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飛輪效應」須知曉,這3個事項父母要注意

2020-12-26 敖爸聊教育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孩子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但在培養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中,相信有很多父母都會感到極其不容易,常常因為一開始的不順利,導致最後失去信心而堅持不下去,大多數父母和孩子都「倒在」了最初的起步階段。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這種信心呢?我們或許能從「飛輪效應」中找到一些啟示。

01 「飛輪效應」帶給我們的教育啟示

所謂「飛輪效應」指的是,如果想要把靜止狀態的重輪動起來,一開始推動它必須要用很大的力氣,每轉動一點都很費力。不過只要努力堅持下去,一開始的所有努力都不會白費。這是因為慣性的作用,到了某一臨界點之後,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仍然會繼續保持著快速轉動。

我們在騎單車時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剛開始踩的時候很費勁,但只要踩上幾圈後,單車有了慣性,對騎車人來說就輕鬆了很多。我們的腳可能只要輕輕地放在踏板上,車輪也會帶著你前進。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也是同理,我們可以把它比作是推動一個很重的輪子,在剛開始可能會比較困難和費勁,需要父母和孩子付出很多的精力,但只要過了那個臨界點,也就意味著孩子養成了好習慣。一旦孩子養成了好習慣,因為「飛輪」慣性的作用,孩子在日後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很容易地把這個好習慣給堅持下去。

反之,如果我們需要改正孩子的壞習慣,一開始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壞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這好似輪子已經轉動了好久,你現在要想讓它馬上停下來,因為慣性的緣故也是很難停下來的,需要我們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停下」。

如果我們讀懂得了這個道理,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情緒,在教育孩子上也能更有耐心。

02 運用「飛輪效應」時要注意的三個事項

心理學家馬克斯維爾·馬爾斯曾經提到,要習慣一個新的東西,人們一般需要21天來適應。同樣道理,如果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也至少需要連續堅持三周以上的時間。

父母在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中,也就是在這三個星期還沒到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感覺很痛苦。有些心急的父母就會認為堅持不下來就算了,從而輕易斷言孩子並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導致孩子養成虎頭蛇尾的習慣。其實,這時候需要父母再次鼓勵和督促一下孩子,就像推動「飛輪」轉動一樣,只要再努力堅持一下,原本幾乎停滯不前的「飛輪」說不定就開始加速轉動了。

以下是我們在運用「飛輪效應」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三個事項。

1.一旦選定了目標就不要輕易放棄

通過「飛輪效應」,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旦選定了目標,就要做好應對困難的心理準備,不要輕易放棄定好的目標,更不要半途而廢。

這裡以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為例,當父母有了心理上的準備,就會理性看待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出現的拖延症等毛病,更加有耐心地對孩子加以引導,避免那種動不動就心急上火,或者是失去耐心放任不管的錯誤做法。

2.父母的高質量陪伴很重要

我們再以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為例。在最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開展親子閱讀,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堅持一段時間,等到孩子漸漸進入狀態之後,就可以放手讓他獨自享受閱讀的樂趣了。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會比較長,或許會長達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但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飛輪」轉動前的一個預熱過程。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會讓這個原本單調的「預熱」過程充滿樂趣。

3.制訂容易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體驗到成就感

對類似於學習這樣相對枯燥的事情,我們顯然不能坐等著指望孩子自己主動喜歡上學習,如同我們想要「飛輪」轉動一樣,就需要在起步前推上一把。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制訂一些容易實現的小目標,讓孩子不斷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而學習的成就感又好似一股神奇的「輕推」力量,能積極反作用於孩子,促使孩子更加努力地學習,這就好像被施加了力量的「飛輪」不間斷地轉下去一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相關焦點

  • 孩子這3個習慣看起來討厭,其實是聰明的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當你家孩子有以下3種行為的時候,父母就要注意好好培養了喜歡亂塗亂畫本子上、地上、牆上、沙發上甚至是父母的臉上,反正只要是能寫能畫的地方都會被孩子塗的亂七八糟的。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應該是強烈禁止孩子畫畫,而是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把在地上、牆上等亂七八糟的地方畫畫的習慣轉移到紙上,這才是幫助孩子的最好做法。
  • 孩子無意識模仿,家長要警惕「變色龍效應」,給孩子立好行為習慣
    當孩子出現了無意識模仿的行為,家長一定要警惕「變色龍效應」,給孩子樹立好的行為習慣。小雪的媽媽每天都會護膚,在臉上擦面霜或者敷面膜。冬天的時候小雪的臉,乾燥起皮了,媽媽就給她買了保溼乳,她拿到保溼乳就學著媽媽的樣子在臉上拍打。大人們看到都忍俊不禁,覺得小雪十分可愛。
  • 奇趣作文創始人史老師: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1月27日,在周末來臨之前的周五晚上,奇趣作文創始人史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場關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題講座。在涼爽的秋夜裡,史老師的淺顯易懂的經驗分享,使在場家長和孩子都深有感觸。好的學習離不開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能力的培養則離不開好習慣。但習慣的養成又與我們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對於身心尚未達到成熟階段的孩子來說,極容易受到環境帶來的影響,孩子的耳濡目染會對自身的行為習慣產生影響。所以家長要注重環境對孩子的無意識影響,避免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果。
  • 不要只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從這3個方面培養孩子
    作為父母一定要注重對孩子這3個方面的培養: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英國培根: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不僅可以讓孩子博覽群書,更可以養成孩子良好的性格,明白並懂得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平時有家長會抱怨孩子不願意讀書,家裡買的書甚至都沒有拆封,已經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 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
    作者:方鴻濤飛輪效應是指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推,每轉一圈都很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飛輪會轉動得越來越快。因此,疫情防控工作還不能放鬆,還需要持續施加「推力」,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努力讓疫情防控工作產生「飛輪效應」。珍惜取得成果,確保「飛輪」不倒轉。
  • 1-18歲身高參照表:有這3個習慣的孩子大多長不高,家長要注意
    但是若達到了正負2SD的範圍,就證明孩子的身高偏高或偏矮了;若達到正負3SD的話,孩子的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除了飲食方面,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家長一定要及時注意。
  • 飛輪效應恆強勢企業或個人的秘密武器
    飛輪效應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影響,無論是個人成長、家庭教育、企業發展、社會進化都有飛輪效應。飛輪效應有三個方面1、個人習慣對於個體來說,所有的思想、行為、結果和感受都在不斷的循環強化中,每一種行為最終都會成為一種習慣。
  • 想培養孩子良好自控力,要注意「道德許可效應」,避免獎勵變誘惑
    03人們為什麼會產生道德許可效應? 1、自我決定理論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自發的產生一些想法和行為:比如一個星期要看一本書、每天都要練字、每天跑半個小時等等。這些自發的想法和行為就成為了自身的準則。
  • 2歲孩子晚睡怎麼辦?做好3點,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2歲的孩子白天需要睡覺嗎?對於兩歲孩子來說,如果寶寶睡眠不足,他會主動在白天補覺;如果晚上睡眠充足,白天也許就沒有睡意。有的寶寶白天習慣睡兩個小時,這也是可以的。關於寶寶白天睡覺的問題,可以順其自然。由此可見,睡眠對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家長應該儘早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晚睡。
  •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以來,古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飽讀詩書,這樣才能尋得黃金屋。古今中外,提到孩子的學習能力,首當其衝的就是以閱讀能力來進行判定的。
  • 孩子發問,不知所措?4種效應,父母告別「偽陪伴」,全身心投入
    南風效應(South Wind Law)也叫做「南風法則」或「溫暖法則」,它來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這則寓言。它告訴我們:溫暖勝於嚴寒。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南風效應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關心下屬,時刻以下屬為本,多點"人情味",多注意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給予的溫暖。
  • 堅持這3個習慣,孩子的記憶力將越來越強,甚至過目不忘
    堅持這3個習慣,孩子的記憶力將越來越強,甚至過目不忘!如果一個孩子擁有「好記性」,那麼他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會走得更順利,而在5歲以前,就是提高孩子記憶力的關鍵時期。比如孩子對於某個詞彙的記憶較為困難,父母可以利用聯想記憶來幫助他們記住新單詞。比如:要讓寶寶記住「桌子」這個詞,父母可以帶著寶寶去逛家具市場,並給他們購買一張小桌子,用來吃飯或是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給寶寶介紹桌子是怎樣造的,讓其聯想到森林、工人、工具等等。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從那以後,女兒顯然很注意英語,所以不需要再教一次。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鳥籠效應由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提出。當人們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在這件物品的基礎上,會添加更多與自己不相關或需要的東西。對孩子學習也是如此,用他人給予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自主產生興趣,慢慢培養學習習慣。父母如何運用「鳥籠效應」?
  • 飛輪效應——企業或個人強者恆強的秘密武器
    就這樣,這幾個要素形成了一個「增強迴路」,互相推動,形成正向循環。正是憑藉飛輪效應,亞馬遜的業務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這幾年這個「飛輪」更是越轉越快。「亞馬遜飛輪」因此也成為飛輪效應在商業領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世界上許多成功人士和成功企業,都是構建了一個增強迴路,形成了自己的飛輪,然後持續推動它,最終建立了良性增長的循環。
  • 職場效應之: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破窗效應
    毛毛蟲效應——打破慣性、爭取創新是什麼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前期的努力很難,但後期會很輕鬆是什麼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轉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
  • 現代式教育方法,家長在這3個階段培養孩子,比學習成績重要!
    孩子10歲前的專注力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0-3歲,4-7歲,8-10歲1、0-3歲,培養孩子本能的關鍵期專注力的起點是感興趣,有趣的事物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本能,讓孩子喜歡周圍的人,還能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的能力。
  • 居家學習,培養孩子核心習慣的方法與工具
    此時,家長陪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能幫助孩子應對當前特殊時期的學習,還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同時父母和老師也能深切感受到這些習慣帶來的直接好處——教育孩子不再那麼辛苦了。那麼,有什麼簡單有效的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
  • 父母還在罵孩子?「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父母還在罵孩子?也許初衷是為了鼓勵孩子,但"鏡中我效應"父母要了解,別毀了孩子的自信! ★抹殺孩子的學習天性 父母對孩子的打壓和貶低,本質是為了防止孩子驕傲自滿,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然後更加努力學習。
  • 想培養「語言小天才」,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錯過就晚了
    一般都出現在孩子的2歲左右,不同的孩子情況都不同,有的會提前有的會延遲,這都是正常情況。家長需要注意的就是抓住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引導和培養,錯過了孩子語言敏感期這個黃金階段,孩子說話會越來越晚,以後是很難彌補的。
  • 搞懂「飛輪效應」,牽動自己的命運絲線
    實際上飛輪效應最顯著的三個特點分別是長期變化,先弱後強和無聲無息,接下來我就分別圍繞這三個特點來深度分析一、飛輪效應多極化的特點1.飛輪效應是長期變化飛輪效應其實由來已久,早在上個世紀,克羅格公司的總裁著名管理專家吉姆柯林斯,就運用飛輪效應讓公司的幾萬員工進行了升級,這一個改革的階段時間雖然很長,但毫無疑問,他最後的效果很圓滿,企業產生了質的變化,而這個飛輪效應也從此得名飛輪效應它不同於普通的思維效應,並不是立竿見影,並不能夠立刻就發揮出它的作用,有點潤物細無聲的意思,可能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它基本上沒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