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半百且投身教育生涯36年的我,在臨近退休的年齡,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最讓我最牽掛的是潘仕學家。
剛接手扶貧任務好比摸著石頭過河,當我第一次來到偏遠的香莊村時,讓我意外的是問路沒人願意給我帶路,好像布依寨的封閉讓任何外來的人和事都備受「關注」,村民們對我有所防備,仿佛連看我的眼神都充滿了排斥,我只能通過電話聯繫上我的貧困戶。
走進潘仕學家,看到床鋪凌亂、桌子椅子汙穢不堪、衣服鞋子到處堆放,髒碗堆放在灶臺上也沒有洗。我問他一些問題,他也說不明白。
我打電話給潘仕學的兒子,他兒子告訴我,潘仕學今年60歲了,患有高血壓,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子女都在外面打工。潘仕學喜歡喝酒,經常都喝得醉醺醺的,讓我幫忙勸說他父親少喝一點。。
第二次走訪,我在村衛生室幫他開了一個月的降壓藥,並和村醫一起帶上血壓計給他量血壓,為他申請辦理長期慢性病服務卡,請醫生給他講解服藥的方法。
給潘仕學講高血壓藥的吃法
我經常去他家和他聊天,建議他儘量少喝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也會給他買菜,有一次,我幫他把肥肉煉成油,瘦肉切好炒熟,分開裝好,估計夠他吃半個月的量,他要吃的時候加點佐料炒炒就可以了。
去他家走訪時我還幫他理髮,釘電線,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等。經過我一次又一次的幫扶,潘仕學醉酒的次數減少了,家裡的物品擺放整齊了,家裡弄髒了他也會主動收拾了。
打掃家裡
通過各項幫扶措施的有效落實,潘仕學家的居住條件、生活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3年時間,百餘次的入戶走訪,看到我的幫扶戶對生活充滿希望,我深感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熬更守夜加班的苦沒有白吃。
【人物小傳】
王志新,女,1981年9月—1984年7月在貴州省晴隆縣師範學校讀書,1984年8月在黔西南州普晴林場子弟學校任教。2008年至今在晴隆縣沙子鎮林場學校任教。2018年至今兼任晴隆縣沙子鎮保家村17組村民潘仕學、盧金秀和王春3戶的幫扶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