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馬裡亞納海溝都是趙麗穎扒拉出來的。多大點事啊至於網友這麼一通吵,是能吵出結論還是能吵到大家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都不能,那有這功夫不如去吃頓冒菜爽一爽。
【本文值班主任:瘦瘦蛙】
在張亮和黃曉明的接連發聲下我特意去《中餐廳4》裡找了大名鼎鼎的「趙麗穎扒拉菜」片段,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最後終於捕捉到這短短的三四秒。
在確定自己沒有遺漏其他片段之後我有點迷惑,為啥,為啥一個這麼不起眼的動作能被開十幾甚至幾十個帖子循環討論「趙麗穎是不是沒家教」、「吃菜到底能不能扒拉」,「吃冒菜跟吃其他菜有什麼區別」、「不扒拉菜是不是全國90%的家庭都有的共識」、「吃火鍋能不能扒拉」、「夾菜是不是必須用公筷」等等等等一系列問題?
再這麼下去網友不寫出一本《中華上下五千年餐桌禮儀分析及軍事化管理》真的很難收場。
張亮和黃曉明都說當時他們吃的是冒菜,盛菜的器皿很深,食材又很小塊,大家累一天了捨不得浪費。意思就是沒覺得為趙麗穎的行為有大問題,是可以理解的。
誠然吃飯瞎扒拉肯定不是什麼好習慣,但同桌的當事人都不介意也就還好,再說趙麗穎的鏡頭總共就那麼兩下,不見得真能代表什麼。退一萬步說人無完人,誰可能都有自己注意不到的壞毛病,也不能說因為趙麗穎吃飯扒拉菜不好,所以她這人就不行吧。
現在這陣仗,不知道的還以為馬裡亞納海溝都是趙麗穎扒拉出來的。多大點事啊至於網友這麼一通吵,是能吵出結論還是能吵到大家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都不能,那有這功夫不如去吃頓冒菜爽一爽。
很難想像《中餐廳4》播了兩期討論度最高的就是個這,明顯黃曉明之後趙麗穎成為了新一季的話題點,幾乎所有矛盾衝突都集中在她身上。
第一期是焦慮,林大廚、張亮、黃曉明都是中餐廳的老員工,實操經驗豐富,趙麗穎和李浩菲是新人,但李浩菲的戲份輕一點,最多打打下手刷刷碗。趙麗穎不一樣,她是財務總監,不僅要負責控制開銷,還有很多瑣碎的事情需要關注和調度,其實是個壓力不小的活兒。
這季中餐廳開在國內的遊輪上,正式營業的前一天傍晚黃曉明他們提議要請遊輪的工作人員吃頓飯,結果沒注意時間,晚了一個小時。趙麗穎本來就覺得請吃飯這件事特別耽誤時間,加上狀況百出,開飯之前就自我崩潰了,偷偷一個人回屋躺著。
李浩菲發現她不見就去找她聊,趙麗穎表示很無力,明明菜單菜價都沒定,一堆事情等著做,但其他人總說不急不急。
後來飯吃得差不多了大家閒聊,趙麗穎看還不說正事,又崩潰了,先是獨自出神,之後直接喝了袋中藥。
買菜的時候林大廚跟第三季一樣大手大腳,趙麗穎嘴上勸不住,心裡一直惦記著。第一天營業算完收支賺了600多塊錢,黃曉明開開心心說還不錯,旁邊小趙的表情卻不太好看。
趙麗穎在節目裡的表現其實是有點彆扭的,她不像秦海璐趙薇,遇見問題會非常直接地提出來,儘量馬上解決。也可能是顧忌自己新員工的身份,好多時候她都把意見往自己心裡裝,確實是為餐廳經營考慮,認認真真的,但是就干著急。
黃曉明和林大廚他們本來就神經粗,開業前期大家也都忙,自然很難注意到這些。也就是李浩菲心細偷偷跟黃曉明說了趙麗穎的狀況,建議他倆單獨聊聊,要不趙麗穎指不定能憋到什麼時候。
第一天營業完大家調整菜單打算加海鮮,林大廚說批我們2000買螃蟹吧,黃曉明第一反應是聽你們的都可以。然而趙麗穎看了黃曉明一眼,黃曉明馬上接收信號說不行我得聽財神奶奶的,趙麗穎沒說話。
林大廚也沒再說螃蟹的事,轉而問明天早上大家想吃什麼,趙麗穎說我不吃早餐,我不吃,吃不起,我不配。
林大廚:???
後來林大廚開始算當天的菜錢,趙麗穎又看了一眼黃曉明,黃曉明再次接收信號,打哈哈轉移大家注意力。
財務主管跟大廚之間肯定是不斷推拉的過程,預算的事也大可以擺在明面上說清楚,趙麗穎明明有自己的堅持,但她就不說,她會下意識看黃曉明,讓黃曉明替她說。
黃曉明是跟她聊過知道她的困擾,但是林大廚什麼也不知道,還傻呵呵地三句話不離預算,趙麗穎的「我不吃吃不起我不配」就算是玩笑也能看出來帶了情緒,然而林大廚未必能接收到這拐彎抹角地表態。
作為觀眾我能理解趙麗穎的焦慮,我也知道真人秀就是要看真實性格,她之前沒有經營經驗,也沒參加過這種節目,經營更不是她本職工作,有需要磨合的地方很正常。但真的這種狀態下的《中餐廳》真的不好看,也讓人看膩味了。
如果說第三季明學還能讓人抱著看熱鬧的情緒去品一品,那第四季就是純彆扭了,就不好好開餐廳,一定要用嘉賓情緒來推動情節發展。
所有的經營問題都是從第一季開始就存在的,到了四季還是原來那套,預算不夠,上菜速度慢,疲憊,辛苦,招客難。實際上除了嘉賓以外這個節目並沒太大變化,濾鏡都是小清新,裝修都是一片白,菜單也都是宮保雞丁辣子雞丁這些。
第四季因為疫情原因餐廳開在中國,而且是在一條從重慶出發沿長江而下最終到達湖北武漢的遊輪上,這不僅大環境的改變,移動餐廳的設定也讓節目看起來更有趣,況且長江,武漢,這些元素也都可以被賦予很好的立意。
結果第一期節目上來就演了半個多小時《挑山工》,這麼長長長的天梯,單程239節臺階,黃曉明一個人就走了十次,而且還是拿著巨重的行李,在36度的大太陽底下。
(這是後期加了倍速我又開了二倍速的效果)
同樣張亮和林大廚也沒少走,他們拿著各種食材器具來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面臨這麼大挑戰,只能一點一點把箱子往下搬。
(林大廚一個人的)
林大廚衣服溼到貼在身上直透肉,張亮的汗也跟臉上噴了水一樣譁譁往下流。
最慘的就是黃曉明,到的最早,搬的最多,還操心,林大廚雖然是第二個來的,但那時候黃曉明已經被累到精神恍惚了,感覺整個人都是懵的。
節目組還給他剪了《變形計》風格的小片,完全不好笑,只覺得慘,太慘了。
到了吃飯的時候黃曉明已經累到變形,真的變形了,變成大衣哥。
花字又給配了個「過程有意義,結尾有蜜餞」,有啥蜜餞啊?盒飯?
黃曉明和林大廚好歹都是40多歲的人了,倆人的本職工作都不過分要求體力,尤其黃曉明前一天還是凌晨五點才睡的覺,讓他們在大太陽底下這麼來回來去的走到底是圖什麼?
如果是展現他們的辛苦那大可不必,這根本就不是必要的苦,跟開店沒有半毛關係不說,嘉賓的身體狀況也很讓人擔心,就那200多節臺階平常走就已經很容易眼花了,暴曬又累的情況下肯定更容易踩空,看到黃曉明變形那段真的覺得他命都要沒了。
健身房宣傳片嗎,還是速效救心丸軟廣?
近些年裡國內的經營類綜藝層出不窮,之前我們也寫過偶像團體在餐飲界的打拼,但《中餐廳》做到第四年依然換湯不換藥,也依然沒做出節目應該有的核心。經營類節目雖然少不了經營,但不同類別的經營就是在展現不同的文化,比如美食、潮流、衝浪等等,同時經營以外跟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發生的聯結和化學關係也是非常誘人的看點,是可以進行深入挖掘展現的。
然而《中餐廳》就真的是餐廳,除了第二季在科爾馬讓人感受到了些許小鎮愜意,其他時間就是一群人在白房子裡手忙腳亂地做飯,頭昏腦脹地算錢,刷著無盡的碗筷,鬧著或大或小的矛盾。這節目是真真配得上一句,出走半生歸來仍是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