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日老師
問:體會到背景意識的時候是怎樣的?
答:最主要的感受就是距離感。比如,在地鐵上,靜靜地看著那些人在玩手機,就會覺得你和他們是有距離的,你是觀察者,他們是被觀察對象。你會感到特別淡定,有時一股強烈的喜悅感籠罩全身。
不過,有時候,我們是同步體會到迴光返照和背景意識的,或者說,有的時候也很難分得清迴光返照和背景意識的區別。畢竟,它們都是覺悟體驗的兩個方面。
問:我特別羨慕那些總是很淡定的人。
答:其實,在地鐵上玩手機是非常累的事情,因為地鐵總在晃動的,這就是南懷瑾說的將自己的精神投入手機裡面去,這是特別耗神的事情。我看著他們玩手機很累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很輕鬆,很淡定,也很平靜。
問:體會到背景意識的時候,會把觀察對象的靈氣吸進來嗎?
答:那倒不會。不過,一念回光、迴光返照的時候,有時體會到的那束光感覺就是你說的那股靈氣,但也不是總是如此。
文:大日老師
問:還有什麼時候會體驗到背景意識?
答:其實,很多人都提過背景意識,或者使用過背景意識的原理,只是他們的描述方式不同,比如,米爾頓·艾瑞克森。
問:那位美國的催眠大師?
答:是的,我是通過武志紅的介紹知道這個故事的。有一年,在美國一家精神病醫院的一間病房裡,住著三位精神病患者,他們每個人都堅持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耶穌」,其他人都是假冒的。
問:艾瑞克森是如何治療的呢?
答:艾瑞克森讓其中兩個「耶穌」進行辯論,讓他們證實他自己才是真正的耶穌。然後,讓第三個人坐在外面觀看。
問:然後呢?
答:如此旁觀兩位「耶穌」的論戰整整一個月,他突然醒悟過來了。他終於意識到其實原來自己也像他們一樣,荒唐地認為自己是耶穌。
問:於是,他的幻想症被治好了。
答: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