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派薛城區陶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自2019年7月進駐薛城區陶莊鎮一年來,在棗莊市紀委監委派駐第四紀檢監察組組長、市派陶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孫晉元的帶領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山東省委重大戰略部署,認真落實棗莊市委工作要求,牢記初心使命,敢於擔當作為,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努力加強隊伍建設,先後提出了「四個儘快」的工作要求,確定了「三個三」的服務重點,形成了「服務隊+」的工作模式,有效推動了陶莊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譜寫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絢麗篇章。其工作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2019年10月和2020年5月先後兩次在全市鄉村振興服務隊工作座談會上做典型發言。服務經驗先後被「新華網」、「人民網」、「國際在線」、「強國」全國學習平臺、中國農業農村部官網、《大眾日報》、燈塔在線、大眾網、魯網、齊魯網等50餘個中央、國家和省市級官方主流媒體報導或轉發100餘次。
推進產業振興
先後組織服務隊員赴滕州、市中、山亭、臺兒莊、薛城等區(市)學習調研產業發展經驗。推動駐在村發展優勢特色產業6個,其中村集體產業2個。推動駐在鎮招引現代高效農業、林業項目多個,其中總投資17-20億元(一期投資8.5億元)、年產100萬噸(一期年產60萬噸)的青島啤酒(棗莊)工業園項目被列入省重點項目。組織駐在鎮申報和爭創省、市級農業示範主體9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8個;申報獲批「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認證證書2個。
推進人才振興
組織農民參加各類培訓,共計培訓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經理人等57名。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4個。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全鎮建立益農信息社30個,其中標準社4個、專業社13個、簡易社13個。
推進文化振興
全鎮36個村(居)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實現全覆蓋。全鎮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鎮級分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0個、鎮級孔子學院1個,先後完成鎮級農耕文化館、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市級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建設;駐在村先後建成奚仲文化園、奚村村史園(奚村記憶館)、種莊鄉村記憶館。為駐在村修建文化健身廣場4處,協調爭取健身器材8套46件,為陶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協調籌集圖書3000餘冊。奚村被命名為「山東省傳統村落」。
推進生態振興
加強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組織服務隊員赴滕州市和山亭區考察學習建設經驗, 2019年度建成美麗宜居鄉村4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50萬元對官莊村自來水進行了改造;利用專項扶貧資金110萬元(其中市財政撥付鄉村振興服務隊專項資金50萬元,服務隊自身協調籌集60萬元)為馬公村、種莊村、官莊村、大陶莊村等4個駐在村硬化村內道路156條、7607米、15467平方; 2019年推動陶莊鎮建成農村「四好」公路20.57公裡、18.13萬㎡。加強人居環境整治,重點進行了三堆兩垛、生活垃圾、牆體廣告清理及殘垣斷壁拆除、花壇砌壘、綠化苗木栽植、村內道路硬化、水衝式三類標準公廁建設等工作,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9年鎮域環境整治全市考核陶莊鎮位列一類鎮街第1名,6個村被評為市級「清潔村莊」,奚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命名為「國家森林鄉村」。
推進組織振興
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駐在村新配黨支部書記和副書記各1名、村主任1名,調整更換黨支部書記1名,目前5個駐在村「兩委」班子健全,履職能力明顯增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鎮30個行政村全部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全鎮30個行政村,有28個行政村已經完成規劃編制,完成率93.33%。助力脫貧攻堅,2020年春節前夕對駐在村的所有貧困戶進行走訪慰問,送去了油、面等生活物品。
協助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建立值班制度,值班人員積極協助駐在村做好病毒消殺、人員登記和宣傳引導等工作;實施遠程辦公,建立疫情防控微信群,通過電話和微信群等及時調度掌握駐在村疫情防控情況;幫助陶莊鎮和駐在村籌集防疫消毒液2000斤。復工復產後,及時到農家盛圓麵粉有限公司、興華農機合作社、樂田家庭農場等產業主體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未來一年,孫晉元表示,棗莊市派薛城區陶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將恪盡職守、認真履職、不負重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加強隊伍建設,加大服務力度,全力推動陶莊鎮鄉村「五大振興」再上新水平。(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