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港溼地候鳥介紹 | 大鵟(第34期)

2021-02-08 南大港文旅

大鵟棲息於山地、山腳平原、溼地、草原和荒漠等地區,甚至可以達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總是停息在制高點或高樹上。強健有力,能捕捉野兔及雪雞等。秋天過後進入冬天,遷徙的猛禽會繼續南下,在南大港溼地冬季大鵟是不常見的,雪地裡大鵟更是少見。

大鵟(學名:Buteo hemilasius)為鷹科鵟屬的鳥類,別名白鷺豹、豪豹。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內蒙古、東北、甘肅、青海、四川、西藏、新疆、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主要生活於開闊的草原和山斜坡。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有《五絕·大鵟》寫道:「林中一計鳴,蛇兔膽心驚。盤旋長空去,銀翎扇月星。」

大鵟的外形和普通鵟、毛腳鵟等其他鵟類都很相似,但體形比它們都大,飛翔時棕黃色的翅膀下面具有白色的斑。另外它們三者的跗蹠上的被羽有所不同,普通鵟跗蹠僅部分被羽,毛腳鵟的被羽則一直達到趾的基部。


棲息於山地、山腳平原和草原等地區,也出現在高山林緣和開闊的山地草原與荒漠地帶,垂直分布高度可以達到4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區。冬季也常出現在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農田、蘆葦沼澤、村莊、甚至城市附近。


大鵟平時白天活動。常單獨或小群活動,飛翔時兩翼鼓動較慢,常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在空中作圈狀翱翔。此外還有上飛、下飛、斜垂飛、直線飛、低飛而轉斜垂上樹飛、樹間飛、短距離跳躍飛、長距離滑翔飛、空中驅趕飛、追逐嬉戲、飛獲得獵物飛,以及各種打鬥時的飛行等方式,堪稱花樣繁多。性兇猛、也十分機警,休息時多棲息地上、巖石頂上或樹森林突出物上。冬季與鳶混在一起在松柏鎮居民屋後的林緣地帶覓食。找到食物者一邊煽動翅膀,一邊跑開,防止其他的鳥前來爭奪。休息時多棲於地上、山頂、樹梢或其他突出物體上。主要以齧齒動物,蛙、蜥蜴、野兔、蛇、黃鼠、鼠兔、旱獺、雉雞、石雞、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捕食方式主要通過在空中盤旋飛翔,或者站在地上和高處等待捕獲物。




繁殖期為5-7月份。通常營巢於懸巖峭壁上或樹上,巢的附近大多有小的灌木掩護。巢呈盤狀,可以多年利用,但每年都要對巢材進行補充,因此有的使用年限較為長久的巢,直徑可達1米以上。巢主要由幹樹枝構成,裡面墊有乾草、獸毛、羽毛、碎片和破布。每窩產卵通常2-4枚,偶爾也有多至5枚的,卵的顏色為淡赭黃色,被有紅褐色和鼠灰色的斑點,以鈍端較多。孵化期大約為30天。雛鳥屬於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共同撫育大約45天,然後離巢飛翔,進行獨自覓食的生活。




開放時間:8:30-17:30

南大港溼地景區熱線:0317-7559286

鳥 類 救 援:0317-5897580

旅遊團隊諮詢:0317-7559288

監  督:0317-5897189

投稿Email:ndgwhlyj@126.com

公眾號:南大港溼地   

自駕路線:自京滬高速轉榮烏高速後在呂橋出口下南行10公裡,再向東行8公裡到達南大港溼地景區北遊客中心。



免責聲明:

部分圖文源自網絡,涉侵聯刪

相關焦點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覓食、棲息,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
  • 河間府署和南大港溼地 晉升4A級景區
    河間府署和南大港溼地 晉升4A級景區我市4A級景區達4家記者昨天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河間府署景區和南大港溼地景區被省文化和旅遊廳命名為4A級景區。南大港溼地總面積7500公頃,現有植物237種、昆蟲291種、鳥類268種、淡水魚類27種,是環渤海地區原始狀態保存最完好的濱海沼澤溼地。近年來,通過南大港溼地閘涵維修項目、生態修復項目及科研監測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溼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已成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網絡的重要中轉站,每年在溼地棲息和過境的候鳥多達數十萬隻,國際瀕危鳥類東方白鸛、黑臉琵鷺、青頭潛鴨等多次成群現身溼地。
  • [科普一下] 冬候鳥 北票​下府溼地的短耳鴞
    說冬候鳥之前,先把夏候鳥說了,以後就不專門說它了。夏候鳥,就是夏天你看見了它在咱這裡繁殖了,到了冬天它又託家帶口的去南方過冬去了,這就是夏候鳥。這樣的鳥太多了。比如說,家燕就是夏候鳥。那期,我還講了家燕的故事呢,很好聽的。沒看過的往前找(點二微碼關注後看<家燕>)。
  • 濱海恆大文化旅遊城聯手南大港溼地神操作!
    6月4日,世界紀錄協會正式向濱海恆大文化旅遊城、及其毗鄰的「華北最美溼地」南大港溼地頒發6張「世界之最」證書。而南大港溼地也獲得「世界上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濱海溼地」、「世界珍稀候鳥遷徙種類最多的濱海溼地」兩大權威認證。
  • ...天津的多個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吃飽住美 候鳥變「留鳥」
    內容提要: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北大港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北大港溼地:加強巡護監測 適時安排投餵天津北方網訊: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北大港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法制監察科科長劉勇告訴記者,作為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中國第319號重點鳥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近年來,我市加大對北大港溼地的保護力度,在核心區實施全封閉管理,徹底清退生產生活活動。目前共退漁11.6萬畝、退耕1.3萬畝、退葦12.4萬畝、退企10家、退居24戶。
  • 天津8大溼地大盤點:天藍、水清、岸綠……
    近日,根據國家林草局發布的2020年第15號公告,經《溼地公約》秘書處按程序核准,北大港溼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成為我國64處國際重要溼地之一。 國家級的溼地,有嘛魅力?
  • 中國北疆鸛鶴類候鳥「南遷」高峰來臨 比去年晚半個月
    興凱湖溼地南遷的候鳥群 魏波 攝中新網哈爾濱11月10日電(記者 王妮娜)記者10日從黑龍江省兩大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河湖進入封凍期,候鳥南遷進入最後一批種群——鸛類、鶴類南遷的高峰期,因為今年氣溫比往年高3℃左右,候鳥遷徙比往年晚半個月左右
  • 太原:汾河溼地候鳥翔集
    冬日裡,大批候鳥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的汾河溼地公園嬉戲覓食。近年來,隨著汾河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許多候鳥到此棲息越冬。 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 冬候鳥高級別會聚採桑湖溼地
    點擊播放視頻萬裡一春秋,候鳥又南遷。
  • 江蘇泗洪:百萬候鳥雲集洪澤湖溼地
    12月22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百萬隻候鳥雲集洪澤湖溼地。洪澤湖溼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5萬畝,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淡水溼地,這裡水質優良、草木繁茂、水產豐富,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每年10月都有大批候鳥來此越冬,次年3月才逐漸離去。
  • 【我眼中的十四五】河水清了岸綠了,長葛雙洎河國家溼地公園成...
    2014年12月,河南長葛雙洎河國家溼地公園由原國家林業局批覆,成為許昌市首個國家級溼地公園試點。該公園位於長葛市北部,範圍從佛耳崗水庫至雙洎河流域李河口水閘段,距鄭州航空港5公裡,是鄭許一體化的重點生態對接項目,總長度34.71公裡,總面積 626.89 公頃,集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民俗展示、溼地休閒遊賞於一體,是一個綜合性國家溼地公園。
  • 「生態文明@溼地」天津溼地 鳥類天堂
    溼地,是自然饋贈給人類的豐富營養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徑流,改善水質。溼地,也是候鳥長途遷徙中棲息的地方。土壤浸泡在水中,孕育了豐富的魚蝦,成為鳥類能量補給的來源。許多水生植物,又成為了鳥類天然的遮蔽所。因此,這些位於遷徙路線上的溼地,又被譽為「鳥類的樂園」。
  • 小天鵝飛臨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金山網訊 隨著天氣轉涼,北方的候鳥開始大批南遷。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最近,鎮江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羅紋鴨、斑嘴鴨、蒼鷺、普通鸕鷀等大批候鳥入境。10月26日下午,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內湖東北側,拍攝到了10隻小天鵝。
  • 昌江海尾國家溼地公園(試點):溼地生態美 引來候鳥棲
    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國家溼地公園(試點)。 2020年11月23日傍晚,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候鳥成群結隊在溼地裡棲息,萬鳥雲集的壯觀畫面,成為一道靚麗的生態景觀。
  • 生態頭條 ▏候鳥南飛太「難」了!被毒殺、販賣……
    樹頂已經空巢天空飛過南遷的候鳥我們在地面上,看到天空中成群的鳥兒飛過  看似自由  其實它們面對的是一個數千裡危機四伏的旅程  只是為著一個目的——生存「犯罪分子不敢公開捕捉野生候鳥,通常會偷偷摸摸在候鳥大量集中的棲息地下毒藥,比如將呋喃丹灑在水草面上,等候鳥在水草上休息時誤食中毒,然後犯罪分子再跟在鳥群後撿中毒後掉隊或死亡的候鳥」,老周講,去年農曆10月份,志願者也在這一帶的庫區發現過中毒的候鳥。11月19日,綠會志願者再次在天津曹妃甸發現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中毒。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
  • 又到候鳥南遷時,快來「候鳥天堂」了解一下?
    三湘都市報12月7日訊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通訊員 餘汝心)關注生態文明建設,聚焦湖南常德西洞庭湖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今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在洞庭湖西濱——漢壽縣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舉行。
  • 候鳥北歸 龍江觀鳥賞春就去這十大溼地
    東北網4月9日訊(記者霍梟涵)隨著天氣轉暖,黑龍江冰雪消融,大批候鳥北歸,翔集溼地,組成一幅最美北國春景畫卷。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以「北國春光花開龍江」為主題的春季旅遊產品,邀請你到「十大觀鳥地」感受溼地的廣闊無垠,欣賞鳥類曼妙的姿態,感受北國春日好風光。
  • 遷徙期到來 大美常德成候鳥棲息天堂
    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鳥類367種,每年冬天,100餘只中華秋沙鴨都會來這裡越冬。今年入冬以來,保護區工作人員已在江坪河、南坪河、金家河、黃虎港河發現中華秋沙鴨51隻,另在仙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發現11隻、蒙泉水庫發現8隻,石門境內目前已觀測到中華秋沙鴨70隻。
  • 內蒙古:數萬越冬候鳥飛抵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
    央視網消息:地處內蒙古毛烏素沙地東南部的薩拉烏蘇河擁有豐富的水域和溼地資源,是我國候鳥遷徙中轉、越冬和繁殖地之一。隨著氣溫下降,數萬隻遷徙候鳥飛抵薩拉烏蘇國家溼地公園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