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是2006年張前執導的一部電視劇,這個劇最近在B站很火,火出圈來主要還是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和左小青飾演的芮小丹說的幾段極為出彩的臺詞:
該劇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並受託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藉由對音樂的共同熱愛和製備音箱的契機,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戀愛關係。
其實《天道》的改編也好,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也好,都對宗教有著極大的關照。《遙遠的救世主》有別於其它財經小說最顯著的特點在精神理念。
其一,無相觀。小說主人公丁元英的智高在無相,「以佛的無相觀照人世的有相,故是實相,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受丁元英的感染,芮小月、肖亞文也具有了一定的預見能力,兵法上講,勝易勝而己,知道會贏才打這一仗。在眾生顛倒,故難見實相時,丁元英不受世俗制約,遊戲紅塵,隨意出入。
襯託手法的大量運用實現了無相觀。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女主人公芮小丹漂亮、聰慧、善良、高貴,小說中對她絕佳的才貌不單是通過描寫手法表現出來,主要還是通過有較高雄性文化而認定女人難養的丁元英從排斥到接受,再到尊重,最後是尊
敬的巨大轉變襯託出來的。同樣,丁元英的「神」也是靠芮小丹、韓楚風、肖亞文、歐陽雪、葉曉明等眾多人的陪襯和林雨峰、劉冰等人的反襯而表現出來的。不僅人物是這樣,場面、情形也無一不是通過襯託手法在進行描述:有格律詩公司與樂聖公司實力反襯,幾種不同音響效果的相互襯託,甚至王廟村生態條件的惡劣和農民勞動的艱辛都極少使用直接描述,而是借意想不到的低成本而襯託出來的。
其二,有界文化屬性決定論。金剛經說:凡所有相,都乏虛妄。但人既來到有界
(色界),就有有界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文化屬性決定論,強勢的文化才能生存。林雨峰高於葉曉明,葉曉明又高於那些農戶,這是個金字塔結構。而丁元英呢?則「高」得不在有界,看似沒有位置,這就大大超出了一般財經小說中人物的商戰理念,用小說的話說則是不止是扒拉銅板,還扒拉靈魂。
語言的考究與藝術化,是文化屬性決定論在小說中得以貫穿始終的敘事技巧。當代中國,在社會加速發展衝擊下,人們對文學作品的語言要求都有所感悟,有些希望回歸人性角度,有的希望帶點學術意識更多的人,甚者得到哲學思辨的啟迪。小說敘事從容,節奏穩健,張弛有序,進退自如, 樸實的文字,幾乎沒有一句敷言,更沒有太多浮華,少了僵硬的因素,背後卻是力透紙背的思考和探索看似在用心的遣詞造句, 卻偏偏又帶著順其自然的風格,十分融洽; 而且不同人物的語言都符合其身份性格, 恰到好處。雖然不是特別形象,但字字珠璣、句句精闢,發人深省,以致改編的電視劇《天道》也不得不在語言上原文照搬,就是描寫心理活動的語言也得通過人物獨白方式一一展示,離開了小說中的語言就根本無法表現出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豆豆的小說,但是,喜歡的人總會為之深深震撼。
其三,文化自覺觀念。受文化屬性的決定,人物得以自明。如何救贖?佛不渡人,自性自渡。小說中的丁元英並非替人冒險的救世主,他有普渡眾生的心腸,但並不掌握別人的命運,他在人們不知所措、無可奈何的時候,指點迷津,告訴一些好主意,最後改變命運還是要靠自己,小說中「 殺富濟貧」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是丁元英出了個好主意好策劃,但最為本質的,還是人們為改變自己命運,創造美好生活的艱苦奮鬥精神。小說中的葉曉明、馮世傑和劉冰三人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丁元英這位高人指點上,結果這些井底的人一旦領悟不到,扒著井沿看了一眼後最終還是掉下去了,劉冰最後還患上精神絕症。丁元英的對手林雨峰也是個聰明人,可也搞不明白這種唯物史觀,他不明白自己是怎樣被看似軟弱無能的農民們打敗的。致死也沒明白「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的道理。這種思想理性不僅僅是成為書中人物命運必然的邏輯規律,而且更震憾讀者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