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人都是羅伯特·蘭登?
【中關村在線原創】從《天使與魔鬼》到《達文西密碼》,再到最新的《煉獄》,暢銷書作家丹布朗用豐富知識讓我們在讀取故事的時候感到耳目一新。書中的主人公羅伯特蘭登教授,是一個哈佛大學的符號學教授。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的語言甚至是符號學的一部分,這篇文章的每一個漢字,標點,全都是符號。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易懂的與反人類設計的符號。
小清新們喜歡給星座賦予各種人格,可是認識自己星座符號的恐怕不是全部
人人都是羅伯特·蘭登?
改編成電影之後,由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飾演書中的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登,很多人都希望成為蘭登教授那樣睿智的學者,但是其實,我們身邊的一切都被符號包圍了,比如:),我們知道表示是一個笑臉;看到紅十字,我們知道是醫院;看到逗號「,」說明這句話沒說完,這一段文章我都用的逗號,你讀起來是不是覺得有點彆扭,那就對了,因為我們已經建立起了與很多符號之間的對應邏輯,形成條件反射,這種一口氣喘不過來的感覺,說明我們已經對這個符號建立了條件反射,思維以及模式化了。
搞懂這兩個符號,讓我們不至於走錯廁所……
具體到我們身邊,同樣有各種各樣的符號,這裡我們不去追尋每個符號本身的溯源,就來看看我們身邊常用的各種的符號,到底是有多麼泯滅人性。因為是否人性化,是設備是否易於實用的標誌,我們很多時候,在拿到設備的初始,是看不懂很多符號的意義的,只能在試錯的過程中掌握使用的方法。
人本性怕蛇,但是世衛組織的標誌卻有蛇
老外能看懂馬踏飛燕的鳳毛麟角
另外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東西方還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起衝突也就再說難免。比如世界衛生組織的標誌,是蛇和權杖,這其實起源於希臘神話,但是東方人就覺得甚至有點恐怖;而老外紛紛表示看不懂中國旅遊標誌裡面的「馬踏飛燕」,更希望是長城或是熊貓。當然了,這裡還有各國旅遊局的標誌符號,說實話,很多小國的還是看不明白。
你在生活中被不懂的符號坑爹過嗎?歡迎留言吐槽!好的吐槽筆者將實時更新到文章頁裡面與大家共勉!
2你媽也看不懂!
你媽也看不懂!
在前幾個月,各路微博的營銷帳號轉過這麼一個圖,說的是我們購買的服裝的洗標,根本看不懂什麼意思。末了還說,如果你實在記不住,還是把髒衣服給你媽媽,讓她來洗吧,我們先感受下:
「人性化」洗標:看不懂給你媽媽洗,她知道!
但是事實是這樣嗎?英國人做了一個測試,就是針對衣服的洗標。題目在下面這張圖,你知道這些洗標的符號都是什麼意思嗎?
這六個洗標符號你認得幾個?
這個調查是由英國的一個調查機構對大約2000人進行了調查,結果是:90%的人根本認不全這些洗標的含義。而其背後的原因,是這些洗標符號,已經有五十年左右的歷史了,當時認為易懂的符號今天人們已經完全不理解。
神一樣的洗標
當然,事情是與時俱進的。如果在國內賣服裝,新的洗標上面,都會有中文來說明什麼允許什麼不允許,當然這隻針對完全遵照流程走的大牌服裝。很多小服裝廠,洗標只是隨便抓了幾個符號弄上去,以至於有了上面不能幹洗也不能水洗的笑話。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這是衣服上的,哥是IT宅男,不屑於認識這些符號。呵呵,你以為電腦上的你就都認識嗎?
3這次輪到果粉了
這次輪到果粉了
蘋果的系統之前少人問津,在出版、美編等領域用得多。不過最近幾年,單就是卓越的做工與工業設計,就吸引了無數的用戶。當然咯用蘋果的Mac OS,也是有一點點代價的。比如這個按鍵,我就被各路朋友問過,說那個「西直門立交橋」「聯通」一樣的按鍵到底是幹啥的?可我根本不會用Mac,也是無能為力。
上手搞不懂這個按鍵的果粉不要太多,聯通的標誌還真有點像
這個蘋果專有的按鍵來歷,據說是當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最初拿到MacDraw軟體的鍵盤命令列表時,他對蘋果的公司標誌大量出現感到不滿,當時鍵盤命令鍵上正是使用了蘋果的公司標誌。賈伯斯要求團隊找一個新標誌作為替代。
當時,蘋果公司的位圖設計師蘇珊·凱爾(Susan Kare)立即著手去做,並發現了「Gorgon Loop」標誌。這一標誌在北歐地區通常被用於提示有趣的場所。她向團隊介紹了這一標誌,而整個團隊都對此感到滿意。這就形成了當前蘋果鍵盤命令鍵的圖標。
聰明的人們發明了鍵盤膜,甚至能專為PS等軟體使用
不過這攔不住聰明的人們。Mac鍵盤看不懂、不會用?嘿嘿嘿,一個膜全搞定,兩個月快捷鍵速成!人人都是PS高手!這是蘋果電腦上唯一坑爹的符號嗎?大錯特錯,還有這個!
這個符號什麼意思?
看懂了嗎?如果你不是果粉或是玩過視頻剪輯,恐怕看懂的不多。這個符號,蘋果叫火線,PC上更多叫IEEE1394。在USB1.0和2.0時代,它的速度優勢是很明顯的。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是1394的設備普遍貴,這才是阻礙他們普及的原因,而且1394有性能優勢的那幾年,蘋果也沒有今天強大。這個符號設計的初衷,三個分叉,分別代表了視頻、音頻以及數據,話說你能理解哪個是視頻、哪個是音頻、哪個是數據嗎?
4最坑還屬辦公外設
搞不懂的外設
很多人都是辦公領域的苦手。哪怕職場打拼多年,但是只會列印和簡單複印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因為設備的易用性還不夠,不能讓一個人在半分鐘內理解該怎麼用,說實話應該算是失敗的產品。但是不幸的是,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恐怕筆者說出的領域,合格的產品鳳毛麟角。
你知道準備好了之後,按哪個開始複印?
我們先來看複印機。這是大一點的企業都有的設備。很多企業往往還有專門的文印室,把這個大傢伙請進去。現在問題來了,我想要複印一個文檔,現在文檔多數都是A4的,我是改橫著放,還是該豎著放?這兩個大按鈕,哪個是操作複印的?
一類產品兩種界面……字和符號,能立刻就理解的人恐怕不多
這是兩個不同品牌的產品,它們都覺得自己「特別人性化」,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界面,就是我們專門做列印的,也要上手才知道怎麼用,但是很多功能依舊理解不透徹,你怎麼教普通用戶去用?上面的符號、文字、又都是什麼意思?
再看這個頂部連續複印,術語叫ADF功能。很多人複印出來是白紙,也就是複印了文檔沒列印的背面,可是紙該哪面朝上?就這麼個符號人家能容易理解嗎?請好歹貼張不乾膠用文字說明一下……
5ZOL員工也不會:身份證複印
ZOL員工也不會:身份證複印
你會一次把身份證的兩面複印到一張紙上嗎?可以說能掌握此技巧的人非常非常少,即使在中關村在線,很多人也找過我複印身份證,我個人認為,ZOL的員工,IT設備的使用熟練度要比普通用戶高一些,他們都搞不定……
中間像SD卡的符號,意思是紙張列印面朝下……不說你能理解嗎?
但是這是有原因的。我個人的總結不外乎一點:模具。無論是日本品牌、美國品牌,或許在全球不同國家用不同的型號,但是其實產品都是一個,產地、模具都是一套。比如複印設備,我們打開頂部的蓋子,我們會發現複印機的載物臺上,有LETTER、LEGAL等字母的刻度,而這是北美才用的信紙、法律用紙的規格,國內根本用不到,這種規格的紙,國內都很難買。而某些日本品牌的產品,甚至在中國銷售的產品,還有日文符號,更是看不懂。
高級貨才有雙面合併的觸屏顯示功能
身份證複印為什麼是技術活兒?一個是上面所說的承載紙張的蓋板標示不清楚,根本搞不清該把身份證放在哪裡、哪個方向,另外一方面,下面的列印組件,進紙的方式怎麼都有。比如小的噴墨一體機,紙張有從後面進的,有從地下U型翻轉上來的,在順利複印了第一面之後,很多人搞不清第二面該怎麼放,而機器的指示往往又不那麼清晰,出錯機率非常非常高。
有的產品乾脆加一個身份證複印功能
當然了,列印設備廠也是知錯能改,現在新產品,很多乾脆就單獨設立一個雙面ID卡的複印功能,不過如果不是觸屏中文加動畫提示,犯錯的依舊不少,但是這是高端設備才有的功能了。
6浮躁喪失了細緻的雕琢
浮躁喪失了細緻的雕琢
一直到今天,我們在購買電子類產品的時候,總是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國家:日本。日本企業的成功絕非偶然,企業僱傭對電器一竅不通的家庭主婦,在產品上市前先讓這些用戶體驗,然後根據她們的意見修改、定型產品,這讓日本產的很多產品非常易用,各種符號識別性非常高。但是那時候,產品迭代的速度很慢,可以慢工出細活。
今天所有的品牌已經沒有了當年索尼生產極品Qualia系列的精神
但是在今天,我們往往把一些電子產品快速消費化,甚至是很貴的、很專業的產品。而企業也是這麼認為的,於是產品只是性能升級但是用戶體驗放到了一邊,就成為了很多人的詬病。羅永浩講情懷,錘子手機,無論最終如何,我們起碼能看到他努力的誠意;而這正是很多希望自己的產品快速消費化的企業欠缺的,而蘋果的成功自然也與iOS的人性化體驗更好不無關係。如果沉澱不足,在快速迭代的消費時代產品不夠細緻,各種標示符號混亂費解,會降低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是第一種情況。
服裝界與時俱進了,為何IT屆進步不大?說好的以人為本呢?
還有一種情況是歷史遺留問題,前面所說的衣服的洗標就屬於這種。因此企業需要與時俱進的想想,今天的用戶和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哪些不同?設備上的各種符號往往已經用了很多年了,能否針對中國用戶,在產品上使用簡明扼要的中文進行提示?比如列印設備的「列印面朝上頁頂朝左」結合符號,就顯然會讓用戶理解的更透徹一些,很多人或許自己就能複印身份證。
符號很多時候比語言凝練,但如果起到的作用是更費解,企業其實需要反思自己在全球普遍產品迭代速度變快的時代,是否拋棄了對產品那一份精細的雕琢,是否真的想到了用戶群體已經有了變化。
我們今天手頭稍微富裕點兒,卻發現我們身邊越來越少精雕細琢的產品。這其實是工業的倒退。從符號做起,我們會把真心喜愛的產品,多用幾年,哪怕它貴一些,但不要像現在這樣買不到。
王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