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稱「香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 廣東省地級市,全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 廣東地區性中心城市之一、 連續多年保持廣東省第5的經濟總量,並與順德、南海、東莞一起被稱為廣東四小虎。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布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中山排名第29。
01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後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
02阮玲玉
阮玲玉(1910年4月26日—1935年3月8日),原名阮鳳根,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廣東省香山縣南蓢左步頭鄉(今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 ),中國內地女演員,上海崇德女子中學肄業。1926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掛名夫妻》,從而開啟演藝生涯 。1930年,主演劇情電影《故都春夢》 。1932年,主演劇情電影《續故都春夢》 。1933年,在劇情電影《小玩意》中飾演葉大嫂 。1934年,主演由蔡楚生執導的劇情電影《新女性》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安眠藥自殺,年僅25歲 。1938年,由其主演的劇情電影《舞宮血淚》上映 。2005年,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選阮玲玉為中國百年電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電影演員之一
03阮雪榆
阮雪榆(1933.1.6—2019.2.3),男,廣東省中山人,壓力加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3年阮雪榆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54年至1956年在清華大學機械系進修,1958年在交通大學(西安)任教,1959年起在交通大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任教,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擔任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19年2月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6歲。阮雪榆長期從事冷擠壓技術研究。
04鄭健超
鄭健超,男,漢族,1939年10月6日出生於廣西南寧,廣東中山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電壓技術專家,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廣核集團科技委名譽主任、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1963年,鄭健超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1963年—1965年,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1967年—1979年,擔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員:1979年—1980年,作為訪問學者到加拿大魁北克水電局IREQ研究中心進修:1980年—1985年,擔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高壓所所長:1985年—1995年,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先後擔任副院長、院長:1995年,成為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同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超長期從事高電壓測試技術、高電壓絕緣和防雷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05孫科
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13日)字連生,號哲生。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孫中山長子。曾任中華民國考試院、行政院、立法院長。1907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1918年到1920年擔任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1921年任廣州市長兼治河督辦,後任廣州市首任市長。1923年、1926年兩次再任廣州市長,1931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1932年任立法院長,前期主張反對聯共,抗日戰爭開始後主張速行憲政、聯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落選,後再度出任行政院長。1949年辭職,後長期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高級諮議、考試院長,1973年9月13日病逝於臺北,享年82歲。
06李焯芬
李焯芬,1945年5月4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地質及水利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珠海學院校監。1968年李焯芬畢業於香港大學土木系;1970年獲得香港大學土木系工學碩士學位;1972年獲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土木工程系助教,電巖石工程部核廢料處理部主任、水電水利工程部、大壩安全委員會主任、水電土木建築部主任;1994年進入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任教,先後擔任講座教授、土木系系主任、副校長;2001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2002年擔任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擔任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 。2019年1月,李焯芬入職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
07鄭觀應
鄭觀應(1842年—1922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杞憂生,晚年自號羅浮偫鶴山人。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雍陌村人。他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他和唐廷樞、徐潤、席正甫並稱為晚清「四大買辦」。鄭觀應的著作有《盛世危言》、《易言》等。《盛世危言》這部著作問世後社會反響很大,時人稱此書「醫國之靈樞金匱」,影響了康有為、孫中山等人,蔡元培也推崇《盛世危言》,甚至是毛澤東在年輕時也經常閱讀。
08楊鶴齡
楊鶴齡(1868年-1934年8月29日),字禮遐,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孫中山的革命夥伴。1886年入廣州算學館,與尤列同窗。1888年畢業後到香港,住在父親開設的楊耀記商店裡,與志同道合的孫中山、陳少白、尤列昕夕往還,致力革命之鼓吹。孫中山屢次策動反清起義,楊鶴齡在港澳一帶協助籌募經費及作反清宣傳,他一度在陳少白創辦的《中國日報》任職。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楊鶴齡被聘為總統府顧問。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淡於名利,深居簡出。1934年8月29日在澳門病逝。
09趙梓森
趙梓森,男,漢族,1932年2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盧灣區,籍貫廣東省中山市,光纖通信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1949年至1953年趙梓森先後就讀於國立浙江大學農業化學系、上海大同大學電機系、上海交通大學電信系有線通信專業;1954年至1958年任武漢電信學校教師;1958年至1970年任武漢郵電學院講師;1970年至1974年任郵電部528廠工程師;1974年至1993年任武漢郵電科學院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雷射通信研究所所長;1983年至1987年任武漢郵電科學院研究院院總工程師;1987年至1993年任武漢郵電科學院研究院副院長;1993年任武漢郵電科學院研究院高級技術顧問;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孫昌
孫昌(1881—1917),字建謀,孫中山兄長孫眉之子,出生於美國檀香山,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民主革命。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在香港、澳門設立秘密機關討伐龍濟光。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任海陸軍大元帥府別動隊司令。1917年11月20日,奉孫中山之命乘船押送軍餉赴廣州,由於事先未同海軍聯繫,遭海軍誤擊,墜入江中,溺水犧牲,年僅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