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拜登顧問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堅冰」短時難以融化

2020-12-27 澎湃新聞

日前,據外媒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報導指出,拜登的這些高級顧問認為,美中在有限空間內合作可以緩解兩國間緊張局勢,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就像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在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布會上說的那樣,中國願意與各國志同道合的機構和科學家共享月球樣品及探測數據。至於能不能和NASA合作,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態度。那麼,拜登一些顧問的呼籲能推動中美太空合作嗎?

空間站將成為中國未來與其他國家展開航天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冷戰思維橫亙中美之間

其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美曾有短暫的航天合作「蜜月期」,中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就是以為美國發射衛星開始的,不過後來又中斷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長徵」系列火箭技術日臻成熟。為了能夠打開國際市場,參與世界競爭,從1988年開始,中方開始與美方就相關的合作進行各種接觸,最終中美兩國政府成功籤署了《關於衛星技術安全的協議備忘錄》。1990年4月7日,中國長徵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並創造了發射三十一顆休斯HS376衛星的最高入軌精度,標誌著中國衛星發射以較高的起點進入國際市場,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提供國際商業發射的國家。

中美航天合作「蜜月期」並不長,而且中間也存在很多反覆。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中國的發展,美國認為中國在崛起之後會挑戰美國的霸權。為了儘可能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想方設法遏制中國,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更是嚴防死守,唯恐被中國所得。在美國看來,太空領域作為未來世界戰爭和軍備競賽的主戰場對中美兩國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必然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挑戰和威脅,所以太空技術也是美國的重點封控對象。

在2011年,美國國會出臺了「沃爾夫法案」,阻止NASA及與NASA有合同關係的美國航天企業與中國航天領域進行任何接觸和合作,該法案到現在依舊是中美太空合作的「壁壘」。隨著探月熱再次興起,美國制定了「阿爾忒彌斯」的重返月球計劃,NASA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都紛紛宣布將參與,像國際空間站項目一樣,不會邀請中國參與。

「長徵三號」火箭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

中國航天吸引力逐漸加大

但是問題在於,中國在航天領域並沒有因為美國的阻撓和孤立而停滯不前,反而發展得風生水起。從軌道發射能力來說,中國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在衛星技術上,現在中國已經可以製造和發射絕大多數種類衛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全世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明年開始建設的空間站很可能成為國際空間站退役後唯一在軌空間站。而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更是成為了航天領域的「名片」。

同樣,隨著自身實力的發展,中國在太空的吸引力也在增強。一方面,中俄太空合作持續深入,2016年普京訪問北京期間,兩國籤署了空間技術的全面智慧財產權保護協議以及其他協議。此後俄羅斯和中國將「格洛納斯」和「北鬥」系統相連。2017年9月中俄兩國官員研究確定了《2018-202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另一方面,其他國家對於同中國合作也日趨積極,如在空間站建設上,2018年5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聯合國各成員國參與未來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國際合作。到2020年6月,已經有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科研項目申請進入天和空間站。

在此次「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以後,由於其帶回月壤的珍貴性,各國都紛紛表露了合作的意願。不出意外,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太空合作將再邁上一個新臺階。

嫦娥四號搭載了德國等多個西方國家的載荷。

排斥中國得不償失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美國人已經意識到,一味在太空領域排斥中國,不但不能遏制中國,還會將一部分盟友推到中國一邊,結果將是利弊大於利。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在12月6日就發表了題為《中俄太空合作起飛?》的文章,稱過去NASA是莫斯科的首選夥伴,而現在許多有影響力的俄羅斯人將中國視為未來的主要夥伴;中俄在全球定位導航衛星、太空探索和太空安全方面的合作不斷增長,並可能繼續下去。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則在12月17日宣稱「幾十年前,他們(中國)在太空領域中還不是大玩家,現在絕對是了」。

隨著中國成為了第三個成功從月球採樣的國家,美國國內有關這類問題的爭論也變得更加緊迫。根據此次「政客」新聞網的報導,在接受採訪的20多名美國前太空人、政府官員以及太空領域專家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如果將中國完全拒之門外,美國可能會失去「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一些分析人士及前官員還表示,阻止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有關計劃是錯誤的,因為中國現在的技術非常先進,不需要美國的幫助來實現登月等重大太空目標。

目前在拜登過渡團隊工作的美國前太空人帕姆•梅爾羅伊(也是NASA的新任候選領導者之一)在大選前就表示,「我認為試圖將他們(中國)排除在外是一種失敗的策略」「我們參與其中非常重要」。而NASA前局長查爾斯•博爾登也說「我擔心的不是中國走向了哪裡,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走向了中國」。

不難推測,未來美國出於現實的考量,或許會在太空合作上部分的改變對中國的態度。但也應該看到的是,兩國要實現合作還有很多的障礙。由於川普政府的大力推動,目前美國太空軍事化步伐邁的非常快。12月9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舉行的一次航天會議上表示,美軍位於佛羅裡達州的兩處基地將更名為「航天基地」,成為美國太空軍的首批基地。而在 12月18日白宮慶祝美國太空軍成立一周年的活動上,太空軍被正式命名為「守護者」。美軍所謂所作所為顯然與中俄提倡的「和平利用太空」理念相悖。

而且,拜登在競選期間很少談及太空領域問題,也沒有提出有關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的問題。此次對於「政客」新聞網的採訪,拜登過渡團隊同樣拒絕就拜登有關中國和太空的計劃發表評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美國新政府上臺後,中美兩國航天合作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破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觀察|拜登顧問敦促中美太空合作,但「堅冰」短時難以融化_新聞中心...
    日前,據外媒報導,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報導指出,拜登的這些高級顧問認為,美中在有限空間內合作可以緩解兩國間緊張局勢,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空間站將成為中國未來與其他國家展開航天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 拜登太空顧問:快和中國合作!
    美媒:拜登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合作。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還沒上任,團隊內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呼籲就來了。中國嫦娥五號載譽歸來之際,美國「政客」新聞網當地時間20日報導稱,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
  • 拜登太空顧問:美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很重要
    面對中國在航天領域接二連三取得重大成就,拜登團隊的顧問們坐不住了。他們急著給拜登「支招」,敦促美國抓住機會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他們認為這不僅能緩和兩國緊張關係,還能讓美國保住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政客」新聞網:拜登太空顧問敦促與中國進行合作「我認為將中國排除在合作之外是個失敗的策略。」
  • 拜登顧問: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對手,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重要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20日報導稱,儘管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最大經濟和軍事競爭對手,但當選總統拜登的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合作非常重要。資料圖: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報導稱,拜登的高級顧問們主張,美國和中國之間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局勢,並降低發生不穩定太空競賽的可能性。此舉類似於美國和俄羅斯在冷戰高峰時期在民用太空項目上的合作。
  • 普京向美攤牌後,美媒給拜登指了條明路:與華合作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楊楊】與川普政府對中方的強硬手段相比,拜登還未"當選"之前對華態度稍顯溫和一些。拜登雖然是"明白人",直到經濟、科技全球化之際,以目前中方的實力來說美方應當是尋求合作共贏。
  • 拜登團隊顧問直接把話挑明:中國應當被尊重
    近期,美國無故制裁中國14位官員和4家中國企業,讓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在這關鍵時刻,拜登團隊卻釋放友好信號,對華方針或發生大變。中美合作空間廣泛同樣身為世界大國,中美關係影響世界格局。雙方若持續對抗,最後只會兩敗俱傷,合作是最佳選擇。
  • 拜登陣營歐洲事務顧問:侮辱中國沒意義,中美可以合作
    12月8日,BBC中文網放出對歐巴馬時期前美國駐歐盟大使、拜登陣營歐洲事務顧問安東尼·加德納(Anthony Gardner)的專訪視頻。後者一邊炒作所謂「人權問題」,一邊提出需與中國合作,兩國交流不應「以侮辱性的方式進行」。在對這名歐洲事務專家的採訪中,BBC主持人主動提出「讓我們談一下中國吧」。
  • 拜登還沒上任,美國內就傳來強烈呼聲,這領域與中國合作至關重要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可謂是賺足了眼球。
  • 嫦娥5號凱旋第4天,拜登怎麼也沒料到,不跟華合作後果如此沉重
    而隨著中國登月工程圓滿結束,在嫦娥5號凱旋第4天,拜登沒想到的重磅消息隨著而來。嫦娥5號凱旋歸來拜登雖然還未正式上任,但中美在未來拜登時代的走向卻成為外界高度關注。在嫦娥5號攬月凱旋歸來第4天,拜登未入主白宮卻再次被呼籲與中國合作。
  • 專訪拜登政府候任國務卿:重建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優勢
    導讀美國新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團隊再度成為熱議焦點。11月23日,拜登提名安東尼·布林肯(AntonyBlinken)擔任國務卿,他將成為總統外交事務的主要顧問。彼時,時任德拉瓦州參議員的拜登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正是在這段共事時光裡,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布林肯先後擔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和總統歐巴馬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於2015年上任副國務卿。2020年,布林肯出任拜登2020競選團隊的高級外交政策顧問。
  • 拜登團隊敦促美國:趕緊與中國航天合作
    這其中蘊含的重大意義,也讓美國航天專家們也急忙敦促本國,抓緊機會與中國航天合作。據觀察者網12月21日最新報導,拜登團隊成員、美國前太空人帕姆·梅爾羅伊(Pam Melroy)說,不和中國在航天方面合作是個失敗的策略。
  • 拜登暫不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拜登對中美貿易是何態度?
    彭博社記者: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告訴《紐約時報》,他不會立即對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採取任何行動,將與關鍵盟友協商,全面審視美對華政策。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華春瑩:關於中美經貿問題,中方多次表示,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方一貫主張,對於雙方經貿關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該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妥善加以解決。
  • 福克斯盯上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人選:他接受過中國官媒採訪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隨著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公布首批內閣人選,日常擁護川普的保守派美媒福克斯新聞網,也聞風而動了。 11月25日,福克斯新聞炒作起了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人選在2017年接受中國官媒採訪的舊事,尤其他還在採訪中批評了川普。
  • 李顯龍和基辛格對中美關係的忠告,拜登能聽進去嗎?
    基辛格在接受彭博社總編輯米思偉採訪時說,美國和中國現在越來越走向對抗,這種對抗外交的危險在於,會發生某種危機,而這種危機可能將演變成軍事衝突。基辛格認為,中美關係今年以來迅速惡化,意味著中國和美國正走向一場新冷戰。他認為,為了避免衝突,美國和中國應該共同建立一種兩國領導人可以保持接觸的制度。
  • 拜登提名女華裔為貿易代表,中美貿易戰會消停嗎?
    美國政界對戴琦普遍評價是——具備處理對華貿易問題的獨一無二條件,並知道如何與盟友合作來實現美國利益。今年大選以來,拜登多次呼籲,要摒除川普「美國優先」的民族主義政策,回歸多邊主義、擁抱全球化。他選擇擅長貿易談判的華裔律師戴琦,意味著拜登政府將跟盟國密切合作,回應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競爭壓力之際,並著手迅速處理未決的多邊貿易議題。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王毅表示,會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分析認為,從王毅講話的上下文中顯然可以看出,「下一階段」指的是白宮新政府上臺之時。據《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獨立報》報導,王毅選擇向這些聽眾表明中方立場並非偶然。
  • 拜登團隊顧問:中國應被尊重,惹怒中國毫無意義
    先是將4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然後將中國14位官員列入制裁名單之內,川普似乎決心要在這最後這兩個月裡完完全全破壞中美關係,然而就目前來看拜登團隊似乎在扭轉局面,對華方針或有所改變,有意讓中美關係降溫。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中國的成就與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競爭相似,當時這兩個超級大國努力比拼彼此的科學成就,尤其是在太空探索方面。在取得這些成功的同時,中國還對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這些"五眼聯盟"國家展開了猛烈的宣傳攻勢。但是,在拜登準備就任總統之際,這些外交爭吵破壞了北京與華盛頓穩定關係的難得機會。
  • 延續中美「貿易戰」?拜登計劃曝光
    導讀:據相關新聞報導,近期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即將上任美國總統一職的拜登曾經表示過,他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或將把矛頭指向中國不當貿易行為。拜登的言論隱藏了大量的信息,引起不少相關人士猜測,有媒體認為,拜登可能要延續川普的「中美貿易戰」。
  • 如拜登當選中美關係能否回暖?
    基辛格警告美國下任總統現年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16日在彭博新經濟論壇上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應迅速採取行動恢復美中溝通渠道,他警告說,否則「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因為現在的技術比當時的技術更難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