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美聯英語所屬的美聯國際教育科技集團完成與EdtechX公司合併交易,正式以新實體Meten EdtechX登錄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METX。上市第二日,美聯英語股價暴跌38%,此後股價一蹶不振。
2個月後,美聯國際教育發布其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在成人英語市場日漸衰落的今天,又適逢線下教培全面停滯,美聯英語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可用「慘烈」來形容。藍鯨教育深度探究美聯英語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發現,疫情可能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營收天花板顯現,增長已近停滯
一方面是2019財年Q4,美聯教育所披露的數據相當慘澹。
2019財年Q4,美聯英語實現營收3.529億元、同比減少1.9%。相對而言增長趨於停滯,甚至略微下滑。其淨虧損高達1.655億元,同比減少1853%。而經調整後淨虧損的增幅更加駭人。其2019Q4實現經調整後淨虧損6230萬元,同比減少7607%。
為何美聯英語的淨利潤出現了巨幅下滑?
財報顯示,美聯英語2019Q4在毛利潤上明顯減少,同比下滑已近20%。在財報中美聯英語表示,「是員工成本增加所致」。這意味著,美聯英語對營業成本的控制可能出現了問題。
為了實現上市,美聯英語2019Q4「三費」確實在不斷增長。
2019年Q4,美聯英語實現銷售費用1.147億元,同比增長4.7%、相對穩定;為發展旗下在線業務,實現研發費用700萬元,同比增長14.8%。增長最為迅猛的則是一般行政費用,2019年Q4高達1.935億元,同比增長129.8%。
需要說明的是,這1.935億元的一般行政費用中,有上市諮詢費用1190萬元+股權激勵費用9130萬元。扣除兩個特殊項,則剩下9030萬元。相比於2018年同期的8420萬元小幅增長7%左右。可以說,上市使得美聯英語在這一期財報的關鍵性盈利指標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另一方面,美聯英語2019年整體的財務業績也不樂觀。
2019財年,美聯英語實現營收14.479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淨虧損2.251億元,2018年同期淨利潤5344萬元,同比大幅轉虧;實現經調整後淨虧損1.003億元,比2018年的盈利7586萬元,大幅轉虧。在財報中,美聯國際教育集團執行長彭斯光對於業績情況表示「2019年的業績表現受一次性投資的很大影響,包括升級課程、重組和整合ABC Junior,以及接收韋伯學員。」
但結合其財務數據來看,美聯英語業績大跌的更深層次原因,與成人英語市場整體大幅萎縮有密切聯繫。
2016-2019年,美聯英語依次實現營收8.02億元、11.5億元、14.24億元、14.48億元,三年間營收增長率依次為43.39%、23.83%、1.68%——一年減少20個百分點,營收的增長已撞到天花板上。
至於盈利能力方面,美聯英語同樣處於高速下滑的階段。
回頭看美聯英語2019年全年的三費變化情況。2019財年,美聯英語的銷售費用為4.38億元,同比微增3%;研發費用為3230萬元,同比增長23%;一般行政費用為4.499億元,同比增長53.4%。
無論是2019年Q4還是全年,美聯英語的銷售費用增速都低於5%。看似增速有限,實際是基於銷售費用基數足夠大的原因。例如2019年,美聯英語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已超過30%,公司對營銷的倚重度過高。
疫情之下,經營「雪上加霜」
最後再看2020年Q1,也就是疫情期間美聯英語所遭遇的困境。
2020年Q1,美聯英語實現營收1.816億元,同比減少42.3%。隨著線下中心全部停業,其營收減少已近五成。營收的減少,直接使得美聯英語Q1實現的毛利大幅下滑。該季度其實現毛利3650萬元,同比減少近八成。毛利率則被「攔腰一刀砍」,Q1毛利率僅為20.1%,而2019年同期則是45.1%。美聯英語在財報中明確指出毛利率的大跌,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
如果說疫情使得哪一部分數據「更好看些」,則是在「三費」上。2019年Q1,美聯英語實現銷售費用6860萬元,同比減少36.8%;實現研發費用700萬元,同比增加18.6%;實現一般行政費用6500萬元,同比減少20.3%。銷售和一般行政費用雙雙降低,主要因為美聯英語線下業務的暫停。而研發費用的提高,則是疫情期間其大力發展在線業務所致。
而在線業務,相對而言的確較為亮眼。疫情期間,美聯英語的在線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近50%,達到7700萬元;與此同時實現淨利潤570萬元,2019年同期則是淨虧損1020萬元。
但在線業務畢竟是美聯英語近兩年才重視發展的「種子項目」,即使因為線下的忠實用戶選擇轉移至線上,但相比線下成人英語業務所喪失的利潤而言,不足千萬的盈利無疑是「杯水車薪」。
該季度美聯英語最終實現淨虧損1.017億元,同比減少141.3%;經調整後淨虧損則為1.001億元,同比減幅高達170.1%。
原本就已陷入增長天花板,2020年Q1疫情的出現,對剛剛上市的美聯英語而言更是「當頭一棒」。
連續四年「資不抵債」,現金儲備持續吃緊
疫情使得美聯英語在經營的泥淖中越陷越深,資產結構和現金儲備的隱患也在給美聯英語帶來壓力。
去年8月,新華社調查教育分期網貸陷阱,英孚英語、美聯英語等被點名。這種模式除了有很大的政策風險,更重要的是拉高了退費率,將對現金流產生不利影響。
招股書及財報顯示,2016年至今,美聯英語的學員退費率正持續提高。2016-2019年,其學員退費率依次為6.9%、9.1%、10.2%、10.9%。而在疫情期間,學員的退費率達到歷史新高11.5%。
與此同時,美聯英語的資產結構也存在重重隱患。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截至2020年3月31日,三期業績數據中美聯英語的「廠房設備」一項資產佔總資產比重依次為21%、15%和13%。雖然整體正逐步下降,但偏重的發展模式暫時仍無法擺脫。
與此同時,「商譽」一項佔總資產比重則依次為28%、21%和22%。換句話說,美聯英語的「商譽」,甚至還要高於同期持有的「廠房設備」。在美教育中概股中,主營線下業務的公司中,商譽如此之高的屈指可數;這一情況在通過併購跨界教育的A股公司中更為多見。
而商譽值過高,對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可能將造成相對深遠的負面影響。具體影響,或可參照2019年A股教育概念公司的商譽「爆雷大潮」。
負債方面,美聯英語的「遞延收入」與「客戶合同所產生的金融負債」兩項之和,在三期業務數據中佔總負債的比重依次為76%、53%和52%。而「客戶合同所產生的金融負債」一項仍在美聯英語的總負債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客戶仍在使用教育分期網貸。
結合老虎證券相關數據顯示, 2016至2019年,美聯英語的資產負債率依次為146.36%、130.15%、111.38%、116.60%。到了2020年Q1,其資產負債率則為121.35%。從2016年開始至今,美聯英語始終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並且從2019年至今,其資產負債率在經過了之前三年的持續優化後,竟又出現了抬頭的架勢。
超高負債率之外,對於美聯英語來說,更大的壓力是其當前的現金儲備下,應對風險的能力相對有限。財報顯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在三期業績數據中佔總資產比重依次為17%、10%和11%,在美聯英語的總資產中佔比相當低。對於一家總資產逾10億的公司而言,僅有1億左右的現金儲備,在疫情尚未結束,線下教培機構遲遲難以重新營業的情況下,抗風險能力無疑是個未知數。
在成人英語市場已近黃昏的當下,強行上市的美聯英語資產負債結構本不健康——資不抵債、現金吃緊,公司本身運營又偏重、對市場營銷依賴性高。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其線下業務全面停擺。而最近一個季度加碼的在線業務,恐難一挽狂瀾。後疫情時代,美聯英語能否熬過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