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年畫——中篇(門神篇)

2021-02-15 狸奴本宅
哈哈,這裡也不賣關子了,畢竟我們標題就回答了這個答案——門神!能榮登千家萬戶「門神」榜的神靈們可都是有著各種各樣故事的響噹噹的「名人」哩!今天,小宅就帶大家遊歷一番門神畫上的故事和傳說吧~神荼鬱壘據傳是黃帝時代負責統帥群鬼的神將,小宅又要考考大家,這四個字是怎麼念呢?大部分人一定是念做(shén tú yù lěi),小宅告訴你讀錯啦,正確的讀音是(shēn shū yù lǜ)。最初這四個字的寫法也跟現在不一樣,是神荼鬱壘,後世把鬱壘簡化成鬱壘,也就讀成(yù lěi)了。最後定稿的是《國語辭典》中,把神荼鬱壘定音為(shén shū yù lǜ)。神荼鬱壘作為門神出現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很多文獻都有記載,被引用最多的《山海經·海外經》中記載了神荼鬱壘的故事,大意是:在東海之上有一座山,名叫「度索」(度朔,也名桃都)。山上有一棵大桃樹,這棵桃樹有多大呢?樹冠可以覆蓋三千裡!三千裡有多遠呢,在秦漢1裡≈415.8米,3000裡≈1247.4公裡,相當於從上海到北京的距離呢!這棵巨型桃樹的東北面有一扇鬼門,鬼門內是萬鬼居住的地方。天帝派兩名神仙鎮守鬼門,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看守來往的鬼。如果有「害人之鬼」,神荼和鬱壘就會用葦索捉住,用桃木做的弓箭射殺,送去餵虎。除《山海經》記載外,漢代諸書皆有記載。如《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括地象》中即說:「桃都山有顆大桃樹,枝幹盤曲三千裡,樹上有一隻金雞,太陽出來的時候就叫鳴。樹下有二神,一個名叫鬱,一個名叫壘,均拿著葦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殺之。」此外《風俗通義》,《太平御覽》,《三教九流搜神大全》等等亦都有所記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於是黃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板於門戶上,畫神荼、鬱壘,以御兇鬼,此門桃板之制也,蓋其起自黃帝,故今世畫神像於板上,猶於其下書『左神荼』『右鬱壘』,以『除日』置之門戶也。」

把神荼、鬱壘二神的形象畫在桃木板上當門神,這種習俗始於黃帝時期顯然是不可能的,因先秦時期的典籍都沒有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東漢時人們已經把神荼、鬱壘當作門神了。東漢學者蔡邕《獨斷》云:「歲竟,畫荼壘,並懸葦索,以御兇。」

而且最早的門神並不是畫在門上的,而是用桃木刻成「桃人」,放在門口,以驅邪避鬼。後來因雕刻人像太麻煩了,改為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形象,再到後來,飾桃人、繪二神貼門上的風俗簡化為「懸桃符」。就是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首。桃符每年換一次,宋人王安石的《元日》詩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講的就是桃符的習俗。後來桃符又發展成春聯,這是題外話,這裡小宅就不展開啦。

桃符

這裡再說一個題外話,不管是桃人,還是桃符,還是故事裡強調的山上的「大桃樹」,都用到了桃木。為什麼是桃木?桃木又名「降龍木」「鬼怖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伐邪制鬼材料。桃木也有個傳說,源自誇父追日,傳說夸父臨死前將手中之仗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典術》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桃木在古代可是一種驅邪避鬼,居家必備仙木啊~插播結束,我們還是繼續討論貼在門上的門神畫。我國古代民居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神荼一般位於左邊門扇上,而鬱壘則位於右邊門扇上。說到神荼鬱壘二神的形象,《三教九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配圖,二神坐在桃樹下,袒胸露腹,虯髯虎鬚,頭上長角,手執桃木劍,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而到了唐末演變為披甲執鉞的武士形象,形象也漸漸溫和。因為是傳說中的神,所以並沒有固定的形象,一切全憑想像。有興趣的小夥伴們也可以自己創造出自己心目中的神荼鬱壘。

《三教九流搜神大全》神荼鬱壘‍‍‍‍‍‍‍‍‍‍‍‍‍‍‍‍‍‍‍‍‍‍‍‍‍‍‍‍‍

山西新絳 神荼年畫

唐朝以後,神荼鬱壘不再是門神圖像的唯一形象,大致從唐末起出現了一種最為社會大眾熟知的且人物眾多的一種門神——武將門神

甘肅臨洮宋代磚雕 甲冑門神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了門神史上的superstar——秦瓊和尉遲恭。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二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兩人在戰場上立下了大功,是真實的人物。在造型上,尉遲恭和秦叔寶一個黑臉,一個白臉,一個粗狂,一個儒雅,也是門神成雙成對的好選擇。左邊(東)為尊,貼的是秦叔寶,右邊(西)貼的是尉遲恭。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尉遲恭的地位明明高於秦叔寶(凌煙閣功臣中,尉遲恭排名第7,秦瓊排名24),這不是和貼門神的站位正好相反嗎?這個疑問還要從兩人如何就成為「門神」說起,歷史記載,秦瓊與尉遲敬德這二位大將的確曾經被太宗皇帝下詔繪製成了圖像,被珍藏於凌煙閣中(凌煙閣是唐代專門存放有功之臣畫像的地方)。但除此之外,兩位大將何時成為門神,史書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而真正講述了兩位大將「轉型」為門神的過程的是以故事的方式記載在明朝的小說《西遊記》和清朝的《隋唐演義》:由於唐太宗在登基的過程中殺戮過多,因此遭到惡鬼纏身,每天晚上都有投擲磚瓦的聲音,而且還有鬼混哭號的聲音,太宗皇帝夜不能寐。手下大將尉遲恭聽說了這事兒,挺身而出說:「創立江山,殺人無數,何怕鬼乎?」秦叔寶也緊跟著說道:「陛下寬心,今晚臣與敬德把守宮門,看有什麼鬼祟。」於是當晚二位大將為皇帝把守宮門,果然一夜平安無事。《西遊記》裡面對於二位將軍的神勇英姿有如下的描述:「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繡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鬥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兩位大將接連守了幾日,後來有些撐不住了。於是唐太宗下旨,令畫師繪製了兩位的肖像懸掛於宮門口,從此宮中便相安無事了。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北平王墓(王處直墓)裡,安排「把門」的就是秦瓊與尉遲敬德的門神形象。由此可以推測,五代時期,秦瓊與尉遲敬德作為門神,就被王公貴族接受,後來逐漸傳至民間。隨著《西遊記》小說情節的深入人心,讓這段話本中的戲說故事,逐漸就演變成了「事實」。所以,兩位名將能成為門神,主要還是靠《西遊記》《隋唐演義》等小說起了關鍵作用,因此,門神以誰為尊,也是根據他們在小說中的地位而非歷史事實來定。而在小說中,秦瓊無論是地位,功勞還是職位都高於尉遲恭,所以秦瓊是貼在左邊門扇上的。

北平王墓門神浮雕 秦瓊尉遲恭

明清時期,老百姓在自家大門上張貼尉遲敬德和秦叔寶畫像的做法逐漸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清朝顧祿的《清嘉錄·門神》中有確切的記載:「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於紙,小戶貼之。」直到近代中國,秦瓊、尉遲恭這兩位「門神擔當」依舊是盛行不衰。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兩位的門神畫形象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較早的畫像中二將眉毛濃黑,雙眼帶有濃濃的殺氣,手持鞭鐧,雙腿分開,相貌兇悍。後來,二將的相貌逐漸變得溫和可親,人物造型也日漸豐富。二將手中所執兵器,也隨不同時代人們的喜好而改變。有的二將均手執金瓜,有的秦瓊手握長鉞,尉遲恭手持長斧;有的秦瓊雙手持鐧,尉遲恭雙手握鞭;……二將服飾,或披戴盔甲,或穿戴朝服;二將姿勢,也有不同,或站,或坐,或騎馬,或行走。不一而足。

清中期蘇州桃花塢 秦瓊尉遲恭

武強 秦瓊尉遲恭

楊柳青 秦瓊尉遲恭

朱仙鎮 秦瓊尉遲恭

傳說鍾馗專長殺鬼吃鬼,所以他還有個綽號叫捉鬼門神。鍾馗他把守的往往是後門。因為前門通常是雙扇,要貼成雙的門神,神荼與鬱壘,或秦叔寶和尉遲敬德;而後門是單扉,鍾馗就正好合適。此外還有一個經常也被委派守後門的是唐朝的大臣魏徵,《雙城縣誌》中有載:「後門別有一神為魏徵,俗稱為獨坐。祀門神時,即門前焚香楮焉。」魏徵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但鍾馗的來歷究竟是杜撰的傳說還是確有其人?關於鍾馗的故事歷史上版本可多啦,小宅覺得比較認可的版本是:從音韻學的角度來看,《周禮·考工記》上說齊人稱椎為「終葵」。「終葵,椎也。」古人以椎驅鬼,人們在舉行驅疫逐鬼的大儺儀式時,總要揮舞「終葵」。漢代大儒馬融的《廣成頌》中就有「揮終葵,揚玉斧」的句子。後世以其有闢邪之用,遂改「終葵」為「鍾馗」,而取為人名。時間長了便忘記了鍾馗本為闢邪之物,而指為逐鬼之人。此外,還有一個版本稱:鍾馗的原型可能是北朝人堯暄,堯暄本名鍾葵,字闢邪,「葵」和「馗」同音,再加上他的字還是「闢邪」,那鍾馗能捉鬼的事就不是空穴來風了。而且,據史料記載,這個堯暄「容貌美麗」,聰慧過人。另外也有說法稱:鍾馗最早的原型其實是商朝成湯王的右相伊尹。伊尹本是奴隸,但他聰明伶俐,輔助成湯稱帝有大功,被任為右相,治國很有方略。據說,成湯死後,將兒子太甲託付給伊尹,伊尹見太甲不務正業,就把太甲打發去守陵,年滿三年才被放回來。太甲心中有怨,遂報復殺伊尹,所以伊尹才會在死後化為惡鬼,形象才會那麼嚇人!但是伊尹畢竟是當過宰相的人,他的才華是不能抹滅的,所以鍾馗的形象就是才高八鬥,相貌奇醜。‍‍‍‍‍‍‍‍‍‍‍‍‍‍‍‍‍‍‍‍‍‍‍‍‍而流傳最廣的版本是鍾馗捉鬼的故事,據《唐逸史》、《補筆談》、《夢溪筆談》等記載:唐玄宗有一次生病,睡覺時夢見一個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自己心愛的玉笛,繞殿奔走。玄宗大怒,欲呼武士,忽見一大鬼鬍髯黑面,破帽藍袍,插笏執劍,先刳小鬼目,後擘其肢而啖之。玄宗問他是什麼人,他自稱是終南舉子鍾馗,因應試不第,羞歸故裡,觸殿階而死。死後被皇帝賜為進士,蒙以綠袍安葬。於是感恩發誓,願為皇帝除天下之妖孽,言畢即告退。玄宗醒來,病就好了,於是下詔命吳道子圖其像,以紀念他的功勞。吳道子的工筆相當了得,沒多久便將畫作呈上,玄宗大吃一驚,畫作中的鐘馗竟與自己夢到的一模一樣,這就是著名的《趨殿鍾馗圖》。最終畫上的鐘馗被皇帝懸掛在宮中,用來驅鬼。吳道子的畫作雖沒有流傳下來,但畫史有記載。宋人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六稱:「昔吳道子畫鍾馗,衣藍衫,鞹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髮,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筆跡遒勁,實繪事之絕格也。」總之鐘馗捉鬼的故事因吳道子這幅畫而廣泛流傳,後來,人們又將鍾馗像繪於門上、壁上,成為捉鬼類門神的主將。在道教更是尊鍾馗為「賜福鎮宅聖君」,身居驅邪除崇的神職,同時還是「萬應之神」,成為了普通百姓爭相供奉的門神,是民間最出名的「捉鬼大師」。朱仙鎮 馗頭《打豬鬼》山東濰坊楊家埠(以鍾馗為形象)武強 鍾馗門神畫形象的變化,體現了時代的差異。如果要細數一下門神畫種類有多少,小宅帶著大家可以跟著時間脈絡來整理一下:先秦兩漢時期,多以傳說中的神——神荼鬱壘以及「衍生品」——桃符、金雞、老虎等為門神。南北朝唐代,佛教盛行,出現了漢、佛文化的融合和互相影響。佛教中的護法神天王、力士等形象,也被置於門側,充當門神形象。唐宋元明清時,以道教神鍾馗和以秦瓊、尉遲恭為代表的武將門神出現了。門神的形象經歷了一個從對神的崇拜到對於英雄的崇拜的,這是門神漸漸走下神壇走進世俗的過程。明清後直到近代,除了對於英雄的崇拜更豐富了,歷史上有名的將軍、文官都紛紛作為門神登上了歷史舞臺。此外,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基於祈求幸福生活的願景而出現的門神形象:如家庭和睦「和合二仙」、招財進寶的「文武財神」,祈福用的「賜福天官」等等。這種門神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門戶的保護者,專為祈福而用,門神的形象從對於英雄的崇拜到對於美好生活的願望的體現,這裡就和上篇中年畫的發展殊途同歸了,「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發展出了更實用性的信仰」。突破了神明崇拜的限制,門神畫的形象就好似開了禁錮思想的閘門,民間創作百花齊放,門神形象的豐富性那可是成幾何倍數增加的,而且也更有趣了,跟著小宅來細數一二:

簪花進爵

 

此對門畫中人物為朝官打扮,雍容華貴。兩人著蟒袍,相對而立,皆一手持笏板,一手託盆,盆中有牡丹花和酒爵。盆中牡丹花,寓意拈得花魁大富大貴,酒爵寓意爵位。

此對門畫,兩邊皆畫了兩個嬉戲的童子,主題不同。右幅一童子捧壽桃型花燈,另一童子做爭搶狀,燈上寫著「年年添丁」。閩南語中燈與丁諧音,丁即人丁之意,閩南有娘家在新年為出嫁之女送燈(諧音「送丁」)的風俗,意在祝女兒早生子嗣。左幅為兩童子手捧銅錢和元寶,寓意多多發財。此類年畫既求子也求財,多貼於新婚夫婦的房門上。

此對門畫將「狀元」(人)和「天仙」(神)並列起來,這是比較少見的。這對門畫,在新婚或年輕夫婦房門上張貼。寓意男的高中狀元,女的早生貴子。期望孩子長大後必狀元高中,加官進爵,富貴一生。

此對門畫童子頭梳雙髻,額上勒飾金箍,身著紅、藍彩色衣褲,手捧盛滿金銀珠寶及搖錢樹的寶瓶,作優美的舞姿。寶瓶上端幻化出金錢元寶,童子腳下蝙蝠飛舞。寓福在眼前、財源廣進之意。

絳州 (寓意:春日大吉 連生貴子 級上加官 四是如意 吉慶有餘)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年畫,敬請期待系列下篇——有趣的門神~下期再見~成對的門神需要區分左右:一般左右門神都一臉相對,表示齊心合力,守護家園。門神要貼在門的中心位置,高度以家中主人身高為準,於對聯中部齊平。總體而言,門神應貼在大門縱坐標的上三分之一為宜。現在城市小區住宅多為單開門,這是我們可以選擇一張門神的,比如鍾馗,魏徵等等。或者也可以貼福字來代替門神哦。傳統的門神一般是大年三十下午或晚上,在全家人到齊後貼。據傳聞門扇貼上就「即刻上崗」了,此後進門的人可能就不被認為是家庭成員了哦。另外如果在家中祭祖,那麼也要等祭祖完畢後在貼門神哦。民俗的應該是符合時代的。門神對於現代人來講,是遵循傳統的習俗,或是想要為家人營造喜樂的氣氛都可以。想要保持傳統的就按照傳統的來,想要新潮的就忽略以上Q1&Q2,貼你喜歡的門神唄!喜歡就好!喵宅本鋪為新年準備了喵星人版「萌」神畫,歡迎各位來一來,看一看~讓這個新年過的有一點點不一樣哦~祝大家新年快樂~喵~

相關焦點

  • 清版門神年畫《神荼鬱壘》在京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鄢光哲)1月11日,北京100多位藏家與眾多民間藝術家歡聚一堂,慶祝他們從2019年4月就開始打造的一款非遺精品——《神荼鬱壘》門神年畫發布。神荼鬱壘是中國最古老的人形門神,最早的記載來自《山海經》。從木版年畫出現的北宋至今,每逢傳統春節,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會出現這對門神的形象。神荼鬱壘門神年畫尺幅寬大,人物造型豐滿,圖案細節精美,因神荼鬱壘二神分別頭頂日月,也被稱作「日月門神」。
  • 門神年畫賞析,你知道幾種呢!
    年畫中的門神畫,是傳統社會鎮宅闢邪、護佑平安、表達美好祝願的重要靈符。門神有很多種,但職能分工十分明確,由於張貼位置和人物形象的不同,大致分為武門神、文門神、門童、美人條等。武門神一般是武將形象,貼於臨街大門;文門神通常是文官形象,貼在二道門或房門;門童,又叫「金童子」,多以娃娃為題材,貼在房中內室或後庭門;美人條,以美女佳人為題材,貼在婆婆、媳婦或姑娘居住的內室房門。另外,門神畫還包括貼在牲口圈棚、看護牲畜不染病的《槽頭畫》、《欄門判》等。由於各地信仰不同,具體到某一類型的門神時,人物形象差別也各有千秋。
  • 年畫、春聯與門神有何聯繫?你家貼過年畫嗎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春聯也是來源於桃符,春聯由神荼、鬱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一、年畫的來源民間年畫,俗稱「喜畫」,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兇迎祥。年畫是畫的一種,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 門神手舉豬肉 老鼠變萌了 綿竹年畫新派傳人新作上市
    王安石在詩中描述的貼門神畫、年畫的場景,如今在城市已經難得一見。兩名萌妹子創作的萌版年畫近日,綿竹市兩位年輕的綿竹年畫傳承人章昉和王競男設計的綿竹年畫鼠年新作上市,讓網友眼前一亮。這一次,兩位年輕的傳承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傳統年畫技法相融合,運用電腦繪畫技術,創作出了幾幅卡通效果的鼠年綿竹年畫新作品。
  • 以畫過年——鳳翔木版年畫
    鳳翔木版年畫印畫順序常先印墨線版,然後按照由淺到深的順序依次印刷黃版、桃紅版、大紅版、綠版,然後到二墨,最後套印金銀。鳳翔年畫門神與陝西社火臉譜色彩具有一致性的特點,金銀色在社火中常代表神鬼,鳳翔年畫門神使用套金銀的手法,是世興畫局首先使用的工藝,是鳳翔年畫鼎盛時期形成的技法。套印金色要先套印膠水,然後在其上撒金。
  • 門神之最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 據相關民俗研究者介紹,門神年畫起源於先秦時代的驅儺儀式,「門神」一詞最早見於《禮記·喪服大記》,鄭玄註:「君釋菜,以禮門神也」。其時門神的形象,根據現有資料,沒有明確的描繪。
  • 動畫電影《小門神》白瞎了神荼鬱壘的傳說
    跟《小門神》裡神荼矮胖憨厚、鬱壘瘦高傲嬌不一樣,年畫中的神荼鬱壘高矮胖瘦一樣,而且都兇兇的。綿竹年畫 有《小門神》這樣一部電影固然好,好歹讓神荼、鬱壘這對幾乎被遺忘的門神在觀眾裡混個耳熟。但遺憾也太多,比如結構鬆散,劇情混亂,缺乏邏輯,尤其結尾部分門神、年和鞭炮之間的關係讓人看不懂。
  • 別以為年畫已經過時 「新年畫」的天地很廣闊
    這裡的「守衛與賜福——中國門神畫藝術展」展出了多幅古版年畫珍品,以及不少與門神畫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畫版實物。不但南京市民對此充滿好奇,連不少老外都慕名前去。 門神畫,是年畫的一種。過去,在這個時節,家家戶戶都要撕下舊年畫,貼上新年畫,準備迎接新春佳節了。南京的年畫有何特點?你的家裡,會貼年畫嗎?
  • 今古齊觀 | 《門神》:除夕貼門神,禱平安,納祥福
    由於傳統建築大門通常為兩扇對開,所以門神應面部相對,一扇門貼一張,表示合心同力,守護家園。古代門神,除了能驅除鬼魔、鎮守家宅外,後來,也出現了能成就功名利祿、福壽延年的福運門神。除了鎮厲驅邪的門神神荼、鬱壘外,還有武門神、文官門神、女官門神等。武門神應貼於大門,文官門神貼於二門,女官門神貼於居室門。
  • 年畫裡的「灶神」
    《淮南子·汜論篇》:「炎帝作火,死而為灶。」炎帝以火德管理天下,是火德之帝,因此被奉為灶神。《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因祝融為火官之神,故而被奉為灶神。
  • 中國門神大觀,守衛門戶的神靈
    下面以《中國木版年畫代表作》南方卷為範例,選取部分傳統門神加以介紹。武門神綿竹年畫《立錘》此門神為御前侍衛。宋趙與時《賓退錄》載:「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冑裝。門神亦曰門丞。」畫中二神身披甲冑,擎金瓜,似宋代門神遺制,貼於大門,以威懾鬼邪,保合家平安。
  • 三海經「神怪」的浮世繪作品,好比中國的「門神年畫」
    浮世繪中有許多的日本風俗,人們的生活習性等,如中國的年畫中也有中國的一些「門神畫」一樣。浮世繪中描繪的主題更加突出,更加具有藝術的美感,畫面中如黑色的顏料為底色,以朱紅的亮色為主色繪畫出顯著的作品。即使是浮世繪的創始人菱川師宣都很難以想像浮世繪的插畫,繪畫書籍更具有人氣,被大眾所認可,成為日本的文化,是民眾的藝術品。浮世繪文化中包羅萬象,有包羅著人世間的萬象,具有很鮮明的民族特色風格。
  • 十餘年收藏5000多件年畫 他把民居改建成藝術館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郎建榮 實習生 陽書玉 文/圖 提起年畫,大家想到最多就是貼「門神」,但你知道年畫中最著名的武門神都有誰嗎?貼年畫有哪些講究啦?在咱們重慶,就有這樣一位年畫收藏家李煉,十餘年裡收齊了18家國家級非遺年畫,藏品超過5000套(件)。
  • 門神門神騎紅馬 貼在門上守住家
    蘇州桃花塢年畫  「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過春節貼門神,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降吉祥,此習俗在我國已經流傳了數千年。  最早的門神是神話中的「神荼」、「鬱壘」二神。
  • 民間藝術與年味①|神荼鬱壘,驅邪衛宅有門神
    山西新絳 門神年畫神話裡的門神想像及最早起源據相關民俗研究者介紹,門神年畫起源於先秦時代的驅儺儀式,「門神」一詞最早見於《禮記·喪服大記》,鄭玄註:「君釋菜,以禮門神也」。其時門神的形象,根據現有資料,沒有明確的描繪。起源最早的門神當屬「神荼」「鬱壘」。
  • 純手工製作,國家級非遺佛山木版年畫復活,變身「國潮IP」
    準備「萬年紅」的襯底紙張、備好筆墨、金粉等材料,拿著師傅留下來的各種珍貴印版,劉鍾萍坐在老鋪的工作檯前,一張一張地刷印著年畫。上墨、鋪紙、掃印,最傳統最簡單的紅底墨線財神和「持刀將軍」門神畫,一天能印上百張。
  • 寧夏中衛:鄉村木版年畫裡的「傳統年味」
    因此,古人會以在門上貼門神的方式,擋住邪魔。年畫,便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的民間藝術之一,也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2月16日,記者來到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鎮關莊村探訪78歲的鄉村年畫手藝人張克勤老人,感受年畫的魅力。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而河北武強的《鎮宅神判》則延續了古老的門神主題,人們用勤勞創造了財富,更需要神來幫助自己守衛住財富。    中國畫家不配擁有姓名?    縱觀中國美術館本次展覽,無論是中國的年畫,還是日本的浮世繪,都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徵和民族文化氣質,可是在表現手法上又存在著隱秘的聯繫,這是東方藝術在精神上的共通之處。
  • 春節貼年畫是不可少的民俗,年畫起源於北宋,共經歷了這些變化
    早在殷商時期,年畫(應該是以雕刻或者是簡筆畫的形式存在的)就已經出現,由於當時神文化的盛行,因此年畫內容也就成了上到貴族,下至百姓都篤信的神話形象。只是當時的年畫,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比較單一,無法形成規模化,因此也只是年畫的萌芽階段而已。到了漢代,年畫開始有了雛形,內容也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 「神荼」與「鬱壘」的門神形象。
  • 年畫裡的花,富貴吉祥,福氣滿滿!
    本文看點:小時候一到過年,家裡就會貼年畫,年畫裡都是一些吉祥的花鳥圖案,你知道中國人最喜歡在年畫裡畫什麼花嗎?這些花都有什麼象徵意義呢? 除了與花草植物有關的年畫,還有一些年畫是與動物有關的,比如十二生肖、孔雀、貓、蝴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