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閣樓小花貓。約翰國王自失去諾曼第後就開始實施一系列宏偉計劃,準備在歐洲大陸上爭取同盟,殺菲力國王一個回馬槍,德意志國王奧託四世、土魯斯伯爵和佛蘭德斯伯爵都站在了他一邊。但他與教會的交惡卻無形中推動法蘭西國王和教皇結成了更強大的聯盟。
到1213年,約翰不得不垂頭喪氣地在屈服和法國入侵中左右抉擇。他知道,法國一旦入侵英格蘭,將在軍事和精神上得到英諾森三世的全力支持。鑑於國內形勢仍不安穩,約翰被迫在這種威脅面前選擇了屈服,英諾森很高興地看到己方取得了勝利。
不過,約翰也不是全然無計可施。他靈機一動,想出了堪稱政治傑作的一招,企圖反敗為勝。如果不能成功,他就不得不徹底俯首聽命;如果俯首聽命,他將肯定後悔;如果後悔,對他來說必將抱恨終生。所以,他要不惜一切代價打破仇敵們的包圍圈。
他要做的,就是向英諾森三世教皇展示世俗權力的誘惑。他知道,教皇陛下對這種誘惑是無法抵擋的。他提出讓英格蘭成為教皇的領地,並尊教皇為自己的封建領主。英諾森視約翰提出的條件為增加自己世俗尊嚴的象徵,於是寬恕了悔過的英格蘭國王,並將他和他的英格蘭王國置於自己的特殊護佑之下。教皇從約翰手裡接過英格蘭王權,隨後又以領主授予臣屬的方式交還給他,並賜給他祝福。
約翰憑藉此舉扭轉了不利局面,一躍成了教廷的寵兒。法王菲力·奧古斯都花費了巨大代價招募軍隊,正準備以十字軍的名義入侵英格蘭,但教廷的突然轉變讓他感到自己被宗教盟友出賣了。他很憤怒,不想就這麼放棄覬覦已久而且唾手可得的獵物。
貴族們也在這個轉變中一無所獲,因而滿腹積怨,怒氣衝衝。甚至連英格蘭教會內部也出現了明顯的分歧。英格蘭主教團認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服從於羅馬教廷的領導,但這種服從帶來的收益遠遜於他們付出的虔誠和所需的利益,而且也與他們受到過的傳統教育大相逕庭。
服從於至高無上的教皇本是一項神聖的義務,但這種服從也許會被過度解讀。教皇選中的史蒂芬·蘭頓既是虔誠的教士,也是正直的英格蘭人。他預見到,羅馬方面會對給予英格蘭教會的保護權加以隨心所欲的利用,義大利候選人將佔據英格蘭教會中的所有聖職。於是,蘭頓立即成為教皇的反對派。曾幾何時,約翰國王在多佛謀劃這一切時仍戰戰兢兢。現在計劃已成功,敵人們已陷入混亂,他到了可以放聲大笑的時候了。
約翰和英諾森在新聯盟下共進退,心懷不滿的貴族也在史蒂芬·蘭頓領導下聚集在一起。與法王的戰爭仍在繼續,約翰國王不斷籌集錢糧、招募兵馬,英格蘭貴族們為此憤憤不已。1214年,約翰率領的一支英格蘭遠徵軍在普瓦提埃吃了敗仗。與此同時,他的侄子、薩克森的奧託與索爾茲伯裡伯爵統帥的軍隊在法國北部的布紋被法王擊敗。
被約翰寄予極大希望的歐陸聯盟在一日之間被這場戰役摧毀,他在英格蘭國內的敵人又看到了機會。他們制定了計劃,試圖限制被擊敗的專制國王的權力,並公開發出威脅,如果條件不被接受,他們將起兵反叛。假如任由他們折騰,他們所追求的事業可能最終會因相互之間的怨恨、敵對以及自私的要求自然瓦解。但急於實現公正和平的大主教蘭頓此時站出來,對他們施加了適度的影響。蘭頓的話很管用,就連身為教皇臣屬的約翰也不敢公開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