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古代的「乳娘」,其實總會給人造成一種,古代人生孩子都是請乳娘餵養的錯覺。
乳娘即今時今日所說的奶媽、奶娘,那麼古人真的都是請奶娘的嗎?
完全不是,甚至可以說,現代人請奶媽的現象,要遠比古代人繁榮,因為我們所看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貴族史觀偏多,才會有這樣的錯覺。古代絕大多數平民及農民家庭,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養,自己喂。
生產力不足的時代,沒有母乳而飲導致先天不足的孩子一薅一大把,也是悽慘得很。
而對於古代的皇族、貴族、富民而言,請乳娘又才真的是在他們的圈子中形成一種風靡。
而且他們請奶娘,動機和現代人請奶娘的動機又是不一樣。也就是說,古人眼中乳娘的概念,和現代我們的「奶媽」的概念不一樣。
現在講究實用主義,請奶媽一般都是因為親媽沒奶水才,亦或者是親媽很忙沒空喂。
可是古代大戶人家請奶娘,那可真是原因又多又稀奇。
首先第一個很奇葩的理由,古代貴族認為孩子不能與親媽感情太過深厚。例如那種皇帝嫡長子,就不可以讓皇后親自餵養。為的啥?為了防止以後太子繼位後,而親媽又還在的情況下,外戚幹政,而往下的王族、貴族爭相模仿,動機都是一樣的,削弱女主人的地位。
其次,貴族家庭的男性首領會擁有較多的伴侶資源,一妻多妾。如此一來,一個皇宮、王族的後宮就肯定有爭寵現象。為了生了孩子後迅速回復原來的狀態,孩子的親娘也會主動要找奶娘餵養。
古代乳娘職業得以發展的市場基礎:女性附庸思想的加深。
在古代社會,其實是有一個專門的乳娘職業的群體。
例如一般貴族,他們往往都會在民間中尋找名聲好的乳娘給孩子餵養。而皇室的話,往往又是在皇族內部尋找。但不論是哪個階層,乳娘市場形成並且擴大是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
秦代鮮有記載,但在漢代起,皇族以及貴族對為孩子找乳娘一事記載頗多。實際上,乳娘群體的大規模出現,和社會安定,人們生活富足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漢代興起的主流精神思想,也對社會女性進行了一定的改造。
我國古代女性被強調三從四德。三從四德是後來才形成的體系匯總,但萌芽,自封建社會的穩定就已經大肆出現了。
為什麼說三從四德對乳娘職業的出現有推動作用?
就如上述的兩個原因來講,第一「為了避免兒子和生母過於親近,導致未來女方勢力做大」,第二「為了保持產後姿色,得以爭寵」,其實這兩個原因,也是隸屬於「三從四德」思想下的派生物。
尊夫避諱,討夫得寵。皇族後宮,貴族女性為了保有地位,就會去找乳娘完成這個重要的哺育過程。從而乳娘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當然,乳娘應聘哺育兒童,更不只是為錢,因為一般請得起乳娘的家庭都十分顯貴,除了財富,還可以為乳娘和這些世家建立一定的「弱親」關係。
對於乳娘來講,餵養孩子意味著她也需要在哺育期之內,也就意味著她也有孩子。這種犧牲是很大的,而且對乳娘本身的條件需求也很高,需要足夠供給至少兩個孩子乳量。當然啦,例如給皇子當奶娘,那麼這些奶娘的家世本來就是不弱的,她們也許同樣會給自己的孩子找奶娘。
在明代,有一個官方機構特別稀奇,名字就叫「奶子府」,這個奶子府起名簡單明了,讓人一眼就能知道這個部門是什麼職能的:
「東安門外稍北,有禮儀房,乃選養奶口以候內庭宣召之所。一曰奶子府,隸錦衣衞。
明代皇家有著明確的乳娘的選拔、召入制度。和以往時代較為隱秘不同,之所以明代會讓乳娘這個行業直接成熟到皇家都成立一個專業的組織,根源就是在於皇權的加強下,後宮的地位越來越受明天子忌憚。
這些乳娘地位並不低下,更高於一般的宮女,等同於後宮的宮女長官,但她們未必會屬於皇帝後宮的一部分,僅負責撫養皇子,皇族幼兒的工作。一旦某位奶娘餵養過的孩子將來成為皇帝,那麼這個奶娘的地位不可估量。例如明熹宗的奶娘。
而生下這些孩子的親娘,則是在避免母子關係過於親密的同時,又要把心思放在恢復姿色,繼續得到丈夫的寵愛上。這種思想看似勵志,但其實是把古代女性的地位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讓他們只能附庸男人而生存,而且不能與兒子過於親密這樣扭曲的價值觀竟成為常態。
古代醫療條件落後,產婦產後重病甚至死亡率高,乳娘是救星。
除了一些政治因素以外,古代人請奶娘其實也有正常的動機,那就是孩子的生母產後壓根就沒有奶水,需要找乳娘幫助。
在古代民間有沒有這種類型的乳娘呢?
是有的,但她們往往都是生產女性的好友,又或是某戶人家的親戚,她們分出奶水養育的,也是自己的後輩。而作為回報,常常都會買好豬肘子、雞鴨魚肉等等豐厚的食材送給乳娘,並不是一定是講錢,講報酬。
對於乳娘本身而言,餵養過的孩子其實也等於她的半個孩子了,這不僅僅是一份交易的關係,更是一種極具緣分的羈絆。
古代不管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產後產婦死亡的情況更是常有。因為醫療條件的落後,孩子真的會變成無奶之娘。這個原因之下,找乳娘哺育更是成為一種必然與必要,不摻雜複雜的動機,就光是一份生存與憐憫,對於孩子來講,沒有了生母的哺育,哺育他的乳娘其實就等同於半個母親。
因此,從單純的人性意義的角度來講,乳娘也是古代社會中重要的保有嬰兒存活率的角色。母乳不僅能讓嬰兒生存下去,更意味著嬰兒未來的身體成長,一旦失去母乳則會先天不足,導致後天短壽。
如果不是皇族、貴族世家,那麼這種利益性造成的關係隔閡也不會存在。在古代的故事中,反而主角是民間的乳娘才更令人為之感動。但一旦是皇族貴族世家,乳娘的動機首先就好不到哪裡去,好像明熹宗十餘歲登基,十分重視自己的乳娘客印月,最後導致客印月奢靡且不加以收斂:
「侍從之盛,遠過聖駕,燈炬簇擁,熒然白晝,衣服鮮華,儼若神仙。」
所以不同階層的人,他們的乳娘的哺乳動機也都不一樣,或者說,或許當年餵養孩子的時候是真心的,但是越華貴的階級更容易腐蝕人心,令這種赤誠變質。
乳娘的奇葩用處:供給成人做補品。
最後,再來講講古代乳娘職業中較為不正常的一面。
那就是也有的乳娘,她們並非是哺育嬰兒,而是把自己的乳水作為補品供給給一些富貴人家,一些以人乳為養生品的需求者。
例如漢文帝時期的丞相張蒼,他是出了名的長命,但他的長壽也是另闢蹊徑,讓人直呼開創了意想不到:
「蒼之免相後,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蒼百餘歲而卒。
牙齒都掉光的張蒼,卻要像個像嬰兒一樣要喝人乳,而且據司馬遷記載,為張蒼供奶的乳娘達到上百個之多,這放在後世都是駭人聽聞的,而且還只是供給他一個人。除了張蒼以外,人乳這種補品在後世十分出名。
例如當年李世民抄了侯君集的家,找出兩個驚為天人的美女,她們兩個就自首,之所以這麼漂亮是因為不吃飯,天天喝人乳。這說明了飲人乳養生雖然讓大多數難以接受,但是對於一小部分人而言,其實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啦,這種類型的奶娘自然就不是什麼很自豪的事情了。於情於理,這類型的奶娘其實都有些功利性,宋代文人就曾拿著寇準之乳母與張蒼的乳娘做過對比,評論後者為性淫不堪,畢竟餵養者不是小孩,而是一個有成熟心智的成年人。
而且實際上在漫長的歷史中,還有人娶了自己的乳娘,例如還是那個明朝神奇的少年,明熹宗朱由校。他就娶了客印月作為後宮。可雖然看著自古以來皇帝娶奶娘的事情寥寥無幾,但實際上,在所謂禮法和道德束縛較為鬆動的民間富貴人家,這種情況是數不勝數。
哎,這數千年來一如既往白花花的乳水,竟然又藏著說之不盡的各色人性,百色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