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年約翰不得不垂頭喪氣地在屈服和法國入侵中左右抉擇

2021-01-13 閣樓小花貓

歡迎來到閣樓小花貓。約翰國王自失去諾曼第後就開始實施一系列宏偉計劃,準備在歐洲大陸上爭取同盟,殺菲力國王一個回馬槍,德意志國王奧託四世、土魯斯伯爵和佛蘭德斯伯爵都站在了他一邊。但他與教會的交惡卻無形中推動法蘭西國王和教皇結成了更強大的聯盟。

到1213年,約翰不得不垂頭喪氣地在屈服和法國入侵中左右抉擇。他知道,法國一旦入侵英格蘭,將在軍事和精神上得到英諾森三世的全力支持。鑑於國內形勢仍不安穩,約翰被迫在這種威脅面前選擇了屈服,英諾森很高興地看到己方取得了勝利。

不過,約翰也不是全然無計可施。他靈機一動,想出了堪稱政治傑作的一招,企圖反敗為勝。如果不能成功,他就不得不徹底俯首聽命;如果俯首聽命,他將肯定後悔;如果後悔,對他來說必將抱恨終生。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打破仇敵們的包圍圈。

他要做的,就是向英諾森三世教皇展示世俗權力的誘惑。他知道,教皇陛下對這種誘惑是無法抵擋的。他提出讓英格蘭成為教皇的領地,並尊教皇為自己的封建領主。英諾森視約翰提出的條件為增加自己世俗尊嚴的象徵,於是寬恕了悔過的英格蘭國王,並將他和他的英格蘭王國置於自己的特殊護佑之下。教皇從約翰手裡接過英格蘭王權,隨後又以領主授予臣屬的方式交還給他,並賜給他祝福。

約翰憑藉此舉扭轉了不利局面,一躍成了教廷的寵兒。法王菲力·奧古斯都花費了巨大代價招募軍隊,正準備以十字軍的名義入侵英格蘭,但教廷的突然轉變讓他感到自己被宗教盟友出賣了。他很憤怒,不想就這麼放棄覬覦已久而且唾手可得的獵物。

貴族們也在這個轉變中一無所獲,因而滿腹積怨,怒氣衝衝。甚至連英格蘭教會內部也出現了明顯的分歧。英格蘭主教團認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服從於羅馬教廷的領導,但這種服從帶來的收益遠遜於他們付出的虔誠和所需的利益,而且也與他們受到過的傳統教育大相逕庭。

服從於至高無上的教皇本是一項神聖的義務,但這種服從也許會被過度解讀。教皇選中的史蒂芬·蘭頓既是虔誠的教士,也是正直的英格蘭人。他預見到,羅馬方面會對給予英格蘭教會的保護權加以隨心所欲的利用,義大利候選人將佔據英格蘭教會中的所有聖職。於是,蘭頓立即成為教皇的反對派。曾幾何時,約翰國王在多佛謀劃這一切時仍戰戰兢兢。現在計劃已成功,敵人們已陷入混亂,他到了可以放聲大笑的時候了。

約翰和英諾森在新聯盟下共進退,心懷不滿的貴族也在史蒂芬·蘭頓領導下聚集在一起。與法王的戰爭仍在繼續,約翰國王不斷籌集錢糧、招募兵馬,英格蘭貴族們為此憤憤不已。1214年,約翰率領的一支英格蘭遠徵軍在普瓦提埃吃了敗仗。與此同時,他的侄子、薩克森的奧託與索爾茲伯裡伯爵統帥的軍隊在法國北部的布紋被法王擊敗。

被約翰寄予極大希望的歐陸聯盟在一日之間被這場戰役摧毀,他在英格蘭國內的敵人又看到了機會。他們制定了計劃,試圖限制被擊敗的專制國王的權力,並公開發出威脅,如果條件不被接受,他們將起兵反叛。假如任由他們折騰,他們所追求的事業可能最終會因相互之間的怨恨、敵對以及自私的要求自然瓦解。但急於實現公正和平的大主教蘭頓此時站出來,對他們施加了適度的影響。蘭頓的話很管用,就連身為教皇臣屬的約翰也不敢公開無視。

相關焦點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無地王約翰是英格蘭歷史上的重要國王,他的父親亨利二世徵服了法國的一半地區,使半個法國成為英國的領地。但他在位時期卻將英國在法的封地輸給法王腓力二世。那麼約翰是如何將半個法國輸給腓力二世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王室內鬥
  • 越戰結束後,越南為什麼入侵柬埔寨?
    大家都知道,越南打了30年的戰爭,才趕跑了法國殖民者和美國侵略軍,實現國家的統一。連綿不斷的戰爭讓越南百業凋敝,民眾貧困至極,按說這個時候,越南最應該幹的事情就是安心發展生產,恢復國家經濟。但是越南卻在1975年越戰結束後,揮兵入侵自己的紅色鄰邦柬埔寨,令人費解不已。
  • 1215年英國國王約翰輸掉了和法國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第一次貴族戰爭
    1215年英國國王約翰輸掉了和法國國王菲利普二世的第一次貴族戰爭。面對巨額賠款,約翰試圖以增加稅收的方式補充款項。此舉遭到英國貴族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聯合起來為貴族本階級的利益與國王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終形成了這部只是為貴族自己爭取權利的文件—MAGNA CARTA《大憲章》。
  • 詹姆斯,威廉和約翰之間的法律糾紛,被稱為斷絕兄弟情義的訴訟
    百家原創作者:迎真說歷史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七個兄弟中,只有約翰一人最終在蘇格蘭定居。亞歷山大、喬治和吉迪恩總是在短暫停留後匆匆離去。亞歷山大位於格林納達島的「韋斯特哈爾」甘蔗種植園引發了他、威廉和約翰之間的法律糾紛。詹姆斯將這一事件稱為「斷絕兄弟情義的訴訟」。
  • 令法國蒙羞的僱傭兵之王,10年挑起150場政變,還成立了一個國家
    僱傭兵成立的第二年,他們就殺死了時任剛果(金)總理的盧蒙巴,並在1964重回剛果(金)對前總理的勢力進行清洗,不過很快,新總統被廢黜,被稱為「六傑」的六人在新任軍事獨裁的壓制下不得不暫避鋒芒,兩人退休,「六傑」六去其二,剩下的四人也逐漸離心,相繼分開,而德納爾堅持到1968年,最終還是選擇了撤走。
  • 印第安人中最為驍勇善戰的民族,也不得不屈服於美國殖民者的統治
    弗蘭克·班尼特·菲斯克於1883年出生於美國達科他地區的保留地。他的父親曾經當過兵,退伍後經營了一家牧場。【圖2】頭戴鷹羽冠的立巖蘇族勇士。費斯克從小在印第安保留地的拉科塔人之間長大,那裡的人們是蘇族的一支。他們從小生活在馬背上,驍勇善戰,以狩獵和勇士文化聞名於世。
  • 歷史上向越南朝貢的國家:神秘而原始的部落,曾成功反抗法國入侵
    1993年,越南文化信息部(現為旅遊體育文化部)將坡離威村定為國家歷史文化遺蹟。近年來,越南政府已開始逐步投資建造嘉萊族紀念設施。特別是在這個地方設立一個博物館,用來陳列嘉萊族的物品,如鑼、鼓。在隔壁修葺一座較小的高腳屋,用以紀念嘉萊族的首領火王,以及存放傳說中可以召喚風雨的「聖劍」。
  • 蘋果向法國屈服iPhone 12標配有線耳機不給就別想賣
    蘋果向法國屈服iPhone 12標配有線耳機不給就別想賣時間:2020-10-14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蘋果向法國屈服iPhone 12標配有線耳機不給就別想賣 蘋果以環保的名義取消了所有iPhone的充電器和耳機,但是消費者對於蘋果的這項操作卻並不買帳
  • 大憲章800周年:將「約翰王」關進籠子
    擴張中的「金雀花帝國」西歐的12世紀可以說是屬於金雀花王朝的世紀,在1190年左右,它與法蘭西的卡佩王朝幾乎平分了今天的法國版圖,在英吉利海峽對岸則佔據了整個英格蘭和威爾斯,並且還是第一個開始統治愛爾蘭的英國王朝。其統治從蘇格蘭邊境一直延伸至庇里牛斯山北麓,多種民族和文化共同擁戴一個坐鎮倫敦但說著法語的家族,組成一個強大但並不團結的英格蘭王國。
  • 聾啞父母和唱歌天賦極高的女兒,家庭和夢想的抉擇,高分法國電影
    法國電影作為相對小眾的外語片,偶爾會有那麼幾部黑馬會被更多人看到,比如《貝利葉一家》。 這部豆瓣8.5分的家庭喜劇,有近2萬人打出滿分。主題是家庭和夢想這樣的人生抉擇,卻由溫馨的日常填充。 引發思考的同時,不失溫暖。
  • 關於兩個約翰•施特勞斯的故事
    這位聞名遐邇的大師有著無數的崇拜者,其中有一位小男孩更是對大師站在臺上演奏和指揮時的姿態崇拜得五體投地。這個小男孩就是大師的兒子,名字也叫約翰•施特勞斯。每當父親練琴時,小約翰總是躲在一旁偷聽,他甚至在大人們不在家的時候也像他父親那樣,心裡想著他未來的觀眾,對著鏡子擺出優雅的風度和漂亮的拉琴姿勢。
  • 法國池塘遭狐尾藻入侵 志願者泛舟「翡翠河」清理
    法國池塘遭狐尾藻入侵 志願者泛舟「翡翠河」清理 (1/4) "← →"翻頁
  • 蔡英文三天內第三次喊話「絕不屈服」 被諷複讀機
    蔡英文自「臺巴斷交」後第三次喊話稱「絕不屈服」。(來源:臺灣「中央社」)海外網6月16日電 自巴拿馬13日宣布與臺當局「斷交」後,蔡英文今天(16日)第三次喊話稱,臺當局始終堅持臺灣「國家主權」立場,堅持到底,「絕不在壓力底下屈服」。
  • 二戰時期法國敗降後,英國在軍事力量上處於劣勢,外交上嚴重孤立
    11月27日,法國73艘艦艇全部壯烈地自沉海底,在維希政府成立之初,法屬殖民地的軍政官員出於等級從屬關係和服從事實上的政府的傳統,接受了該政府的領導。不久,有幾個法屬殖民地站到戴高樂「自由法國」一邊,其餘的在1942年後均為英、美爭取到盟國方面,法國政府雖然投降,但具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並沒有屈服。法共通過各種形式領導人民開展反對法西斯的鬥爭,在法國淪亡之際,一些愛國志士也起來反對法西斯和賣國賊。6月17日,堅決主張抵抗侵略、維護民族獨立的戴高樂將軍飛往倫敦,於6月18日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號召人民繼續鬥爭,光復故國。
  • 法國高盧人與帕克斯羅曼納
    在法國發現的最古老的人是直立人,他們生活在公元前950000年左右。很久以後,新石器時代(公元前4000-2500年)凱爾特部落開始在法國定居,公元前400年左右,他們被羅馬人稱為高盧人。高盧人是農民、鐵匠,也是可怕的戰士;390年,在他們的首領布雷諾斯的帶領下,高盧人圍困了羅馬城,並在收到羅馬城的大筆贖金後才撤退。羅馬逐步組織起來抵抗高盧人,公元前125年,羅馬人已經統治了南高盧。
  • 馬扎爾人入侵
    曾多次襲擾羅馬帝國的佩切涅格人 896年,當時的馬扎爾人領袖阿爾帕德領導部族從南俄草原遷徙至潘諾尼亞,駐紮於多瑙河中遊蒂薩河流域一帶。從阿爾帕德統治時期開始,馬扎爾人對歐洲發動一系列毀滅性的侵襲。898年(或899年)馬扎爾人入侵並洗劫了倫巴第(義大利);900年再度向義大利發動襲擊。
  • 鉤沉 德媒曝入侵波蘭:閃電戰顯猙獰 德軍高層大吃一驚
    從1939年秋起,大量傳單被拋到德國上空,上面寫到:「1917年在東線取勝——1918年回到困苦的家鄉——1939年再次在東線取勝——1940年呢?」沒什麼比這句話能更準確地表達大多數德國民眾的擔心了。因為,儘管對東方鄰國的戰役出人預料地快速取勝——但大多數德國成年人還記得22年前的形勢。當時沙俄這個東方的敵人被打敗,德軍佔領了中歐和東歐直至高加索的廣大地區。
  • 文化入侵全球,美國是如何做到的?連盟友加拿大韓國法國哭都無效
    面對日耳曼的語言消滅政策,《最後一課》體現了法國對自己語言的堅守和熱愛。而在美國文化入侵上,法國也表現得十分強烈。在反制美國文化入侵,尤其是在電影業上——法國號稱歐洲電影業「最可靠的碉堡」。一部長達上千集的連續劇《達拉斯》在法國各臺競相播放,屢演不衰。由此,法國一位電視評論家憤憤地說:「正是《達拉斯》扼殺了法國人的藝術創造力。」美國文化如此洶湧入侵,衝擊了法國的民族文化傳統,引起了法國社會各界的警覺,紛紛發出了「拯救民族性」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