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的書單(五)|太上赤文洞古真經

2021-02-07 嗣漢天師府


很多善信、居士初入玄門,不知道該讀哪些經書,殊不知早在明初的張宇初天師就在《道門十規》裡的「道門經籙」講了許多關於道門的經典。歷代祖師特別重視道教經書,張宇初天師在《道門十規》裡就說「凡習吾道者,必根據經書,探索源流,務歸於正,勿為邪說淫辭之所汩,遂乃遞相鼓惑,深失祖風。」並為後學者列出了書單:分類經名太上三洞諸品經典《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洞玄靈寶定觀經》《內觀經》《道德經》內而修己《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太上赤文洞古真經》《太上大通經》《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經》《生天經頌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濟世度幽《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太上老君說消災經》《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太上說五廚經》《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太上慈悲九幽拔罪懺》內丹修煉《石壁記》《龍虎經》《參同契》《悟真篇》《翠虛篇》《還源篇》《指玄篇》《大道歌》《崔公入藥鏡》《金丹四百字》《諸仙語錄》齋醮科儀《太上赤文洞神三籙》《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靈寶玉鑑》《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



操真章

有動之動,出於不動;有為之為,出於無為。

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芸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無生。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

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

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

入聖章

忘於目則光溢無極,忘於耳則心識常淵。

兩機俱忘,絕眾妙之門。

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涬涬,合乎無倫。

天地之大,我之所維;萬物之眾,我之所持。

曷有窮終,以語其弊哉?

養其無象,象故常存,

守其無體,體故全真。

全真相濟,可以長久。

天得其真故長,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壽。

世人所以不能長久者,

為喪其無象,散其無體,

不能使九竅百骸,與真體並存,故死矣。



附:《太上赤文洞古經注》

經名:太上赤文洞古經注。金末元初全真道士長筌子注。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夫至道無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觀之者不可見,賾之不可得,行之不到,陶鑄天地,率循造化,寂而不動,應滿六虛,令萬物蒙休,群生復命。巍巍乎至矣哉!非聖人孰能通之者耶?況元始大聖,慈心廣布,慧照十方,觀見眾生忘歸失本,宛轉世間,輪迴不息,長劫受苦,不能自明。遂感法雨敷滋,宣揚妙道,引接有情,出生死海,遊清虛之境、恬惔之鄉,超乎塵垢,步乎寥廓,逍遙獨化,微妙玄通,無為自然,返於純素冥極混茫者也。有動者,應機也。無動者,抱元守一也,歸根復命也。故經云:清者濁之源,靜者動之基。唯精唯一,允執厥中。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至靜不動也。神本湛寂,感而遂通,不得已而後起,隨機接物,妙用無窮。去智與仁,故循天之理。淡然無極,而眾妙歸之。專氣致柔,能如嬰兄。抱守衝和,真氣氤氳,萬物皆長生也。知和曰常,心使氣曰強。強者堅強壯老,死之徒也。以虛養虛,以實養實。何以故?忘形養氣,忘氣養神,忘神養虛,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神氣衝寧,靈根深固,故成長生久視之道也。至道之玄。不假外物而得。默默昏昏,無應無問,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隨萬法,可以全生,可以複本也。無間者,無有也。是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圓通無礙,應化無窮,遍滿十方,時時運動,無有間斷也。玄珠燦燦,今古常明。萬物混成,法法平等。中靜非染,無始無終,故曰不死不生者也。天道清虛,所以能長。地道寧靜,所以能久。人能悟理,達其妙道,致虛極,守靜篤,恬惔寂然,不為萬物之所累,清淨無為,可以與天地為一者哉。五色亂明,令人目盲。色者,彰也。色色者,未嘗顯。何謂也?法眼圓通,明照十方三界,觀物無物,觀空不空,視之冥冥。杳冥之中,獨見曉焉。靈光充塞,無窮極也。五音亂聰,令人耳聾。心是清淵,本自湛澄。是非言語,美惡聲音,皆為妄情偽物。飄風驟雨,動擾心源,神室不靈。若能泯絕是非,不受於中,無聲之中,獨聞和焉,然後可以聽玄歌白雪,不鼓陽春,仙音之曲調也。聲色雙泯,動靜兩忘。聽之不以氣,視之不以神,是謂太玄之妙,虛曠之靈。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無為之為,不知而知。靈明曠徹,廣大虛寂,妙無邊際也。物我俱忘,有無不立。昏昏默默,杳杳冥冥。無邊無際,非外非中。其遊無端,其出無方,化育萬物,不可為象,混成無方隅也。至道重玄,浩浩蕩蕩,理無等倫;藏之則為元精,用之則為萬靈,含之則為太一,放之則為太清;無相無名,至尊至貴,迷之則凡夫,悟之則聖賢。古今聖賢、得道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雕琢萬物,澤及群品,不為難乎?聖人直說妙道,普現普光,惟恐後世凡夫不信疑惑,大發謙辭,若言不盡其理,以語為弊,惡舛訛之說也。真氣燻蒸,而時無寒暑。純陽流注,而民無死生。故曰心燈朗照,法身長存。慧燭不明,道容豈載?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滋榮群品。人能安靜和暢,寶瓶堅固,玉漿香美,真水下降,滋養妙體,返老如童孩,不亦善乎。水火既濟,魂魄相守,鉛汞相凝,煉成大藥,結就金丹,燦斕光輝,無幽不燭,純白入素,無為復樸,長生不滅,沒身不殆,號曰真人者也。天得純粹不雜之道,則故能覆蓋群有,包羅萬象,歷劫清凝,鑑物無私,不言而應,妙用無窮,高虛長遠,大無不包,久而不易也。地得其真,則育養萬物,深根固蒂,安靜無為,乃長久也。死而不亡者壽。但世人悟其真趣,得其妙元,與道合真,沒身不殆,同其聖賢,令後代祭祀不輟,何以加此焉。五味濁口,五臭燻鼻,聲色閼塞耳目。取捨滑心,使性飛揚,迷情徇物,念念相嬰,使心智遊乎外,鬼神入其內,是非寵辱亂擾靈源,與物相刃相靡,終身疲役。區區業網而不知其歸,可不悲乎?身適美厚,錦繡羅谷,意迷邪見,顛倒妄想,至於窮年,不知天命。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可不哀哉!內本清靜光明,虛白晃耀,奈何愛染萬緣,不生返照,飄飄一性之散,沉沉萬劫之迷,難省真身,遷於別蛻,迷其真源,壞其內也。萬劫輪迴,生死海中,不能超度,甚可哀憐矣。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龍虎山道教協會:0701-6638031

⊙嗣漢天師府管委會:0701-6638649

⊙平臺運營弘道中心:0701-6638600

⊙修行交流,聯繫微信:itsf01

- The End -

 「嗣漢天師府」修行人的第一訂閱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

修行人的心靈淨土,煉道者的法海梯航|開悟|增慧|止心




相關焦點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簡稱《北鬥經》,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簡稱《北鬥經》,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
  • 炁體源流|太上赤文洞古經註
    校對版本:《中華道藏·第六冊·太上赤文洞古經註》夫至道無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觀之者不可見,賾之不可得,行之不能到,陶鑄天地,率循造化,寂而不動,應滿六虛,令萬物蒙休,群生復命。巍巍乎至矣哉!非聖人孰能通之者耶?況元始大聖,慈心廣布,慧照十方,觀見眾生忘歸失本,宛轉世間,輪迴不息,長劫受苦,不能自明。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北鬥經)!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簡稱《北鬥經》,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經中稱,北鬥七星乃造化之樞機,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災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主掌。授與天師。北鬥 本命經訣。廣宣要法。普濟眾生。是時老君告天師曰。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種罪根。多肆巧詐。多恣淫殺。多好群 情。多縱貪嗔。多沉地獄。多失人身。如此等緣。眾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我今哀見此等眾生。故垂教法。為說良緣。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憑道生。了 悟此因。長生人道。種子不絕。世世為人。不生無道之鄉。不斷人之根本。更能心修至道。漸入仙宗。
  • 炁體源流丨太上赤文洞古經註
    上赤文洞古經註金末元初全真道士龜山長筌子註。
  • 太上道君:出書度人
    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太上大道君,通常稱靈寶天尊,又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傳說道君聖誕為夏至日。
  • 正一派 太上三五都功經籙視頻講解
    偶逛油管,發現寶島臺灣那邊有太上三五都功經籙講解的視頻。熟悉正一派歷史的都知道天師道第63代天師張恩溥,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張恩溥隨身攜帶著象徵天師道無上權威的「玉印」和「法劍「去了臺灣。所以最後一代正統天師,及從63代以後,大陸就沒有了正一天師。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丨崆峒山玄元真人
    經名: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原題崆峒山玄元真人註解,疑系宋元間道士撰。假託李白、蘇軾作序。注文以心性修煉為主旨。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卷上崆峒山玄元真人註解並頌太者,至極也,上者,崇高也。玄者,幽遠也,靈者,神用也,北鬥者,運行之機要也,本命者,元來之性也,延生者,長存不壞也,真經者,進通真妙之徑路也。
  •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往生拔罪真經(二)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往生拔罪真經
  • 道教的四大天師!
    張道陵從 能處穎悟,七歲時遇河上公,患上授《品德真經》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成年後相貌奇異,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貯點紅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二角。通四書五 經,曉天文地理、河洛圖緯之書。曾入太學,博學諸經。年二十六「舉賢良方正極諫科」。東漢明帝時(58-76年)曾為巴郡江卅(今重慶市)令。後遁隱於北 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修長生不死之道。據傳魏伯陽曾收其為徒,授其秘旨。朝廷徵為博士,稱病不赴。
  •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經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撰人不詳,約出樸東晉。原為《洞真太上八素真經訣》之一,後分出單行。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扶桑太帝,當以經傳太極四真人,諮於西龜王母。
  • ☯ 道教祖天師——張道陵的傳說!
    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湧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一稱鵠鳴山)。漢安元年(142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雲《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了道教。
  • 圓滿謝聖,受持寶籙|天師府庚子年奏授天醫寶籙醮儀功成圓滿
    #龍虎山道教#2020年9月15日,為期三天的庚子年奏授天醫寶籙醮儀在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拉開序幕這也是天師府首次開壇,為廣大有緣信士奏授天醫籙,天醫寶籙包括主籙文、陰陽合同、真經神咒,以及在授籙過程中,呈送各司各府的文書等。請受此天醫寶籙後,即可得蒙上清天醫院列位高真、列位祖師的神威加持與護佑,對於從事醫藥行業的信士來說,在未來的工作上更能得心應手,如有神助;對於祈願健康的信士來說,則可在祖師的庇佑之下,疾病消除,災難不生。
  •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籙
    伏望慈仁,許垂開度,一身五體,敢怠初盟,九族全門,終依寶蔭。某無任懇禱之至,謹詞。後面是《請籙法詞》的第二部分,由萬法宗壇天師門下作出。籍師上清三洞經籙太極執法真宰靈寶領教真人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度師上清三洞寶籙靈寶領教玄化真人南曹執法仙宰都天大法主嗣漢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這裡很明白的指出祖玄真三師,指的是前三代天師;經籍度三師,指的是當代天師和前兩代天師。
  •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經注(傅洞真)
    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經注卷上竟#1『玉局坐』,《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注》作『玉局座』,是。#2以上,『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刀兵厄……能解水火厄』,與《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同,《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注》作『大聖北鬥七元君,能解地獄厄…能解一切厄』。#3此句,與《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註解》本同,《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注》作『邪魅永消停』。
  •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全卷·【道經入庫】
    正一部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
  • 農曆五月十八,恭賀四十八代天師聖誕,天師廟會即將開啟!(附廟會活動安排)
    「天師」一詞最早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此處的天師是黃帝時的官名,為帝王之師,而道教中的天師卻有不同的含義。張陵作為代天行法的教祖,被道士及信奉道教的道眾尊稱為天師。關於張陵天師稱號的由來,道經宣稱太上老君神授於漢安元年。
  • 除了四大天師外,道教還有哪幾位天師?
    昨天咱們一起聊過道教四大天師,今天小道士我再為朋友們整理下道教還有哪幾位高道也被稱為天師。關於天師的定義,前面推文中已經解釋,就不再囉嗦,進入正題。除四大天師外,漫長的道教歷史上還有幾位也被稱為天師的高道,分別有寇謙之寇天師、陸修靜陸天師、葉法善葉天師和杜光庭杜天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