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記者/陳麗冰)封城、封國、醫療系統或崩潰……近期,當中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時,疫情在東協國家的蔓延情況卻令人擔憂。2020年3月24日,隨著寮國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此,東協10國已無一倖免。
然而,東協是當前世界上的第五大經濟體,而且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各不相同,從而給各國應對疫情時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隨著疫情的蔓延,東協各國都採取了哪些防控措施?預期大致什麼時候能夠平息疫情?近日,在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舉辦的「東協快閃」學生沙龍活動上,《中國—東協博覽》雜誌總編輯、東博智庫發起人高航對此進行了分析。
疫情蔓延 東協10國無一倖免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3月24日,東協10國都有了確診病例。其中,馬來西亞境內累計確診病例1518例,死亡病例14例;泰國累計確診病例827例,死亡病例4例;印尼累計確診病例579例,死亡病例49例;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509例,死亡病例2例;菲律賓累計確診病例462例,死亡病例33例;越南累計確診病例123例;汶萊累計確診病例91例;柬埔寨累計確診病例84例;緬甸累計確診病例2例;寮國累計確診2例。
儘管這些數據不一,但在高航看來,東協國家的疫情發展有相似點,也有不同的點。「相同點在於,較為嚴重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新加坡這4個國家都是旅遊業大國,進出境的遊客往來對疫情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同點在於,新冠肺炎最早爆發出來的新加坡,其確診病例迅速被馬來西亞和泰國趕超,而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是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穆斯林有每一周朝拜的宗教活動,從而給疫情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3月23日,外媒就報導稱馬來西亞因為參加宗教活動,造成了大量人員被感染。」高航說。
他還表示,雖然新加坡是東協國家中較早爆發疫情的國家,但得益於其有著較為完善的衛生基礎建設和防控措施,能夠在第一時間將疫情控制得較好。「在非典時期,新加坡研究出四色預警機制,能夠根據當前疫情的發展狀況迅速地調整預警的級別,這對於新加坡衛生管理機構和民眾抗擊疫情起到了指導作用。」高航說,不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這3個國家由於在疫情剛開始爆發時一直在權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孰輕孰重,導致了在某些方面上浪費了最佳防控時間,目前的情況較為嚴重。
防控升級 各國積極「抗疫」
隨著疫情在東協國家迅速擴散,各國都意識到疫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危機之下,各國政府都啟動了本國應急響應方案。
據高航介紹,目前泰國已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14條緊急的命令,括嚴控外國遊客;要求從疫情風險區返回工作人員,居家隔離辦公14天;設立新冠肺炎防控信息中心,匯集各部門防疫信息數據和受理民眾反映情況。
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從3月18日至3月31日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行動限制令,內容包括:全面禁止大規模聚集性活動,包括宗教、體育等活動;關閉除超市、便利店等出售日常必需品以外的商店;全面禁止民眾出國,回國民眾需進行健康檢查和自我隔離14天;禁止外國遊客和訪客入境等。
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行動限制令,很多超市的廁紙和乾糧被搶購一空
寮國出臺了9條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暫時關閉全國所有的地方口岸。而且,自3月20日起,寮國在30天內暫停落地籤旅遊籤證的發放,並且要求寮國公民近期不要出國。所有來自疫情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入境後要自行隔離觀察14天。禁止人們群聚集活動等。
2020年3月24日,寮國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國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而新加坡已經進行了封城,14天內到訪過東協其他國家,以及日本、瑞士、英國的人員,入境後須進行14天居家隔離,期間不得外出,新加坡的居民原則上也建議不再出國。
新加坡要求人員入境後須進行14天居家隔離
除此之外,柬埔寨、緬甸、越南等國家也積極借鑑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採取多項措施應對。「種種跡象表明東協國家對於疫情重視度高。但從目前疫情呈現出的爆發狀態來看,東協國家在未來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裡,疫情防控的壓力都較大。」高航說,而且部分東協國家面臨的情形相對複雜,曾出現反覆的情況,這對開展疫情防控帶來一定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越南積極採取防控措施
「近期東協國家疫情的擴散,與聚集性活動和輸入性病例密切相關。其中最為典型的一起案例是2月27日至3月2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附近舉行的一場宗教活動吸引了東協多國1.6萬人參加,不僅造成馬來西亞數百人感染,也波及汶萊、柬埔寨和泰國等國家,造成地區性擴散。所以說,宗教活動是接下來東協國家抗擊疫情最大的挑戰。」高航說,像馬來西亞、印尼等穆斯林國家,儘管政府已經明確禁止舉辦大型的活動,但對宗教活動並沒有提出硬性的要求。除此之外,部分東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衛生設施的建設相對比較落後,這些都對其抗擊疫情帶來挑戰。不過,好在東協國家都已出臺了嚴格的管控措施,應該說對疫情的防控起到很大作用。
何時才能夠平息?
從2020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至今,東協國家的疫情防控措施正在經歷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那麼,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東協國家的疫情預計在什麼時候才能夠平息?
對此,高航表示,不少東協國家預計在2020年6月底能夠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樂觀地預測,像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泰國等醫療條件相對比較好的國家,如果控制得當並且堅持目前所做的防控措施,在保障物資充裕的情況下,預計在5月底應該會有所改善,實現零增長。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東協國家還要面對物資保障、醫療體系崩潰、防止輸入性病例擴散等問題,而且東協國家和中國的體制不同,還會出現受制於反對黨的情況。
「尤其是一些民主國家,一些防控措施會遭到很多反對黨的反對。目前有效的防控措施到底能夠執行多久?這些都還無法預計。比如說中國因為防控疫情已經犧牲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而這些東協國家未必能夠做得到。同時,中國復旦大學防控疫情的專家表示,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有可能在明年的2月份將還會有一次反覆。所以說,東協國家的疫情防控可能會比中國的情況更複雜。但是,中國希望東協國家能夠儘快好起來。」高航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