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在19~20賽季拿到了他們首個英超冠軍,除了克洛普被捧為了安菲爾德的功勳,很多人注意到了紅軍的成功模式——球探體系。這種通過大數據抓取一些效率很高,但是身價不是很高的球員,與傳統的球探不一樣,薩拉赫以及馬內等利物浦拿到大耳朵杯以及世俱杯冠軍的核心球員,都是通過這種先進的球探模式引進的球員,而且他們來到安菲爾德的轉會費真的不高,無論怎麼看都是克洛普「賺了」。可能有不少人誤以為這種球探體系是渣叔獨創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北京時間8月20日凌晨,在紅軍奪取英超首冠的紀錄片預告中,就揭曉了答案。
該專題開篇就講到了利物浦引以為豪的球探模式,實際上來源於溫格對博格坎普等人的數據分析。儘管這是紅軍的奪冠紀錄片,不過他們花費了一些篇幅談到「教師」通過數據分析球員能力的方式,還是很尊重「原著」。老球迷們應該知曉,溫格對精細的數據分析,促成了代表性質的伯樂式慧眼——無論是20萬就能買到的的圖雷,還是離開阿森納時身價翻了幾十倍的阿內爾卡,都是「教授」在精密大數據分析下弄到的「便宜貨」,這就是利物浦球探模式的起源。稍微不同的是,紅軍高層請到了一些數據分析專家協助克洛普以及其他球探,而溫格獨立並且快速完成了這種分析。
之後溫格的「代表作」就是花200萬引進範佩西以及350萬弄來維埃拉,這些球員都成為了槍手一個時代的中流砥柱。更不要說1000萬買來的亨利,雖然在90年代末期也算是高價了,不過他對於阿森納的貢獻相信早就超過了他當時身價的幾十倍。當然還有「一分沒要」的法布雷加斯,都印證了「教授」在這種數據分析模式,來披沙揀金獲得出色的球員,並且將他們培養成才。不過起源都是在於溫格對博格坎普等人的數據分析——據冰王子回憶,任何一場比賽過後隔天早上,溫格就像發了瘋一樣需要閱讀大量的數據表格,就和一位金融學教授一模一樣。
在博格坎普球員生涯處於下滑期的時候,他總是被提前換下,同時也免不了向溫格抱怨:「我難道配不上打滿全場嗎?」然後教授就會拿統計數據來說話,這不是在網上或者某個足球雜誌上摘抄的,而是溫格自己解析出來的作品。「丹尼斯你看到了嗎?65分鐘過後你的跑動就開始減少了,你仍舊很努力,不過你現在的身體狀況決定了你只能跑動這些距離,還有你的速度也下降了六個百分點。「當溫格把這些數據展示在高傲冰王子眼前的時候,博格坎普心服口服:「所以說,阿爾塞納(溫格)就是足球領域的教授。」
這就是利物浦球探體系的起源,那麼他們引以為豪在哪裡呢?並不僅僅在於紅軍依靠這種體系拿到了多個冠軍,這種成功模式是來源於溫格,所以大家聽到早些年阿森納挑選球員的方式,或者是決定首發陣容的手段有些耳熟——這不就是現在利物浦的引援模式嗎?當然紅軍的數據分析組還是有提升的。溫格在分析博格坎普等人的時候,局限於個人,而克洛普他們還增加了一項這位球員對於球隊的支撐作用,以及他上場後的團隊在進攻防守上的效率變動。「教授」對於冰王子的分析是一個典型,另外一個典型就是他對馬克萊萊的技術分析。
儘管這位「鐵腰」沒有阿森納的效力經歷,不過他作為防守球員的典型,值得溫格進行統計——相信不少老球迷都清楚,「馬克萊萊位置」就代表著傳統後腰,這個大眾化的位置竟然以一個球星的名字來命名,就說明了這位法國前球星多麼具有典型作用。當馬克萊萊站在頭角後,第一個想要他的豪門是哪一家?不是後來得到他的皇馬或者切爾西,正是溫格領銜的槍手。「教授」早在96年就重點關注了法國後衛,當然那個時候的後者還在南特,技術粗糙得令人髮指。很像克洛普引進之前的薩拉赫與馬內。溫格就是從數據上,分析出了馬克萊萊的前途,從他在所有比賽平均數據來看,普通球員都是在開始持球或希望接球的時候才進入狀態,而馬克萊萊是從比賽開始的一剎那就活躍。「教授」從大數據上分析出了球員隱藏的閃光點,也是利物浦球探模式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