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晚,南方科技大學2020年開學典禮在學校松禾體育場舉行。
校黨委書記郭雨蓉以《南科十年,堅持初心創領未來》為題為學校2000多名新生致歡迎辭。郭雨蓉說,建校十年,南科大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這離不開南科大人的五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以紮根中國大地為核心著力點;堅持追求卓越,瞄準世界一流大學目標不動搖;堅持改革創新,主動承擔國家高等教育改革任務,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堅持育人核心,努力用實踐回答「錢學森之問」;堅持開放辦學,「創知、創新、創業」與深圳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長。她表示,越是複雜的形勢,越是困難的環境,越要堅持黨的領導。「當前,在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堅定不移跟黨走。」
校黨委書記郭雨蓉
校長陳十一以《帶著南科大精神,從「新」出發》為題講話中表示,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所大學無上的光榮。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也是南科大建校10周年。陳十一列舉了產業導師、優秀畢業生等不同類型南科人的故事,闡述了過去十年他們與南科大相互激勵、相互支撐的血脈聯繫。陳十一表示,城市涵養大學,大學引領城市,「1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未來,南科大創新創業、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將為深圳精神增添新內涵。」陳十一指出,南科大天生帶著創新基因,又生逢「雙區」驅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際科教城火熱建設之時,十年南科大發生了成長的巨變,發展的背後,是南科大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用實踐回答「錢學森之問」的不變堅持。他表示,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化本身,「我們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校長陳十一
以下為演講全文:
南科十年,堅持初心創領未來
——郭雨蓉在南方科技大學2020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尊敬的各位來賓和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南科大一年一度最歡快的開學典禮的日子,今年我們迎來南科大歷史上新生最多的一年。參加今天開學典禮的有全體本科生、研究生,還有受疫情影響在南科大就讀的境外友好合作高校共2692名同學們。從今天起,全校各年年級共7500多名學生共同開始新學期的學習生活。
所有新生同學們,2020年走入南科大的你們真的很特殊。
首先是今年的形勢特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已有2700餘萬人感染。今天,同學們可以順利回到校園學習,是全中國千百萬奮鬥在抗疫一線「戰士們」的努力換來的。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達崇高的敬意!
其次是同學們的經歷特殊。受到疫情影響,各位同學經歷了史上最特殊、最艱苦、最磨人的一次高考,經歷了重重困難考驗的你們更加堅強,成為了更棒的自己,祝福你們!
第三是你們與南科大的緣分特殊。今年恰逢南方科技大學建校10周年,你們是南科大招收的第10屆學生,是名副其實的「十年寶貝」。熱烈地歡迎你們,最年輕的南科大人!
建校十年,南科大走出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被譽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深圳速度」,辦學實力迅速提升,學科建設突飛猛進,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科學研究成果豐碩。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你們——在座的優秀學子和家長的認可。很多人在探尋一個問題「南科大為什麼能跑得這麼快」。答案有很多,那就是國家的支持,深圳的投入,社會的期盼。但是我認為,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南科大人的堅持與追求。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以紮根中國大地為核心著力點。
南科大提出「紮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核心是紮根中國大地,辦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創新型大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1840年以後,由於列強的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飽經滄桑磨難,中國人民遭受深重苦難。很長時間裡,中國呈現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亂象。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
2020年,一場抗擊新冠疫情的阻擊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魅力。面對疫情,在黨的領導下,從中央到地方全民動員,國內疫情快速得到有效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由於疫情,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急劇收縮,中國是唯一一個預計能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南科大創校十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第一批參與創校籌建工作的同志幾乎全部是黨員。目前,全校已有黨員2021名,黨組織105個,他們是學校發展的堅定力量。南科大的創校實踐告訴我們:越是複雜的形勢,越是困難的環境,越要堅持黨的領導。當前,在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堅定不移跟黨走。
二是堅持追求卓越,瞄準世界一流大學目標不動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將「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南科大從建校之初就堅定了辦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邀請了牛津、新加坡國立、北大和中科大等國內外18所頂尖高校校長,作為我們的國際諮詢委員會顧問,讓南科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我們和優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在工作中學習他們的好經驗;我們以辦學幾年的數據,主動參與全球高校4大排行榜和自然指數的評判,這樣做不是為了證明我們是一流,而是為了發現我們與一流的距離。最近公布的泰晤士高校排名,南科大位列國內高校第八位,這讓我們很有信心。
堅持「一流」的理念,為我們吸引了一大批來自國內國際的高素質人才,以40餘位院士為代表的強大學術團隊是南科大發展的主力軍。近期,我們在2020年軟科中國大學高端人才排名榜上也排到了第8位,是深圳首屈一指的高層次人才集聚地。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主動承擔國家高等教育改革任務,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制度優勢是一種核心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既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地發揮了政府作用,極大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面對高等教育提升質量的問題,國家反覆強調,要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上下功夫。
南科大作為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試驗田,建校伊始就建立起以教授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系和同行評議制度,在國內高校率先建立全員準聘長聘制。以《南方科技大學管理暫行辦法》和《南方科技大學章程》等為核心形成制度體系。正是這樣的改革創新,煥發了南科大的學術活力,形成了南科大特有的學術優先、學者自律的精神內涵。
四是堅持育人核心,努力用實踐回答「錢學森之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南科大立志用實踐回答「錢學森之問」,教育部賦予了我們「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們推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除了大家熟悉的「631」綜合評價招生模式外,還有通識+專業培養機制,學業+生活雙導師制,自由靈活的專業選擇,本科生科研,國際交流,前瞻項目學習等。我們通過整合資源,力求為同學們提供學習的選擇性,發展的多樣性和研究的前沿性。
五是堅持創校精神,「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與深圳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長。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奇蹟,是改革開放40多年成就的精彩縮影。深圳這片改革沃土孕育成就了南科大,他不僅給了我們寬闊的發展空間和堅實的資源保障,更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的支持和力量。「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是南科大的創校精神,與深圳的城市氣質一脈相承。過去,南科大以自己年輕的力量積極主動響應深圳自主創新戰略的需求,建設了第一個諾獎實驗室,第一個國家級數學中心,布局了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等一批高層次科研平臺,產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現在,我們喜迎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重大戰略機遇,要緊密融入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戰略,實現對先行示範區和大灣區的服務和引領,有力支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同學們,作為南科人,這些堅定追求是傳承不息的精神力量。大學是人生新的起點,在這裡我有三個期待與同學們共勉。
一是做有責任擔當的中國人。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愛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二是做放眼全球的世界人。世界的格局在變,發展的格局在變,關注全球的視野不能變。開放的系統,才能保持活力;封閉的系統,只能走向死寂。擁有全球視野的南科學子,要把追求進步的坐標放在世界的維度。
三是做快樂堅強的南科人。希望同學們在大學四年裡,做到「五個一」:找到一個自己熱愛的研究方向,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擁有一項擅長的體育活動,參加一個自己喜歡的社團,參加一項公益活動。「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綜合素養、創新能力」是南科大培養人才的目標,也是南科大人共同的精神追求。
同學們,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你們是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你們既是追夢者,更是圓夢人,可謂生逢其時,重任在肩。衷心希望你們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錘鍊高尚品格,投身強國偉業,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
帶著南科大精神,從「新」出發
——陳十一在南方科技大學2020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2020級新同學,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
大家晚上好。
今晚,對於南科大來說,是一個特殊而又難忘的日子。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共同見證2020級的1094名本科生新同學和1463名研究生新同學加入南科大。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所大學無上的光榮。你們選擇了面向未來的南科大,南科大也選擇了面向未來的你們,感謝你們,歡迎你們。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世界陷入了巨大的困境。社會停頓、學校停課、高考延遲,你們的「一路向南」之旅,比往年的同學們面臨更多艱辛。今天,大家從五湖四海平安地相聚在南科大,這一刻的時光是彌足珍貴的,這一屆的同學是勇氣可嘉的,讓我們為同學們的智慧和勇氣點讚、鼓掌!
開學典禮是大學的第一課,更是同學們的人生加冕禮。由於疫情的緣故,舉辦兩千多人的集會,實屬不易。為了延續南科大的優良傳統,將充滿「南科愛意」的歡迎儀式完美呈現,學校各部門精心策劃、周密籌備,大家才可以在今晚順利看到彼此的「真人秀」,讓我們也把掌聲送給為此默默付出的各位老師們!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也是南科大建校十周年。十年間,學校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是天翻地覆,不過對於各位新同學來說,可能還有些陌生。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怎麼給大家講述過去這十年,剛才的迎新短片,讓我豁然開朗。南科大的內涵就是這些和南科大有關的人。
梁北漢,原南科大籌備辦公室主任。十多年前他奉命籌建南科大,辦公室設在市民中心的幾間地下室,南科大就從那裡起步,篳路藍縷,一路飛歌——他詮釋了深圳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渴望和夢想。
關碧香,南科大荔枝園果農。南科大現在的校區就徵用了她們村子的土地,徵地時整個村子的居民積極響應,他們說,教育是功在千秋的事業——她詮釋了西麗原住民對南科大的奉獻和期待。
陳焱,南科大產業導師。他所在的大族雷射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工業雷射加工設備生產商,他長期為南科大學子開設創業課程,指導創業實踐——他詮釋了深圳企業家對南科大的支持和厚愛。
南兆旭,南科大講座嘉賓。他一直在記錄深圳的自然生態,最近他流連於南科大的九山一水,撰寫《南科自然筆記》——他詮釋了深圳市民對這所大學的關心和熱愛。
吳景深,南科大講席教授。作為知名材料學專家,他兩年前加盟南科大,致力於探索新工科的教育教學新模式——他詮釋了南科人對科學與教育事業的探索和追求。
鄭金濤,南科大優秀畢業生。他現在是華為海思的一名晶片工程師,他說要帶著南科大精神為國造「芯」——他詮釋了南科人對國家、對城市的責任和擔當。
無限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南科大有關。十年來,像這樣的人和事,不勝枚舉。他們或醉心科研,或縱橫商海,或高光無限,或默默平凡。無論身在何方,身居何職,他們都與南科大有著相互激勵、相互支撐的血脈聯繫。城市涵養大學,大學引領城市,如今的南科大,早已不是塘朗山下的那所「小」學校,而是一所深植深圳、紮根中國大地的「大」大學。1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未來,南科大創新創業、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將為深圳精神增添新內涵。
回首建校初期,南科大只有45名學生,如今,我們擁有本、碩、博在校學生近8000人;當年,南科大的教師隊伍不足50人,如今我們擁有以44名院士領銜的、1000多人的國際化高水平教師隊伍;當年,南科大隻開設5個系6個專業,如今專業31個,院系、中心28個,其中,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三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我們也有許多不變的堅持。我們堅持「敢闖敢試、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追求卓越」的創校精神;我們堅持「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綜合素養、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針;我們堅持對科學和真理的追尋;我們堅持對人文精神的追求;我們堅持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我們堅持用實踐回答「錢學森之問」,從未改變。正是因為這些不變,才催生了我們的巨變。
我來到南科大當校長,是在2015年1月。當時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選擇了南科大?我還清晰地記得我的答案,那就是為了心中一個巨大的夢想:在中國創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也成為從世界各地來到南科大和我一起創校的,我心懷感激與尊敬的教師同仁們共同的心聲。我始終堅信,南科大生於改革開放的奇蹟之城,天生帶著創新基因,又生逢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際科教城火熱建設之時,只要我們堅持科學規律,一定能夠達到世界一流的目標。史丹福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都是幾十年內就從名不見經傳到世界知名,南科大同樣可以創造這樣的奇蹟。
在後疫情時代,大規模在線教育成為新常態;線上線下、校內校外混合式教育成為主流;傳統教育理念面臨顛覆式變革;跨學科背景的人才成為時代的新需求。在這樣的大變局下,大學要比以往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全面變革已經成為每一所大學不可迴避的命題。面對疫情的衝擊,我們積極探索教育國際合作的新範式。南科大應友好合作高校委託,緊急啟動Global Embracement項目,為自願申請參加項目的境外合作高校學子,提供到南科大學習的機會。目前,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萊斯大學、聖母大學等學校的135名中國籍學生已經在南科大開啟秋季學期。我們對合作學校的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化本身。我們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你們作為南科大未來十年的第一批大學生,如何快速融入校園、適應大學生活,如何快速找到自己的志業和理想,如何成為具有中國自信和世界視野的複合型人才,這些都將成為你們必須審視的問題,對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幾點思考:
一、要做一個自律的學習者。大學的精彩需要你們用理想、自律和堅韌來創造。凌晨時分的校園,圖書館和實驗室經常都還燈火通明,這是你們學長學姐們的「南科常態」。今年的畢業生胡啟琨,他有一個綽號叫「一科值守人」,當所有同學都離開實驗室時,他還一個人繼續戰鬥,從大一開始,他就潛心在實驗室做科研,正是憑著高度自律的精神,他本科四年就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了10多篇論文,並拿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直博Offer。同學們,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時間做枯燥的基礎工作,甚至是重複勞動。只有高度自律的人,才能夠耐得住科學研究中的這份寂寞。
二、要做一個自我的發現者。相信大家都知道希臘阿波羅神殿上那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在大學裡,同學們不僅學習知識、探索真理,更重要的是自我發現、自我認知,明白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是什麼。同學們能夠考上南科大,說明大家都是有好勝心的人。大學的學習,不僅要有好勝心,更應該有好奇心。南科大的學生入校第一年不分專業,就是為了讓大家保持好奇心,可以對各自的興趣進行探索。2016級學生廖琬凝,她就讀的專業是化學系,因為選修了建築通識課,徹底愛上了建築專業,從化學專業跨到建築專業,這期間的難度可想而知,正是因為這份熱愛和堅持,好奇心和好勝心的有力結合,她最終如願以償地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築學專業錄取。我說過,我們要致力於創造我們的南科大,發現自己的南科大。作為「園丁」,我們將為大家提供一切適宜的成長條件,無論你要做科學家,還是做企業家,我們靜待你們的每一次花開。
三、要做一個自由的想像者。大學存在的理由是什麼?數學家懷特海給出了一個答案:想像力。飛鳥之於飛機,遊魚之於船艦,這些都是想像力的傑作。想像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想像力的發展史。南科大是一所富有想像力的大學,它的誕生本身就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道路上的一次大膽的想像。人文社科學院的劉洋老師,他是一個想像力達人,他本是凝聚態物理專業的博士,卻堅持想像力寫作,成了科幻作家,而且成果豐碩,其作品曾獲第四屆中國科幻「光年獎」一等獎等多項大獎。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未來競爭力,啟發同學們對未來的想像,我們還專門成立了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這在國內大學是首創的。希望同學們能夠打破思維的疆界、學科的藩籬,自由想像,盡情探險,讓富有想像力成為一種南科大生活方式。
四、要做一個自覺的跨界者。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沒有什麼問題是可以僅僅依靠單一學科的知識來解決的。科學、技術、社會問題的複雜性,呼喚複合型、創新型跨學科人才。任何重大的科研探索,都需要通過系統集成創新和交叉學科、跨領域合作才能實現突破。今年6月,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作為「燈塔計劃」的重要項目,北鬥系統可以說一個科研跨界的傑作。北鬥衛星從太空發出的每一次導航信號,都離不開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能源、交通等系統的支持。2019年「科學探索獎」獲得者劉瑋書,他是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他先後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波士頓學院、休斯頓大學從事熱電材料、電極界面、熱電器件與系統等前沿交叉學科方面的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熱電材料評價體系修正與熱電發電器件關鍵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及他在新型的電子型室溫熱電材料和具有巨熱電勢的離子型柔性熱電材料領域的探索,獲得了科學界的一致好評,他就是一位可貴的自覺跨界者。同學們,跨學科培養一直是南科大的特色。我們的交叉研究院等機構是學科交叉研究和人才集結的HUB;我們是新工科、新醫科、新文科的前沿探索者。在這裡,你們有機會和科學家、人文與社會學者、藝術家對話和碰撞,希望你們能夠成為貫通感性與理性、藝術與科技、直覺與邏輯的拔尖創新人才。
同學們,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就是現在。美麗的畫卷等待你們去描繪,廣闊的天地等待你們的探索,你們只要能夠做到自律學習、自我發現、自由想像、自覺跨界。一定能夠在變動不居的生活裡新益求新,成為時代浪潮裡最閃耀的那朵後浪。對此,我堅信不疑。
最後,我想引用Walter D. Wintle(沃爾特·D·溫特爾)的一首小詩《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與大家共勉。希望同學們相信自己、不懈努力,為南科大塑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想要取勝奪獎,
你必須自信不疑。
人生的戰場並不總是青睞強者和捷足先登的人;
但最終能穩操勝券者
一定屬於「我想我能」的人!
You』ve got to be sure of yourself
Before you can ever win a prize
Life’s battles don’t always go
To the stronger or faster man
But 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
Is 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
【南方日報記者】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