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號,秦皇島市工人文化宮項目開標,河北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與景觀創作研究中心和設計三所通力合作,以優秀的方案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順利中標。
本項目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緊鄰秦皇島市人民公園,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34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40300平方米,地下2層、地上9層,建築高度為40米。用地內現存工人文化宮始建至今已達到建築最高使用年限—50年,建築整體安全性已嚴重不足,即使對現有建築進行保留改造,也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將付出較高的建設改造成本。因此,拆除現存工人文化宮,保留歷史記憶,更有利於項目未來的發展與定位。
現狀文化宮
包絡體推演體塊
由於用地緊鄰現狀住宅,日照成為制約本次規劃的重要因素。在滿足對城市道路退距30米的規定上,通過日照包絡體推演,得出東南高,西北低的可建範圍;同時在建築東側底部引入柱廊形成灰空間,並對現狀建築及內院進行局部改造,加強新舊建築之間聯繫,保證建築群組的完整性。
在方案設計中,項目組提出打造「一座建築一座城」的項目定位,希望未來的工人文化宮,成為凝聚市民精神寄託的活力中心。設計從秦皇島海濱城市特色著手,提取「海」、「石」為設計元素,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為核心理念,象徵著工人階級憑海臨風,天地浩然的精神力量,也契合秦皇島大氣、浪漫、典雅的海洋城市性格。
秦皇島素有黃金海岸之稱,有煙波浩渺的北戴河,一望無際的金沙灘。本次景觀設計以「海文化」為立意,結合流動的鋪裝形式,自由的綠地形態,模擬層層海浪、沙灘的形態呈現潮起潮落的景觀效果。規劃建築以東西兩部分體量構成,形態猶如自然雕琢而挺拔的礁石,疏密有致的建築肌理是礁石經歷海浪扑打後留下的印記;整座建築寓意著力量、堅毅的工人精神,嵌入在這座碧波萬頃的海濱城市之中。
「海石文化」
「城市走廊」
現存工人文化宮東側由於現狀建築的隔離,並未與人民公園形成有效聯繫;在全新的設計中,引入「城市走廊」的概念,以人民公園為起點,經用地東北側廣場沿至建築南側主廣場,結合景觀設計,形成一條開放的城市街道;同時對新建文化宮東側的現狀建築進行改造,三組建築圍合形成東部內庭院空間,在建築中部底層架空,聯繫走廊與內院,以「一街、一院、一廣場」的規劃構架,讓市民可以全天候的進入建築組群內部,充分開展文化及娛樂活動,體現文化宮服務於人民的理念。
「一街、一院、一廣場」
「文化牆」
工人文化宮是儀式化的建築場所,通常飽含著一座城市的記憶與情懷。通過對最初文化宮建築立面的解讀,提取建築肌理片段,以文化牆的形式去記載曾經的歷史,留住人們對文化宮的傳承記憶,同時也加強「城市走廊」的文化意義。
工人文化宮項目的建設是秦皇島城市設計的重要環節,也將成為秦皇島市開拓創新的精神象徵,現代多元的工人文化場所。相信它的建成,必將推動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成為秦皇島市未來的城市客廳和活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