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

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

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該項目用地面積約340畝,計劃總投資約15億元,主要建設10萬噸級重力式碼頭兩座,4萬噸級滑道、2萬噸級滑道各1座,配套建設鋼材預處理線、結構車間、工藝管線車間、塗裝車間、舾裝堆場、綜合倉庫等,計劃2022年6月建成。項目投產後,主要開展導管架、海上油氣生產設施、海洋平臺組塊、海底裝備等海洋工程及海上風電裝備設計製造業務,預計年鋼材消納能力14萬噸,新增產值20億元,納稅1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

相關焦點

  • 薛盛堂:大豐將打造國內領先海上風電裝備基地
    大豐區把海上風電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大豐區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鹽城9月7日電(翟玉標)作為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重要組成部分,9月7日下午,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和鹽城大豐區承辦的海上風電論壇開幕,來自新能源領域國內外機構
  • 如東海上風電產業基地獲評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先後有國電、華能、化潤、中廣核、中建電、江蘇國信等大型國有發電企業落戶如東,累計上網電量超過130億千瓦時。2010年,我縣建成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試驗場,中船重工、上海電氣、廣東明陽等8家國內知名風機製造企業,在此對其研發的各類型海上風機進行運行測試。近年來,如東積極打造全產業鏈的風電產業。如東規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超過400萬千瓦。
  • 如東沿海已核准海上風電項目均進入主體建設階段!在建已完成投資...
    12月18日,江蘇如東九思3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實現全場併網;12月19日,魯能如東2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50颱風機實現全容量投產併網,蘇交控如東H5海上風電場項目首臺4兆瓦風電機組成功併網發電……近期,如東風電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喜訊頻傳。
  • 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項目開工!明年併網發電,將創下3個紀錄
    >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項目在大豐港開工,工程總裝機規模206.4兆瓦,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6.1億千瓦時。  鹽城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豐富的風能資源,擁有582公里海岸線和680萬畝灘涂,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7.6米/秒,遠海接近8.0米/秒,是全省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
  • 廣西舉行實施大健康產業「四個一百」培育工程發布會
    建立了以健康養老、健康醫療、健康旅遊產業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庫和龍頭企業庫,共入庫項目549個,入庫龍頭企業147家。其中,2019年以前開工的續建項目27個,總投資1394億元,已完成投資151億元;2019年以來新開工項目17個,總投資1753億元。
  • 寧波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隨著中化膜產業項目落地象山,相關配套項目也紛至沓來,以膜材料為主體的海洋新材料產業鏈初具規模,預計今年全年當地海洋新材料產值將達24億元。2018年底,以象山為主體的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成功獲批,該縣開始謀劃藍色經濟發展大文章,加快探索以海洋經濟為底色的發展模式,形成一批以海洋裝備、新材料製造等為代表的臨港工業主體。
  • 成本仍是海上風電最大痛點大基地是解決之道?
    在日前舉辦的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上,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志剛一針見血地說出了海上風電發展的關鍵。根據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的數據,目前即便是在風電發展較好的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海上風電的電價還不能完全達到脫硫煤標杆電價,即便按照每年8.30%的降本速度,也要到2023年以後才能真正實現與脫硫煤標杆電價進行競爭。
  • 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產業趨藍 向海圖強
    日前,位於象山的中化膜產業生產基地和膜研發創新中心項目一期進入試生產。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年產22萬支反滲透膜,主要面向工業超純水、工業汙水以及飲用水處理三大領域。「反滲透膜配方由我們自主研製,工藝包自主編制,產品打破了外國企業在中國高端膜產品市場上的壟斷。」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 中天科技中標70億海上風電項目 海纜市佔率穩居第一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順5月11日,中天科技(600522.SH)公告,子公司中天海洋工程公司中標兩個海上風電項目,金額共計70.62億元,公司的海上風電業務加速增長。中標兩個海上風電項目中標公告顯示,中天科技全資子公司中天海洋工程公司與華東院、上海電氣組成聯合體分別與如東和風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籤署了《國家電投江蘇如東H4#海上風電場項目E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為59.84億元,中天海洋工程佔32.68億元;與如東海翔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籤署了《國家電投江蘇如東H7#海上風電場項目
  • 廣西28個「雙百雙新」產業項目集中開竣工
    6月28日上午,廣西「雙百雙新」產業項目發展工程指揮部舉行2020年二季度廣西「雙百雙新」產業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上汽通用五菱E300微型純電動車項目等28個項目進行了集中開竣工。6月28日當天集中開竣工的28個項目,總投資455億元。開工項目12項,總投資213億元;竣工項目16項,總投資242億元,本年新增產值74億元。開工項目中,貴港平南紡織服裝產業園、來賓市中沛電子信息生產基地等項目,打造優勢突出、上下遊配套的「輕工園」「特色園」承接大灣區紡織服裝、中控觸控螢幕等產業轉移。
  • 海上風電概念股票一覽表
    公司表示,本次獨家中標產品為35kV及220kV海底光電複合纜及附件,將服務於國家電投濱海H2#400MW海上風電場工程;"4、*ST湘電股票600416,最新股價19.70元,市盈率-49.27,市淨率7.58。公司是中國四大電機廠中唯一的輔機製造企業,是發改委指定的設備中國國產化基地之一,在大中型電機行業排名前三,公司是中國國家批准的4家兆瓦級以上風機生產商之一。
  • 柳州市大健康和文旅裝備製造基地建設推進成效顯著-廣西新聞網...
    柳州市大健康和文旅裝備製造基地建設推進成效顯著。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供圖8月14至15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廣西大健康和文旅產業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甘霖率指揮部有關同志與北京中昊智達集團董事局主席黃亞雄一行赴柳州市調研廣西大健康和文旅裝備製造基地建設。期間,甘霖一行實地調研了柳空文化藝術創業園、柳北區工業園、柳州城市規劃館和柳州工業博物館。
  • 廣西重大項目建設高潮迭起
    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物流網」重點項目之一,南寧國際鐵路港二期工程正加速推進。據廣西寧鐵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寧國際鐵路港二、三、四期工程建設時間為2020-2022年,計劃投資104億元。
  • 鹽城又一海上風電項目開工
    8日上午,全國首個由地級市所屬國有企業開發建設的海上風電場——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項目在大豐港開工,工程總裝機規模206.4兆瓦,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6.1億千瓦時。該項目位於大豐近海海域,大豐港水域港界外,場區中心離岸距離約67公裡,規劃海域面積約37.4平方公裡。風電場擬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6.4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計劃2021年全部併網發電。「H5#海上風電場採用的裝備主要來自金風科技、江蘇長風、江蘇天能等本地製造企業。」
  • 大唐廣東汕頭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儀式舉行
    開工儀式上,黃甌與廣東省市領導、大唐集團高管一起推動啟動杆,共同宣布大唐汕頭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拉開了粵東海洋能源利用的序幕,開啟了中國大唐與上海電氣攜手在粵東開發建設新能源項目的新篇章,具有裡程碑意義。
  • 鹽城大豐:「十四五」海上風電可規劃容量近1000萬千瓦
    9月7日,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在鹽城舉行,記者從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和大豐區承辦的海上風電論壇上獲悉
  • 「亨通一航」號海上風電作業平臺順利下水
    11月19日,由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投資、江蘇亨通藍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監造的「亨通一航」號海上風電作業平臺順利下水。這也是繼2019年「亨通藍德」號風電基礎樁施工船下水後,亨通再次添置新兵,進一步鞏固了在海上風電施工領域的競爭優勢。
  • 鹽城市再建大型海上風電項目
    鹽城市再建大型海上風電項目 發布日期:2020-05-25 17:40 來源:鹽城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5月22日,鹽城國能公司舉辦銀企對接座談會暨大豐H5#海上風電項目銀團貸款籤約儀式
  • 江蘇鹽城射陽國際海上風電產業新城建設路徑回眸
    射陽縣委、縣政府決策者們,把射陽風電產業發展放在全國全球格局中來把握和謀劃,著力彰顯「探路者」的擔當作為——射陽國際海上風電產業新城應運而生。業始於夢想、成於實幹。因為在「想到」和「得到」之間,還隔了一條萬水千山的「做到」。 作為新城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
  • 全面發展海洋運動 廣西借體育振興海上絲綢之路
    2020「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中國北海站)以及OP帆船邀請賽,2020全國風箏板錦標賽等大型賽事及相關配套活動的成功舉辦,11月的廣西北海成為海洋運動的焦點。賽事期間共吸引了數萬觀眾及遊客在北海銀灘觀賽,賽事期間得到包括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體育報、福克斯等國內、外超356家媒體報導,累計發布近1200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