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乳娘是個什麼概念,為什麼媽媽不親自撫養?

2021-01-12 李石家的事

一說到古代的「乳娘」,其實總會給人造成一種,古代人生孩子都是請乳娘餵養的錯覺。

乳娘即今時今日所說的奶媽、奶娘,那麼古人真的都是請奶娘的嗎?

完全不是,甚至可以說,現代人請奶媽的現象,要遠比古代人繁榮,因為我們所看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貴族史觀偏多,才會有這樣的錯覺。古代絕大多數平民及農民家庭,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養,自己喂。

生產力不足的時代,沒有母乳而飲導致先天不足的孩子一薅一大把,也是悽慘得很。

而對於古代的皇族、貴族、富民而言,請乳娘又才真的是在他們的圈子中形成一種風靡。

而且他們請奶娘,動機和現代人請奶娘的動機又是不一樣。也就是說,古人眼中乳娘的概念,和現代我們的「奶媽」的概念不一樣。

現在講究實用主義,請奶媽一般都是因為親媽沒奶水才,亦或者是親媽很忙沒空喂。

可是古代大戶人家請奶娘,那可真是原因又多又稀奇。

首先第一個很奇葩的理由,古代貴族認為孩子不能與親媽感情太過深厚。例如那種皇帝嫡長子,就不可以讓皇后親自餵養。為的啥?為了防止以後太子繼位後,而親媽又還在的情況下,外戚幹政,而往下的王族、貴族爭相模仿,動機都是一樣的,削弱女主人的地位。

其次,貴族家庭的男性首領會擁有較多的伴侶資源,一妻多妾。如此一來,一個皇宮、王族的後宮就肯定有爭寵現象。為了生了孩子後迅速回復原來的狀態,孩子的親娘也會主動要找奶娘餵養。

古代乳娘職業得以發展的市場基礎:女性附庸思想的加深。

在古代社會,其實是有一個專門的乳娘職業的群體。

例如一般貴族,他們往往都會在民間中尋找名聲好的乳娘給孩子餵養。而皇室的話,往往又是在皇族內部尋找。但不論是哪個階層,乳娘市場形成並且擴大是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

秦代鮮有記載,但在漢代起,皇族以及貴族對為孩子找乳娘一事記載頗多。實際上,乳娘群體的大規模出現,和社會安定,人們生活富足息息相關。除此之外,漢代興起的主流精神思想,也對社會女性進行了一定的改造。

我國古代女性被強調三從四德。三從四德是後來才形成的體系匯總,但萌芽,自封建社會的穩定就已經大肆出現了。

為什麼說三從四德對乳娘職業的出現有推動作用?

就如上述的兩個原因來講,第一「為了避免兒子和生母過於親近,導致未來女方勢力做大」,第二「為了保持產後姿色,得以爭寵」,其實這兩個原因,也是隸屬於「三從四德」思想下的派生物。

尊夫避諱,討夫得寵。皇族後宮,貴族女性為了保有地位,就會去找乳娘完成這個重要的哺育過程。從而乳娘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當然,乳娘應聘哺育兒童,更不只是為錢,因為一般請得起乳娘的家庭都十分顯貴,除了財富,還可以為乳娘和這些世家建立一定的「弱親」關係。

對於乳娘來講,餵養孩子意味著她也需要在哺育期之內,也就意味著她也有孩子。這種犧牲是很大的,而且對乳娘本身的條件需求也很高,需要足夠供給至少兩個孩子乳量。當然啦,例如給皇子當奶娘,那麼這些奶娘的家世本來就是不弱的,她們也許同樣會給自己的孩子找奶娘。

在明代,有一個官方機構特別稀奇,名字就叫「奶子府」,這個奶子府起名簡單明了,讓人一眼就能知道這個部門是什麼職能的:

「東安門外稍北,有禮儀房,乃選養奶口以候內庭宣召之所。一曰奶子府,隸錦衣衞。

明代皇家有著明確的乳娘的選拔、召入制度。和以往時代較為隱秘不同,之所以明代會讓乳娘這個行業直接成熟到皇家都成立一個專業的組織,根源就是在於皇權的加強下,後宮的地位越來越受明天子忌憚。

這些乳娘地位並不低下,更高於一般的宮女,等同於後宮的宮女長官,但她們未必會屬於皇帝後宮的一部分,僅負責撫養皇子,皇族幼兒的工作。一旦某位奶娘餵養過的孩子將來成為皇帝,那麼這個奶娘的地位不可估量。例如明熹宗的奶娘。

而生下這些孩子的親娘,則是在避免母子關係過於親密的同時,又要把心思放在恢復姿色,繼續得到丈夫的寵愛上。這種思想看似勵志,但其實是把古代女性的地位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讓他們只能附庸男人而生存,而且不能與兒子過於親密這樣扭曲的價值觀竟成為常態。

古代醫療條件落後,產婦產後重病甚至死亡率高,乳娘是救星。

除了一些政治因素以外,古代人請奶娘其實也有正常的動機,那就是孩子的生母產後壓根就沒有奶水,需要找乳娘幫助。

在古代民間有沒有這種類型的乳娘呢?

是有的,但她們往往都是生產女性的好友,又或是某戶人家的親戚,她們分出奶水養育的,也是自己的後輩。而作為回報,常常都會買好豬肘子、雞鴨魚肉等等豐厚的食材送給乳娘,並不是一定是講錢,講報酬。

對於乳娘本身而言,餵養過的孩子其實也等於她的半個孩子了,這不僅僅是一份交易的關係,更是一種極具緣分的羈絆。

古代不管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產後產婦死亡的情況更是常有。因為醫療條件的落後,孩子真的會變成無奶之娘。這個原因之下,找乳娘哺育更是成為一種必然與必要,不摻雜複雜的動機,就光是一份生存與憐憫,對於孩子來講,沒有了生母的哺育,哺育他的乳娘其實就等同於半個母親。

因此,從單純的人性意義的角度來講,乳娘也是古代社會中重要的保有嬰兒存活率的角色。母乳不僅能讓嬰兒生存下去,更意味著嬰兒未來的身體成長,一旦失去母乳則會先天不足,導致後天短壽。

如果不是皇族、貴族世家,那麼這種利益性造成的關係隔閡也不會存在。在古代的故事中,反而主角是民間的乳娘才更令人為之感動。但一旦是皇族貴族世家,乳娘的動機首先就好不到哪裡去,好像明熹宗十餘歲登基,十分重視自己的乳娘客印月,最後導致客印月奢靡且不加以收斂:

「侍從之盛,遠過聖駕,燈炬簇擁,熒然白晝,衣服鮮華,儼若神仙。」

所以不同階層的人,他們的乳娘的哺乳動機也都不一樣,或者說,或許當年餵養孩子的時候是真心的,但是越華貴的階級更容易腐蝕人心,令這種赤誠變質。

乳娘的奇葩用處:供給成人做補品。

最後,再來講講古代乳娘職業中較為不正常的一面。

那就是也有的乳娘,她們並非是哺育嬰兒,而是把自己的乳水作為補品供給給一些富貴人家,一些以人乳為養生品的需求者。

例如漢文帝時期的丞相張蒼,他是出了名的長命,但他的長壽也是另闢蹊徑,讓人直呼開創了意想不到:

「蒼之免相後,老,口中無齒,食乳,女子為乳……蒼百餘歲而卒。

牙齒都掉光的張蒼,卻要像個像嬰兒一樣要喝人乳,而且據司馬遷記載,為張蒼供奶的乳娘達到上百個之多,這放在後世都是駭人聽聞的,而且還只是供給他一個人。除了張蒼以外,人乳這種補品在後世十分出名。

例如當年李世民抄了侯君集的家,找出兩個驚為天人的美女,她們兩個就自首,之所以這麼漂亮是因為不吃飯,天天喝人乳。這說明了飲人乳養生雖然讓大多數難以接受,但是對於一小部分人而言,其實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啦,這種類型的奶娘自然就不是什麼很自豪的事情了。於情於理,這類型的奶娘其實都有些功利性,宋代文人就曾拿著寇準之乳母與張蒼的乳娘做過對比,評論後者為性淫不堪,畢竟餵養者不是小孩,而是一個有成熟心智的成年人。

而且實際上在漫長的歷史中,還有人娶了自己的乳娘,例如還是那個明朝神奇的少年,明熹宗朱由校。他就娶了客印月作為後宮。可雖然看著自古以來皇帝娶奶娘的事情寥寥無幾,但實際上,在所謂禮法和道德束縛較為鬆動的民間富貴人家,這種情況是數不勝數。

哎,這數千年來一如既往白花花的乳水,竟然又藏著說之不盡的各色人性,百色人間。

相關焦點

  • 古代女人明明可以哺乳,為什麼要請乳娘?
    為新生嬰兒找乳母或者奶娘,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因為這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古代人為什麼會選擇請乳娘呢?原因一:家族地位的象徵首先要追溯封建時代統治者,他們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歷代都會建立利己的「禮制」,當然這種禮制是存在明顯等級差異的。
  • 古代為什麼要請乳娘,難道自己餵養孩子不香嗎?
    其實在古代,孩子斷奶都是比較晚的,一般人家會吃到3歲,大戶人家的孩子吃到7、8歲的不在少數。長大後的孩子長期和乳娘在一起相處,乳娘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教育。 比如末代皇帝溥儀就吃到了9歲,9歲的時候他的乳母王焦氏被太妃們攆出了宮,溥儀說:「如果9歲前的我,還能從乳母的教養中懂得點人性的話,這點人性在9歲以後也逐漸喪失了」。
  • 古代貴族為何總喜歡聘請乳娘?除了餵孩子,還有項難為情的工作
    那麼,為什麼在古代要讓乳母來餵養孩子,而不是母親自己餵養呢?其實原因有好幾個,首先古代的貴族都是有身份地位的,而為了彰顯這些身份地位,很多生活小事都不需要自己動手,包括給孩子餵奶。其次古代孩子的哺乳期通常很長,一直到兩三歲都是很常見的事,古人認為餵奶的時候不會懷孕,所以找乳娘來餵奶,才不會耽誤繼續生孩子。
  • 古代的乳娘除了餵養嬰兒,還要給主人做這件事,有口難言
    在古代的時候,所有的小孩一生下來就是吃母乳長大的,在母乳當中也有很高的養分和抗體,同時古代是一個封建迷信的社會時期,所以那個時候每個人都覺得母乳肯定有增長壽命的一個功效,所以那個時候在富貴人家都會存在很多乳娘,乳娘在古代那個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 2020回乳娘家鄉看看|弘揚乳娘精神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7月5日上午,紀錄片《膠東乳娘》觀禮暨弘揚傳承乳娘精神座談會在乳山市國際大酒店舉行。與會嘉賓一起鑑賞紀錄片《膠東乳娘》,共同回顧那段難忘歷史。《膠東乳娘》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山東乳山一帶,一群哺乳期的母親無私哺育保護在戰爭中出生的1223名孩子的感人故事。作品謳歌了千千萬萬個像膠東乳娘一樣的英雄母親,讚頌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侵、堅韌不屈的英勇壯舉。
  • 當溥儀的乳娘有兩個規定:第一個是餵奶,第二個卻毫無人性
    在當時有錢的大戶人家,為了自記剛出生的孩子能得到充分的營養,就會花大價錢請一些女性餵養孩子,這就是那個時候的「乳娘」。                                                                               皇族也不例外,清朝末代的皇帝溥儀,他也有自己專屬的乳娘。在溥儀被俘期間,就寫了一本《我的前半生》,這本書中也記載了這個他唯一的乳娘。
  • 拾荒媽媽張菲:為了撫養30多歲的棄嬰
    為了撫養這些孩子,這位母親來一直通過收集垃圾來撫養這些孩子,人們也叫這位偉大的母親「拾荒媽媽」。一張菲出生於廣東普寧,她的一生和她的童年一樣坎坷,張菲在她剛出生時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了。正是這一舉動導致張菲終身不嫁,隨之而來的是撫養問題,有時她甚至連自己的食物都吃不飽,更別說撫養重病的棄嬰了。張菲做得很好,憑著她的堅定信念,她養育了30多個棄嬰,使他們能夠感受到偉大母愛。
  • 她是雍正唯一的胞妹,皇太后親自撫養長大,被超封為固倫公主
    大家都知道,雍正的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為康熙生下了六個兒女,其中包括三個女兒,分別是皇七女、皇九女與皇十二女。然而,皇七女與皇十二女都沒有活到成年,由此,剩下的皇九女便成了雍正唯一的妹妹,她就是固倫溫憲公主。
  • 中國古代沒有星期的概念,為什麼人去世後卻數七?
    我們都知道星期這個概念是從西方傳到中國來的。中國開始按照每周七天包括五個工作日,兩個休息日的規律來安排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也僅僅只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既然我們古代沒有星期的觀念,為什麼在人去世後卻要數七,要過滿七七四十九天?
  • 缺少心理撫養的最好結果就是問題少年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心理撫養? 心理撫養相對於法律意義上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補充提出,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注重對未成年人的心理撫養,培養兒童健康心理。
  • 單親媽媽的苦一般人真不懂:日夜顛倒幹活賺錢,獨自撫養女兒
    一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泰國感人廣告:一名單親媽媽為了養活自己和小孩開計程車謀生,但總是遇到很多問題,比如乘客跑了,半夜搶劫。 於是母親就把自己的頭髮剪掉,穿衣打扮都成男性…… 這段視頻曾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一個單親媽媽,將一個孩子撫養長大所付出的艱辛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 青煙威200摩友穿山越海情系「乳娘」
    12月19日這天「情系乳娘 穿越山海」2020駕遊威海摩友節活動在威舉行。來自青島、威海、煙臺的200多位摩友在威海體育場集結出發,沿新開通的西部環山路前往乳山市崖子鎮田家村膠東育兒所,接受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學習「乳娘」精神。「本次摩友節的主題是『情系乳娘 穿越山海』,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向騎手們展示威海最美的自然風光及濃厚的文化底蘊。」
  • 在孩子準備上學的年紀,古代的孩子在幹嘛?
    「我不去,我不去,我要在家!」思思抓住家裡的門框怎麼也不願意去上學,每年這個時候思思媽媽都要費一番力氣,哄好一陣才能把思思送去學校。「讓你去學校和同學們玩,學知識你都不願意,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知道在舊社會,像你這麼大的孩子都在幹什麼嗎?」
  • 什麼是概念專輯?周杰倫為什麼不做概念專輯?
    01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概念專輯』成了金曲獎的常客。說起華語樂壇最會玩概念專輯的,非蘇打綠莫屬。取材自維瓦爾第的《四季》,蘇打綠竟然生生花費近十年時間做了四張「春」「夏」「秋」「冬」為主題的概念專輯,堪稱喪心病狂。
  • 披荊斬棘的單親媽媽,這條路你敢走嗎?3個單親媽媽故事給你啟發
    可能只是口味不合,可能只是睡覺打呼,甚至有段子說因為「打麻將」的方式不一樣。單親媽媽單親媽媽指的是父母離婚、喪偶或者未婚先孕等原因,造成只能一個人撫養孩子長大的母親。孩子的心理教育撫養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讓孩子理解和接受父母分開;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對待父母,如何對婚姻和愛保持期待。為什麼選擇做單親媽媽?這條路上都有哪些快樂與悲傷?讓3個女人告訴你答案。
  • 「媽媽,你為什麼去上班?」媽媽不同回答決定孩子格局,值得學習
    小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以及安全感,不太能接受和父母分開,每當父母出去工作時,面對孩子的不舍,常常會提出「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這個很深奧的問題。你是選擇在家陪孩子,還是選擇上班呢?看看媽媽不同回答,或許能給你一些啟迪。第一位媽媽,戚薇高智商回答,值得你學習相信大家對戚薇都不陌生,她既是演員、歌手,又是一名媽媽。戚薇在某綜藝節目中提到,女兒曾問她:「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呢?」
  • 嬰兒撫養體會:少蓋,少穿,寶寶不生病,身體棒棒的
    於是在出院回家後,媽媽和月嫂蓋著被子睡覺,而孩子只搭一個毛巾或者小單子,一切都正常。早上醒來時,我一看溫度計,最低到了21度,再看孩子,光著身體,全身冰涼,卻睡得正香。月嫂走之後,我對孩子觀察更細了。後來發現睡覺前愛搖頭,這時已經2個多月了,我開始找原因。將抱被給孩子蓋住後,不再搖頭,睡得時間也長了。
  • 李世民親自撫養的一雙兒女,晉王李治和晉陽公主.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夫妻二人鶼鰈情深,唐太宗對長孫皇后所生育或撫養的子女更是疼愛非常,各種偏愛的事跡在史書上數不勝數。但當晉陽公主還在孩提時,長孫皇后就病逝了,唐太宗痛失23年來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慟之下做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舉動——親自撫養了長孫皇后所生的晉王李治與晉陽公主。於是《唐會要》上就此留下了這樣一筆令人矚目的記載:「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 古代的皇帝們,為何寧可重用外來的舅舅,也不願重用一家的叔叔?
    古代大部分皇帝喜歡在登基後重用自己的舅舅,壓迫自己的舅舅。按理說,舅舅屬於母親的家族,與皇帝本人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叔叔是父親的家人,因此與皇帝本人有直接的親密關係。那麼,古代皇帝為什麼不重用舅舅,不願意重用舅舅呢?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看下面。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同意見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大家。本文開始前,筆者先簡單列舉了幾個例子。
  • 古代po‖浮生辭、鈴蘭館記、帶欲修佛、淫色袈裟、邢戰、聖女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文名:《浮生辭》🥕文案:一開始大公子以為救了個累贅,可養著養著竟然變成了心頭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