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鵟棲息於山地、山腳平原、溼地、草原和荒漠等地區,甚至可以達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總是停息在制高點或高樹上。強健有力,能捕捉野兔及雪雞等。秋天過後進入冬天,遷徙的猛禽會繼續南下,在南大港溼地冬季大鵟是不常見的,雪地裡大鵟更是少見。
大鵟(學名:Buteo hemilasius)為鷹科鵟屬的鳥類,別名白鷺豹、豪豹。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內蒙古、東北、甘肅、青海、四川、西藏、新疆、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主要生活於開闊的草原和山斜坡。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有《五絕·大鵟》寫道:「林中一計鳴,蛇兔膽心驚。盤旋長空去,銀翎扇月星。」大鵟的外形和普通鵟、毛腳鵟等其他鵟類都很相似,但體形比它們都大,飛翔時棕黃色的翅膀下面具有白色的斑。另外它們三者的跗蹠上的被羽有所不同,普通鵟跗蹠僅部分被羽,毛腳鵟的被羽則一直達到趾的基部。
大鵟平時白天活動。常單獨或小群活動,飛翔時兩翼鼓動較慢,常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在空中作圈狀翱翔。此外還有上飛、下飛、斜垂飛、直線飛、低飛而轉斜垂上樹飛、樹間飛、短距離跳躍飛、長距離滑翔飛、空中驅趕飛、追逐嬉戲、飛獲得獵物飛,以及各種打鬥時的飛行等方式,堪稱花樣繁多。性兇猛、也十分機警,休息時多棲息地上、巖石頂上或樹森林突出物上。冬季與鳶混在一起在松柏鎮居民屋後的林緣地帶覓食。找到食物者一邊煽動翅膀,一邊跑開,防止其他的鳥前來爭奪。休息時多棲於地上、山頂、樹梢或其他突出物體上。主要以齧齒動物,蛙、蜥蜴、野兔、蛇、黃鼠、鼠兔、旱獺、雉雞、石雞、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捕食方式主要通過在空中盤旋飛翔,或者站在地上和高處等待捕獲物。
繁殖期為5-7月份。通常營巢於懸巖峭壁上或樹上,巢的附近大多有小的灌木掩護。巢呈盤狀,可以多年利用,但每年都要對巢材進行補充,因此有的使用年限較為長久的巢,直徑可達1米以上。巢主要由幹樹枝構成,裡面墊有乾草、獸毛、羽毛、碎片和破布。每窩產卵通常2-4枚,偶爾也有多至5枚的,卵的顏色為淡赭黃色,被有紅褐色和鼠灰色的斑點,以鈍端較多。孵化期大約為30天。雛鳥屬於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撫育大約45天,然後離巢飛翔,進行獨自覓食的生活。
開放時間:8:30-17:30
南大港溼地景區熱線:0317-7559286
鳥 類 救 援:0317-5897580
旅遊團隊諮詢:0317-7559288
監 督:0317-5897189
投稿Email:ndgwhlyj@126.com
公眾號:南大港溼地
自駕路線:自京滬高速轉榮烏高速後在呂橋出口下南行10公裡,再向東行8公裡到達南大港溼地景區北遊客中心。
免責聲明:
部分圖文源自網絡,涉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