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把你的化妝品收起來?」
「你怎麼又搞得一地的頭髮,看了令人反胃!」
「臭襪子可不可以不要亂扔?髒內褲能不能隨手洗掉?」
「牙膏沒了,你沒看見嗎?瞎呀!為什麼不及時買?」
「菸頭能不能不要扔到廁所裡?」
這些爭吵,往往發生在每家每戶的衛生間裡。
一間小小的衛生間,多則十幾平米,少則五六平米,卻是最基本的層面,保障著婚姻的基石。
也就是說,每個婚姻裡的廁所,就是每對夫妻婚姻質量的檢測報告,絕不是危言聳聽。
最近閨蜜小婷正在和她老公鬧離婚,時常找我傾訴。
一個馬桶圈,引發的離婚。
小婷今年34歲,丈夫37歲,和丈夫工作中認識,相識10年,結婚7年。
引發他們離婚的導火索,是一個廁所馬桶圈,讓人覺得難以置信,又深以為然。
原來,每次上廁所,小婷的丈夫都不會抬起馬桶圈,總是尿的馬桶圈到處都是,看上去令人反胃。小婷急著上廁所,卻還要先彎腰把尿漬洗乾淨,擦乾淨後才能上廁所。
即使說了很多次,丈夫還是充耳不聞。甚至還質問小婷:「為什麼你每次上完廁所,不會主動抬馬桶圈?自己做不到就不要來要求別人!
在激烈的語言碰撞中,兩人發生了肢體衝突,演變成了婚姻裡堅決零容忍的家暴。
看似是小小的馬桶圈的問題,反映的卻是兩個不成熟的成年人,在婚姻裡針鋒相對、各不相讓,絲毫不知道奉獻、愛與感恩是何物的大問題。
用廁習慣不同,引發的分居。
方寧寧(化名)41歲,丈夫42歲,婚齡17年。
前段時間,帶著孩子到同事方寧寧家玩。孩急著上廁所,因為客衛有人使用,我趕緊抱著孩子奔向主臥。
誰知打開主臥的門,一股異味撲面而來,走進廁所,尿跡斑斑,骯髒的很。
看到我的驚訝,一向潔癖的方寧寧道出原因:主臥是她丈夫在住,他們倆,只負責各自房間的衛生。
原來,方寧寧和丈夫生活習慣非常不同,丈夫非常節約,洗手、洗臉、洗澡、洗碗、洗菜的水都要存在兩個桶裡,用來衝廁所。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家裡經常堆滿各自「垃圾」。
而方寧寧是個斷舍離的個性,她不想把珍貴的時間、金錢和空間都浪費在「垃圾」上。
爭吵幾次後,雙方都不願意讓步,最後方寧寧選擇和他丈夫「分居」。
「那廁所分開後,你們過得好了嗎?」我問。
「好什麼好,沒多久,我們就分居了,已經有五年之久了,他在外邊早就有人了。」方寧寧哭訴。
所以,小小的用廁習慣,反映的是方寧寧和丈夫「自以為是,各自為政」的相處原則,完全不懂得欣賞與包容為何物。
廁所物品擺放,暗示了夫妻地位不平等
王美蘭(化名)52歲,丈夫52歲,婚齡32年。
王美蘭家的廁所與眾不同的是,這個廁所根本不像是有女人在用的。
因為在她家的廁所裡,檯面上沒有任何女性用的化妝品,只是簡單地擺放著刷牙用具、丈夫的剃鬚刀及一套男士洗護用品。
「我的化妝品都收起來了,因為我老公總是不小心碰到,有幾次,他還砸了我幾瓶化妝品。」王美蘭解釋道。
「你每天在家裡,化了妝給誰看?」
「你天天帶孩子,有必要買那麼多衣服嗎?」
「你一個家庭主婦,背個上萬元的包,誰會以為是真的?」
所以,不值一提的廁所空間使用問題,反映出的卻是王平和丈夫之間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完全不懂得尊重與體諒是何物。
婚姻不是搭夥過日子,需要認真經營
婚姻裡,主內或主外,只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別;
收入或高或低,只是機遇不同,沒有貴賤之分。
誰也沒有權利當無賴的主人,將對方的尊嚴踩在腳下;
誰也不應是卑微的保姆,永遠跪著乞討伴侶的尊重。
婚姻裡,如果誰付出的多,絕不是因為卑賤,只是因為「愛」,如果連「愛」在婚姻裡都不被看見、認可和尊重,那麼家庭的所有成員的幸福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