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著大徹大悟之感,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2021-01-08 塵世曉書僮

唐朝那些偉大的詩人,他們都有一個別稱,例如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白居易是「詩魔」等等,這些名稱也是非常的形象,把這些詩人的作品,以及他們的性格概括的非常的傳神,而且這些詩人對於唐詩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如果沒有這些詩人,那不可想像唐詩會是怎樣,也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詩人,我們這些後才有幸讀到眾多經典名篇。

其實除了上面所介紹的這些詩人之外,還有一位詩人也是應當要大書特書,那他就是劉禹錫,個人是非常的喜歡劉禹錫,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身上的那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動不已;用一句當代的話來說,他就是打不死的小強。他在生活中無論經歷了怎樣的困境,他都是能夠笑著去面對,這一點太重要了,尤其是在當下這樣的社會裡,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無數的壓力,所以去讀一讀劉禹錫的詩,以及了解一些他的生平,對於自己一定是會有幫助。

那劉禹錫的詩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他的這首《烏衣巷》,更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詩人寫得很是悽美,也非常的深刻,通篇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這也正是詩人經歷多了,無論是面對歷史,還是現實的生活,他都是能夠從容去面對,所以在這首詩中,他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不僅對仗工整,同時用詞也是極為講究,詩人猶如是在訴說一件過往的事情,向讀者娓娓道來,而且寫得極為深刻,讓我們從這首詩中,不僅僅是感受到唐詩的抒情,同時更多的還是感受到了世間所有的繁華歸於平靜後的那種從容,詩人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完全是以一種非常的簡練而又直白的手法,把這首詩描繪的淋漓盡致。

劉禹錫在現實的生活中,他也是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打擊,由於他早年間捲入了當時的政治鬥爭,加入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改革派,並且致力於改革,可是他們這群年輕人的改革,最終是以失敗告終,而且還得罪了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憲宗,也正是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劉禹錫開始被貶,先是被貶到湖南,隨後又是嶺南,最後是四川等地,所以他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

烏衣巷原本是東晉時期王導和謝安家族聚集地,但是到了唐朝之後,這兩大家族早已是沒有了往日的榮光,那詩人也正是借用這樣的一個歷史典故,從而也告訴那些當時的當權者,無論你們現在有多麼的風光,總有一天也是會歸於平靜,那看看這烏衣巷就知道了,所以他在這首詩的開篇便是用了一種極為平淡的口吻來描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在這兩句中詩人是交代了烏衣巷的位置,以及周圍的環境,寫得很是悽美。

最後兩句劉禹錫更是直入主題,表面看是在嘆息,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諷刺,表達了自己對於朝廷的痛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前的王謝兩大家族要多風光有多風光,可是現在這個地方住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且那燕子也都飛到了這些平民百姓的屋簷下。詩人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看似在懷古,他內心還是在諷刺。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也是他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很是深刻,也非常的傷感,當然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詩人還是在這首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所以才會讓人覺得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相關焦點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韋莊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那韋莊的一些經典的作品,也是充滿了一種悲痛之感,特別是他在遊歷了江南,來到金陵參觀了六朝古都之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為此信手拈來間,也是寫下了一首經典的名篇《臺城》,這首詩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通篇描寫得極為傷感,也很是悽美,把六朝古都的繁華,以及過後的落幕,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令人讚嘆不已,而這樣的作品,其實也是最不容錯過,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劉禹錫不可不讀的一首詩,寫盡人世的繁華和滄桑,引人深思
    烏衣巷位於南京秦淮河畔,是古代最負盛名的一條巷子。關於它的名字由來,有三種說法。第三:東晉時期最鼎盛的兩個家族王氏和謝氏的宅第就建於此處,兩族的子弟為了顯示身份的尊貴,常著烏衣,便有了「烏衣巷」之稱。第一種說法曾被記載於《六朝事跡編類》中,第二種說法有歷史依據,而更為後世所接受的是第三種說法。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若不是有著滿腹才學,誰又能說出這樣自負的詩句?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之所以被叫做詩豪,是因為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泰然處之,無論被貶何處,總在找到安慰自己的樂趣。劉禹錫一生坎坷,被貶巴蜀23年,終於回到京都,他沒有滿腔憤懣,卻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經典。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六言絕句,通篇充滿了哲理,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晚年的劉禹錫雖然回到東都洛陽,可是一切再不復從前,許多的好朋友都已經不在了,這個時期他遇到了白居易,兩個人同病相憐,所以這一時期他們兩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白居易寫過很多詩給劉禹錫,而他也同樣回贈了對方,例如大家最為熟悉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裡面寫得很傷感,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頸聯兩句寫得極為深刻:沉舟側畔千帆過,
  • 這是一首唐詩裡的名篇,短短28字,寫盡王朝興衰的必然
    自古金陵多繁華,紅樓夢就是假託金陵敘事,生出幾多愛情故事。金陵是六朝古都,脂粉飄香,歷史底蘊深厚,曾經的金戈鐵馬,都匆匆灰飛煙滅。只留下那些文士筆墨在歷史的煙雲中,袖帶生風,寫盡繁華。劉禹錫也曾寫過一些和金陵有關的詩句,其中有一首唐詩中的經典,被永遠鐫刻在秦淮河畔,烏衣巷口。2018年第一次遊秦淮河,緩步至烏衣巷,抬頭所見便是毛主席書寫的這首劉禹錫的《烏衣巷》。書法被鐫刻於墨色理石上,筆法輕靈俊秀,引得眾人圍觀讚嘆。
  • 每天一首古詩詞:《西塞山懷古》劉禹錫
    劉禹錫的這首詩,寓深刻的思想於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蹟,其實並非如此,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佔據一方、但終於覆滅的統治者,這正是對重新抬頭的割據勢力的迎頭一擊。當然,「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劉禹錫《金陵五題·臺城》),這個六朝覆滅的教訓,對於當時驕侈腐敗的唐王朝來說,也是一面很好的鏡子。
  • 劉禹錫最現實的一首詩,全文不帶一個悲字,卻道出物是人非的悲涼
    只剩下無盡的哀悼過往,這種悲涼之感本應無法言語,而劉禹錫卻將此種嘆惋付諸於詩中,準確地傳達了人們心中的那份悲涼之感。劉禹錫,有著「詩豪」之稱中唐著名詩人。以其傑出的才華,在宋代名聲大噪,與柳宗元、韋應物、白居易等人都有很深的交情,並且共同創作。劉禹錫從小就接受儒家文化的薰陶,由於父輩和祖輩在江南為官,所以劉禹錫兒時並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
  • 劉禹錫的這首詩充滿了無限哲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其實縱觀唐朝眾多的詩人中,劉禹錫也是最為特立獨行的一位,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散文作品,同樣的也是一絕,僅僅是一篇《陋室銘》,便是足以令他傲視群雄。應當說劉禹錫在唐朝詩人中的地位,到現在是有些被低估了,他完全可以媲美李白和杜甫。
  • 劉禹錫最感人的一首愛情詩,但是很多人理解錯了,你讀對了沒有?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也是感人肺腑,尤其是他的愛情詩,每一首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但是在他眾多的愛情詩中,有一首比較特別,那就是這首《柳枝詞》,可能很多人誤以為這首詩是在描寫自己的愛情經歷,其實並非如此,這首詩是改寫了白居易的《板橋路》,所以說並不是劉禹錫的愛情,而是白居易的愛情經歷,經過他這麼一改,卻讓這首詩成為了新的經典。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各個時期均不乏知名詩人,以王勃、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了盛唐更不用多說,李白、杜甫遙遙領先,白居易、王維等人緊隨其次。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平生不懂孤獨,才懂孤獨,便已深入骨髓
    可是當我再次讀到他的《獨坐敬亭山》才明白,即使灑脫飄逸的仙人也有孤獨落寞之時。全詩如下:因為這首詩小時候我們都學過,但當時的老師解讀時,並未著重於「孤獨」這個字眼,況且以小學生的年紀,是無法體會李白那種歷盡千帆後的孤獨。李白與宣州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狂放,傲視詩壇,卻對一人推崇備至,那就是南朝著名山水詩人,曾做過宣州太守的謝朓。正如清朝的王世貞所言「青蓮才筆九州橫,一生低首謝宣城。」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組詞,學生時代人人必背,27字寫盡江南溫柔繁華
    白居易年輕的時候,曾經三次到過江南,對於江南的景色可謂是戀戀不忘,記憶非常之深刻,才有了這一組詞,記憶中好像了解過《憶江南》詞共有三首,但是也一直沒有關心過後兩首,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 劉禹錫經典的歌曲是愛情詩,每一句話都打動人心,寫下動人的愛情
    他是劉禹錫,單詞mengde,和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也被稱為詩人「,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有趣,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並且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裡面每一句都感人肺腑,特別是他後期的作品情感細膩,寫得極為感人,尤其是這首《竹枝詞二首·其一
  • 讀一首詩劉禹錫《烏衣巷》,燕子不管人世換,千年興亡總不知
    ——唐代:劉禹錫《烏衣巷》這首《烏衣巷》詩,是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首。所謂懷古,就是到一處古蹟,看著目前的樣子,追想那裡古往今來的廢興成毀,以及其間出現的和發生的,與那裡有關的人物和事跡,並感慨今昔變遷,世事無常。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四川民歌很有特色,儘管看似粗獷,但是情感細膩,劉禹錫非常喜歡四川的民歌,所以他把民歌結合到詩歌裡,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而他的組詩,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那麼在這組詩中,有一首可謂是弦技之作,也就是其中最後一首,通篇寫得很有趣,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 劉禹錫討厭酒席氣氛,寫下一首唐詩,無心插柳卻成就一個經典成語
    這個成語出自一首唐詩,而且和一次酒席有關。唐代大詩人李紳,也就是那個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人,他一直仰慕劉禹錫的詩名,在劉禹錫被貶在外20多年回到長安城之後,盛情邀請他到家中做客。與此同時,他還特別安排了很多歌女在宴會上唱歌跳舞,用琵琶演唱當時的教坊名曲《杜韋娘》。這樣的酒席看起來就非常熱鬧,燈紅柳綠,美酒佳人,輕歌曼舞。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最著名八首詩,句句經典,值得收藏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首劉禹錫的《陋室銘》,短短81個字,卻以超高的水平寫出了陋室之高潔,為後人所喜歡,傳唱久遠。劉禹錫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哲學家,他是河南洛陽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小官僚,父親曾在江南做官,劉禹錫也在江南度過了他的少年時期。他很小就展現出非常聰明的天賦,在做詩方面非常的有靈性。後來中進士及第,與柳宗元、韓愈都在御史臺任職。
  • 劉禹錫一首小詩,簡單的二十八個字,最後一句廣為流傳!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於河南鄭州滎陽,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傳遞進取精神,激勵了無數人
    人生總會有跌宕起伏,失意之事在所難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似容易,實則很難。但是人生能在經歷過坎坷之後,還能笑看風雲,怎能說不是一種幸福呢?既然如此,我們更需要在困難中不斷的蛻變與完善,只有堅定目標,始終努力,才能在風雨過後擁有晴朗的天空。唐代詩人劉禹錫曾經遭遇貶謫數十年,人生的大好年華就這樣浪費掉了,沒有為國家效力,沒有實現自己的抱負,始終被小人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