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濛濛細雨,記者來到了吉林省通化市,探訪了參加遼瀋戰役、四平戰役等著名戰役的戰鬥英雄劉德厚。他穿著筆挺的軍裝,伸出因受傷而略顯扭曲的雙手,還給記者展示了腿上的子彈痕跡,這是他的紅色記憶,也是保家衛國的勳章。
劉德厚1926年出生,1945年8月參軍,他的妻子至今仍然珍藏著他年輕時穿軍裝的照片,俊俏剛毅,朝氣蓬勃。劉德厚在東北解放戰場上參加過秀水河子殲滅戰、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圍困長春、解放新站、遼瀋戰役……1948年11月東北解放以後,他所在部隊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先後參加了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剿匪等數百次戰鬥。1950年韓戰爆發後,劉德厚隨軍經集安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軍旅生涯中劉德厚榮立軍功四次,在遼瀋戰役中榮立大功一次;1947年4月解放四平榮立大功一次;抗美援朝第二保衛戰榮立大功一次、江南580高地守備戰榮立大功一次。
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回想當年在戰場上的點點滴滴,劉德厚仍然記憶猶新,他說:「打從建立了四野,我就一直打仗,沒慫過!」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戰役發生在1950年的戰場上,「當時我們面對的敵人碉堡內猛烈的火力壓制,全連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敵人的重機槍火力確實很猛,當時的條件來說,正面沒辦法打的,一直在那裡僵持著,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劉德厚當時身為排長,他想著不能這麼挨打,得做點兒事,至少不讓戰友白白犧牲。在千鈞一髮之際,劉德厚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我用我的帽子當誘餌,機槍掃過一輪就前進一點,一步一步潛到了碉堡下面。在碉堡炸毀的時候,我想著,我這次要立大功了!」憑藉豐富的作戰經驗,成功炸毀了敵人的碉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戰友的犧牲,將我軍的步伐,又向勝利推進了一步。而劉德厚腿上的彈痕就是那個時候留下來的……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軍被敵方搶佔先機,處於戰略被動的下坡,部隊在敵方的窮追猛打下傷亡慘重,被激發出血性的劉德厚頑強戰鬥,率隊打垮敵人六次衝鋒。身邊的戰友都傷亡了,他一個人依然堅守在陣地上。團長從指揮所裡看到劉德厚雙手打槍,大喊為他記大功。
談起這些往事,劉德厚雲淡風輕地笑了,他爽朗地說:「當時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為了新中國的勝利,向前衝!」
1958年劉德厚從38軍112師335團工兵營4連連長崗位上轉業到通化市民政局工作,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他在轉業後的工作中依然有責任、有擔當,兢兢業業一輩子,並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從通化市水泥廠離休。
參加過慘烈的戰役,也見證了新中國的曙光,大部分時候劉德厚都是開朗、善談的。但當談到過去的戰友時,他撫摸著胸前的勳章,沉默了許久:「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戰友們,說不想他們是假的,我這些年讓自己活得通透快樂,也是在替他們快樂。」言罷,老人輕輕地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淚,「我們當年這些老人們,都是想用我們這些人的犧牲換來下一代、以後每一代中國年輕人好的生活,希望孩子們不要忘本,勿忘國恥,時刻牢記愛祖國、愛人民,奮勇向前。」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攝影 郭亮 攝像 馬瑞
(來源:中國吉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