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施塔特(Hallstatt)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也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小鎮。坐落在湖畔和山坡間的小鎮,房子多數是木材搭建。這裡早期以鹽產著名,是歐洲的鹽礦寶地。
木房子村莊。
我們從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前往哈爾施塔特(Hallstatt)的車程大約兩小時。哈爾施塔特據說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也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小鎮。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是在湖邊下車,我立即被對岸的一組木房子吸引,兩座教堂的尖塔在湖面留下的倒影清晰可見,為它們當背景的是遠處的雪山。
我們沿著一條狹窄的馬路走向鎮中心。一邊是湖水,一邊是小商店。湖上常有幾隻天鵝劃向遊人,想必習慣等人餵食。另一邊的櫥窗,布置了很多木製的玩具和小擺設品,顏色鮮豔。偶爾有車子緩緩駛過,即使遊客擋道,也未聞車笛聲。
最先映入遊客眼帘的山水畫。
木材建成的小鎮
小鎮的房子多數由木材搭建起來,牆壁、窗臺、陽臺無一例外,好多座濱水的木房子,屋頂用的也是木頭材料。他們還用木材建造碼頭、車站和路牌。
小鎮的紀念品主要是木質工藝品和鹽製品。當地居民的手工製品包括民族娃娃、陶泥裝飾和家庭用品等。鹽製品有裝在彩色玻璃瓶中的巖鹽、護膚品和烹飪調料。
集市廣場的餐館。
這裡的居民很有藝術天賦,或許也是出於對生活的熱愛及珍惜居住的環境,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在大門、外牆和屋簷掛上許多裝飾品。最多也是最吸引人的要數各種大小木雕,有可愛的動物造型、人像、鳥籠、風鈴和徽章。
我留意到這裡有多所房子在外牆「貼上」的特大巨型裝飾,像是塑料做成的小樹。其實它們就是緊靠著牆種的小樹,我走近時還有落英紛飛。樹幹雖只有小腿粗,卻長得有兩三層樓高。樹上不見葉子只綻放鮮花,有白的,有粉紅的,就像我們沿路常見到的櫻花。
掛滿裝飾品的木房子。
馬路很快延伸到鎮中心的集市廣場,它由三排顏色繽紛的房子形成,多數是餐飲店。由廣場往裡走是上坡路。我繼續走,不久便來到一個湖灣。回頭看,較早時在停車場看到的教堂和它一枝獨秀的尖塔,又形成另一幅別致的山水畫。
導遊指出這裡已是小鎮尾端。我爬上斜坡眺望,感覺哈爾施塔特鎮就是個在湖畔和山坡間勉強發展起來的小村落。如果沒有遊客,必定是個非常安靜的世界。
440米深鹽坑
哈爾施塔特鎮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大約3000年前,人們在這裡找到鹽礦,於是許多人為了謀生都湧來這個山區工作和居住。導遊指出,哈爾施塔特在歐洲以鹽產著名,有鹽礦寶地之稱。
「這裡有歷史上最古老的鹽坑,今天還有一個鹽礦對外開放。不過,要參觀鹽礦須花半天時間。」要遊覽鹽坑,遊客須先集中,湊足人數後分批參觀。除了坐纜車上山還要爬一段山路。來到鹽礦前,遊客會被帶領參觀展覽室,了解當地採礦的歷史和技術,跟著才換上礦工服裝進入440米深的礦坑。鹽坑共有21層,僅開放其中3層供參觀。
我們沒去礦坑。我在小鎮中心的集市廣場上,見到一個背著木桶的工人雕塑,看來那就是為了表揚鹽工貢獻而塑造的紀念碑。導遊指出,小鎮中心還有座博物館,展示從鹽礦挖掘出的衣服及採鹽工具、鐵器時代的生活用具及最早的蒸汽船模型。
我們也放棄博物館,而是乘坐纜車上山頂俯瞰哈爾施塔特湖。
雪山和冰川湖泊
哈爾施塔特湖,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14個湖泊中地形最富變化的一個。海拔3000多米的連綿山峰,給湖泊形成一道道天然屏障。哈爾施塔特鎮就是坐落在山谷和湖畔的一個小村落。旅遊資料介紹,這個湖泊是冰川作用形成,湖水清澈,最深處125米。
平靜的哈爾施塔特湖。
我們上到山頂便見到一大片雪地。雪地另一端是座白皚皚的雪山,雪地似乎就是從那裡延續下來的。我們走到觀景臺,好些遊客排隊走到邊緣拍照,看來他們都喜歡與雪峰結伴。我只好把鏡頭往山下瞄準,看到山下的教堂和房子都變成積木玩具,看到對岸的湖水兜了幾個小圈圈便看不見盡頭。湖水深藍深藍,一匹閃光的藍綢緞。
對岸的山頭還有個千年溶洞。溶洞裡的千年寒冰,據說是由於夏季雪山融化,冰水流入溶洞,再遇上冬季冷風灌入後結成的寒冰層,千年都不化。
未融的積雪。
我們馬上還得趕路,只好再放棄參觀溶洞。同行的王先生說,彆氣餒,有機會重遊時,就可以在這裡待長點時間。他透露曾來這裡三次,每次都下雨,只有這次見識了陽光普照的哈爾施塔特鎮。
留點遺憾下次再來
回程時,導遊介紹哈爾施塔特鎮還有個獨特的骸骨教堂,那是因為這裡多山丘少平地,因此自古形成一個風俗,人死後只能埋葬10年,過後骸骨就須讓出墓穴給「新人」,移出的骸骨就存放在教堂裡。
哈爾施塔特鎮也曾發現史前古墓遺蹟,現存最古老墓穴的出土文物,包括銅砍刀和鐵砍刀,還有銅劍和多種銅質陪葬品,最有價值的是一具在鹽礦中發掘的完整古屍,稱為「鹽中人」。
再到奧地利,我會留給哈爾施塔特鎮最少一整天的遊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