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
1、 SKP正式落地昆明,已完成全國四城布局
2、 銀泰百貨將告別紙質小票,實現無紙化收銀
3、天虹拓展華東市場,籤約蘇州麗格廣場項目
4、歐亞集團、南寧百貨申請免稅牌照
5、蘭州杉杉奧特萊斯廣場盛大開業
評:繼北京、西安、成都後,SKP在昆明又落一子。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單體百貨之一,SKP進行在全國範圍內的擴張布局理所當然。隨著近年來高階商業體不斷進駐與聚集,昆明的商業競爭也越發激烈。從大悅城到恒隆廣場,從俊發春之眼到太古裡再到SKP,可以預見未來的昆明東風廣場商業必定一番龍虎纏鬥局面。
超市
1、 沃爾瑪恢復出售英國連鎖商超Asda股份的計劃
2、 永輝超市杭州蕭山加州陽光店開業 浙江門店達64家
3、 三江購物上半年淨利同比下降24.67%
4、 永輝超市詠悅匯購物體驗再升級,布局酒類新零售
5、 步步高宣布申請免稅商品經營資質,再拓業務範疇
6、 達達集團與華潤萬家戰略合作升級
7、 家樂福華北門店開啟改造計劃,引入老字號餐飲和網紅食品
評:繼王府井、中百集團之後,步步高也加入了申請免稅牌照的大營。在百貨業發展持續亟待轉型的大環境下,百貨類上市公司之所以紛紛瞄準稅牌照熱,其實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拓展業務範疇,增強行業競爭力。目前國內的疫情整體已經穩定,在旅遊業即將復甦的背景下,國內免稅市場的上升空間,也是企業爭相布局免稅業務的重要原因。
便利店
1、 羅森進駐南通,8月8日五店同開
2、 羅森進駐唐山市場,8月2日六店同開
評:羅森在南通的布局進一步加深了羅森便利店在華東地區的區域密集程度,而羅森進駐唐山市場也深化了京津冀一體化布局。羅森便利店在跨區域範圍內的持續深耕,不僅能夠搶佔市場份額,對於提高物流配送與門店拓展效率也有重要意義。
專賣店
1、 比音勒芬擬4億元收購上海微祥
2、 森馬服飾擬出售法國子公司,剝離虧損業務
3、 「全球最美書店之一」蔦屋書店將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
4、 宜家中國首家城市店落戶上海靜安
5、 孩子王計劃三年內開300家千平大店
6、 lululemon開出亞洲最大旗艦店,全方位奮起直追Nike
7、 宜家推出首個服裝系列,將於7月底在日本正式開售
8、 蘇寧與飛利浦進一步合作,達成3年50億的銷售目標
評:宜家全新定位的城市店其實就是普通門店的mini模式。宜家在城市核心中央商務區的布局與市場模式的轉變在進一步提升商場可達性的同時,還能夠帶動近年來放緩的業績增長。與國內家居兩大巨頭居然之家和紅星美凱龍相比,宜家在門店布局上稍遜一籌。而宜家城市店門店模式的開啟,今後可以通過更加輕盈的模式加速擴張,強化消費者觸達。
電商
1、 京東完成對五星電器100%控股,佳源創盛退出
2、 阿里巴巴否認減持阿里健康1.54億股股份
3、 京東旗下京喜開啟「小店行動」,助力小微店主線上線下全渠道經營
4、 考拉海購將戰略升級為會員電商
5、 小紅書拿百億流量扶持品牌
6、 淘集集啟動破產清算案債權申報
7、 美團推出外賣版拼多多,內測「拼好飯」
8、 「1號店」正式升級為「1號會員店」,已在北京等六城試運行
9、 天貓否認關閉招商
評:三次賣身的而五星電器最終納入了京東麾下,家電零售渠道的線上線下融合變局又將迎來新局面。五星電器的市場主要在長三角地區,對於正在進行家電板塊的極限下沉的京東來說,五星電器或能助力京東加速區域家電連鎖的布局和整合。
快消品
1、 華潤啤酒啟動關廠計劃,平均每年將要關廠3家
2、 海底撈回應塑料烏雞卷事件:工廠操作環節不規範
3、 雀巢飲用水業務再次調整,或將出售中國市場中低端品牌
4、 瑞幸咖啡京東自營旗艦店開業
5、 百勝中國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餐飲服務贊助商
6、 星巴克中國啡快服務多平臺上線
7、 紫燕食品擬A股上市,滷味行業變「四國殺」
8、 可口可樂與美團點評達成戰略合作
9、 3家天喔公司被合併破產清算
10、 Tim Hortons咖啡進京,未來還將開設1500家門店
11、 蘭州首家奈雪的茶在蘭州中心開業
12、 日本養樂多化妝品入駐天貓國際,首次進軍海外市場
13、 全聚德啟動大力度轉型:全面取消服務費、下調部分菜品價格,將發力休閒食品業務
評:日本養樂多跨界做化妝品,在日本已有60多年歷史。通過跨境電商的方式進入中國化妝品市場,是養樂多在中國拓展產品線的一次試水。國內目前的美妝市場上升空間巨大,養樂多入駐天貓國際,以快消品類拉動其美妝品類生意,可以說是極為睿智的一步。
新零售
1、 「線下+線上」模式的興盛優選獲8億美元C+輪融資,騰訊再次參與投資
2、 每日優鮮融資4.95億美元,中金資本領投
3、 美團買菜開城廣州
4、 誼品生鮮正式進軍華南市場
5、 盒馬鮮生兩家新店開業,華南最大門店落地深圳
評:興盛優選和每日優鮮的兩起融資以及美團買菜、誼品生鮮、盒馬的開店擴張布局,其實也正反映了目前的資本地生鮮市場的關注及市場規模仍處於井噴狀態。興盛優選和每日優鮮此舉能夠獲得規模較大的融資,也從側面說明其各自的商業模式目前較為被市場和資本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