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 記者周驍駿 童政、通訊員黃海志報導:近日,中國—馬來西亞「兩國雙園」捷報頻傳:中馬欽州產業園區36個重大項目實現開竣工,產城項目建設掀起新高潮,園區向「五年見成效」目標又邁出堅實的一步;馬中關丹產業園年產350萬噸聯合鋼鐵項目試產成功,填補了當地的產業空白。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莫福文表示,此次園區36個重大項目實現開竣工,體現了園區「三年打基礎」已經取得顯著成效,開始進入初步收穫期,產業項目入園、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取得全面突破。這些項目的開竣工,是園區主導產業逐步成形、城市配套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生動體現,將對園區的快速開發建設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進一步開創「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新模式、打造中國第四代產業園區,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據介紹,年產350萬噸聯合鋼鐵項目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4億美元,是中國國際產能合作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不僅是馬來西亞最大鋼鐵廠,也是東協首家採取全流程工藝生產H型鋼的鋼鐵廠,填補了當地的產業空白。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中關丹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馬正國說:「該項目正式投產,也是我們向姊妹園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看齊,兩個園區同步進入快速發展、收穫的階段,吸引了更多優秀企業入駐,一起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7年,「兩國雙園」這對姊妹園區聯袂發展,呈現齊頭並進、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目前,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啟動區7.87平方公裡「七通一平一綠」基本建成,跨時序的片區開發工作已經啟動,園區產業和城市項目建設齊頭並進,國際產業新城雛形初現,園區招商引資共引進和在談的產城項目91項,總投資883億元人民幣,達產後預計年總產值1351億元人民幣,實現稅收77.8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馬中關丹產業園一期外部基礎設施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二期配套基礎設施已經開工,園區全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7億元人民幣,一批代表中國優勢產能的項目入園,入園項目累計投資額達233.4億元人民幣,包括山東浦林成山年產1200萬套汽車和工程車輪胎生產項目、新加坡米高集團年產20萬噸氮磷鉀複合肥項目等。
2018年,「兩國雙園」將建立更緊密的工作安排,將以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為重點,在推動中國優勢產業進入馬來西亞的同時,突出抓好燕窩、清真食品、橡膠、棕櫚油等馬來西亞及東協特色產業的引進工作,探索依託「兩國雙園」搭建中馬數據公共服務平臺,並利用中馬國際科技園和中國—東協國際醫藥創新園等科技創新載體,打造「研發+孵化+應用」為一體的創新工作平臺。同時,「兩國雙園」將利用中馬雙方優質教育資源,引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建設國際合作大學及國際技術學院,並將以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和國際貿易發展為目的,推進「兩國雙園」金融服務開放,探索建立「點對點」金融開放實驗區。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