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共和國立國之戰。這場戰鬥中,對陣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彼時,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中國則剛剛從泥淖中走出來,積貧積弱。除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磨練以外,志願軍在各個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美軍。然而,正如彭德懷進軍朝鮮之前所言,任何人敢欺負中國的鄰居,中國人民都絕不同意。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日,二十多萬志願軍戰士開赴朝鮮,保家衛國。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通過慘痛代價,最終一次又一次擊敗了美軍和南朝鮮偽軍。第二次戰役後期,西線和東線已經有一些部隊抵擋不住,節節敗退了。同時,後勤薄弱,缺乏制空,成為了志願軍繞不過去的弱點。麥克阿瑟被杜魯門撤掉之後,新上任的美軍遠東總司令李奇微,開始慎重對待這場戰爭,他一改之前麥克阿瑟冒進的打法,意圖通過陣地戰消耗志願軍有生力量,同時通過大量空襲對志願軍後方形成摧枯拉朽之勢。第二次戰役結束後,雖然志願軍在明面上取得了暫時勝利,但早已身處險境。
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三十一日,僅僅六天時間,李奇微就在朝鮮臨津江以南布置了一條號稱東方馬奇諾的防線。這條防線,西起臨津江和江華郡交界處,向東,沿著臨津江,依次穿過漣川郡、鐵原郡和平康郡,東西綿延79公裡。南朝鮮第一軍第一師,是該軍中堅力量,擁有全套美軍裝備,經歷過美軍標準化訓練,這支部隊曾經在志願軍進入朝鮮後的第一戰,被部署在平壤以北,被志願軍打敗過。這一次,他們依然作為前線主力,被部署在臨津江南岸江邊。
為了構建起這條防線,李奇微下了很大功夫。他將南朝鮮第一軍三萬餘人在臨津江以南展開,在江邊安放了幾萬枚地雷,同時安放了大量障礙物,防止志願軍機動部隊快速推進。在臨津江南岸的大片樹林之中,安置了數千名重機槍手,美軍從日本和本土運送來了大量重型火力,支援南朝鮮部隊。在南朝鮮第一軍身後四十公裡處,美軍又布置了四個炮兵團,共計火炮85門,其中重型火炮30門。同時,為了優化後勤補給,美軍專門在南朝鮮軍後方修整了道路,布置了兩百多輛重型卡車,用來在開戰後運送物資、糧食以及傷員。美軍甚至在後方臨時搭建了一個戰地醫院中心,試圖通過不斷補充兵員,確保臨津江防線牢不可破。
在漣川郡以西的臨津江入海口,以東的鐵原郡和平康郡,美軍同樣布置了大量防禦部隊。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奇微將美國第八集團軍和第十軍安插在臨津江後方的交通要道,如果前線抵擋不住,後方美軍立即頂住缺口。其實李奇微當時的戰略方向是正確的,堅強無比的志願軍戰士雖然能用生命換取勝利,但他們畢竟是人,無論如何都有極限。如果李奇微能穩穩守住臨津江一線,對志願軍確實不利。但是他千算萬算,就是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距離他幾百公裡之外,正在平壤以東志願軍司令部下達指令的那位將軍,到底和自己是不是處在一個重量級。
四十年代,彭德懷指揮部隊,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靠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和日本人作戰。四十年代,李奇微剛從陸軍軍事學院畢業三年。在陸軍參謀部當了兩年參謀,才第一次接掌空降師,這時候,他還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彭德懷是一口黃沙一口風,無數次虎口拔牙,出生入死,從底層靠著硬實力,一步一個腳印打到將軍的鐵血戰士,李奇微是穿著絲絨軍裝,吃著牛排意面,偶爾還能在某個上流社會人士經常出入的餐廳來上一杯學院將軍——不是說學院派不行,但真得看看對手是誰。
面對李奇微的死守不戰,彭德懷心知肚明,如果和美軍打陣地戰,志願軍將會難以為繼,如果強行突圍,即便成功,傷亡也會無法想像。「這些孩子太苦了」,彭德懷思忖著,「自打進入朝鮮,不,自打他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沒有過上過一秒鐘正常人的生活。他們受盡了苦和痛,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再讓他們做出無畏的犧牲了。」彭德懷痛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度過眼前這道難關。經過深思熟慮,彭德懷不得不無奈地搬出當年成吉思汗的作戰方法。
宋嘉定八年,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帝(成吉思汗)進至懷來,及金行省完顏綱、元帥高琪戰,敗之,追至北口。金兵保居庸。是秋,分兵三道:命皇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為右軍,循太行而南。皇弟哈撒兒及斡陳那顏、拙赤、薄剎為左軍,遵海而東。帝與皇子拖雷為中軍,帝至中都,三道兵還,合屯大口。是歲,河北郡縣盡拔。——《元史·本紀第一》
成吉思汗於嘉定八年南下時,金朝部隊死守居庸,成吉思汗當即放棄強攻,而是利用蒙古軍隊擅長機動的優勢,東西向大幅度大範圍穿插迂迴,找到切入點後迅速從敵軍兩冊長驅直入,深入縱深,對敵軍形成合圍之勢,最終圍點打援直到瓦解敵軍。成吉思汗使用這套戰術,很快便從居庸以西找到突破口,完全放棄居庸,直接將大軍分成三路,右路由朮赤等率領,左路由哈撒兒等率領,並和託雷親自率領中軍。三路齊頭並進,如潮水般勢不可擋,很快攻下大片城池。蒙古西徵後,基本都是遵循著這套戰術,在俄羅斯大草原上馳騁。
彭德懷效仿成吉思汗,在十二月三十日下達進攻命令。他命三十八軍主打中路,三十九軍主打左路,四十軍主攻右路,同時命令四十二軍時刻準備支援左路。一旦打開豁口,全軍急行軍南下,不要與敵軍陷入陣地戰。因為這一指導思想,這次戰役一開始發生了幾件頗為有趣的事,一些志願軍由於行軍速度過快,沿途遇見了敵軍,不但不與之接戰,反而加速行軍,或者繞過敵軍,目標只有一個,直搗美軍司令部:漢城。結果,原本李奇微以為能和志願軍打一場陣地戰,以雪麥克阿瑟之恥,誰知,志願軍僅僅用了1個小時,就突破了李奇微費盡心思、精心布防的東方馬奇諾防線,僅僅用了3天,就佔領了漢城。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三十八軍率先進入漢城,取得了第三次戰役的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