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一國倖免,東協疫情何時才能平息?

2020-12-27 中國東協傳媒網

(東博社記者/陳麗冰)封城、封國、醫療系統或崩潰……近期,當中國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時,疫情在東協國家的蔓延情況卻令人擔憂。2020年3月24日,隨著寮國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此,東協10國已無一倖免。

然而,東協是當前世界上的第五大經濟體,而且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各不相同,從而給各國應對疫情時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隨著疫情的蔓延,東協各國都採取了哪些防控措施?預期大致什麼時候能夠平息疫情?近日,在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舉辦的「東協快閃」學生沙龍活動上,《中國—東協博覽》雜誌總編輯、東博智庫發起人高航對此進行了分析。

疫情蔓延 東協10國無一倖免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3月24日,東協10國都有了確診病例。其中,馬來西亞境內累計確診病例1518例,死亡病例14例;泰國累計確診病例827例,死亡病例4例;印尼累計確診病例579例,死亡病例49例;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509例,死亡病例2例;菲律賓累計確診病例462例,死亡病例33例;越南累計確診病例123例;汶萊累計確診病例91例;柬埔寨累計確診病例84例;緬甸累計確診病例2例;寮國累計確診2例。

儘管這些數據不一,但在高航看來,東協國家的疫情發展有相似點,也有不同的點。「相同點在於,較為嚴重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新加坡這4個國家都是旅遊業大國,進出境的遊客往來對疫情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同點在於,新冠肺炎最早爆發出來的新加坡,其確診病例迅速被馬來西亞和泰國趕超,而馬來西亞和印尼都是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穆斯林有每一周朝拜的宗教活動,從而給疫情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3月23日,外媒就報導稱馬來西亞因為參加宗教活動,造成了大量人員被感染。」高航說。

他還表示,雖然新加坡是東協國家中較早爆發疫情的國家,但得益於其有著較為完善的衛生基礎建設和防控措施,能夠在第一時間將疫情控制得較好。「在非典時期,新加坡研究出四色預警機制,能夠根據當前疫情的發展狀況迅速地調整預警的級別,這對於新加坡衛生管理機構和民眾抗擊疫情起到了指導作用。」高航說,不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這3個國家由於在疫情剛開始爆發時一直在權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孰輕孰重,導致了在某些方面上浪費了最佳防控時間,目前的情況較為嚴重。

防控升級 各國積極「抗疫」

隨著疫情在東協國家迅速擴散,各國都意識到疫情對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危機之下,各國政府都啟動了本國應急響應方案。

據高航介紹,目前泰國已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14條緊急的命令,括嚴控外國遊客;要求從疫情風險區返回工作人員,居家隔離辦公14天;設立新冠肺炎防控信息中心,匯集各部門防疫信息數據和受理民眾反映情況。

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從3月18日至3月31日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行動限制令,內容包括:全面禁止大規模聚集性活動,包括宗教、體育等活動;關閉除超市、便利店等出售日常必需品以外的商店;全面禁止民眾出國,回國民眾需進行健康檢查和自我隔離14天;禁止外國遊客和訪客入境等。

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行動限制令,很多超市的廁紙和乾糧被搶購一空

寮國出臺了9條防控措施,主要包括暫時關閉全國所有的地方口岸。而且,自3月20日起,寮國在30天內暫停落地籤旅遊籤證的發放,並且要求寮國公民近期不要出國。所有來自疫情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入境後要自行隔離觀察14天。禁止人們群聚集活動等。

2020年3月24日,寮國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國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而新加坡已經進行了封城,14天內到訪過東協其他國家,以及日本、瑞士、英國的人員,入境後須進行14天居家隔離,期間不得外出,新加坡的居民原則上也建議不再出國。

新加坡要求人員入境後須進行14天居家隔離

除此之外,柬埔寨、緬甸、越南等國家也積極借鑑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採取多項措施應對。「種種跡象表明東協國家對於疫情重視度高。但從目前疫情呈現出的爆發狀態來看,東協國家在未來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裡,疫情防控的壓力都較大。」高航說,而且部分東協國家面臨的情形相對複雜,曾出現反覆的情況,這對開展疫情防控帶來一定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越南積極採取防控措施

「近期東協國家疫情的擴散,與聚集性活動和輸入性病例密切相關。其中最為典型的一起案例是2月27日至3月2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附近舉行的一場宗教活動吸引了東協多國1.6萬人參加,不僅造成馬來西亞數百人感染,也波及汶萊、柬埔寨和泰國等國家,造成地區性擴散。所以說,宗教活動是接下來東協國家抗擊疫情最大的挑戰。」高航說,像馬來西亞、印尼等穆斯林國家,儘管政府已經明確禁止舉辦大型的活動,但對宗教活動並沒有提出硬性的要求。除此之外,部分東協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衛生設施的建設相對比較落後,這些都對其抗擊疫情帶來挑戰。不過,好在東協國家都已出臺了嚴格的管控措施,應該說對疫情的防控起到很大作用。

何時才能夠平息?

從2020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至今,東協國家的疫情防控措施正在經歷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那麼,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東協國家的疫情預計在什麼時候才能夠平息?

對此,高航表示,不少東協國家預計在2020年6月底能夠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樂觀地預測,像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泰國等醫療條件相對比較好的國家,如果控制得當並且堅持目前所做的防控措施,在保障物資充裕的情況下,預計在5月底應該會有所改善,實現零增長。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東協國家還要面對物資保障、醫療體系崩潰、防止輸入性病例擴散等問題,而且東協國家和中國的體制不同,還會出現受制於反對黨的情況。

「尤其是一些民主國家,一些防控措施會遭到很多反對黨的反對。目前有效的防控措施到底能夠執行多久?這些都還無法預計。比如說中國因為防控疫情已經犧牲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而這些東協國家未必能夠做得到。同時,中國復旦大學防控疫情的專家表示,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有可能在明年的2月份將還會有一次反覆。所以說,東協國家的疫情防控可能會比中國的情況更複雜。但是,中國希望東協國家能夠儘快好起來。」高航如是說道。


相關焦點

  • 東協疫情時報 | 多國出現疫情反彈,但程度不一
    東博社整理分析,截至12月11日下午17時,就東協十國的新冠疫情數據對比來看:確診人數較多的是:第一印尼598933例;第二菲律賓445828例;死亡率較高的是:第一印尼18336例,第二菲律賓8701例;治癒率人數佔比較高的是:第一:新加坡98%,第二汶萊96%。
  • 芝加哥馬拉松因疫情取消,全球六大馬拉松無一倖免
    當地時間7月13日,原定於10月11日舉行的2020年芝加哥馬拉松賽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這樣一來,全球六大馬拉松無一倖免,均因為疫情縮減規模或停賽延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經被視為馬拉松盛宴的六大馬拉松,均在今年遭受嚴重影響。今年3月率先開賽的日本東京馬拉松被迫縮減規模,只向200位精英跑者開放了賽道。5月底,波士頓馬拉松組委會宣布,原本延期至9月14日舉辦的第124屆波士頓馬拉松賽取消,這也是這項賽事自1897年開賽以來首度被取消。對於一場延續了124年、連恐襲爆炸案都不曾取消的賽事來說,這個決定非常艱難。
  • 王毅會見東協十國駐華使節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8日晚在北京會見東協十國駐華使節。  王毅表示,中國外長同東協十國駐華大使每年開展交流是雙方堅持多年的好傳統。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和東協國家保持了密切交往合作。
  • 中國—東協博覽首次線上覆蓋東協十國及巴基斯坦
    11月27日,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正式開幕,本屆博覽會首次採用「實體展+雲上東博會」的新形式,由阿里雲提供技術保障,可支撐1000萬人同時在線逛展、洽談、會議、交易等,首次線上覆蓋東協十國及巴基斯坦。
  • 東協傳出重要聲音,在該領域,10國迫切希望與中國合作
    文丨六七 審丨高靜近日,在抗疫問題上,東協10國領導人又一次向中國明確表達出自己的合作意願。東協主要國家表示,希望能夠進一步在接下來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加深與中國的合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美和歐洲的疫情在9月以後已經迎來了第二波爆發的高峰。美國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甚至已經超過了18萬。面臨嚴峻的防疫態勢,亞洲各國也都紛紛對秋冬疫情高峰嚴陣以待。在第23次中國-東協(10+1)領導人視頻會議上,各國都就本國疫情的現狀和防控情況進行了深入交流。
  • 關鍵時期,東協十國釋放強烈信號,要與中國聯手幹一件大事!
    一向霸道無理的川普政府看到這一情況,便煞費苦心想要遏制中國的實力。近段時間,川普政府拉攏眾多盟友,試圖讓他們共同「針對」中國。不過,並不是所有國家都願意跟隨美國的腳步。畢竟,中國如今已經是一個不亞於美國的「超級經濟體」,如果貿然與中國交惡的話,勢必是有弊無利。如今正是抗疫的關鍵時期,東協十國釋放強烈信號,要與中國聯手幹一件大事!
  • 芝加哥馬拉松因疫情取消 全球六大馬拉松無一倖免
    當地時間7月13日,原定於10月11日舉行的2020年芝加哥馬拉松賽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這樣一來,全球六大馬拉松無一倖免,均因為疫情縮減規模或停賽延期。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曾經被視為馬拉松盛宴的六大馬拉松,均在今年遭受嚴重影響。今年3月率先開賽的日本東京馬拉松被迫縮減規模,只向200位精英跑者開放了賽道。5月底,波士頓馬拉松組委會宣布,原本延期至9月14日舉辦的第124屆波士頓馬拉松賽取消,這也是這項賽事自1897年開賽以來首度被取消。
  • 疫情衝擊下,中國與東協紡織服裝產業合作影響有多大?
    當下,新冠疫情發展情況受到全球關注,中國的經濟走勢也成為人們在疫情發展之外尤為關注的問題。東協於2019年剛剛晉升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其中很多國家的紡織服裝產業與中國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到目前為止,此次疫情給中國—東協相關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 鄧錫軍大使在2020年第三次中國—東協關係雅加達論壇 ——加強疫情...
    我們高興地看到,面對疫情衝擊,今年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東協穩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寶座,雙方貿易額達4818億美元,已佔中國外貿總值七分之一,貿易增速從二季度的5.6%上升到7.7%,遠高於中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與越南貿易增速高達23.5%。中國對東協國家直接投資達107億美元,同比增長76.6%。這些都充分顯示了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
  • 在東協十國中,印尼、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20年一季度GDP如何
    然而,在19年東協十國GDP總和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印尼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12萬美元,同比增長5.02%,在東協各國中佔據第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然後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緊跟其後,19年完成GDP依次約為5436.5億美元、3720.6億美元以及3646.9億美元,屬於東協最主要的經濟體,對應影響力與知名度也相對較高。
  • 2017中國—東協媒體汽車拉力賽開賽 線路將覆蓋東協十國
    【解說】12月11日,2017中國—東協國際汽車拉力賽暨中國—東協媒體汽車拉力賽在「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廣西合浦開賽發車。 此次賽事路線將覆蓋東協十國,歷時18天,全程約1萬公裡。
  • 中國-東協關係雅加達論壇聚焦「疫情下經濟復甦合作」
    中新社雅加達11月2日電 (記者 林永傳)中國-東協關係雅加達論壇2020年第三場活動——加強疫情之下經濟復甦合作研討會11月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  中國駐東協大使鄧錫軍、印尼前貿易部長瓦加萬、菲律賓常駐東協代表諾埃爾、印尼外交政策協會創始人迪諾出席活動並致辭,來自中國和東協國家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討論。  鄧錫軍表示,中方願與東協加強協調,密切合作,著眼疫情長期化、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共同推動地區抗疫和經濟復甦進程,打造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 煙臺與東協十國「雲端」牽手 合譜共贏發展新篇章
    來自東協十國商協組織、知名企業等100多位代表,與100多家煙臺外貿企業代表以「雲」為橋,見「屏」如面,共商合作、共謀發展。雙方在食品、機械、醫藥及防疫用品、電商及物流四大板塊十多個領域展開「雲洽談」,會場氣氛熱烈,達成多個合作意向。誠意十足!
  • 安倍: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尚無平息跡象,將長期維持邊緣狀態
    安倍: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尚無平息跡象,將長期維持邊緣狀態 中新網4月2日消息,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1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院決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尚無平息的跡象。
  • 新中泰各界人士看好後疫情時代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機遇
    新華網新加坡7月17日電(記者王麗麗)「我們看好後疫情時代中國與東協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機遇」,出席16日「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協的發展」網絡研討會的新加坡、中國和泰國的嘉賓這樣說。
  • 東協10國和中國承諾 致力開放市場避免限制貿易
    《聯合早報》5月30日報導:東協10國和中國承諾致力於維持市場開放,避免實行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減少對區域供應鏈的衝擊。東協和中國的經貿部長昨天發表關於「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和加強《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合作」的聯合聲明,各方重申將密切合作以對抗冠病疫情,並呼籲共同減緩疫情對全球和區域貿易與投資的衝擊。
  • 東協人士:中國是東協國家的「好鄰居」
    來源:新華網中國-東協博覽會會徽上,美麗的朱槿花盛放,11片花瓣絢麗多彩,象徵中國與東協十國「凝聚、綻放、繁榮」。為期四天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正在廣西南寧舉行。凝聚人心、匯聚人氣,在東博會上,中國與東協十國共商合作發展、互利共贏。與會東協政商界人士紛紛表示期待東協國家與中國深化經貿合作,促進區域內互聯互通,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注入新活力。今年以來,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雙方歷史性地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前三季度雙方貿易額達4818億美元。
  • 中國-東協合作逆勢上揚 數字經濟、次區域合作成新亮點
    中方支持東協設立抗疫基金和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願牽頭推動建立「10+3應急醫療物資儲備中心」。2021年為中國-東協可持續發展合作年新冠疫情給各國經濟都造成嚴重打擊,東南亞也難以倖免。與會東協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東協-中國關係發展,認為這是東協夥伴關係中最強勁、最具活力的一組關係。東協國家感謝中國為東協抗擊疫情作出積極貢獻,歡迎中方將疫苗作為國際公共產品,期待中方繼續支持東協早日戰勝疫情並實現經濟復甦。歡迎本次系列會議期間籤署RCEP,願同中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推進各領域合作。
  • 《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南寧感受中國東協合作熱度
    中國企業期待通過東博會,走進東協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幫助當地民眾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質量。室外展區,由武漢客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與華大智造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一款武漢光谷核酸檢測車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雖然外觀與普通巴士並無差別,但這款按P2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的檢測車的檢測能力能達到每天2萬人/份。
  • 東協10國在稻米供應安全產生分歧!中國自越南進口大米增長595%?
    來源:金十數據近期,在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越南宣布暫停大米出口,引來了全球包括柬埔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至少11個國家的跟進,導致全球一度對糧食供應感到擔憂,尤其是菲律賓、印尼等糧食進口大國。然而,據《日經亞洲評論》周三(4月15日)最新報導,東協10國在稻米供應安全方面正產生分歧。眾所周知,東協主要成員國中大部分都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其中泰國和越南分別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然而,菲律賓和印尼等糧食進口大國也是東協的成員。早在3月24日越南對大米實行出口禁令之後,柬埔寨也效仿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