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布依寨裡有我的牽掛丨晴隆縣沙子鎮林場學校教師...

2020-12-14 天眼新聞

年過半百且投身教育生涯36年的我,在臨近退休的年齡,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

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最讓我最牽掛的是潘仕學家。

剛接手扶貧任務好比摸著石頭過河,當我第一次來到偏遠的香莊村時,讓我意外的是問路沒人願意給我帶路,好像布依寨的封閉讓任何外來的人和事都備受「關注」,村民們對我有所防備,仿佛連看我的眼神都充滿了排斥,我只能通過電話聯繫上我的貧困戶。

走進潘仕學家,看到床鋪凌亂、桌子椅子汙穢不堪、衣服鞋子到處堆放,髒碗堆放在灶臺上也沒有洗。我問他一些問題,他也說不明白。

我打電話給潘仕學的兒子,他兒子告訴我,潘仕學今年60歲了,患有高血壓,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子女都在外面打工。潘仕學喜歡喝酒,經常都喝得醉醺醺的,讓我幫忙勸說他父親少喝一點。。

第二次走訪,我在村衛生室幫他開了一個月的降壓藥,並和村醫一起帶上血壓計給他量血壓,為他申請辦理長期慢性病服務卡,請醫生給他講解服藥的方法。

給潘仕學講高血壓藥的吃法

我經常去他家和他聊天,建議他儘量少喝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我也會給他買菜,有一次,我幫他把肥肉煉成油,瘦肉切好炒熟,分開裝好,估計夠他吃半個月的量,他要吃的時候加點佐料炒炒就可以了。

去他家走訪時我還幫他理髮,釘電線,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等。經過我一次又一次的幫扶,潘仕學醉酒的次數減少了,家裡的物品擺放整齊了,家裡弄髒了他也會主動收拾了。

打掃家裡

通過各項幫扶措施的有效落實,潘仕學家的居住條件、生活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3年時間,百餘次的入戶走訪,看到我的幫扶戶對生活充滿希望,我深感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熬更守夜加班的苦沒有白吃。

【人物小傳】

王志新,女,1981年9月—1984年7月在貴州省晴隆縣師範學校讀書,1984年8月在黔西南州普晴林場子弟學校任教。2008年至今在晴隆縣沙子鎮林場學校任教。2018年至今兼任晴隆縣沙子鎮保家村17組村民潘仕學、盧金秀和王春3戶的幫扶責任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允鳳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初來乍到的指揮長遇到了棘手事丨晴隆縣沙子鎮...
    「是哪個女的,行不行哦……」2019年底,我剛到晴隆縣沙子鎮小寨社區的時候,就聽到了有人在這樣說。我知道,之前在「六比六評」中小寨社區是倒數第一,有很多焦頭爛額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很多幫扶責任人都迫切希望手裡的問題能抓緊解決,避免下次再「登臺亮相」,所以對新來的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非常地在意。於是,我一到小寨社區就召開會議,安排工作部署,在會議結束後,立馬讓村裡的幹部帶著我進村裡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老鄉不脫貧,我就不離開丨晴隆縣沙子鎮聯盟村第一...
    2017年初,黔西南州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我主動請纓,到邊遠、貧窮、生存環境惡劣的晴隆縣沙子鎮聯盟村駐村,任第一書記。剛到聯盟社區,我第一次去貧困戶張榮進家走訪時,聽說我是從州裡派來聯盟社區駐村的第一書記,他拉著我的手熱淚盈眶地對我說,他窮怕了,希望我能幫他一把。針對張榮進家的情況,我跑到晴隆縣草地中心、州民政局和州紅十字等單位,為他家爭取到發展養羊產業100頭、種植中草藥白芨20畝等。
  • 「我的扶貧故事」設身處地 換位思考丨晴隆縣碧痕鎮新坪小學教師胡...
    經常有同事和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曾也心存疑慮。不過現在,經歷了這幾年的扶貧工作,我能夠很肯定的回答他們:「我做了很多實事,不說成績有多顯著,但至少讓我的貧困戶都享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
  • 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飛地產業」富民強村
    「搬到這裡後,在家旁邊有工作,方便帶娃娃照顧老人,顧家掙錢兩不誤。」連日來,冬日暖陽高照,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在普晴國有林場種植的200畝紅託竹蓀採收即將收尾,居民安敏和姐妹們正忙著將加工好的紅託竹蓀包裝。
  • 「我的扶貧故事」組織圓了我的「網格員」夢丨晴隆縣碧痕鎮新莊村...
    2019年12月,晴隆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決定在全縣教育系統抽調網格員。時任晴隆縣碧痕鎮新莊小學一級教師的我,聽到這一消息後,興奮了好幾天。在學校推選網格員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主動請纓,分析了自己當網格員的優勢。
  • 「我的扶貧故事」我收穫了滿足感和幸福感丨晴隆縣花貢鎮竹塘村...
    竹塘村,晴隆縣花貢鎮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這裡住著的人們為人善良,熱情好客,我是這裡小學的老師,也是這裡幾戶農戶的幫扶責任人。每周我會去走訪我包保的貧困戶,看看他們家中缺什麼,需要些什麼,四順五清怎麼樣,有什麼我們能夠幫助的力所能及的事。
  • ...脫貧故事」搬出大山 走向新生活丨晴隆縣沙子鎮興合村村民廖高志
    我是晴隆縣沙子鎮興合村二組的村民,今年43歲。2013年底,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也成了眾多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說起搬遷前後的變化,我心裡有太多的話想要表達。一家人住的是瓦房,有四五十個平方,五口人住。現在搬遷以後呢,搬到了騰龍街道大興田社區,新房子有100個平方,居住寬敞了,生活電器用上了,條件好了,娃娃讀書方便,就醫也方便。搬遷後,自己要謀出路,要自力更生。得到政府的幫助,我參加了廚師培訓,使我有了一次就業機會。2017年下半年,我在沙子街上開始擺地攤賣炸雞殼,經營了兩年,還可以,月收入過萬。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臉上的笑容讓我感動 讓我留戀丨晴隆縣中營鎮...
    「我做夢都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喝上自來水。」 晴隆縣中營鎮新光村村民彭興堯說完,隨即將雙手伸向了我。握著彭興堯的雙手,看著他淳樸的笑容,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堅定了幫助他家脫貧致富的信心。2019年2月,初入晴隆,磅礴高山、雄奇險峻、抗戰舊址、濃霧天冷、壁立千仞是我的第一印象。臨之目眩的「上下十五裡」,路窄彎急的北部公路,讓我感受到晴隆縣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我心底升起了對晴隆扶貧工作者的敬佩之意。不過,很快我也踏上了扶貧的道路。剛去新光村走訪時,為了儘快熟悉村情戶況,我請了單位老同事帶著我走村串戶。
  • 「我的扶貧故事」從了解入手,幫助群眾渡難關丨晴隆縣花貢鎮花貢...
    2017年3月初,我被安排參與花貢社區脫貧攻堅工作,成為了眾多幫扶責任人其中的一員。  第一次去社區的時候時候,是花貢社區主任付佐友著我們去的,那時候,我心裡多少有些忐忑:我該如何憑藉個人之力幫助他們脫貧?到了他們家我該說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我肩上扛著的是神聖的使命丨晴隆縣紫馬鄉慄樹村...
    第一次走訪扶貧戶,山路顛簸,又加之缺乏扶貧工作經驗,我覺得工作非常的艱辛,脫貧攻堅途中有太多的心酸苦樂,但讓我的工作、生活多了一筆豐富的財富。  2019年8月,我被調整到慄樹村坪子組擔任網格員,開始了駐村工作。  慄樹村坪子組,總戶數33戶,其中貧困戶19戶74人。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的新生活丨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楊湧富
    我叫楊湧富,地道的晴隆縣三寶鄉人,同時也是阿妹戚託小鎮的新主人,一個因搬遷過上幸福新生活的新市民。今年30歲的我,曾因三寶鄉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在外務工8年之久。我的老家三寶鄉,在山坳深處,地勢偏僻,只有一條狹窄崎嶇的道路與外界連接,外面的產業進不來,生產生活只能靠傳統種植,典型的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我一直渴望能走出大山,但貧窮又讓我不敢大膽地走出去。在我以為要一直以外出務工為生之時,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新希望和轉折。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鍛鍊了我成就了我丨平塘縣掌布中學教師...
    我叫郭加穎, 2018年,我作為一名教育扶貧包保教師,被分配到黔南州平塘縣掌布鎮開花村機衝組,參與脫貧攻堅教育扶貧工作。  當我到了機衝組,我才真正地體驗到教育扶貧的艱難。機衝組一共有6個同學在掌布中學就讀,幸運的是這幾位學生基本都在我所任課的班級就讀。周末,我到組裡了解同學們的日常生活。通過實地走訪,我遺憾地發現他們周末並不是在看書和勞作,而是在玩手機、睡懶覺、到同學家亂逛,無所事事。看到眼前的一幕,我悵然若失,心中頓生莫大的悲哀。他們本來在學校就不喜歡學習,在家還這樣消極,他們路在何方?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革命軍人思想感化上訪退役軍人丨晴隆縣雞場鎮...
    我是宋應龍,2019年6月被組織選派到晴隆縣雞場鎮紫塘村任第一書記。紫塘村是深度貧困村,坐落在雞場鎮東南的山坡上,轄區內有11個村民小組五個自然村寨,建檔立卡人口381戶1759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47.8%,2019年底未脫貧8戶1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3%。
  • ...的扶貧故事」我讓村子變美了丨晴隆縣大廠鎮上虎村幫扶幹部羅高恆
    我叫羅高恆,扶貧的地方是晴隆縣大廠鎮上虎村上青巖組,共有農戶98戶445人,其中貧困戶38戶181人,非貧困戶60戶264人。  駐村後,我就群眾最想、最盼、最急的問題入手。羅高恆幫群眾刷牆我在入戶調查時發現,村裡嚴成華戶房屋年久失修,破損嚴重,透風漏雨,我就趕緊打電話將情況向上虎村指揮所匯報,當天晚上指揮所開會對其進行研判,將嚴成華戶房屋納入了透風漏雨整治。  上青巖組正在進行庭院硬化的伍進琴高興地說:「以前我家的土院壩,晴天是到處灰,下雨天又變成爛泥田,走路經常弄髒褲子,現在國家政策好,還給我們硬化串戶路和庭院,真的是太好了!」
  • 「多彩貴州·相約2020」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打好「三張牌」脫貧...
    我們接下來會更輕鬆、更有信心發展產業,打好脫貧攻堅戰。」進入7月,黔西南晴隆縣沙子鎮聯盟社區頻頻接到好消息:7000斤大球蓋菇幹品找到了市場,100畝林下紅託竹蓀尚未收穫已陸續接到訂單,全村有效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增收……駐村第一書記譚斌抹著頭上的汗水,一臉欣慰。
  • 寧波市考察團赴晴隆縣考察調研
    ……」5月15日,寧波市考察團一行在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各級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晴隆沙子鎮興鑫茶葉加工基地、碧痕鎮糯薏仁大數據產業園、沙子鎮天一南州水蛭養殖基地就晴隆縣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並和各基地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溝通。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有我最牽掛的人丨德江縣潮砥鎮小溪村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小溪村駐村幹部張著奎,今年60歲。雖然9月份已經退休,但我依然堅持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發揮餘熱,因為這裡有我最牽掛的人,我想繼續和大家並肩作戰。張著奎(中)在群眾家裡宣傳政策2019年3月,潮砥鎮學校急需派出一名老師去駐村,單位老師們教學任務重,幹部職工普遍是上有老下有小,駐村人員不好選定。我主動請纓奔赴扶貧一線,單位領導當即回絕了我。
  • 「我的脫貧故事」入住新家心情舒暢丨晴隆縣雞場鎮學官社區李敏
    我是晴隆縣雞場鎮學官社區油寨組搬遷到三寶街道新露社區的搬遷戶李敏,我家的幫扶責任人是縣委統戰部幹部黃霖。我婆婆是一個單親媽媽,一個人帶大孩子,又當父親又當母親,真的很不容易。2013年年底,通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組織考核等程序,我婆婆一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還好在幫扶幹部的無私幫助下,我婆婆一家享受著國家的扶貧政策,於2015年底,順利脫貧。但脫貧不脫政策,我們依然享受著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方面的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大樹下的「幫扶情」丨晴隆縣紀委縣監委羅惠方
    沙子鎮三合社區七組有一棵參天聳立的大樹。聽村裡支書說,只要寨子裡面有大小事情,大家都會聚在大樹下商量。   楊萬益家使我印象最為深刻,因為在我以前了解的情況中,村裡不少家庭環境衛生問題較為嚴重,但當我第一次走進他家時,看到的卻是乾淨整潔的院壩,客廳收拾得亮堂,東西都放在該放的位置,門前只留下那雙剛從地裡回來,還來不及收拾的泥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