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獻瑞停火協議
國人奔走相告,和平即將降臨聯邦各族大地。
雙方籤字達成『全國停火協議草案』聯邦林業部再度捕獲白色成年神象一頭。
儘管緬甸白象迭出吉兆連連,緬甸政府仍然堅定拒絕泰國提出借用白象展出的請求。
消息來源:紅軍哥哥
白象--神聖之物
在我國受到最高尊崇的是白象。白象歷來被視為神聖之物,象徵著君主聖明、國家昌盛。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將白象視為鎮國瑞獸,在佛寺中,白象雕像常和佛像擺放在一起供人們祭拜。所謂白象並非全白色,凡是金黃、銀白、嫩綠、淡紅等膚色的大象都被稱為白象。事實上,是外國人誤把「瑞象」譯為「白象」,久而久之就這樣沿襲下來。緬甸的許多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繪畫、雕塑甚至諺語都與白象有關,白象的形象隨處可見,比較著名的是仰光市人民公園廣場中心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群象噴水池。
古遠的信仰
像很多亞洲的吉祥物一樣,對白象的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對萬物有靈的信仰。這種信仰後來隨著宗教的傳播有所改變,最終被納入宗教的解釋體系。在遠古時期,印度教誕生之前,更在佛教興起之前,東南亞人認為白象代表著雨神,是生命和豐收的象徵。印度教產生後,白象信仰和印度教融合,在印度教的神話中,長著四個象牙的白象艾拉瓦特攪動天空之中的牛奶之海,飛濺的泡沫產生了人間第一頭大象。白象後來成了印度教的主神、雷神和戰神因陀羅的坐騎。
後來佛教興起,佛教的宗師順應對象族源遠流長的崇拜,他們附會說白象艾拉瓦特曾經化身為菩薩。到了後來白象的地位越升越高,佛教相信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40歲時,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曾做過一個夢。在夢裡,後來的佛祖,帶著銀項圈,坐著蓮花寶座,以白象的形象出現在摩耶夫人面前。白象發出悅耳的聲音,跪下來,額頭觸及地面,向摩耶夫人拜了三拜,隨後輕柔的撞她的右側,進入她的腹中。王后醒來後把這非比尋常的夢告訴佔卜師,佔卜師向她道喜,說她不久將出生的兒子會是偉大的國王或者是澤備後世的宗師。後來喬達摩『悉達多王子也就是後來的佛祖出世了。緬甸人據此認為白象是佛祖的化身,庇護王權的象徵,上至國王,下至百姓,人人崇拜白象。在東南亞每年一二月,是賧白象節。賧,即敬獻、布施之意,賧白象節一般為三天。人們用竹篾編紮成象徵吉祥的象,貼上棉花以狀其白,配以金鞍及飾物。頭兩天人們齊集佛寺,聽長老誦經。第三日則換上最好的衣服,抬著竹篾白象,走村串寨大遊行。遊行隊伍有化妝成神的、有持彩旗鮮花的、有敲打象腳鼓的,大家載歌載舞、歡聲動天,最後將白象送進寺廟,進獻給佛祖。
歷史上的白象崇拜
歷史上那些得到緬甸宮廷冊封的白象享盡人間榮華富貴。1806年,在無數鍍金獨木舟的環繞之下,一艘滿載樂師和舞伎的大船,沿著自北向南流貫緬甸全境的伊洛瓦底河順流而下,去迎接一頭新被發現的白象。迎賓隊首先讓白象在加了白檀木香料的水中沐浴,隨後把它送入五角尖頂的金色宮殿之中。迎接白象的漫長道路兩邊擺滿作為供品的香蕉和甘蔗。
我國古籍中記載,在古緬甸,「國王所居門前有一大象露坐,高百餘尺,自如霏雪。」曾有4位緬甸國王自稱為白象王,雍笈牙王朝的最後兩個王,敏頓和末代國王錫袍都曾擁有白象。王室的每個聖象除有自己的宮殿之外,還有30個僕人在一旁伺候,而且僕人中的一個還必須官居高位。養尊處優的白象有自己的採邑封地,有整整一省的賦稅供日常花銷之用。據說因為白象非常尊貴,也成為國王整治其眼中釘的殺手鐧——堂而皇之拿白象做禮物送給看不順眼的臣子,臣子寒舍藏嬌,嬌物既不能使又不能用,還得貢著半點怠慢不得。要不了幾個月,受賜的臣子就因伺候白象而被拖累到傾家蕩產,因此在西方用白象一詞來指代「累贅、大而無用的東西」。
白象是王權的象徵,是國勢昌盛人民豐衣足食的吉兆,所以白象打個噴嚏,緬甸國王都會揪心。偏偏怕什麼有什麼,錫袍最愛的白象在他統治後期得了重病,眼看著危在旦夕,絕望的國王賜予白象大量珍寶,在它的額頭上掛寶石,在耳朵上掛純金鍊子來驅魔避邪,一面專門從法國定做的鏡子固定在食槽的牆上,來映襯它的榮耀,但是這一切都無力回天,白象最終還是命歸西天。術士們因此預言不久將有瘟疫、洪水或是地震降臨,不過他們錯了,降臨的災難比這更可怕,英國人來了,佔領了他們的土地,1885年廢黜了他們的國王,整個國家滅亡了。錫袍被英國人帶往印度,最終鬱郁客死他鄉,緬甸王室從此不復存在,現今王室後裔已失散於各地。
相對來說,與緬甸長期廝殺的泰國,命運稍好些,起碼泰國王室保留了下來。泰國的使團第一次參見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的時候,他們覺得女王一定出身於好戰的神族,因為「她的眼睛、面色還有穿戴都如同一頭美麗而威嚴的白象」。
著名的大英帝國的公務員喬治『斯科特爵士,在19世紀50時代,寫過一本名為《緬甸》的書,現在該書已經成為研究緬甸歷史的經典著作。在書中他說,年幼的白象要吃人奶長大,「在白象的宮殿外面,處於哺乳期的婦女們站成一長溜,能夠為白象哺乳是每個人都追求的榮耀,白象不僅僅受到王室的寵愛,它還是整個國家的驕傲」。儘管喝了人的乳汁,這頭白象還是野性難訓,一個英國人在冒險接近它的時候被踢死了。國王聽說這次意外之後,大為吃驚,命人詳細調查事件的原因,因為白象在國人的眼裡,是善行的典範,不可能犯錯誤,怎麼可以背上殺人的汙點呢?白象主管大臣的話,讓國王深感欣慰「陛下不必多慮,瑞象並沒有殺死人,它踢死的是個外國人」。
即使是在現代,白象得到的尊崇也是無以復加的。20世紀50年代,一頭白象在緬甸被發現(所有的白象都是野生的),這是現代第一次發現瑞象,整個國家歡呼雀躍。國家的檔案裡記載:所有民族(緬甸政府說全緬甸境內共有135個民族)、所有階層的人們都走出家門,朝它的腳下扔閃光的銀幣,有些人屈膝跪倒表達他們的敬意,更多的人簇擁著它,因為宗教的虔誠喜極而泣。
鑑定瑞象
緬甸的古籍中記載:白象是美麗的動物,有粉色的皮膚,白色的眼睫毛,珍珠色的眼睛,前腿有五個腳趾,後腿有四個腳趾。即使古代的經典中記載的很清楚,但白象還是很難辨識,問題的關鍵在於,幾乎沒有一頭象是純白色的。對平常人來說,乍一看很難斷定眼前的淺色象是不是佛祖的化身。
正是因為籤定白象的複雜性產生了這個世界上最不尋常的工作:白象專家。古代泰國和緬甸的文獻上記載,這些白象專家常常從12個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奧的辯論和籤定。那些看起來大同小異的問題,會讓外人頭昏腦漲。儘管存在分歧,多數專家還是能夠達成一致,他們認為,天生的瑞象後腿有四個腳趾而不是五個,往它身上噴水之後,皮膚會變紅而不是變黑,象尾和象鼻應該長而直,眼睛中有被紅色環繞的黃色光暈。有些權威人士還確信真正的白象不打鼾,而是發出泰國和緬甸傳統樂器的悠長聲音。
薩維『達納帕迪是緬甸白象鑑定委員會的成員,他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的任務有多麼的複雜困難。那是在20世紀50年代,「我們收到消息,在靠近小鎮亞拉附近的山谷裡,有人發現一頭白象」他回憶說,人們流傳喝了它象鼻裡的水,能治百病。但這頭白象並不完美,它外表不漂亮,但是非常聰明,與人相處融洽無間。唯一讓我猶豫不決的是它的腳趾不對,我的上司和我對這個動物觀察了一個月,也爭論了一個月。最後,我與上司達成一致,籤署了認定它為瑞象的官方證書。薩維『達納帕迪說,即使是皇家象園裡頭籌的白象,雖然被認定為是同代中最好的,也不是古籍中記載的完美典範,只能打80分吧。
在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工作的遺傳學高級研究員喬治『阿瑪託說,瑞象的淺色皮膚可能是單一隱性遺傳的結果,這種遺傳使遺傳基因中的黑色素發生基因突變。從而使黑色素分泌不足,這種情況被稱為白化病。其實白象比黑色的美洲豹更常見,黑色美洲豹是黑色素分泌過量導致的。
復興的象徵
在今天的東南亞,人們對白象的瘋狂珍愛,遠遠不是落伍過時的宗教怪癖,白象在地緣政治中依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可以說白象在緬甸的政治圖景中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緬甸的官方報紙《緬甸之光》曾經預言,白象的降臨是一個繁榮時代的吉兆。「回顧緬甸的發展史,只有在國王和政府能夠履行一個完美統治者的職責時,白象才會降臨。自古以來,白象出現會給國家帶來和平、穩定與繁榮,現在發現白象對正在努力建設一個和平、發達、現代化國家的緬甸人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緬甸政府大肆宣傳白象的目的,相信外人都很清楚。
緬甸前任林業公司的負責人吳舒莫瑪,主要職責是捕獲、保護珍惜動物,吳舒莫瑪如今舒適的生活在仰光。他對白象的神秘與高貴深信不疑「只有明君當世的時候,白象才會出現」他說「它的出現預示著緬甸的復興」抓住這個「復興的光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使野生白象平靜下來的專家薩維『達納帕迪說起那激動人心的時刻依舊緊張興奮,「這是件責任重大的工作,不能在沼澤地帶、河流附近靠近白象,以免它陷入淤泥或掉入深水。我們也不能在陡峭的山坡上追趕它,怕它會因絆倒而受傷。當時我們心裡很清楚,抓不住白象,我們就甭想回家」。現任緬甸林業公司的負責人吳東紐也參加了此次行動,有人問他,如果他的小組出現閃失會怎樣,吳東紐手指作剪刀狀插向喉嚨,他狀似玩笑的舉動也包含著某種真實性。
白象戰爭
在東南亞地區,經馴化的大象能幫助人們開荒、築路、伐木、搬運重物,甚至看管小孩,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傳統的象文化。此外大象還曾是轉戰沙場、身經百戰的功臣。如同衝鋒陷陣的戰馬一樣,古代東南亞的戰將以大象為坐騎,君主以白象作為御坐以增神威,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記述過印度的象兵。東南亞歷史上幾次著名的古戰役不僅與大象有關,而且大象還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一位歷史學家曾說:如果沒有大象,東南亞的歷史可能要重寫。由於東南亞各國都崇拜白象,因此珍惜少見的白象就此成為各國爭奪的寶物,1549年-1769年之間,泰國、柬埔寨和緬甸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殘酷血腥的戰爭,戰爭的部分原因就是統治者想擁有更多的白象。
1549年柬埔寨洗劫了泰國的巴真武裡城,泰國大城王朝的國王馬哈裡帕特要求柬埔寨的國王昂陳,進貢一頭白象作為補償,昂陳斷然拒絕,一場傷亡慘重的戰爭就這樣開始了。一心想打敗柬埔寨的馬哈裡帕特派象兵出徵,但是泰國戰敗了。沾沾自喜的昂陳把勝利的地點改名為「打敗敵人的豐碑」。故事並沒有結束,馬哈裡帕特臥薪嘗膽十年後,1558年他再次加派重兵,在吳哥附近,終於一雪前恥,大敗柬埔寨軍隊,馬哈裡帕特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他最貴重的戰利品:一頭白象。
1592年,緬甸王子統率兩路大軍分別向泰國京都挺進,雙方在泰國素攀府境內展開決戰。泰王納黎萱所騎之象,見敵象奔逃便窮追不捨。等戰象停住腳步,納黎萱才發現自己已陷於緬軍的包圍之中。緬甸王子立即驅象衝向泰王,納黎萱抓住時機將緬甸王子砍死在象頸之上。從此,納黎萱王名聲大振,此次戰爭史稱象陣戰。
小編微信號 ysh500400 全天發布最新新聞
緬甸中文網廣告招商電話:
仰光:09975292060,09798601867
中國:15969054193
其它事務請聯繫 mdzw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