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琵琶獨奏

2021-02-08 桐心琴社

  琵琶作為中國傳統器樂中的一員,經過上千年的豐厚積澱至今,它的音樂不僅帶有鮮明的文化烙印和民族特性,其豐富經典且流傳至今的大量古典樂曲更是中國音樂的瑰寶。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是一首傳統琵琶古曲,描述了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決戰時,漢軍設下十面埋伏陣法,從而擊敗楚軍,迫使項羽自刎於烏江的歷史畫面。

        

      早在十六世紀末,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書中就記述了當時琵琶名手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的生動狀況:「《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鬥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闢易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悽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餘騎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悲,終而落涕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這段文字說明,《十面埋伏》的內容、結構和音樂形象與《楚漢》一曲所描述的大體一致,證明它的流傳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全曲分13段:1.烈營(分營、擂鼓、掌號、馬蹄聲);2.吹打;3.點將;4.排陣;5.走隊;6.埋伏;7.小戰;8.大戰;9.項王敗陣;10.烏江自刎;11.從軍奏凱;12.諸軍爭功;13.得勝歸營。各種樂譜在曲名、段落劃分上會有不同,但全曲本身大同小異,最後的3段也常被刪除。

  全曲13個段落還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漢軍大戰前的準備,突出表現威武雄壯的漢軍陣容,其中包括:「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五小段;

  第二部分為本曲的核心部分,形象地描繪了楚漢兩軍殊死決戰的戰鬥場面,包括「埋伏」、「小戰」、「大戰」三小段。

  第三部分表現戰鬥結束後的情景,最後的5個段落中的前兩段旋律悽切悲壯,音樂氣氛異常低沉,塑造了項羽慷慨悲憤的藝術形象,後三段描述漢軍以勝利者姿態出現的各種情景。

  

        此曲幾乎用盡了琵琶演奏技巧中全部指法,右手的掃拂,快速彈挑、長輪、滾、還運用了煞弦和拍擊面板。而左手的推拉、吟揉……特別是絞弦的運用,在這些演奏技巧的模擬渲染之下,使人產生親臨古戰場之感。然而,對古戰場壯烈情景的領悟不是所有聽眾都能達到的,尤其是作品中以長輪指法描繪簫聲及楚軍潰敗時所表達的情感是極為複雜的——既有對末路英雄的惋惜,更有對戰爭殘酷之無奈。

     演奏者趙嘉惠,山西汾陽人,現就讀於湖北省黃岡師範學院音樂系,6歲受麗琳媽媽啟蒙開始學習琵琶,後師從山西大學音樂學院王贊珍老師,考入大學以後有幸師從劉洋老師,在各位老師的精心輔導和她自己的刻苦努力下,琴技日趨成熟。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好的琵琶老師,做民族樂器的傳承者。

相關焦點

  • 用琵琶帶你走進《十面埋伏》的世界
    十面埋伏是一首漢族琵琶大曲,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為獨奏,樂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現出了當時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全稱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傳》,又稱《華秋萍琵琶譜》)。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 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去世 惟有《十面埋伏》餘音繚繞
    圖說:2018年7月,劉德海上海民樂一廠60周年慶典音樂會上自彈自唱《瀏陽河》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今天傍晚,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通過官微發布消息:國寶級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劉德海,於2020年4月11日14時25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 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逝世,他的《十面埋伏》《草原小姐妹》轟動世界
    我國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當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劉德海先生於2020年4月11日14時25分在北京仙逝,享年83歲。出生上海拜名師  勤奮創新成名家劉德海1937年生於上海,自幼學習琵琶等多種民族樂器。
  • 花朝月夕——楊晨琵琶師生音樂會
    江演藝術沙龍【花朝月夕——楊晨琵琶師生音樂會】奉上琵琶清音。 先後師從於殷惠麟、李光華教授,曾獲第五屆「天華杯」全國青年琵琶大賽三等獎、第一屆民族器樂獨奏比賽優秀演奏獎,出訪德國、奧地利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演出。  2008 年初參與「新型彈撥樂隊研究」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並擔任樂團首席;同年參加「博鰲論壇文藝晚會」、「香港國際中樂節」;2009 年隨廣東音樂曲藝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奏響了炫美的中國之聲。
  • 湯良興談琵琶:你要比別人吃更多苦,在舞臺上才能好那麼一點
    他7歲習二胡,12歲學琵琶,「國樂不能只會一樣樂器,要幾樣都會。父親說,你姐姐有一把琵琶,如果你不學就送給別人,家裡沒有人彈琵琶,我說那我學學看。」適逢上海民族樂團招學員班,13歲的湯良興一考即中,成為班裡年紀最小的一個,「他們看中一點,人小手卻大,還拿尺量了,團長說,沒有看過這麼大的手。
  • 中國歷史上十大古典樂曲,除了《十面埋伏》,你還知道哪幾個
    四、《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流傳最為廣泛,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陰平楚》,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為獨奏,樂曲激烈,震撼人心,很有藝術感的表現出項羽被十面包圍時驚心動魄的場景,是音樂史上的上乘佳作。五、《漁樵問答》《三國演義》開篇詞中寫到: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947獨家報導 | 琵琶大師林石城與高虹師徒專輯獲全球音樂獎
    她介紹說:「林先生剛到美國有時差,為了增加一些我們可以在巡演中演奏的琵琶二重奏作品,他一到明州就開始創作。第二天的凌晨三點他譜寫了這首二重奏作品,所以專輯中的《行街四合》二重奏是我與恩師在美國的世界首演。」「另一首作品《春江花月夜》,是林先生為琵琶、古箏編配的二重奏,巡演時沒有古箏,我就用中阮代替古箏與林先生合作,這一琵琶與中阮版本前所未有。
  • 10大琵琶名曲,如歌似泣~
    《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傳統琵琶大套文曲,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此曲曲譜最早見於《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是李芳園將華秋萍《琵琶譜》浙江派西板四十九曲中的五首獨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顏回》、《傍妝檯》、《訴怨》加以綜合而成一曲,稱為《塞上曲》。
  • 琵琶演奏家趙聰:追求創新是對自我的升華
    被譽為「民樂之王」的琵琶有著「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風雅琴聲。在琵琶演奏家趙聰的手中,這古老的樂器更如同擁有了「魔法」,融合交響樂、搖滾、電子等不同的音樂風格,讓年輕人和「歪果仁」通過眼前這把「豎起來的吉他」,也能享受中國當代的新古典音樂。
  • 琵琶大師劉德海仙逝,大師千古!
    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一代宗師劉德海於2020年4月11日14時25分在北京仙逝! 劉德海教授為我國琵琶藝術事業作出卓越貢獻、受到全國和世界人們的熱愛和歡迎。民樂界損失了一代宗師級的人物,令人悲痛萬分。我們沉痛哀悼劉德海教授仙逝,願大師一路走好!
  • 花月琵琶.
    在水之濱,琵琶是柔情的江南女子;在黃沙大漠,琵琶便化身颯爽的俠客,彈一曲琵琶如月下舞劍,招招肅殺,鏗鏗有力。猶記得初次聽琵琶演奏便是《十面埋伏》,曲調轉換猶如利劍,轉軸撥弦,落地之音如一列列將士。金戈鐵馬,戰鼓隆隆,劍氣肅肅,人聲馬鳴風蕭蕭,聲聲都是沙場的驚天動地。一曲終了,好似看了一番真實的戰場廝殺。楚漢爭霸的盛大歷史,項王的末路悲歌,都在這一曲之中盡現。
  • 曹月琵琶獨奏專輯在德國隆重上市
    曹月在德國出版的CD專輯封面專輯的盤面封底:與德國漢堡節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曹月教授在演奏中近日,德國柏林克羅茲貝格唱片公司(Kreuzberg Records )隆重推出了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曹月教授的《琵琶與交響音樂的對話——曹月個人音樂會
  • 琵琶泰鬥湯良興:一曲《十面埋伏》震驚美國人,72歲沒房子想繼續...
    他出生於江南絲竹世家,早年成名,曾與已故琵琶大師劉德海並稱「北劉南湯」。但因赴美旅居十餘年,後又在中國臺灣生活了二十年,許多人對他知之甚少,更添神秘感。如今,他回到上海,回到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徐匯區天平街道。一身紅色長衫,雙鬢雪白,他操起琴在《梧桐·名家匯》彈奏一曲《憶故人》,往昔的故事重上心頭。
  • 隋唐的琵琶藝術
    ,還成為一種最常見的獨奏樂器,發展出直接用手彈奏的技巧。唐元稹《連昌宮詞》中「賀老琵琶定場屋」一句,就描寫出著名琵琶手賀懷智彈奏時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的場面。隋唐時期琵琶名家輩出,在宮廷民間受到廣泛歡迎。一、隋唐琵琶的形制據唐杜佑《通典》中記載,隋唐琵琶的形制有三種:阮鹹、曲項琵琶、五弦琵琶。阮鹹,又名「秦琵琶」,因魏晉著名文人阮鹹善彈此器,太常少卿元行衝斷定「此阮鹹所造」,在考古發現中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 《海青拿天鵝》:中國最早的琵琶武曲背後,有著怎樣的文化內蘊
    在琵琶之外,此曲後來還出現了二胡 、三弦 、古箏等多種演奏方式,但以琵琶獨奏的形式最為著名。元代楊允孚有詩云:"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這首詩中所描述的天鵝避海青,就是海青圖騰在音樂發展中的具體思維體現。
  • 公告|首屆「臺灣風格」優秀琵琶新作品徵集活動入圍作曲家名單
    在經過由臺北琵琶雅集與回聲當代樂團組成的聯合評審團隊的兩輪嚴格評選後,共選出了10部優秀的琵琶作品。  首屆「臺灣風格」優秀琵琶新作品徵集活動  入圍優秀作品  劉曉曉(中央音樂學院)--琵琶獨奏  《雲遊》  張光一(中央音樂學院)--琵琶獨奏  《高山篝火》  蘇子麟(中央音樂學院)--琵琶獨奏  《印象臺灣》
  • 20日19:30丨弦歌雅韻—吳玉霞琵琶名曲音樂會(內含電子節目單)
    中國當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吳玉霞,將攜手朱劍平等多位國內優秀民樂演奏家,以獨奏、重奏等多種形式,演繹十多首琵琶的經典樂曲及當代優秀新創作品,如《妙音天舞》、《春江花月夜》、《弦歌》、《龍船》等,展現當代琵琶藝術的超高水準和獨特魅力。本場演出將上演其中一首曲目是:《春秋》,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琵琶協奏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