話來,不但堅韌不拔,而且痛快淋漓,往往一下子就把話說到了底,把事做到了位。你還在拐彎抹角咬文嚼字,他那裡已經一口檳榔嚼了下去。
一句話證明你是湖南人的方式有很多種,但無論你採用什麼方式都避不開湖南人霸蠻的文化屬性,這種幾千年文化沉澱下來的性格特點已經深入骨髓。一句話證明你是湖南人如是,做人做事如是,吃辣椒,嚼檳榔亦如是。
過量嚼食檳榔,有害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