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面肌痙攣患者多數是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但近年來年輕人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因此,要做好面肌痙攣的預防。在面肌痙攣發病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展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注意,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
早期面肌痙攣的症狀表現在,在開始時,面肌痙攣抽搐的程度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處長可灰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一次抽搐短則數秒,長至十餘分鐘,間歇期長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工作或學習,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病情嚴重的時候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發作,因此,對患者的傷害非常大。
面肌痙攣注意是一側發病,而且抽搐一側輕另一側輕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未見報導。少數病人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例可伴有同側頭痛、耳鳴。面肌痙攣初期為間歇性,逐漸頻繁,特別是在情緒緊張、疲勞等情況時面肌抽搐明顯。抽搐嚴重時可引起面部疼痛,影響視覺、言語和睡眠,症狀可有數天至數月的發作間期。
面肌痙攣注意從一側的面部肌肉發作性、節律性的不自主抽動。在臨床症狀方面,痙攣多從一側下眼瞼開始,以後逐漸擴散至面部、甚至頸部肌肉,因此,越早的治療好對面肌痙攣越有好處。
事實確實如此,面神經是支配面部肌肉運動的主要神經,科學研究表明,面肌痙攣正是因為面神經出了問題。在面神經的根部,血管、神經走形關係複雜,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由於血管的老化、硬化,甚至發生走形異常,可能對面神經產生壓迫,使面神經產生脫髓鞘病變,而異常放電,信號傳導異常,從而造成面部肌肉的異常跳動。
所以治療面肌痙攣的根本辦法就是設法解除這種異常的血管神經壓迫。民航總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團隊開展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這個手術就是在顯微鏡下找到面神經根部,仔細探查血管神經的解剖關係,推離壓迫面神經的血管,並以墊片隔離,解除壓迫,從而治好面肌痙攣。
有的患者問面肌痙攣的手術要多久才能全部恢復?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微創手術,術後面部抽搐症狀可消失,恢復健康。當然有極少的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延遲治癒的情況,不過這部分患者一般在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也會完全不跳,抽搐消失,恢復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