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門區應急管理局在落實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不放鬆安全生產工作,連日來,組織對轄區復工復產企業進行巡查督導,發現不少企業存在缺少安全警示標識、安全設備維護保養不到位等隱患,並下發了責令限期整改指令書39份,責令企業限期將事故隱患整改到位,實現閉環管理。
案件經查處,該零售店存放的煙花爆竹
已經超過了
零售許可證載明的存儲量
執法人員對其違規行為立案處罰
並責令將超量儲存的煙花爆竹
退還區煙花爆竹批發公司
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目前,復工復產已全面鋪開,安全生產事故也給各企業敲響警鐘。
鬥門區應急管理局表示,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落實安全生產措施。該局近段時間以來組成3個巡查組,對全區復產復工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服務指導,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督促排查治理安全隱患,杜絕生產事故發生。
為了要做到員工現場操作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操作和佩戴勞動防護用品。不同行業員工勞保用品配備和使用有不同的規定,如建築工人要配備和使用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粉碎工要重點配備和使用防塵毒口罩,鉗工、工具機工重點配備和使用防護皮鞋、防護眼鏡等。
02比如氧氣瓶、乙炔瓶不能曝曬、倒立,兩種氣瓶不能同庫存放(通風較好的寬敞場所,可相距5米以外堆放)。
03劇毒品、爆炸品的管理是否做到「五雙」,危險化學品是否專庫存放,危險化學品是否有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籤等。
04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凸出和旋轉部位防護罩是否完好;圍欄、護欄是否有缺損;危險位置是否設置了安全警示標誌。
05動火作業應嚴格執行分級審批制度,按要求安排安全作業監護人員,動火作業人員需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並配備消防滅火設備,按照作業規程要求實施動火作業。
06危險作業必須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規程,採取安全防範措施,設置作業現場的安全區域;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和專業人員施工;確定專人進行現場統一指揮;有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監督等。
071. 廠房的安全出口一般不應少於2個;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設1個:
(1)甲類廠房每層建築面積不超過100平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5人。
(2)乙類廠房每層建築面積不超過150平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10人。
(3)丙類廠房每層建築面積不超過250平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20人。
(4)丁、戊類廠房每層建築面積不超過400平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30人。
2. 廠房疏散通道包括樓梯、走道和門:疏散樓梯寬度不少於1.1m,走道的寬度不少於1.4m,疏散門的寬度不少於0.9m且門要向外開(當人數少於50人時,可以適當減少,但門的寬度不少於0.8m)。樓梯、走道應安裝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燈。
3. 消防器材:滅火器要按照企業場所危險等級配置。在配置滅火器時要根據企業生產性質選配,如石油化工場所應配置泡沫或ABC乾粉滅火器,精密儀器應選配氣體(二氧化碳、滷代烷)滅火器,其它場所配置ABC乾粉滅火器為宜。
08生產過程中有產生微量熱量、蒸汽、煙霧、粉塵的車間,是否有利用門窗進行自然通風換氣;比較嚴重的車間,是否有採用機械通風排除有害物。
091.輸配電線路:甲類廠房、庫房,甲乙類液體、氣體儲罐與電力架空線的最近水平距離不小於電桿高度的1.5倍,丙類液體儲罐不小於電桿高度的1.2倍。廠房內電線不能亂接亂拉,不能用鐵絲銅絲代替保險絲。
2. 配電房的長度大於7m和建築面積大於60m時,應設2個出口;配電房的門要向外開;配電房的窗戶,應採取防止雨雪和小動物進入的措施。
3. 電氣設備要接地。
4. 危險物品生產、存儲場所的開關、照明等電器設備應採用防爆裝置,電線應穿非燃管保護,倉庫白熾燈要在60w以下(嚴禁使用普通日光燈)等。
10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等特種設備使用,必須通過登記、檢測檢驗,並取得使用證。
特種作業工作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資格證。
企業疫情防控措施1、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要切實掌握員工流動情況,按照要求分區分類進行健康管理,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實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處在隔離期間和入住集體宿舍的員工,應每日進行2次體溫檢測。及時掌握缺勤人員健康狀況。
2、實行健康狀況報告。員工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時,要及時向公司聯防聯控辦公室如實報告。要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做好工作場所防控》3、加強進出人員登記管理。要指派專人對進出單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進行嚴格管理。員工每次進入單位或廠區時,應在入口處檢測體溫,體溫正常方可進入。要儘量減少非本單位人員進入,確因工作需要的,應檢測體溫,並詢問來源地、工作單位、接觸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等情況,符合要求方可進入。
4、保持工作場所通風換氣。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首選自然通風,如室溫因通風有所降低,應提醒工作人員適當加衣保暖。
5、保障洗手等設施正常運行。工作場所應設置洗手設備,洗手、噴淋設施應保持正常運行。如無洗手設備,應配備免洗消毒用品。
6、做好工作和生活場所清潔消毒。工作場所、食堂、電梯、衛生間、洗手池、通勤工具等公共區域及相關物品,應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毒。電梯按鈕、門把手等頻繁接觸部位應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7、減少員工聚集和集體活動。引導員工在使用通道、電梯、樓梯、吸菸區時有序排隊,保持適當間距,吸菸時不與他人交談。減少召開會議,需要開的會議要縮短時間、控制規模,保持會議室空氣流通,提倡召開視頻或電話會議。
8、加強員工集體用餐管理。適當延長食堂供餐時間,實行錯峰就餐,有條件時使用餐盒、分散用餐。要加強循環使用餐具清潔消毒,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員工用餐時應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9、做好醫務服務。就近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繫,確保員工及時得到救治或醫療服務。關心關愛員工心理健康,及時疏解心理壓力。
10、規範垃圾收集處理。在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加強垃圾箱清潔,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
《指導員工個人防護》11、強化防控宣傳教育。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使員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增強防護意識、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12、落實個人防護要求。員工要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人員密集場所應按照《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和使用技術指引》要求,正確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養成勤洗手習慣,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做好異常情況處置》13、明確單位防控責任。各部室車間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單位內部疫情防控組織體系,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把防控責任落實到部門和個人。
14、設立隔離觀察區域。當員工出現可疑症狀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安排員工就近就醫。
15、封閉相關區域並進行消毒。發現可疑症狀員工後,立即隔離其工作崗位和宿舍,並根據醫學觀察情況進一步封閉其所在的辦公室、車間等辦公單元以及員工宿舍樓等生活場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同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活動場所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安全永遠在路上
面對如火如荼的復工復產
我們要迅速行動起來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
確保復工復產既「紅紅火火」
又「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