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自卑膽小的孩子,小時候都聽過這句話,但願你沒說過!

2020-12-22 親子派

英國作家毛姆說過:

「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

因此,大人們往往對自尊、面子看得非常重。可是,我們卻時常忽略了小孩子的自尊心,總覺得他們年齡小,壓根不懂什麼叫自尊。

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晨媽想起來之前看到的一個視頻:一名5歲的小朋友在家上網課時,因為被老師說長胖了,委屈的掛斷了視頻,哭了起來。

在悲傷過後,還一個人默默的做起了運動……

可見,孩子的自尊心在幼兒園甚至更早,就有了初步的建立。

1/

保護兒童的自尊心,萬分重要

如果把人比作房子,那麼自尊就是地基。

有的房子看上去豪華氣派,但如果它的地基不穩,某一天坍塌了,那就是毀滅性的災難。而有的房子,雖然看上去平平無奇,甚至隱沒於市井之中,但是地基很穩,那麼這棟房子將會很堅固,且永遠不會倒下。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搭好地基,教會孩子自尊自愛。

反觀那些沒有自尊心的孩子呢,在生活中會輕易向別人低頭,久而久之形成討好型人格。

上星期晨媽去朋友家玩,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但是朋友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卻發生了這樣一幕:

孩子剛回家,看到電視開著,便放下書包,盯著看了一會。沒過半分鐘,爸爸恰好也到家了。

一到家,看著孩子在看電視,他便朝孩子喊道:

「作業寫完了嗎?就知道在這看電視!難怪每天寫作業寫到那麼晚!」

我本以為孩子會向爸爸解釋,電視只是恰巧開著,自己才看了一眼。但是接下來,孩子的話,讓我十分心疼。

他立馬討好似的對爸爸說:

「爸爸,我錯了,你別生氣!我以後再也不看電視了,我會好好學習的。」

連自己的父母都需要討好的孩子,活得該有多麼累。

還有一種孩子,不會討好,但是一犯錯,就會立刻說「對不起」,說完之後,繼續我行我素,一點記性也不長。

這也是沒有培養好自尊心的一種表現,對於這類孩子來說,父母的責罵只是左耳進右耳出,聽的越多,越起不了作用。

除此之外,自尊心低下的孩子,也會出現不自信、膽小懦弱等表現。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晨媽建議,要想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下面三句話,父母千萬別對孩子說。

2/

「你怎麼這麼笨,這都不會做!」

晨媽覺得,這句話可以算是最傷孩子心的一句話了。更扎心的是,很多父母習慣當眾這樣批評孩子。

《少年說》中一位小女孩的哭訴讓晨媽印象深刻。

女孩覺得母親不分場合,地點,隨時對自己進行指責。媽媽反問她:「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都重要。」

媽媽們可以想一想自己在孩子這個歲數的時候,如果父母當眾批評了自己,罵自己笨,那會是何種心情呢?

是不是當場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對於父母的批評教育一點也聽不進去,甚至想反抗呢?

所以,媽媽們試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就算犯了錯,我們也可以關上門來,慢慢談。切勿因為自己的面子,重傷了孩子。

3/

「不行!聽我的,媽媽不會害你!」

要說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全心全意為孩子著想的人,那晨媽是百分之百贊同的。但媽媽們如果因為這個,就對孩子所有的想法說:「不!」,那就本末倒置了。

要想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首先就要給他足夠的尊重。

當然,孩子的想法受很多條件的制約,和父母的想法有衝突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多走彎路。

碰到這種情況,我建議父母們先表揚一下孩子,鼓勵他在生活中多提出自己的想法。

之後詳細的詢問孩子:

「為什麼會這麼想,有哪幾點理由?」

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比如明天計劃去哪裡玩這類問題,不妨就按照孩子的想法做。

如果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事,那也要跟孩子說清楚不能這麼做的原因,讓孩子知道,你這麼做是有理由的,並不是完全的否定他。

總而言之,要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來看,因為孩子也總有長大,需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

4/

「一看你將來就沒多大出息,以後指望不上你!」

這種「三歲看八十」一類的話,晨媽統稱為「亂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後天環境的影響。而影響最深的,就是「社會評價」和「心理暗示」兩方面。

在這裡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

國外有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女孩,天生長得一般。但是家人和朋友為了鼓勵她,天天在她耳邊吹「彩虹屁」,誇她長得美麗。

之後的每一天,女孩照鏡子都覺得自己更美麗了一些,心裡也默默對自己說:「其實,你很漂亮」。

後來,她自信心大漲,也真的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這個故事就是教育學上著名的「翁格瑪麗」效應。

在被表彰和嘉獎的情況下,受表揚者自然會不斷地追求進步,以更快地適應工作需要;而未受表揚者也會被給予心理暗示,只要你努力,機會肯定會降臨。

所以,孩子的未來不僅僅是看現在,我們的話語對他們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些「三歲看八十」的老套說辭,媽媽們可以適時拋棄了哦。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大人們都深知自尊心的重要性。對於已經有自己思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尊心同樣需要被保護。

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到「嘴下留情」,別讓語言變成一把鋒利的刀,刺傷了孩子的心。

你覺得生活中還有哪些話會傷害到孩子,歡迎在下方留言,與媽媽們一起交流經驗哦~

相關焦點

  • 長大後自卑怯懦的娃,小時候大多聽過3句話,比打罵更令孩子難受
    語言帶給孩子的壓力,遠比你想的要嚴重長大後自卑怯懦的娃,小時候大多聽過3句話,比打罵更令孩子難受:第一句:"聽我的,爸媽還會害你不成"相信很多人都是在這句話或者"我都是為你好"等類似的話語中成長起來的,也有很多溫暖的雞湯告訴我們
  • 長大後自卑的孩子,小時候常聽父母說這3句話,父母再生氣也別說
    正在這時,姐夫也回來了,看到女兒正在看電視,就生氣地說:「還看電視,每天讓你做7套卷子,你做完了嗎?」我本以為她會反抗一下,沒想到她居然說:「爸爸,別生氣,我這就去寫卷子,再也不看電視了。」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我心裡非常難過。
  • 孩子小時候有過這3種經歷,會留下心理陰影,長大後性格變得自卑
    「醫生,其實的這樣是因為小時候我爸媽他們經常否定我,哪怕的考試考了99分,他們也只會指責我為什麼丟掉那一分,而不是誇獎我考了99分。不管我怎麼做,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朵朵和自己的心理醫生說。心理醫生在聽了朵朵的話之後,說道:「唉,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否定,忽視,威脅這各種方法,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 孩子不夠勇敢怎麼辦?家長要避免這三個誤區,防止孩子變得膽小
    文/糯媽育兒經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是一個勇敢自信的人,如果孩子畏首畏尾或者比較膽小,家長就會擔心孩子長大之後不夠自信或者無法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感受,導致孩子的成長道路出現偏差。一旦這樣吼罵教育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在這種不良心理暗示下變得消極、變得自卑,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從而形成缺愛、膽小的性格。2、溺愛教育與吼罵教育截然不同的是溺愛教育,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家人圍繞著一個小孩子轉,無論孩子有什麼不合理的要求都會滿足。
  • 小時候很乖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大多都有心理問題,這是怎麼了?
    前幾天同學聚會,無意間聽到了這麼一個消息:小時候那個兼優的班長,居然得了抑鬱症,每天都在鬧自殺,生活一團亂,不但一無所成,而且整天抑鬱寡歡,這讓她的父母無比苦惱。我們聽了之後,也無比震驚:她小時候可是我們父母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可是非常優秀的。
  • 這五句「口頭禪」,但願你都沒說過
    最近幾年我們身邊患抑鬱症的人數越來越多,不論是壓力過大的上班族/學生,或者產後的媽媽等都可能會遭受抑鬱症的困擾。當出現抑鬱症時,你的生活往往都是灰暗的,看不到任何光芒,而這類人群也會有一些共同特徵,尤其是這幾句「口頭禪」,經常會掛在嘴邊。輕度抑鬱症的人,有哪些特徵?
  • 家庭教育:孩子膽小、自卑、討好他人、不會社交,怎麼辦?
    「女兒三歲半,喜歡討好別人,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其他小朋友,可之後她自己又很難受,還會哭,對自己特沒自信。怎樣讓孩子不再這麼討好別人,而是有一個健康的社交?」你孩子有這些「社交障礙」嗎?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每個人需要做的都是和過去的自己比,而不是和別人比,只有父母的認同,才會讓孩子有自信。大家會發現,很多成人在人際交往中很自卑、不自信、討好,這些最初可能只是一種在原生家庭裡的生存策略,卻慢慢成了習慣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在他長大後影響著他在交友、戀愛、職業上的發展。
  • 陳哲遠曝小時候就長得很帥,但是很自卑,原因九成爸媽都中招了!
    我們常形容女孩子外貌變化快,常用的一個詞就是女大十八變,其實這話同樣適用在男生身上,有些人小時候看起來很帥很漂亮,但是長大後就不是那回事了,相反有些人小時候看起來極不起眼,但是長大後卻是個讓人後悔莫及的美人帥哥胚!比如彭于晏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 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
    如果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一、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自卑的表現1、遇到困難時總說該怎麼辦有一類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面對困難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喜歡說:我該怎麼辦,或是這怎麼辦這樣的話。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就是在尋求別人的幫助,他是希望別人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 「別對你孩子太小氣」,專家:孩子會自卑終身,長大想翻身都難
    案例我的一個朋友經常向我提起她的小時候,她家裡兄弟姐妹4個,那時候她想要買一條自己喜歡的小裙子,但是父母一年只給買一條裙子,其他剩下的都是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因為家裡孩子多,父母需要節省一些,所以她每年都在等著新一年的到來,這樣自己就可以買一件新衣服了。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比如:班級進行大掃除時,他們總喜歡搗亂,但老師出現後,他們就假裝賣力幹活; 為了能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玩具,經常會說謊; 在火車站上,為了買兒童票,量身高的時候腿彎曲著…… 這樣的孩子看起來非常「聰明」,但這都屬於小聰明。
  • 孩子自卑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培養自信心,搞清原因方法才奏效!
    前不久,有位家長朋友找我尋求幫助:自己家孩子平時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上課也不主動回答老師問題,在學校沉默寡言,而且朋友也很少,做什麼事情都生怕做錯,給人感覺就是自卑、膽小、很不自信。作為父母也嘗試著平時多去鼓勵他,但總感覺沒什麼效果,干著急,問我怎麼辦?
  • 毀掉孩子自信的三句話:父母別不在乎,兒童心靈比你想像中更敏感
    因此,在孩子犯錯或失落時,父母該仔細斟酌一下自己的言語,有3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否則很容易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各位家長們要注意,兒童的心理強度不比成年人門,他們的心靈比你想像中的要更加敏感與脆弱。
  • 這7種類型父母,很容易養出膽小、自卑、懦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家長們一定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而忽略了教育方法,這會在無形中會左右孩子的性格與品行。我們發現,有7種類型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往往具有自卑、膽小、缺乏安全感又懦弱的特點,這些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格外吃虧,進入社會後也容易被人欺負。來看看你中槍沒!
  • 有我在你不用長大,你的他有沒有對你說過這樣的話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有這樣的幾個階段,那就是,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成熟期、中年期、老年期,這幾個階段,哈哈,現在看小編文章的估計就是後面那幾個時期了吧,而我們的女生同志們,無論你是處在哪個時期,從記事起,一直到現在,有沒有人對你們說過那句話呢。那就是「有我在你不用長大」!
  • 心理學家:長大自卑的孩子,童年往往有過3種經歷,你娃有嗎
    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對他將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兒時他人以及這個世界給孩子怎樣的體驗和評價,就是孩子的第一體驗。都說幸福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時期孩子心理上的創傷,可能很長時間,甚至長大成人都無法釋懷。
  • 孩子小時候有這3句口頭禪,長大後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視
    「打死你……」很難想像,這些話都是從一個小孩子的口中說出,而在實際生活中,類似的話語還有很多。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也在想:這還是從前乖巧可愛的萌寶嗎?怎麼活生生變成「小惡魔」了;孩子的這些話到底是模仿誰說的?一定要幫他糾正過來,長大了可還行!
  • 有過這3種經歷的孩子,會形成心理創傷,長大後自卑、軟弱
    小時候的經歷也許你已經不能歷歷在目,但是它並不見的就憑空消失,它只是進入了你的潛意識,成為了「操控」你的另一種隱形力量,讓你有某種特定的情緒,有某種特定的選擇傾向而已。比如,有過下面這3種經歷的人,就會形成心理創傷,長大後自卑、軟弱:1、被父母有意無意的「拋棄」的經歷從現實層面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是不會有「拋棄」孩子這一說的,本文是一種心理學的表述,是指父母在物理空間上離開孩子之後對孩子造成的心理感受。
  • 自卑的人往往成長中有三種經歷,中一個都是重傷,長大後很難治癒
    婧婧說:「那些在充滿愛和幸福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這一輩子都模仿不來的。」這種刻在骨子裡的自卑跟她形影不離。其實,每個人的心理問題和性格缺陷都和成長經歷脫不開關係。2、原生家庭不幸福父母感情不合、父母離婚、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或者父母一方存在家暴、出軌、酗酒等行為都是不幸福家庭的樣子,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普遍內心自卑、缺愛,尤其是對比幸福的同學,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落差感,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們又無力改變這種家況,只能壓抑自己,久而久之變得內向、孤僻寡言。
  • 孩子長大後不自信,源於父母的這幾種性格,很多人都不知道
    要培養一個孩子不容易,要培養一個出色的,自信的孩子更加的不容易。其實有時候性格上有出現自卑,懦弱或者是畏手畏腳的,跟自己的父母性格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這幾類父母,看看你中招沒有。脾氣暴躁愛發火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