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停地有新人朋友問雨凡,現在進場的話,可以埋伏哪些幣能夠賺到百倍,或者十倍幾倍收益的。看到這樣的問題,我自己可能長嘆一口氣,然後說,別做夢了,賺錢哪有那麼簡單。
這都什麼年代了, 2020年12月,16、17、19早都過去了,幣圈也在逐漸的壯大,變得成熟,隨便梭哈就能翻倍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威廉也發微博表示了同樣的感受,現在沒有ICO狂歡了,也沒有能一年一百倍且人人在車上的下一個以太坊了,時代變了。現在不是2016/2017年的幾月,而是2020年12月,一個新的起點。
每次有人來問的時候,雨凡都要卑微地問一句,不打算投資點大餅,買點主流嗎?得到的往往都是冰冷的大餅太貴了,沒多少上漲空間,賺不了多少錢。
大餅真難,處於高價,撐撐場面,烘託一下牛市的氛圍。散戶們進場都覺得大餅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好東西交給別人看護就行了。除了大餅外。排名前幾的主流很多散戶也都不去看了。投資什麼好呢?以太600了,這麼高,下一個,BCH兩百多,不便宜,再下一個,BSV都200也挺貴的,萊特80嘛,可以考慮一下,快看快看,這邊DOT才幾塊錢,ADA更便宜,排名還挺靠前的。嗯嗯嗯~~不錯,就從他們之中選吧。
散戶也不是傻子,無腦梭哈山寨的時代已經過了。但是他們依然會執著於幣價,打內心裡覺得價格越便宜就越容易漲,就越能夠賺的多。 不過也依舊不聰明吧。
17年的牛市,比特幣突破高點,以太為首的主流開始瘋狂補漲,連翻數倍,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散戶進場選擇主流而棄大餅。今年的牛市,大餅已經新高了,沒有人期盼主流來重現之前的輝煌,以太到800,也只是突破一個前高,辣條上100甚至不及去年減半的利好。
牛市全面開啟後,散戶認為補漲的大概率會落在次主流的頭上。
抱著賺大錢進場的人往往都會賠錢,比如之前的我。把心態放正,安心做一個長期投資者不香嘛。
在威廉微博下看到的一個老韭菜的分享。一句肺腑之言「這些年,蹦躂個啥,創什麼業,發什麼幣,開什麼會,不如拿著比特幣安心睡大覺」。
甚至有些人,幣玩丟了,人也玩沒了。到頭來一場空,圖個什麼瞎搗鼓呢。
南宮遠針對買幣的差別,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買比特幣、以太坊相當於買房,買其他幣相當於創業 。現在很多人都後悔自己沒有多買幾套房而去創業了。。。」話是這麼說,理是這個理。可是這樣的家庭才能多買幾套房呢。
有人說「現在這年頭,炒幣的人大多都不缺錢了吧」。可是這年頭,就是缺錢才來炒幣的。真不缺錢的話,買點比特幣,放到錢包裡,回家該吃吃該睡睡,該玩玩,就當自己沒有買過。
可為什麼很多人買了就放心下了呢。還是因為窮,因為缺錢。買了就會一直惦記著。
普通人或許有想做長線投資者的心,但是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實力。
這樣話題就回到了投資到底該用什麼投資的問題了。閒錢投資的道理大家都懂,每個進場的人都知道,可是道理終究還是道理。知行合一,之間隔著的不是一小步,而是一片大西洋吧。
所以進場,還是要想清楚,自己來幹嘛來了。想賺快錢,我還是勸你出門左轉,免得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