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違約潮下的我國信用評級的困境與出路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意見領袖丨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

信用評級是金融市場的重要部分,行業本身規模不大,但關聯了廣大的金融市場,廣泛地涉及到金融市場各個板塊及其產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信用評級服務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設施,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公平、公正、誠信,其初衷是揭示受評對象違約風險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風險服務,為投資者提供公正、客觀的信息,以優化投資選擇,確保投資的安全性,取得可靠收益,從而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

2020年11月10日,隨著中部「AAA」級某國企債券實質性違約(之前10月23日另一支AAA級東北國企債券違約),多種相關債券在二級市場上遭遇拋售,一眾債券基金增值受創,市場流動性生變,整個信用債市場巨震,部分弱國企債的投資者重新對持債估值。信用評級服務在本次過程中也承受著重壓,飽受爭議。

國內信用評級行業市場真實情況為:大概30億的市場規模,信用評級分析師不到1000人,很多信用評級分析師的工作經驗不超過三年。目前是不僅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構建專業的信用評級理論框架,而且需要多方合力(業界、監管、技術)採取行動來完善和推進信用評級更加符合國情,保證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專家觀點

東方金誠原董事長羅光先生——中國評級的困境與出路  主要是我國評級標準體系不夠科學,區分度不足;其次由於政策在先,實踐在後,國內信用評級長期形成了監管評級或者是形式評級的特徵。針對目前行業的現狀,即:(1)市場不認同;(2)監管不放心;(3)行業無出路,羅光先生也提出了三種方向:(1)改革目前中國的信用評級體系,重新制定評級標準,重新定義可投資的級別,形成對評級機構有指導性和約束性的國家評級準則;(2)改良。通過現有評級機構的評級標準向優化的方向上走,自我完善;(3)由滿足市場需求的草根信用評級機構顛覆,逐漸獲得市場認同。

騰訊金融科技資產管理部首席固定收益研究員趙浩博士  從買方債券投資的角度對目前的債市進行了分析,這次的幾起違約事件對市場衝擊巨大的原因,是在企業經營的基本面並沒有惡化,且市場預判好轉的情況下,突然發生違約,這給債市風險分析提出了一個挑戰。

上海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信用研究中心主任潘文淵女士  信用評級的有效性如何,實際上和該評級機構跟市場的貼合度密切相關,一些新興的信用評級研發公司,例如YY評級,未來還是會給信用評級市場帶來活力。

新加坡CriAT公司聯合創始人和執行長繆維民博士  曾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風險管理研究所和國際知名信用風險專家段錦泉教授一起工作多年,做了「買方信用分析的發展促進健康的信用評級生態」的報告,認為中國的買方信用服務(類似於穆迪分析)非常單薄,尚處於初級階段。發展買方信用服務,能有效提升市場參與者的整體專業能力,更好地增進中國信用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內信用評級機構生存不易,過分的指責其實於事無補。目前對於信用評級行業是一個困境,但是不破不立,目前國內信用評級處於金融領域的下遊,而在歐美處於整個金融的核心領域,所以未來信用評級行業會不斷完善,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原遠東資信評級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餘哲博士  信用評級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基礎設施,自2008年之後受到了很多質疑,但是直到今天,整個行業的改變還是不大。未來信用評級的發展方向很可能是傳統評級和新興的草根信用評級機構的一個相互合力,用時間換空間的方法來推動信用評級的創新和發展。餘博士目前嘗試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改進信用評級的分析技術,用傳統的財務數據模型和市場行為模型進行交叉驗證,來作為整體的風險預警。

中國工業和應用數學學會(CSIAM)金融數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袁先智教授  建議應用基於金融科技全息畫像方法,建立國際通用的中國企業主體和債券的信用評級體系,考慮到兩個新維度——欺詐和生態風險,並對當下的債市情況進行了量化分析。過去20年金融信用評級在中國的實踐,作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我們需要重塑基於國際通用和接受的適合中國國情的信用評級體系,並給出了一個稱為咖啡館(「CAFE」)的先知通信用評級體系,可覆蓋8000多家公司主體和債項信用評級。

中銀國際證券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洪浩博士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政府信用問題在這一次違約潮中凸顯,如何對政府信用進行監管是未來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問題。未來中國信用市場需要重新定義和完善,之後才能確定具體的評級標準體系。

北京智速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子田博士  結合債券投資實務,認為債券風險提示工具的迫切性,它能減少的損失甚至在一個具體的案例中就可以超過整個信用評級行業的(30億)收入規模。

相關焦點

  • 高評級3A債券緣何頻現違約?債市亟待擠信用評級的「水分」
    與此同時,此輪信用債違約潮也使得評級機構迎來「信任危機」,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再被提及。對此,監管層正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日前央行就提出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強化市場紀律,推動我國評級技術的進步、提高評級質量,提升信用等級區分度,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
  • 「看緊」債市「看門人」 央行將加強信用評級行業監管
    12月13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央行近日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認真總結了近年來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情況和有關問題,交流借鑑國際評級機構業務開展的經驗,研究討論了進一步規範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措施。
  • 32隻AAA級債券違約 債市評級為何頻頻「失守」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經觀頭條 | 評級業十字路口:32隻「AAA」級債券違約,佔歷史總規模近70%!債市評級「守門人」為何頻頻「失守」?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鄭一真 「不再相信評級了!」在席捲信用債市場一個多月的違約風暴中,債市投資人口中屢屢發出這樣的感嘆。2020年以來,AAA評級債券的違約數量明顯激增。自2014年債市首例違約開始,6年間共46隻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A的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其中僅今年以來就有32隻,佔比近70%。
  • 招商基金馬龍:債市違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現象
    近期,債市信用風險再度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隨著違約主體不斷擴散,未來的債券投資應該怎麼做?連續兩屆榮獲「固定收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的招商基金,持續牢牢守住信用風險底線。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監馬龍表示,債市違約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現象,信用債有違約現象才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前提,打破剛兌也是未來的趨勢。
  • 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債市將迎重新定價
    不斷湧現AAA評級國企違約的現象,不僅揭開了債市評級虛高的蓋子,也動搖了國企信用信仰。12月13日,央行發文稱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關係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但目前評級存在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 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 債市將迎重新定價
    不斷湧現AAA評級國企違約的現象,不僅揭開了債市評級虛高的蓋子,也動搖了國企信用信仰。12月13日,央行發文稱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關係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但目前評級存在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 潛望丨永煤、華晨衝擊波後續:超千億信用債取消發行,債市將迎重新...
    不斷湧現AAA評級國企違約的現象,不僅揭開了債市評級虛高的蓋子,也動搖了國企信用信仰。12月13日,央行發文稱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關係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但目前評級存在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 債市「統一」再下一城!三部委聯合發文,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披標準明確
    債市制度建設正在加快統一步伐。12月28日,央行、發改委、證監會聯合發布《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下稱「《辦法》」)。《辦法》旨在規範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近年來,在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框架下,人民銀行、發改委、證監會共同推出了統一市場規則的一系列舉措,包括完善統一的市場化、法治化違約債券處置機制,建立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機制,實現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信用評級互認和統一的市場化評價體系
  • ...違約對信用市場的衝擊、後續化解與情緒修復——信用策略半月談
    1)2016年3-5月央企、國企信用風險集中爆發,市場對低等級和過剩行業的信用風險擔憂抬升,信用利差持續走闊;2)2018年3-6月民企違約潮對信用債市場也造成極大衝擊,該階段信用風險尤其是民企風險的爆發源於16年8月以來持續緊信用環境的衝擊;3)本輪華晨和永煤違約對市場影響如此巨大,除屬於高等級(評級虛高)的國企外,還存在「逃廢債」嫌疑,引發了市場對地方國企及區域風險傳導的擔憂
  • 下半年違約進一步加劇:民企違約改善 大國企爆雷蔓延
    但由於疫情過後地方財政吃緊帶來協調能力和兜底意願下降,部分積弊已久的大型囯企開始岀現違約,所以總違約金額反而有所上升,尤其集中在下半年。其預計,在未來信用收縮的總體背景下,違約爆雷現象或將持續。另據了解,自2015年天威集團違約打破國企剛兌,國企違約事件零星發生,違約率仍然處於低位,企業違約原因具有特異性,歷史上對市場的衝擊較為有限,市場對於國企違約預期較低。而近期華晨、永煤、紫光等事件集中爆發,引起了投資機構的擔憂。接二連三的「AAA」評級的國企、校企的債券意外違約,挑破債市投資者們的國企「剛兌信仰」。
  • 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上半年債市違約邊際放緩 關注疫情衝擊下...
    中國為應對疫情的衝擊,實施了一系列的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寬貨幣、寬信用』的信用環境和直達實體經濟的融資政策,使債券市場融資規模快速增長。」7月14日,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在由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與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共同舉辦的以「疫情全球蔓延下的中國信用展望」為主題的2020年信用展望研討會上表示。
  • 信用利差走闊但違約未蔓延 國際機構這樣看中國信用市場
    原標題:信用利差走闊但違約未蔓延,國際機構當前這樣看中國信用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近兩周,國企違約事件相繼出現後,投資人高度關注,債市再次經歷信用風險引發的利率債拋售風險。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會議,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
  • 成龍集團又發債券違約,到底誰在打破債市「剛兌」信仰?
    據了解,「17成龍03」主承銷商為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評級機構為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東方金城公告表示,於11月2日,對成龍建設公司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將「17成龍01」、「17成龍O3」、「18成龍01」和「19成龍01」債項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BB,並移出評級觀察名單。
  • 驚魂違約債:"11蒙奈倫"違約獲上交所關注
    但在違約發生後,如何健全規範化、法制化的信用風險處置機制,做好信用風險事件的處置工作,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隨即擺在債市參與各方的面前。  如今,債券信用風險事件已不鮮見。但「11蒙奈倫」債券的一紙違約公告,仍給投資者,尤其是不少專業「垃圾債買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  剛性兌付「魔咒」被打破,是中國債券市場的必修課。
  • 金融委發聲穩債市後首日:國債期貨全線飄紅,多隻信用債反彈
    國務院金融委周末發聲「維穩」後,此前因被風險事件籠罩而清淡的債市情緒有修復趨勢。11月23日,國債期貨全線收漲,多隻此前連續下挫的信用債也明顯反彈。 兩周前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永煤集團違約債券「20永煤SCP003」,其兌付事宜也有了新進展。
  • 加強評級機構自身建設 發揮好信用評級看門人作用
    近年來,國內一系列信用債違約事件,反映出我國評級行業存在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強化信用評級行業監管,有助於推動行業良性競爭,引導行業逐步轉向注重評級質量,提升評級技術和信用區分度,為投資人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促進評級行業健康發展。
  • 央行工作會議定調債市改革方向:2021年制定債市發展規劃,完善統一...
    健全多渠道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推動完善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框架,加大對債券市場逃廢債、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剛剛過去的一年,信用債違約事件在債券市場攪風攪雨,給債市帶來強烈震動,市場對於債市全面統一改革的呼聲再起。有數據顯示,包括永城煤電在內,去年有67家主體的189隻債券出現違約,涉及金額1661.86億元。
  • 「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
  • 債市改革是時候了!劉煜輝稱梳理直融間融市場是大方向
    央行近日發文表示,明年將深化債券市場改革,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夯實信用基礎,嚴肅市場紀律,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或許,若干年回頭來看,今年大量AAA評級的國企信用債剛兌打破,國企信仰的迷失,是對我國債市改革的一次大促進,是協調統一兩個債券市場的大契機。
  • 央行工作會議定調債市改革方向:2021年制定債市發展規劃 完善統一...
    健全多渠道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推動完善債券市場統一執法框架,加大對債券市場逃廢債、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剛剛過去的一年,信用債違約事件在債券市場攪風攪雨,給債市帶來強烈震動,市場對於債市全面統一改革的呼聲再起。  有數據顯示,包括永城煤電在內,去年有67家主體的189隻債券出現違約,涉及金額1661.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