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記住的拼音又要重新學?讀音到底由誰定?

2021-01-19 網易新聞

一個漢字的錯讀和異讀到底有什麼分別

哪些需要糾正,而哪些需要順應

2019年2月20日,安徽省阜陽市一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們在上語文課。圖/視覺中國

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

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

除了上述內容,還有一些讀音如,「說服」的「說」原讀「shui」,現讀「shuo」。「粳米」的「粳」由「jing」改為「geng」。《中國新聞周刊》就此發函致教育部新聞辦提出採訪,其回應稱,有消息會公布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的網頁上。而爭議愈加放大之後,教育部相關部門回應媒體稱,「改後的審議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相關研究員對外表示,該篇網傳文章的杜撰成分很高。

修改

「關於讀音要多數服從少數的說法,也是個誤解。真的錯得多,而且錯誤形式是一樣的,那這個『錯』就要打個問號了,它很可能是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一定時間段就要通過一些方式讓它們變得規範。」《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首先要區別錯讀和異讀的區別,錯讀需要糾正,異讀需要引導。現在審音審的是異讀,不是網絡上說的,專家把正確的讀音審成錯誤的,或者把錯誤的審成正確的。」

而教育部《普通話異讀審音表》修訂課題組2016年6月6日在教育部網站上曾發布過《普通話異讀詞審議表(修訂稿)》的徵求意見公告,「國家語委於2011年10月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工作,主要內容是研製普通話審音原則,根據當前語言生活發展需要修訂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建立健全普通話語音規範體系。」

徵求意見的方式有多種:向國家語委成員單位和各地語委單位發函;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省市代表意見;通過網絡、手機新媒體等渠道搜集網民意見,共有5萬多人參與了網上讀音調查,由此形成了《普通話異讀審音表(修訂稿)》。

「文中提到的讀音改動問題,多數與本次審音工作無關。」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辭書編纂研究中心主任、《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組組長研究員劉丹青撰文公開表示。

「目前語音有三個標準,一個是《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這是國家的規範標準。但國家的審音標準涵蓋面沒有那麼廣,很多讀音超出範疇。第二就是詞典,像《現代漢語詞典》,這是權威的學術規範。還有就是教材,是使用領域的規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王暉教授對媒體表示。

語音歷史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普通話測試處研究員韓玉華曾撰文指出,議定語音標準可追溯到1913年的「讀音統一會」,迄今歷時百餘年。

民國政府成立後,在北京召開過臨時教育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推行「國語」。於是,有了各省代表組成的「讀音統一會」,被教育部召集而來確定「國音」的標準。彼時,北京音和南京音是兩大爭論的焦點。前者具有人口優勢,後者「被認為與中古音更接近、更『雅』、更利於傳承文化,且與吳、粵等南方方言一樣都保存了入聲,更有利於非官話區人群學習、接受。」韓玉華寫道。

最終,按省投票的結果是——北京音取得多數票。但為了平衡南北方,當年議定出的首個「國音」標準「實際上是一種南北方言混合的雜糅音,後人稱之為『老國音』」。也正因為其雜糅而成,推廣出現難度。問題通過1920年公布的《國音字典》直接反映出來——其中的漢字聲調未能統一。

由此,許多專家發聲,建議推廣北京音為標準。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所成立的「國音字典增修委員會」重新確定北京語音為「新國音」。隨後,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發行的《國音常用字彙》確立了北京音的權威地位。

1955年,經過多方討論,漢民族共同語定名為「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次年,「普通話審音委員會」成立,成員由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文專家組成。其擬定出《普通話審音原則》,並在第二次委員會會議通過草案。其中的異讀詞審音總原則有兩條:「普通話的語音應當以現在北京語音為標準;審音對象應當以詞為單位。異讀詞審音除了對外來詞、專業詞等特殊詞的審音,主要是處理北京語音的內部衝突(如文白異讀、前後異讀等),排除北京土音,重點是對輕聲、兒化的處理。」

審音

如此,第一次審音工作歷時整整五年,從1957年進行到1962年。1963年,編輯誕生了《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

改革開放後,普通話語音研究繁榮發展。1982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承擔普通話審音工作,其第八次主任會議決定重建普通話審音委員會,作為其內的常設機構。從當年到1985年,審音委員會修訂和增補了《普通話異讀詞三次審音總表初稿》,確定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

而在198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更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下簡稱「語委」)。《審音表》則在當年12月,由語委、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視部聯合發布,作為部頒標準,通令執行。

2011年,語委啟動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工作,根據語言生活發展需要,再次修訂1985年的《審音表》。此次,普通話審音委員會由語言學、教育學、播音主持、科技名詞、地名等領域專家組成,設立了「普通話審音原則制定及《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承擔主要工作。

據受到課題組委託而參與此次調查的南開大學語音團隊的一份報告顯示,該團隊約30名成員,挑選了1985年修訂的《審音表》中比較常用的577個異讀詞,涉及177個多音字;增加了28個審音表沒有列出但實際生活中出現異讀頻率較高的字,於2012年3月到5月在北京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問卷是經課題組人員審定,最終以選擇題形式呈現。

調查團隊在校園、辦公樓、街道等不同場所分發了530份問卷給北京出生、長大的居民,收回502份有效問卷。其中一項結果顯示出,正確率較高的詞語較多,正確率較低的詞語佔比少,他們得出「人們對異讀詞的實際讀音總體上與(審音表)的正音是一致的。」結論。

其後,該團隊用相同的問卷在天津進行了100人的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與北京的結果接近。根據正確率,該團隊建議,正確率低於20%的異讀字「可能需要對原來的讀音進行修改」。

報告舉出個別異讀詞的例子,如「伯」,在《審音表》中有兩個讀音,「伯伯」,讀「bo」;在「大伯子」中,讀「bai」(第三聲)。但第二種讀音只有16.95%的被調查者讀正確,而該種情況下,被常見的誤讀為「bai」(第一聲)的概率達到72.79%,而此讀音並沒有列進《審音表》。因此,《審音表》修訂版將把「大伯子」中的「bai」(第三聲)改為「bai」(第一聲)。

此次審音歷時四年多,形成了2016年6月公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直至如今仍處於向社會徵求意見的階段。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毛翊君 責任編輯: 李杭_BJS4645

相關焦點

  • 好不容易記住的拼音,這下又要重新學?
    圖/視覺中國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89期《中國新聞周刊》「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熱傳,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小學時費盡全力才記下的讀音,這一次被證明自己又一次做錯了。
  • 孩子同時學拼音和英語,到底會不會混淆?
    在英語教學時,老師會突顯它們各自的特點,同時也會告訴學生:這是英文字母,那是漢語拼音,在英語裡要念「ABC」,在漢語裡應讀「啊波次」。教學環境不同,會讓孩子把字母形狀和不同的發音建立聯繫,在孩子大腦中定格:讓孩子在英文環境中,說出英文讀音,在漢語環境中,說出拼音。
  • 幼兒園老師為啥把拼音教成「阿掰猜嘚……」?字母讀音變了嗎?
    侄子上幼兒園回來哭著說自己學不好拼音了,可是家長也不會教呀!原來呀,他在學校學的拼音並不是父母印象中的「啊玻雌得鵝佛哥,喝衣基科勒摸訥……」,而是「阿掰猜嘚哦F該,喝一災開艾嘍艾木乃……」那麼為什麼拼音的讀音變了呢?難道當年學的拼音學錯了?
  • 學拼音的誤區在這裡,原來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搞錯了
    小明鄒著眉頭,抓耳撓腮自言自語地說:「這到底是平舌音還是翹舌音,還有這到底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呢?」這是小明正在給詞語「酸甜」,「發酵」注音時的情景。像小明這樣發困的情景許多孩子都經歷過。這是孩子們學拼音時經常出現的問題。
  • 學生在學拼音時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怎麼解決?
    本人剛剛教完一二年級,對學生在拼音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還記憶猶新,現在把學生在學拼音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整理出來,貢獻給下學期家裡有娃入學的家長。1、i和u在一起時的標調原則總弄錯。「iu在一起,誰在後面給誰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i和u在一起時,誰在後面,標調就標在誰的頭上。比如「就」,它的音節是「jiu」,誰在後面呢?「u」在後面,那麼,標調就要標在「u」頭上。又比如「龜」,它的音節是「gui」,在後面的是「i」了,那麼標調就要標在「i」的上面了。
  • 學拼音APP推薦:拼音還可以這樣學
    是拼音。關於拼音學習小學語文開篇就是學拼音加識字。拼音是學好漢語的重要基礎。就像蓋高樓打好的地基,如果拼音學不好,基礎打不牢固,那以後語文就基本不用學了。漢字音形分離,要想不依賴成人而了解字音,就得學習拼音。拼音本身是一套具有表音功能、形式類似字母的符號系統。
  • 這些字詞的拼音要從原來的正確讀音改成錯誤讀音,學渣表示改晚了
    【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大概是上了個假學。近期很多網友查字典發現,那些曾經勤學苦背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然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那些學生時期扣掉的拼音分數,現在還能追回嗎?」「想當年,我拼音答錯一題與清華失之交臂,可惜可嘆啊!」
  • 我們學的拼音怎麼來的?我們的同胞為什麼不用拼音
    但是以中國為首的漢文化主流,始終扛著東方文化核心載體大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潮出現,使得我們也面臨拉丁化的危險,但最終還是堅持漢學為體,西學為用,巧妙的消化了拉丁化文字入侵,僅讓它成為漢語注音的工具出現。漢字注音之爭,筆畫和字母誰贏了?
  • 漢語拼音難教又難學,可以不學嗎?
    都說老師家的孩子聰明,可是,在進入一年級後,剛剛接觸漢語拼音,同樣不知所措。所犯的錯誤,就是在把聲母和韻母拼到一起時,讀音「變形」。比如:m-a,孩子拼了以後,就會誤讀作ka。諸如此類,總之,狀況不斷,雞飛狗跳。那麼,漢語拼音既然老師難教,學生難學,可不可以取消呢?
  • 拼音口訣!孩子學不好拼音怎麼辦?記住口訣就輕鬆搞定~
    很多孩子在進入學習的第一階段就是學習漢語拼音,但是總會有跌不能理解的地方。學習又很枯燥,所以這些口訣趕快記起來吧~幫助孩子立馬學會!一、單韻母 ,6個單韻母很重要,發音口形要擺好嘴巴張大 a a a ,嘴巴圓圓 o o o ,嘴巴扁扁 e e e ,牙齒對齊 i i i ,嘴巴突出 u u u ,嘴吹口哨 ü ü ü 。記住字形讀音(形象記憶)a像阿姨梳辮子,張嘴唱歌aaa.o像公雞早早起,嘴巴圓圓ooo.
  • 「拼音教學」如何讓孩子快速有效地學好漢語拼音?
    答案是對孩子進行有效地漢語拼音音節拼讀訓練。這就像教孩子學說話一樣,我們做父母的都知道,通過在孩子面前進行反覆的漢語語音的發音灌輸,比如拿著蘋果,在孩子面前反覆說「蘋果(píngguǒ)蘋果(píngguǒ)」,孩子跟著讀,很快,孩子看到蘋果時,就能發出píngguǒ(蘋果)讀音。
  • 孩子幼升小,要不要提前學拼音?用這個方法教,比報班更靠譜!
    嗯,拼音確實是個大麻煩,不像數學,孩子們都有數感,拼音感倒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在幼小銜接中,拼音也是一個大難關。畢竟,在遊戲中學習拼音,可以提升孩子對學拼音的興趣,而且很多小遊戲也是意外的好玩。我要多嘴一句,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我們不要急著大量灌輸拼音的知識,以啟蒙為主,畢竟幼小銜接,重在銜接。要記住,拼音啟蒙≠上拼音課。不要一臉兇神惡煞地帶著孩子背拼音、做題目,要求他們把漢字的讀音拼出來,我們還是得以【玩】為主。孩子不是高三考生,不要太逼迫他們哦!
  • 如何帶孩子快速掌握拼音!讓孩子學拼音不再煩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拼音那點事:關於孩子學拼音該怎麼學?怎麼才能讓孩子能提高學拼音的能力呢?在分享具體方法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關於拼音的一些問題吧!1、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拼音?在英語教學時,老師會突顯它們各自的特點,同時也會告訴學生:這是英文字母,那是漢語拼音,在英語裡要念「ABC」,在漢語裡應讀「啊波次」。教學環境不同,會讓孩子把字母形狀和不同的發音建立聯繫,在孩子大腦中定格:讓孩子在英文環境中,說出英文讀音,在漢語環境中,說出拼音。
  • 小學語文: 一年級語文讀拼音寫漢字練習,孩子學學拼音夠用了
    當小同學初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學習好漢語拼音對於小同學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大熊提醒,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請老師、家長一定要講得通俗易懂。一年級的語文課是以識字為主的,學的字,詞都是常用的,淺顯易懂的。
  • 為什麼上了「幼小銜接班」,拼音還是不會讀?提前學拼音有講究
    孩子3到6歲,家長就開始訓練孩子漸漸熟悉校園生活、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了,幼兒園基本上是邊玩邊學,但是到了小學,就要經歷一個跳躍性的轉變,不少父母擔心孩子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給孩子上了幼小銜接班,希望孩子在熟悉學習的節奏同時,也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是語文。要問為什麼,那就是孩子學拼音真的太難了!
  • 「字詞拼音被改」刷屏!怎麼改幾個讀音,就能牽動千萬國人的心了...
    如說(shuō)客,坐騎(qí)等,不一而足,越來越多字詞的讀音引起網友的困惑,很多網友表示不能接受這種修改。有人打趣地評論:小時候可能上了個「假」學。&nbsp&nbsp&nbsp&nbsp
  • 悟空拼音VS麥田拼音,2杯奶茶錢的拼音課,到底學了些啥?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拼音啟蒙app,像麥田拼音、悟空拼音等等,但是效果到底好不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兩款拼音app,看看麥田拼音和悟空拼音到底怎麼樣?主要是7個環節,包含了發音教學、書寫教學、音調教學、拼音拼讀、拼音跟讀、遊戲鞏固以及總複習。悟空拼音是有免費2節試聽課的,會試聽6個韻母的教學,家長們可以利用好這個試聽課,幫孩子好好把關。在價格上,悟空拼音大概是68元。
  • 拼音很難學?掌握這幾點,拼音其實很簡單!
    拼音是學習語文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最基本的工具。拼音是學習認字的基本,是讀書和寫作文的首要前提,更是學好語文這門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識。孩子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家長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忌出現「急於求成」和「揠苗助長」的情況出現。那麼,我們可以選擇較為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兒歌教學法兒歌的特點是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也不怪家長擔心,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是一帶而過,等到孩子做題的時候可能連題目是什麼意思都看不懂。那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呢?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雖然在學習上的影響並不大,但結合我家孩子的拼音教學經驗,我是支持提前學拼音的。一方面是建立孩子的學習自信心,一方面也能減輕孩子在小學第一階段的學習負擔。 而且拼音是一個挺特殊的東西,有的孩子一學就會,但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學會。所以提前讓孩子接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