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有很多選擇的建國之地,為什麼最終選在了巴勒斯坦?

2020-12-14 騰訊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猶太民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這個民族在流浪2000年以後,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當初,可供猶太人建國的地方有多處,比如中東地區的西奈半島、非洲的烏幹達、馬達加斯加島、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地區、我國的東北、雲南,還有就是巴勒斯坦。那麼猶太人為何最終選擇了巴勒斯坦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是英國人的殖民地,這裡離猶太人的「應許之地」巴勒斯坦非常近,而且西奈半島面積6萬多平方公裡,足夠猶太人建國之用。但是猶太復國主義精英考察之後認為,西奈半島雖然面積大,但是主要是沙漠,水源嚴重缺乏,沒有水源國家就不能發展,雖然英國人曾考慮將尼羅河水引過來,但是這也只是個許諾罷了,實現起來遙遙無期。

二、烏幹達

1903年,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張伯倫提出英屬烏幹達計劃,將英屬東非的3-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劃作猶太人家園。

烏幹達位於東非高原,這裡降水充沛,水源充足,氣候適宜,條件要比現在的巴勒斯坦好的多。但是也有缺點,這裡遠離猶太人平時主要生活的歐洲地區,而且當時的猶太人主要來自歐洲,因此這個計劃在1903年瑞士巴塞爾召開第六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上沒有獲得通過。

三、馬達加斯加島

馬達加斯加島總面積約60萬平方公裡,為世界第四大島,不管是土地資源,還是礦產資源都很豐富,這裡比巴勒斯坦好太多。

馬達加斯加島這個地點其實不是猶太人自己選擇的,而是當時的德國準備將歐洲的猶太人全部遷移到馬達加斯加去,這樣猶太人就離開歐洲了。

但是當時馬達加斯加島是法國的殖民地,德國在打敗法國以後,也垂涎法國的殖民地。艾希曼於1940年8月15日發布了一份備忘錄,呼籲每年在非洲安置100萬猶太人,為期4年,但是德國沒能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實現。因為馬達加斯加島離歐洲太遠,德國沒有能力大規模實施,而且德國同英國和蘇聯的戰爭又拖住了德國,使德國最終放棄了移民猶太人的計劃,轉而採取消滅政策。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都能夠發展成發達國家,如果在馬達加斯加島,那麼這裡更不會差。

四、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地區

巴塔哥尼亞地區面積67萬平方公裡,這一地區在當時是未開發無主之地,直到1870年代才被阿根廷佔領。不過這一地區緯度較高,環境惡劣,跟西伯利亞有點類似,並不適合國家的長遠發展,後被猶太復國主義精英拒絕。

五、我國的東北

猶太人來東北發展,其實這與日本當年的「河豚計劃」有關。當時日本為了開發東北地區需要資金,而猶太人在世界上是比較富有的民族,因此日本就想以此來吸引猶太人前來投資。

1938年12月5日日本內閣召開著名的「五大臣會議」提出河豚計劃,日本許諾對猶太人不採取歧視政策,並給予他們一塊土地復興猶太國,猶太人則用他們的財富幫助日本人在東北和以後被侵佔的土地上進行投資,並影響美國的對日政策。

但是隨著當時局勢的發展和戰爭的推進,日本放棄了這個原本就是為了利用猶太人資金的計劃,猶太人的建國計劃根本就沒有得到落實。當時由於俄國的排猶政策,還是有很多猶太人來到東北地區發展的。

 六、我國的雲南

二戰時期由於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政策,導致德國及歐洲很多猶太人逃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猶太人逃到了上海等地。到了1941年,上海的猶太難民已經超過了3萬人,遠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接收難民多得多,這給上海的難民救助造成很大的壓力。

當時著名的猶太銀行家雅克布.保格拉斯向國民政府表示,猶太人普遍比較富有,接納難民可免費獲得大量外匯。同時猶太人受教育程度較高,如果安置妥當,有助於大後方的建設和發展。

 國民政府認為安置難民有助於取得英美等國家的好感,同時也有利於國家形象的樹立。在綜合考慮之下,國民政府決定在雲南的騰衝和蒙自之間,劃出一塊土地給猶太難民寄居。

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的國力有限,難以拿出大量資金安置難民,而且很多難民逃離時已經一貧如洗,雖然有猶太財團的捐助,但是也是杯水車薪。當時中國正處於抗日戰爭時期,國土大部被日本佔領,再加上德國和日本的阻擾,國民政府安置猶太人的計劃也未能落實。

七、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人最終選擇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這既有歷史和宗教原因,更重要的是這裡有猶太人建國的基礎。

巴勒斯坦地區曾經是猶太人的祖居之地,畢竟是故土,猶太人對此有鄉情。而且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的聖城,也是多個宗教的聖城,畢竟猶太人是靠宗教才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回歸宗教中心這對於眾多的猶太人來說有擋不住的誘惑力。但是真正對猶太人建國起重要作用的還是從19世紀後期開始的五次大的移民回歸潮,為猶太人建國奠定了基礎。

1878年巴勒斯坦地區開始出現猶太人農場殖民區。1896年在猶太記者西奧多·赫茨爾發起「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號召下,到1914年約有4萬名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1917年在英國外長貝爾福宣言發布以後,大批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區。1922年,國際聯盟通過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之家」以後,世界各地猶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由於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掀起第五次猶太人回歸浪潮,1944至1948年之間,愈20萬猶太人通過各種途徑輾轉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有60萬猶太居民。

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巴勒斯坦地區已有60萬猶太人,再加上美國和蘇聯對猶太人建國的支持,聯合國通過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治方案,這才使流浪了上千年的猶太人得以最終復國。

相關焦點

  • 猶太人有四個區域可供建國,為何選擇了巴勒斯坦?
    所以受盡迫害的猶太人,越發有了一種強烈的意識,那就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祖國。二戰結束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空前高漲,並且得到了一些大國的支持,使得猶太人復國有了可能。但是早在公元1世紀,猶太王國就已經徹底滅亡,到二戰結束,時間已經過去將近兩千年,這些猶太人要去哪裡復國呢?其實原本有四個熱門的建國地點,可以供猶太人選擇。
  • 明明有好幾處選擇,為什麼猶太人都不要,執意要在巴勒斯坦建國
    自古以來,由於猶太人頭腦精明,斂財能力太強,因此歐洲各國一直對猶太人都不太感冒。到了二戰時期,納粹的種族屠殺政策,更是讓猶太人紛紛出逃,散落在了世界各地。不過,等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後,這個流浪的民族似乎開始過上了穩定的生活。根據2017年的統計,全世界目前共有1400萬猶太人,其中有一半都定居在以色列。
  • 猶太人曾有機會在東北建國,為何最終卻在巴勒斯坦紮根,原來如此
    一時之間想重新站起來,難度也極大,猶太族迫切希望能找到一處遮風擋雨之地,建立自己的政權。而此時,世界上不少參與的二戰中的強大資本主義國家,也想展現出自己的大國風範。於是紛紛提出要將自己領土的一部分有償和無償的贈與猶太民族。這其中包括了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也提了不少有建設性的意見。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猶太民族最終竟然紮根在了一個非常不知名的巴勒斯坦地區。
  • 揭秘猶太人建國:英美給其多塊土地供選擇,為何選擇巴勒斯坦地區
    以色列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宣布獨立,自此開始與周圍國家展開了漫長的爭鬥,先後進行了5次中東戰爭,雖然每次都能夠從戰爭中撈得一些好處,但是這個地方從國家穩定和周圍大環境的角度看是否不太適合建國,那為何猶太人還要選擇這裡,難道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其實最初英國和美國都曾幫助過猶太民族,給過它幾塊土地供其選擇。
  • 被滅千年的猶太人怎麼突然跑到巴勒斯坦去建國了
    這裡就有個問題,基督徒和穆斯林互削的時候,猶太人跑哪去了?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猶太人就被羅馬人轟出去了,之後的一千多年裡,猶太人散落在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聚集在東歐各國。 一戰前,奧斯曼帝國因為擔心英、法、俄瓜分自己,於是選擇了勝算不大的德國,而這就給了歐洲反猶的理由,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強制驅逐運動展開了,大約有5.9萬的猶太人被強制移民,其中俄國搞得最激進,直接把國內的猶太人運到亞歷山大港(埃及的第二大港口),讓奧斯曼自己看著辦。
  • 《聖經與利劍》|英國人為什麼要幫助猶太人建國?
    相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很顯然以色列建國時要曲折的多,猶太人在19世紀歐洲反猶主義盛行的時候,就產生了建國的構想,一直到1948年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的託管,以色列才正式建國,前後總共經歷了50多年。在建國的過程中,英國的支持起了關鍵作用。那麼,英國人為什麼要幫助猶太人建國呢?
  • 「神選之民」猶太人受盡苦難?巴勒斯坦人:我們的今天他們的明天
    猶太人以「神選之民」聞名於世,既是「神選之民」,那麼他們為何長期以來受盡苦難呢?這要從猶太人的歷史說起。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叫亞伯拉罕(阿拉伯語發音為易普拉辛)。在二戰前的幾十年間,已經有大約二百萬的猶太人從歐洲遷往美國,到二戰爆發後,美國又接收了大量的猶太難民。這些定居在美國的猶太人不但對於日後以色列的復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對整個美國的命運和發展帶來了不容小覷的影響。猶太人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幾千年來一直被迫害?
  • 因為日本,猶太人曾有機會在中國東北建國?為何最後選了以色列?
    當時,不少德國籍的猶太人都曾被迫離開了自己從小生活的國家,這一切就只因為他們是猶太人。據說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和阿拉伯人同源,在人種上被分為歐羅巴人種閃米特-含米特亞種。他們信奉的猶太教,也是獨屬於猶太人的宗教。我們之前提到二戰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事情,隨之牽扯的就是德國人為什麼這麼討厭猶太人呢?難道就是因為猶太人聰明有錢?
  • 社科 · 不列顛人的追溯與猶太人的建國
    正如本書所言,巴勒斯坦是「地球上最神聖的土地」,是猶太一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發源地,是三個大陸交匯的橋頭堡,也是大英帝國戰略的焦點,保衛蘇伊士運河的戰略要地,以及通往印度和摩蘇爾油田的必經之地。歷史上,這片土地是眾多民族的戰場——希伯來人與亞述人,希臘人與波斯人,羅馬人與敘利亞人,撒拉遜人與法蘭克人,土耳其人與歐洲人……「人類為巴勒斯坦流的血,比為地球上任何地方流的都要多」。從十字軍東徵到巴以衝突,延續了千年的戰爭。特別是起源於此的猶太人在經歷近兩幹年的流散後,在同一片土地、操著原有的語言重新建國,在這個獨一無二的歷史事件中,英國人起到了關鍵作用。
  • 歷史今日:猶太人建國除了希特勒的功勞還有復國主義這幫恐怖分子
    猶太人建的國家就是以色列,一個袖珍型的超級大國(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很多人可能會說猶太人幾乎被希特勒殺個精光,為什麼他也有以色列建國的功勞?原因是在第一世界大戰時,英國、法國軍隊利用猶太人化學教授魏茨曼研製的無煙炸藥,製造了新型火炮,一舉擊潰德國。
  • 巴勒斯坦的土地到底是巴勒斯坦的還是以色列的?
    猶太主義的復國運動早在1917年就開始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問世,英國政府公開支持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同時又宣稱:「但猶太人應在建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時明確理解英王的立場,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損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和宗教權利。」
  • 中國曾好心收留猶太人,他們卻計劃在東北建國,誰給他們出的主意
    通江街上的哈爾濱格拉祖諾夫音樂學校1948年,美蘇二個超級大國在中東製造了以色列國,其實蘇聯的國土全世界最大,隨便劃一塊給猶太人迠國沒什麼事,美國的阿拉斯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沙皇大帝以700萬美元賣給了美國,美國也可以把這塊土地送給以色列迠國,但美蘇二個超級大國在中東選了一塊給以色列迠國。
  • 歐洲各國屠殺猶太人2000年史;猶太人妄圖在我國東北建國
    他們的宗教猶太教教導猶太人,我們的祖先和上帝是有契約,是上帝在人間直接庇護的人類,是「上帝的選民」,因此日常生活中很多猶太民族主義份子常以「優等民族」身份示人。一直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猶太人雖然流浪了兩千年,但始終信仰猶太教,認為自己是上帝選民,比其它民族優越,拒絕融入所居住的國家,因此歐洲各國的人民都不喜歡猶太人。
  • 聯合國當年為什麼要讓以色列在中東建國?這不是製造矛盾嗎
    可能很多不知道,猶太人早前是沒有國家的,雖然在世界各地都有猶太人的身影,可是奇怪的是,猶太人沒有自己的主權國家,以致於在二戰期間,猶太人被納粹德國希特勒屠殺了600萬人。 問題是沒有,不僅不收養,而且多地出現殺害返鄉猶太人事件,再加上戰爭的影響,許多歐洲國家早已經凋敝不堪,自家事都一大堆,怎麼可能去收容幾十萬猶太人呢?至於唯一沒有飽受戰火的移民國家美國,更不願敞開大門歡迎。所以當時唯一張開臂膀歡迎他們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因為那個地方從十九世紀就開始了猶太復國運動,二戰前這裡已經有不少的猶太人定居。
  • 如果1905年猶太人順利在東北建國,我們該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日本在遠東地區還不斷的侵略擴張,不過開發資源是要用錢的,所以日本人就把目光對準了之前幫助過他們的猶太人。在1934年到1940年期間,日本人計劃把歐洲被迫害的猶太人吸引到滿洲和上海,並且為猶太人提供一個居留地。
  • 「巴勒斯坦」指什麼?
    「將來耶和華領你進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就是他向你的祖宗起誓應許給你那流奶與蜜之地,那時你要在這月間守這禮。」 ——《舊約·出埃及記13:5》巴勒斯坦,孕育三大天啟宗教的「應許之地」。
  • 「猶太人」的移民入侵與恐怖襲擊:伊斯蘭為何失去耶路撒冷?
    同時,為了躲避因反布爾什維克(最初的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大多數是猶太人)而瀰漫全歐的反猶太情緒,更多地猶太人移民開始遷入巴勒斯坦,出現了所謂的第三、第四批猶太移民「回歸潮」。1933年之後,納粹黨在德國上臺,納粹元首希特勒不僅僅殘酷無情地迫害猶太人,同時還鼓勵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以給當時統治該地區的英國人製造麻煩。
  • 約旦和巴勒斯坦曾是一個國家,到底為什麼分了家?
    約旦是中東地區的一個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人佔到了約旦國內一半人口以上。和周邊很多石油富國比起來,約旦的石油並不富裕,到現在外援仍然是約旦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有著特殊關係,兩國在歷史上層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後來分家了。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以色列作為二戰後才建立的國家,而且是猶太人的國度,可它為什麼能夠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從巴勒斯坦地區分走一份呢? 猶太人由於民族性十分強烈,對自己民族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有一股刻進靈魂裡的堅持,於是備受壓迫。
  • 黑龍江畔的猶太人自治地,面積超過以色列,曾是猶太人的夢想之地
    據史料記載,北宋時期曾有一批猶太人生活在開封,宋真宗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語言和風俗,對他們沒有任何的歧視。經過上千年的共同生活後,這支猶太人慢慢與中國人融合,到清末時已經成為地道的中國人,連希伯萊文字都不認識,還有很多人考中進士當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