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課文是現代作家管樺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一篇中篇小說,建國後入選小學語文教材。幾十年來,雨來這個經典的人物形象伴隨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長,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深入人心。
掃清閱讀障礙,快速讀通課文
運用已有的識字能力自學生字詞快速讀課文一遍,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聯繫上下文或查資料理解重點詞語【晉察冀邊區】晉察冀邊區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之一。本文指雨來生活的村莊在晉察冀邊區。
【劫難】文中指雨來家的屋裡遭到了鬼子的嚴重破壞。
【趔趄】文中指雨來被鬼子一拳打得差點摔倒的樣子。
默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課文一共有六個部分,篇幅很長,適合用小標題來歸納每個部分的內容。(課後第二題)
前兩個部分課後習題中有示例,分別是「遊泳本領高」和「上夜校讀書」。小標題可以省略主語,一般由4-8個字的短語或詞組構成,用濃縮的語言對文段內容進行高度概括。
三至六部分的小標題參考:
掩護李大叔勇鬥鬼子寧死不屈機智逃生為什麼說雨來是個小英雄?(課後第一題)
雨來只是一個孩子,但他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面無懼色,而且機智勇敢地掩護了交通員李大叔,自己也機智地跳入河中逃脫了敵人的魔爪,安全回來和小夥伴們團聚,所以說雨來是個小英雄。
再讀課文,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多次寫到還鄉河的景色,找出來讀一讀,再說說寫這些景色有什麼作用?(課後第三題)
第一處: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黃綠的蘆葦上好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風一吹,鵝毛般的葦絮就飄飄悠悠地飛起來,把這幾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軟的蘆花裡。
這段話描寫了還鄉河邊茂盛的蘆葦,景色非常優美,同時也為下文雨來跳河逃生作了鋪墊。
第二處:太陽已經落下去。藍藍的天上飄著的浮雲像一塊一塊紅綢子,映在還鄉河上,像開了一大朵一大朵雞冠花。葦塘的蘆花被風吹起來,在上面飄飄悠悠地飛著。
這段景物描寫襯託了人們痛苦、壓抑的感受,還鄉河的景色如此美麗,而生活在這裡的雨來卻沒有出現,表達了人們誤以為雨來已經犧牲的沉痛心情。
第三處:還鄉河靜靜的,河水打著漩渦譁譁地向下流去。蟲子在草窩裡叫著。
作者通過景物描寫來襯託人們當時的心情:大家非常盼望雨來能夠出現,連河水和蟲子似乎也在呼喚著雨來。
主題概括
本文通過概括抗日戰爭時期,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寇英勇鬥爭的故事,歌頌了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