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少女》:以青春演繹青春,硬核青春成長指南

2020-12-14 金牌輿情官

2019已經過去,從10年代跨入20年代,90後集體邁向30歲的關卡,00後亦在趕來20歲的路上。引發大家嗟嘆的無非就是,「青春」的易逝,「青春」的可愛。

昨日,黑馬青春劇《閃光少女》在愛奇藝迎來vip完美收官。年末迎新交替的節點,劇中少年們真實而乾淨的青春時光令人眼前一亮,不誇張地說,劇中那些明亮的少年就是大眾記憶中青春最好的樣子,而「二次元+古風」的小眾結合,也為青春敘事打開了一個全新視角。

閃光少年、反喪青春

青春劇,顧名思義,就是要演繹青春。

《閃光少女》作為僅僅24集的小體量網劇,難得地做到了以多條故事線為抓手,勾勒青春的多重面向,每一個配角,都有自己獨立且完整的成長曲線,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齒輪。瑤族姑娘貝貝因為童年陰影而怕黑,塔塔與媽媽的暖心故事令人感動、徐櫻在朋友的陪伴下愈加開朗、高冷學霸趙一陌面冷心熱,僅是502宿舍的四個女生,就各有完整的人物弧光。

新人陣容雖熱度稍欠,但勝在夠青春,角色和演員的匹配度高,能做到了以青春演繹青春。以《閃光少女》為例,陳驚的俏皮歡脫、油渣的呆萌可愛、502宿舍的性格各異,年輕演員對青春的演繹更加自然貼合。

而對於「青春」內蘊的具體描述,無疑是最能體現一部劇集的力道。

「青春就沒煩惱嗎?」「不,青春有各種各樣的煩惱。」青春時期,關於此刻,關於未來,來自自我,來自他人,各種煩惱裹挾著年輕人,有些人裹足不前,而有人則選擇積極應對。

陳驚練琴吵到隔壁奶奶,並未洩氣,而是用心關注,給奶奶帶去曲聲、光亮,最後收穫了一個給自己投餵食物的可愛奶奶。颯哥心臟病復發住院,卻始終保持逗趣耍寶的好心態,而他的離世,又帶給李由新的成長。有冷漠有溫暖,有陪伴有離開,這才是真實的青春。

應對成長的種種煩惱,《閃光少女》的解答並沒有流於表面,而是嘗試更深一步。他們的方法或許是稚嫩的、甚至稍顯理想化的,但無一例外都是正向的價值觀傳遞。年輕化的輕快表達滲透在劇集的點滴細節中,都在傳遞著對「青春」的嶄新詮釋:只要不後退,生活裡的「洪流」就會被擋在身後。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青春劇,多把愛情戲份放在「長大後的主角」身上,《閃光少女》則巧妙加入陳老師與大明星王安宇的愛情線,也將青春的範圍擴展至成年人,延展了青春劇「愛情戲」的概念。「古墓派傳人」陳老師的告白仿佛在給學生出考題:題目是「你喜歡我嗎?」,題幹是「我喜歡你」,簡單粗暴詢問對方的態度,陳老師對待自我、感情的真實從容,沒有甜虐交織,清醒地面對感情問題。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更能觸發共鳴。

歲末之交,青春劇更容易成為對抗喪氣生活的一劑嗎啡。從這點來看,《閃光少女》的出現似乎格外適宜。對於剛過去的2019年來說,《閃光少女》是青春壓軸;而對於才剛到的2020年來說,《閃光少女》則以朝氣開篇,重新點燃生活的熱情。

臺詞出圈、細節抓人

IP口碑再創新高

2017年暑期檔,影版《閃光少女》新人導演+新人主演+小眾題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片的出圈,但最終超6千萬票房、豆瓣評分高達7.3分,都為這個IP奠定了口碑基礎。

影版夫妻搭檔鮑鯨鯨與王冉,一直等待機會再次重塑這一IP,劇版仍舊沿用同一製作班底,同樣採用新人主演陣容,但從以往劇影聯動的經典案例來看,大多口碑陷落,而《閃光少女》是先影后劇,更為少見。

令人驚喜的是,《閃光少女》從影版7.3分到劇版7.8分,口碑反倒不斷攀升,或為「影劇聯動」提供又一有效範例。

黃金搭檔穩定發揮加持外,原著作者、影版編劇鮑鯨鯨超強的業務能力,自然為劇版《閃光少女》提供了品質保障。當年僅25歲的鮑鯨鯨,首次擔任編劇,便憑藉《失戀33天》,獲得第49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成為金馬史上最年輕的獲獎編劇。之後亦不斷輸出《夜店小團圓》、《等風來》、《奔愛》、《我的蓋世男友》等高品質劇本。

而「鮑式」臺詞也成為這部劇的亮點之一,極具網感的表現方式,貼合時下熱點且熟諳校園生活的日常梗,比如把食堂難吃的飯菜形容成「印象派的畫」,懷疑食堂大叔做的如此難吃是不是「失戀」所致。劇中主配角幾乎都有自己的「金句」,屬於校園人特有的話語體系,讓劇情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同頻共振,這無疑增加了觀眾代入感,也讓情節更顯立體。

笑料型金句雖說很容易出圈,但是過猶不及,僅有笑點略顯單薄,甚至會引起審美疲乏。

《閃光少女》對臺詞的打磨頗具巧思,值得說道。這些臺詞並沒有為了「笑」而笑,並非只是行工具之用。反之,具象化、個性化十足的金句背後,我們可以管窺當代年輕人,他們的態度,他們的價值觀。

平常嘴拙的油渣,一到關鍵時刻的比喻總是很形象,在說服小霾參加演出時,他說「路邊溝渠的泥水上映射出的星光,才是最明亮的」,既然不能成為正確的別人,那就做獨一無二的自己。神經大條的陳驚,在理解「閃光」的含義時,同樣深刻地說道:「生一堆火只能溫暖一個人,可是點一串燈,可以讓遠處的人知道,這裡有光,這裡有人。」

不誇張的說,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的青春是伴隨著「自我的覺醒」的,相較於他們的前輩,他們個性更強,態度更鮮明,而金句無疑是最好的表達載體,是他們閃光青春的最好註腳。

相較於受限於篇幅的影版,編劇鮑鯨鯨賦予了劇版不一樣的調性。在維持主線劇情不變的前提下,《閃光少女》新增了若干個新人物,這讓整體劇情更加豐富,面向更多元,劇集的發展也更為連貫、自然。颯哥、隔壁奶奶、甚至是出場只有十分鐘的外賣哥阿鄒,都足夠令人深刻。劇中人物除了性格不一,口音也是南腔北調,港普、粵語、上海腔、東北話輪番上陣,每一種口音又反過來映襯著角色的性格。

而從作品內容來看,主創人員對民樂、二次元這些小眾題材,從理解到呈現,都是不偏不倚的。既然要表現民樂,那就把民樂作為劇中背景音樂,隨著劇中人物情緒、劇情節奏的變化,而穿插不同的民樂曲風,成為劇集生動的轉場。此外,每一集的標題都內蘊悠長,寥寥幾字,在一集終了才發現如此貼合劇情,主創團隊的巧思匠心得以管窺。

此外,《閃光少女》亦有不少細節可供觀眾挖掘。僅以陳驚姐妹長大版與幼年版為例,兩組演員不僅神態、氣質極為一致,就連身體特徵也吻合的。長大的陳驚牙齒並不整齊,幼年版的陳驚也是;陳老師額頭有一顆痣,年少的演員在同樣的位置也有一顆痣。

有熟悉的製作班底保駕護航,從臺詞到人物到劇情用心打磨,落到細節同樣經得起推敲,或許是助推《閃光少女》這一IP再創口碑高峰的重要原因,而背後,愛奇藝平臺對優質青春劇的精準眼光,同樣不容忽視。

最懂青春劇的平臺

在當下的視頻平臺中,愛奇藝可以說最懂青春劇的平臺,在青春劇的布局上有一套清晰的方法論。

幾年前,《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幾部自製的高口碑劇集,將聚焦校園時光的青春劇的格局,拉上了一個新臺階,甚至反向輸出衛視平臺。愛奇藝順勢設立「愛青春劇場」,繼續深耕青春劇集,不斷輸出種類多樣的「青春廠牌」。

回顧2019年,愛奇藝的青春劇布局兼具口碑與熱度的雙向平衡,並不斷拓展青春劇的敘事邊界。年初,愛奇藝推出《獨家記憶》,關於校園生活的青春劇再添口碑作品;到了暑期檔,《親愛的熱愛的》成為又一爆款青春劇,融入以往影視作品中少見的電競元素;9月,《我在未來等你》融合回憶、穿越元素,新人主演撬動8.6分高口碑。

而當下,《閃光少女》這部「非典型」青春劇,它真實可觸接地氣,又承載著普適的價值觀,重塑了青春劇的樣態,顯然已成為愛奇藝又一成功的青春廠牌,更是被列入豆瓣近期的華語口碑劇集榜。

年末上線,年初播完,《閃光少女》是愛奇藝在2019年青春劇布局的一個完美句點,又或是2020年一個高口碑的開端。未來,愛奇藝自製青春劇集的多樣化打法,輿情官也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劇版《閃光少女》完美收官,以無畏少年視角展別樣青春剖白
    由愛奇藝獨家播出的劇版《閃光少女》已經更新完結,其高燃、中二、勵志又溫情的畫風讓無數網友感受到不同以往卻又絕對真實的當代校園生活,豆瓣評分7.8的高分,成功讓它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反喪指南。而劇中主演們通過對當代不被大多數人所期待的年輕群體的精彩演繹,也引發出對於當今社會現狀的一系列思考。劇中以女主陳驚和男主李由為代表的角色們,象徵著青春校園裡那一個個平凡的少年。
  • 《閃光少女》電視劇——青春能量滿滿,少年氣撲面而來
    兩年前,電影版《閃光少女》上映,票房遠低於預期,業內惋惜聲浪不止,更將之納入「遺珠」系列。線上播出後,也被網友確認,這是一部被錯過了的寶藏電影。而隨著口碑的發酵,拍攝續集和劇版的呼聲一直居高不下。終於,由愛奇藝打造的網劇《閃光少女》,在萬眾期待之下,於歲末深冬高燃上線,這也是2019年的最後一部青春劇。劇版《閃光少女》依然由電影版的導演王冉、編劇鮑鯨鯨兩人攜手打造。由於主創團隊還是原汁原味,所以在劇情故事這方面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依然十分精彩有趣,能讓你感到眼前一亮。
  • 《閃光少女》:青春有萬般模樣,但總有屬於你的閃光時刻
    近幾年,青春劇成為一個熱門,只可惜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略顯狗血的情節。本來是看到編劇鮑鯨鯨的名字關注到《閃光少女》這部劇,畢竟是曾經獲得過第49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金牌編劇,創作過大火的電影《失戀33天》以及影版《閃光少女》,收穫過滿滿好評。
  • 《閃光少女》:反套路的青春電影
    次元穿越:《閃光少女》中的潮流元素影片《閃光少女》的主人公是民樂班的高二女生陳驚,主修揚琴。民樂班的同學在學校裡飽受西洋樂班學生的嘲諷和打壓,校方也不重視他們的發展和教學。箏鼓和鳴:《閃光少女》中的逆襲情節《閃光少女》故事的內在驅動力是青春片中常見的「逆襲」情節,陳驚因為被學長拒絕告白而奮起逆襲,為的是讓學長正視自己的能力和心意。
  • 《閃光少女》:國產青春片也能讓中二青年發光
    這齣源於熱愛和夢想的《閃光少女》,總有一瞬間讓你覺得回到了過去。 《閃光少女》裡的幾位後生,哦不是,後浪,恰恰是這一代人最真實的寫照——為熱愛而生。
  • 佳片有約《閃光少女》:青春和夢想對年輕人的意義
    如今的國產影片當中青春類型的影片深受廣大年輕觀眾的喜愛,但是最近幾年很少有特別突出的優秀的青春片。可為什麼如此深受吸引類型的電影卻遲遲不能出現好的作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編劇都會把青春片融入許多愛情因素;但實際上他們錯了,愛情片是愛情片,青春片是青春片,兩者是不一樣的。
  • 電視劇《閃光少女》,爛大街的青春片,又該如何拍出新意?
    ,甚至到了一種一看到是青春片,都會下意識去抵制和吐槽的境地。最近上映的電視劇《閃光少女》是一部呈現兩極分化的作品,喜歡的人覺得這部劇拍得非常的真實好看,覺得不好的人就認為其中有很多槽點存在著。其實之前就有拍過電影版的,當時在上映的時候因為排片量不夠,而且前期的宣傳海報非常二次元,讓人們看到之後都覺得這是一部粗製濫造的影視作品,所以人們也沒有報多大的希望。
  • 彭昱暢主演的二次元青春勵志片,閃光少女,這部電影值得收藏點讚
    電影《閃光少女》沒有大投資,也沒有大明星,更沒有大特效,但它是一部非常不錯好看的三無電影,它得到了五項榮譽,而且這部《閃光少女》至今好評不斷,這部電影主要展現了當下的年輕人開放包容的面貌,有新青年的文化風採,建立了一種新的審美和價值觀的共識,所以這是一部真正讓人沸騰的電影,而《閃光少女
  • 馬林剛:讓青春在奮鬥中閃光
    寄語深情似海,厚望如山,給廣大青年擦亮了奮鬥的人生底色,為青年成長成才注入了強勁動力。我們必須牢記總書記囑託,用實際行動擔當起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讓青春在奮鬥中閃光。  要胸懷理想,志存高遠。「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是心靈的燈塔,是前行的航標,是進取的力量。青年一代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實現「中國夢」的接力者和奮鬥者。
  • 青春劇《閃光少女》,502宿舍成最大亮點,展現女生們的友誼之光
    ——《閃光少女》前言在這人生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形色的人,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是有著完美優點,會有著讓人無法接受的缺點,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在經歷學生時期的時候,或許也都是大多數人們最憧憬的時刻吧?在校園裡我們的生活周邊,總是有著許多的好友們陪伴我們去玩耍,讓我們感受到了歡樂。
  • 《閃光少女》:一部被劇名耽誤的國產電影
    電影《閃光少女》是2017年上映的國產內地青春類型的影片,主要由徐璐和彭昱暢主演。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後獲得了6000多萬的票房,豆瓣上的評分為7.3。在國產的青春電影當中,這個評分算是比較高的,但是《閃光少女》這部影片推薦的人並不多,而且並不屬於大眾的電影。
  • 豆瓣7.3分電影《閃光少女》:勇敢維護夢想,才是最純粹的青春
    關於青春片,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千篇一律的你愛我我愛你,換湯不換藥的庸俗劇情,總是讓人感覺缺少那麼一點營養。但是在2017年,卻有一部以青春為主題的影片《閃光少女》讓人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我國青春影片的另一束光。
  • 劇版《閃光少女》殺青 劇組年齡最小演員張格高萌來襲
    Yes娛樂10月15日綜合報導 10月13日,由周依然、郝富申、王安宇、張格等主演的高燃青春勵志劇《閃光少女》歷經近三個月的拍攝在青島殺青。由該劇電影版製作團隊原班人馬共同打造,新銳導演王冉再度攜手憑《失戀33天》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得主鮑鯨鯨,講述神經少女陳驚、男閨蜜李由聯手櫻仔及502宿舍神秘人物組成2.5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登上大舞臺的熱血青春校園勵志故事。突破次元壁的元素碰撞,民樂和西洋樂的PK大戰,正能量的校園青春物語等是本劇的幾大特色和亮點。
  • 商冬榮:閃光集體裡的青春「接棒人」
    商冬榮:閃光集體裡的青春「接棒人」 2020-12-24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閃光少女》影評
    以少男少女為題材的青春校園片,不加點二次元的COSPLAER,不足以吸引宅男宅女。 電影《閃光少女》,在COPY了《致青春》中的神經少女喜歡上校草男的橋段後,引入了502宿舍的神秘人物,即這些COSPLAER們。他們組成了「二點五次元」民樂隊。
  • 豆瓣7.3分《閃光少女》:勇敢維護夢想,是青春期孩子該有的樣子
    在我國,青春系列的電影在整個行業市場中也佔有重要的一角,但是一提起青春系列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致青春》、《左耳》,都屬於偏向於青春傷痛型,故事的主線中總纏繞著年輕時候的情愛。而《閃光少女》作為青春系列電影中的一員,開闢蹊徑,用青春少女對傳統文化和夢想的維護作為主線,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只作為輔助,這樣整個電影既有青春活力的既視感,又充滿傳統與夢想這種獨特的情懷。在豆瓣評分中,獲得了7.3分的高分,也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好評。
  • 《閃光少女》幾位青少年的成長帶給你最真實的觸動
    近年來,青春與成長是作品中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這樣的作品真是不分年齡看。很多人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悸動,也希望在劇中找到自己的遺憾。有了完美的結局,他們最終會有內在的不完美。但在這樣一齣戲裡,很多情節大多是狗血,這讓很多人迷路。
  • 陳奕迅閆妮出演電影《閃光少女》 獻唱插曲
    《閃光少女》在成都舉辦了首場高校首映禮,主演徐璐、彭昱暢、劉泳希等到場出席,在影片中特別出演的中國首個國民養成式少女偶像家族SING女團5名成員林津伊、蔣申、林慧、秦瑜、許詩茵也驚喜現身,與大學生們零距離互動,並為現場觀眾送上電影中的插曲《青春的告白》。
  • SING女團出演電影《閃光少女》 並獻唱插曲
    ­  2017暑期檔推出的重磅青春校園主題電影《閃光少女》在成都舉辦了首場高校首映禮,主演徐璐、彭昱暢、劉泳希等到場出席,在影片中特別出演的中國首個國民養成式少女偶像家族SING女團5名成員林津伊、蔣申、林慧、秦瑜、許詩茵也驚喜現身,與大學生們零距離互動,並為現場觀眾送上電影中的插曲《青春的告白》,凸顯出影片青春和夢想的閃光主題。
  • 網劇《閃光少女》:年輕態劇集如何講好故事
    網劇《閃光少女》劇照出品方供圖「生一堆火只能溫暖自己一個人,可是點一串燈,就能讓遠處害怕的人也知道這裡有光、這裡有人。如果我到了山頂,我肯定選擇把燈點亮。」在近日播出的網劇《閃光少女》中,女主角陳驚的一段話讓觀眾在感慨之餘看到新時代青少年昂揚向上的積極面貌。這部劇以燃動的青春校園為主線,通過對校園生活的細膩刻畫,勾勒出中國青春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