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入門弟子近四百人,讓世界知道何為太極

2020-12-19 新京報

12月17日晚,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聚集於此的各流派太極拳師在等待一個期盼已久的結果。

北京時間20時35分,牙買加傳來佳音,「恭喜,中國。」

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太極拳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得勝鼓在陳家溝被敲響。這個17世紀中葉發源於此的中國傳統拳法,正將它的一招一式亮給世界。

申報片截圖。

申報片是申遺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功臣」。自2018年6月底著手拍攝,至2019年3月29日正式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部時長9分44秒的太極拳申報片幾經修改,歷時9個月終於完成。

「交片子的前兩天都連夜在改。」參與申遺工作的河南省文旅廳非遺保護中心理論研究部主任王楠楠18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彰顯中國太極拳的剛柔並濟和7大流派的氣度風骨,拍攝團隊先後赴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的6地進行拍攝。

申報片中,第一個出場的拳師是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陳炳。申遺成功當晚,49歲的陳炳對妻子說:「我們這一生從事的事業,是世界級的,是全人類的。」

「讓世界知道太極拳是什麼,什麼是太極拳」

「太極者,生於無極也,陰陽由微於著,循環無端,即其生生之機也。」隨著片頭語亮相的,是站在太極八卦陣正中央的陳炳。

陳炳。申報片截圖

陳炳展示的是傳統的陳氏太極拳,有「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兩套拳法。

作為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也曾在全國武術太極拳錦標賽中摘冠的陳炳,這是第三次參與太極拳申報片的拍攝。

「背景地點選了焦作的雲臺山、神農山以及陳家溝這三個地方。我參與這次拍攝耗時大概一個星期。」 陳炳19日向新京報記者透露。

2018年6月29日,原河南省文化廳(現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接到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下稱:文旅部非遺司)正式通知,太極拳被確定為新一輪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的項目之一。

「接到通知後,馬上就開始策劃拍攝了。」王楠楠說,由於太極拳涉及陳氏、和氏、楊氏、武氏、王其和、吳氏、李氏7個流派,攝製團隊分別奔赴河南溫縣陳家溝村、趙堡村,河北邯鄲市永年區,河北任縣,北京大興區,天津市武清區6地進行拍攝,「這7個流派全是國家級的非遺項目。」

7大流派分布情況。申報片截圖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申報片時長不能超過10分鐘。通過不到10分鐘的短片彰顯中國太極拳的剛柔並濟、7大流派的氣度風骨並非易事。

包括中英文申報片、申報項目書在內的申報材料是太極拳申遺工作的基礎,用陳炳的話說,「就是通過提交的東西,讓世界知道太極拳是什麼,什麼是太極拳。」

2018年9月18日,申報材料第一次評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申報片和文本材料初稿被提交評審。會後,河南申報小組又補充了申報片的中文腳本,修改完善了相關材料。

截至2018年12月14日召開的第十四次評審工作會議,申報片經過反覆修改後,終於迎來了太極拳申報材料審查階段。

王楠楠記得,2019年1月7日,申報材料的第一次審查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置的材料申報截止時間3月31日前,共召開了六次審查工作會議。

「我記得是3月29日把含申報片在內的所有申請材料提交過去的。交片子的前兩天都連夜在改。對中英文版的申報材料字斟句酌,充分考慮字數要求、用詞習慣。」

之後又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兩次補充了相關資料。王楠楠已經記不清總共修改了多少次。

「太極拳的傳播者不只拳技要出類拔萃」

在諸多非遺保護工作者的眼中,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傳承人的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關鍵。

申報片截圖。

12月17日,陳炳正在深圳授課,申遺成功的消息傳出後,他接到了天南海北的祝福,有的來自習拳同仁,有的來自稱他「shifu」的海外弟子。

自6歲起,陳炳便隨叔父陳小旺、陳小星習練家傳拳械。26歲那年,他進入上海體育學院武術系就讀,對人體科學、運動理論、武術專業知識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0多年來,作為陳氏太極拳的傳承人,陳炳常年奔波在路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現已在國內成立了100多家教學點和太極拳分院、分館,在20餘個國家建立了陳炳太極院。

截至目前,依照傳統參加過拜師儀式的陳炳弟子已有近400人,弟子傳弟子的難以計其數。

較之其他流派,陳氏太極拳的歷史最為悠久,「其他太極拳流派都是直接或間接從陳氏太極拳分衍出去的。」陳炳介紹。

如今,陳氏太極拳依然保留著剛柔並濟的特點。「陳氏太極不但有慢也有快,有柔更有剛。它強調的是剛柔並濟、快慢相兼、陰陽統一的思想。」

陳炳。申報片截圖

陳炳覺得,中國太極拳要發揚光大,要重視對師資力量的培養,「我們家鄉正在準備建設太極拳大學,大學的建立將為太極拳的專業人才儲備力量,使我們在推廣上更有後勁兒。讓更多的職業太極拳老師去世界各地進行推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他看來,太極拳的傳播者不只拳技要出類拔萃,還要對現代科學、現代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讓自身的技術理念符合時代特點,從而更好地傳播太極拳。

「我們這一生從事的事業,是世界級的,是全人類的」

現年49歲的陳炳有4個孩子,最大的18歲,最小的3歲,均天天習練太極拳。

幾近全天候耳濡目染,太極拳已然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引導他們對太極拳感興趣,而不是強迫他們練習。 」

陳炳說,待孩子們日後認識到太極拳的珍貴,相信他們對待太極拳會更加認真和珍惜,「他們生活的中心也會圍繞太極拳進行。我相信,孩子們會做得比我們這一代更好。」

陳炳家族世代都傳承著演習太極拳的傳統,他相信,他的孩子亦會接受傳至其處的幫帶,「慢慢地隨著他們長大,他們也會明白自己所肩負的這種責任。」

陳炳。申報片截圖

陳炳告訴新京報記者,太極拳能夠成功申遺,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強大,「使我們更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他補充道,「這同時也是一種責任,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守護好,會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還有更長的路要去走。」

「我們這一生從事的事業,是世界級的,是全人類的。」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編輯 劉倩

校對 李項玲

陳炳。申報片截圖

相關焦點

  • 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入門弟子近四百人,讓世界知道何為太極
    12月17日晚,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聚集於此的各流派太極拳師在等待一個期盼已久的結果。北京時間20時35分,牙買加傳來佳音,「恭喜,中國。」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太極拳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得勝鼓在陳家溝被敲響。這個17世紀中葉發源於此的中國傳統拳法,正將它的一招一式亮給世界。
  •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郭留群老師收徒拜師儀式 圓滿成功
    成都太極館訊    12月11日上午10時,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郭留群大師第四次收徒儀式在成都太極館隆重舉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及其弟子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新弟子的傳統拜師儀式。這是成都太極館的重大日子更是成都武術界的一大盛事,現場100餘名社會各界朋友和太極愛好者現場觀摩,陳氏太極網、陳家溝太極拳會、陳小旺國際太極拳會等多家媒體派員現場報導,與廣大太極拳武術愛好者共同分享著四百年一脈相承、代代相傳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在成都太極館蓬勃發展盛況。
  • 【華西都市報】陳氏太極第十一代傳人劉小胖:你若踢館 我泡茶講理
    □他,曾戰勝馬雲貼身保鏢□他,成都弟子達到幾千人太極拳是極富中國傳統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態。17世紀中葉,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極拳。太極拳在陳家溝世代傳承,自第14世陳長興起開始向外傳播,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 馬保國引發關注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回應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面對此前人們對於「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事件的質疑,「太極拳界」又如何評價?新京報先後採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
  • 陳氏太極十三代傳人牛衛光
    在溫縣太極拳界,牛衛光是個故事並不久遠的太極拳傳播者! 「光老師」是全國各地太極拳友們對他的尊稱,他和太極拳名家陳有芹是隔河相望的小老鄉。在眾多親友們的大力推薦下,太極拳名家陳有芹也就欣然的接受他為第四十九個入室弟子。在相交往的四年多時間裡,天資聰穎,思維敏捷,為人坦誠的牛衛光深受陳大師的喜歡和信任。常常把對外接待的重任交代給他,無論來自於南來北往的太極拳友,還是其他武林屆的朋友,凡接觸過牛衛光的,無不被他的真情所感動,也無不被他樂此不疲的忙前忙後而深感到「拳鄉人的那份熱情」!
  • 【德生太極課程】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班即將開班
    德生太極茶山館和體育中心館9月將推出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課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皆靜。運動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讓您在2020年的秋天強健體魄、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收穫一份健康和美好生活。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對於找上門來要「切磋技藝」的人,陳照丕深知輸贏不僅是自己的事,還關係到陳氏拳的名聲,於是便給在老家的三叔陳發科寫信,請他來京。     陳發科引領陳氏太極拳立足全國陳發科到北京後,即由陳照丕陪同會見了挑戰者。他以「挨著何處何處擊」、「將人擊出不見形」高超技藝,使對方折服,很快在北京站住了腳。
  • 緣牽陳氏太極拳 再譜兩岸海峽情 ——記「太極鳳凰」陳佳拳行臺灣
    本期主人公:陳氏太極拳第二十世傳人,陳氏太極拳當代掌門人陳小旺大師親傳入室弟子,優太極會館創始人、總館長陳佳,國際太極拳太極劍冠軍,武林人稱「太極鳳凰」。陳氏太極拳在臺灣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喜愛、習練者眾。優太極教學總顧問陳自強、總館長陳佳攜弟子們受邀出席第五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正是代表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的陳氏太極拳,來到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求是書院,為臺灣民眾送去陳氏太極拳的專場講座。陳佳老師攜弟子陳文、杜可欣然,為臺灣民眾示範正宗陳氏太極拳,並答疑解惑,深受歡迎。
  • 太極傳承譜新篇——太極拳大師陳俊凌於陳家溝喜收新徒
    太極拳愛好者劉桂忠通過傳統的拜師儀式正式拜入太極拳大師陳俊凌門下,將肩負起弘揚傳承太極拳之責任擔當。陳俊凌系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幼承家學,跟隨陳克忠大師習練太極拳小架,是陳式太極拳小架主要代表人物,多年來為太極拳的推廣普及作出了積極貢獻。
  • 7節課帶領你走進太極的世界,收穫一份健康和快樂
    學太極入門難? 動作學不會? 不知道從何學起? 這套由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陳正雷大師創編的「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輕鬆幫你解決問題! 「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動作具有老架一路各種特點及諸多動作精華,非常適合初學陳氏太極拳的愛好者習練。
  • 陳式太極拳傳人陳錦文 練好太極拳要專一持恆
    陳錦文師徒自編太極拳套路中的「掩手肱拳」人物名片:陳錦文陳小旺大師入室弟子,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武術六段,中國武術段位制教練員、考評員 ,陳式太極拳高級拳師,曾任江西省太極拳協會副主席,副秘書長,江西省老年體協老年體育推廣委員會委員
  • 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鄭冬霞在臨汾指導交流
    陳氏太極拳俱樂部邀請國家一級武術裁判、河南省優秀武術教練員、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鄭冬霞蒞臨指導交流。>在指導交流現場,鄭冬霞老師帶領名人廣場陳氏太極拳俱樂部的學員們一起習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前十五式,老架一路前十五式是陳式太極拳的基本構架和淵源,是以五種纏絲基本功為基礎的綜合套路。
  • 陳氏太極拳近代發展史
    對於找上門來要「切磋技藝」的人,陳照丕深知輸贏不僅是自己的事,還關係到陳氏拳的名聲,於是便給在老家的三叔陳發科寫信,請他來京。      陳發科到北京後,即由陳照丕陪同會見了挑戰者。他以「挨著何處何處擊」、「將人擊出不見形」高超技藝,使對方折服,很快在北京站住了腳。從此,聞名拜訪前來請教的人越來越多,就連北平國術館館長許禹生以及當時頗有名氣的李劍華、沈家楨等皆就學於陳發科。
  • 合發太極緣師門團聚 陳拳馬家軍納新傳承
    2020年10月4日,陳氏太極拳馬虹支系領軍人物、太極拳名家楊合發先生喜收新徒,合發太極緣師門團聚,陳拳馬家軍納新傳承,眾多武術界同仁及馬虹支系弟子傳人共兩百餘人見證儀式。、馬虹先生之女郭彥芬,河北省武術協會特約顧問、石家莊市武術協會名譽主席趙學敏,太極網總編李超,馬虹優秀弟子傳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杜國強、葛明、吳佔超、陳榮慶、馮貴宏、鄭濱、郝巍、郭振建、高建國、劉輝、張瑞峰、陳彥勝、馮佔文、鍾凌基、鄭洪昌等嘉賓出席活動。
  • 從基本功入手,讓太極新手快速上手
    想學習太極拳,卻苦於找不到明師,找不到入門的方法?學拳多年,卻一直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導致拳技提升緩慢? 這套針對初學者和零基礎者研發的,「零基礎學習太極拳」視頻課程,僅用三節課程,輕鬆幫助大家快速入門、掌握太極拳的練習基本要領!
  • 正雷聯盟傳播太極、尚德永臻揚帆啟航——陳正雷太極拳聯盟德臻分會揭牌掠影
    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國家武術高級教練,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多屆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委員,1995年中國武術協會評其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氏太極拳傑出傳承人,2014年11月受聘為中國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
  • 對於初學者來說,太極拳基本功做好了,拳架自然水到渠成了!
    徐建民老師陳氏太極拳套路展示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我們的第一責任,也是對家人最好的守護和承諾,而打太極則是一種良好的養生健身運動。 如今,太極拳在社會上的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熱愛。
  • 香港陳氏太極拳培訓營再開班,50餘位學員「深度進修」
    香港陳氏太極拳培訓營是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親傳弟子梁志威先生每年定期舉辦,由張東武老師親自執教的太極拳提高交流活動。每期培訓營都會吸引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太極拳愛好者參加,為陳氏太極拳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和推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 僅用三節課程,帶你敲開太極之門,你心動了嗎?
    想學習太極拳,卻苦於找不到明師,找不到入門的方法?學拳多年,卻一直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導致拳技提升緩慢? 這套針對初學者和零基礎者研發的,「零基礎學習太極拳」視頻課程,僅用三節課程,輕鬆幫助大家快速入門、掌握太極拳的練習基本要領!
  • 在陳全忠大師九十華誕暨陳氏太極拳西安傳播百年紀念會上的發言
    陳氏太極拳十七世傳人陳寶璩,得到堂兄陳發科的傳授,拳藝精湛,相傳他輕功超群,八尺高牆能一躍而過。陳照丕離開西安後,曾介紹他來西安授拳,與眾多武術名師較量後,眾人無不嘆服。陳發科的次子陳照旭,也曾在西安授拳,傳授不少弟子,將陳氏太極拳大架推廣開來。陳氏太極拳十七世傳人陳守禮,也跟隨堂兄陳發科練拳,對西安陳氏太極拳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