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郭劍烽)記者從寶山區獲悉,區文旅局在「四史」主題教育中探索新模式,依託旅行社、社會公益組織、國家金牌導遊上海聯合工作室等市場主體和社會資源的力量,以需求為導向,將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豐潤旅遊內涵和底蘊,打造講得出故事、悟得到情懷、觸得到靈魂的「四史」研學旅遊產品。通過「四史」的研學遊,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本色打牢黨員幹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
解放上海戰役的第一槍在哪裡打響?江南造船廠是如何在戰爭中被保全的?中國軍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巷戰「上海戰役」為什麼會叫做「瓷器店裡捉老鼠」?上海最早的大學城在哪裡?從亞洲第一大郵輪港寄一封紅色家書,聽國家金牌導遊講述中國故事,支部黨員們在遊學中來一場「四史」知識競賽,線上線下互動引導學思踐悟,為團隊遊客定製個性化研學遊形式……
圖說:上海解放紀念館。寶山區文旅局供圖(下同)
面向遊客推出的「四史」主題教育旅遊線路,充分體現時代特徵、寶山特色、文旅特點,以「築夢、初心、振興、文復」四個主題,串聯寶山文博場館、文創園區、公園景區,通過連點成線,以「旅遊+研學」的方式,把40年的改革開放史置於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大背景中學習,把70年的新中國史置於近百年黨的奮鬥歷程中學習,把百年黨史置於500年的社會主義發展史中學習,在浸入式尋訪中深度發現寶山的歷史故事、典型人物,感悟蘊藏的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汲取開拓前進的強大勇氣和力量。
築夢之旅:在浪花澎湃中學「四史」
寶山濱江國際郵輪之城的建設是在紅色精神引領下改革創新發展的實踐成果。這條旅遊線路展示了從打響解放戰爭「第一槍」到打造亞洲的郵輪「第一港」、近現代中國從落後困難走向文明自強的奮鬥歷程。
上海解放紀念館真實再現了70年前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設上海的光榮歲月,讓人們直觀感受解放事業的厚重歷史和上海解放戰役的磅礴偉力。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激勵華夏子孫「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
圖說:淞滬抗戰紀念館。
二十世紀初葉,上海的大學大多集中在吳淞鎮與炮臺灣地區,上海近代最早的大學城就在寶山。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成為世界名片,是寶山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敢於突破、勇於創新的重要成果。吳淞炮臺灣國家溼地公園不僅是吳淞口百年滄桑巨變的縮影,也是寶山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創新發展的典型範例。
圖說:溯園。
初心之旅: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學「四史」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國家戰略。寶山的羅涇鄉村旅遊是在紅色精神引領下牢記使命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特色成果。
這條旅遊線路從侵華日軍羅涇大燒殺遇難同胞紀念地出發,將羅涇的紅色文化、鄉土文化融入鄉村旅遊,在回顧歷史、致敬先烈之時,為鄉村蝶變汲取更多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在美麗鄉村塘灣賞母親花,感悟中華傳統慈孝文化,在鄉情鄉愁中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使鄉村振興的步伐走得更加堅定有力。
圖說:長江河口科技館。
振興之旅:在探尋工業記憶中學「四史」
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寶山歷史上是傳統的工業基地,改革開放以來,在紅色精神引領下,老廠房、老堆場在鳳凰涅槃中生動詮釋了鼎故革新、勇於創新的改革開放精神。這條旅遊線路正是展示了後工業時代最美的風景,美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半島1919文創園原來是吳淞大中華紗廠,這裡有中共地下黨組織在吳淞領導產業工人開展革命鬥爭的故事,也折射出近代紡織工業的興衰更迭。
中成智谷曾是歷經半個世紀風雲的中成倉庫,園內一段淞滬鐵路的鐵軌,見證了上海開埠後的榮辱興衰。三鄰橋體育文化園、上海玻璃博物館、智慧灣科創園等商旅文新地標,在寶山經濟社會發展中不斷湧現,彰顯了實幹家、建設者們只爭朝夕、敢為人先、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
圖說:南京路上好八連事跡展覽館。
文復之旅:在文化藝術滋養中學「四史」
鑑古知今,學史明智。中華民族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這條旅遊線路體現了紅色精神引領下中華優秀文化更加熠熠生輝。
上海市陶行知紀念館全面解讀了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重視德育的優秀品質。上海木文化博物館引導一種尊木愛木、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民間藝術的展示與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推廣,蘊含著民間樸實的情致與智慧。龍現代藝術中心充滿江南氣質,致力於國畫、書法、陶瓷、油畫、紫砂、玉雕、篆刻、雕塑等民族國粹藝術傳承。
圖說:陶行知紀念館。
據悉,這一系列「四史」主題教育旅遊線路將於6月16日起推向旅遊市場,團隊遊客可通過「寶旅中心」微信號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