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論語·堯曰》
沙漠,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都是茫茫無際的黃沙,到處都是一片荒蕪,沒有生機。《隴西行》中對沙漠是這樣描述的:「沙飛朝似幕,雲起夜疑城。」並且還十分的危險,一旦在沙漠中迷路,就會十分危險,不僅僅是因為沒辦法辨別方向,如果萬一再遇上飛沙的話,地形就會改變,甚至人會被埋在沙子裡,更不能在沙漠中過夜,因為沙漠的晝夜溫差很大,就算中午熱的中暑,晚上如果沒有足夠的衣物禦寒,就會被凍死。
江南地區的沙漠
在之前,我一直認為,沙漠,只存在於西北缺水的地區,大多數的沙漠也就是由於缺水,缺少植被覆蓋,慢慢的被風沙覆蓋,形成了沙漠。大家都知道,沙漠一般都是自然形成的,並且我們對沙漠避之不及,因為土地荒漠化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種植了,這樣的話,我國大西北邊疆的人們和飼養的動物們,自然也就沒辦法吃飯了,再加上西北地區乾旱,沒有水源,大部分的人們甚至會餓死。造成人口貧困,造成生存條件惡劣,並且土地荒漠化的話,還會對空氣造成汙染,影響全球變暖等。所以,土地荒漠化並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問題,更是橫亙在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的一個大溝,是一個重大嚴峻的社會問題,並且目前,我國目前的土地每年2460平方公裡不斷荒漠化。
但是你知道麼,在我國的內陸地區,還有一片大沙漠,不僅不是自然形成的,還是當時的工人故意造成的。這片沙漠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湖南省臨湘市,名叫江南大漠,整片沙漠的面積有三千多畝,深度也高達50多米,儲沙量可達一億立方,同時,大家都知道,我國分為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西南地區、東北地區和港澳臺地區這八個地區。而江南大漠正是華中地區唯一的一個沙漠。整個沙漠的形狀呈盆地形。在每天早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和黃昏時分太陽要落下的時候,陽光都照耀在沙漠上的沙子上,從遠處看閃閃發光,因此也被大家稱之為「銀沙灘」。
日本想用一斤米換一斤沙
這個銀沙灘就是當時的工人們人工開採出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個沙漠上的沙子並不是真正的沙子,而是尾砂,尾砂就是一些礦場,在將有用的東西開採完畢一會,將廢棄的東西磨碎以後的廢棄礦物質。所以這片沙漠也叫尾砂壩。在1958年,我國當時最大的一個公有採礦企業-桃林鉛鋅礦來到了 臨湘忠防鎮開採鉛鋅礦石,在開採完需要的礦石之後,剩餘的近百噸無公害的尾砂就經過管道之後,被運輸到那裡的的溝壑中,經過快半個世紀的堆積之後,這裡就形成了一片金光閃閃的沙漠,這一片沙漠,不僅僅是四千多工人辛勤工作的證明,同時也是我國工業努力建設的證明和結果。
其實,尾砂仍然是十分珍惜的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工業材料,但是當時,我們的開採技術十分落後,對尾砂的利用還很少,日本在發現這些尾砂後,對我們的尾砂垂涎欲滴,並且提出願意用一斤大米換一斤尾砂。要知道,當時的中國人民的生活還十分貧困,這些大米完全能夠解決很大一部分人的饑荒生活,而當時我們的科技落後,根本無法對這些尾砂進行再利用,放在那裡就和真正的沙子一樣,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們拒絕了日本方面的條件,並且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還說:「雖然我們現在的科技還很落後,但是等將來我們的科技發達了,我們還可以再提煉。」
江南沙漠的現狀
果然,周總理的做法是正確的,這裡的沙子目前已經被用於工業的多個方面,並且,經過五十多年的沉澱,現在的江南大漠已經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讓人生出無限的豪邁之情,似乎在這裡,人的心胸也變得和這沙漠一般廣闊無垠了。並且現在,臨湘的江南大漠還開設了景區,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業餘生活也就豐富多彩起來,也有更多的人想要走出去,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有喜歡沙漠但是不想又不想探險、獵奇的遊客。
於是,江南大漠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湖南本來就是旅遊大省,臨湘自古以來就有「湖北門戶」的稱號,人傑地靈。再加上這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江南大漠,是南方唯一有水有沙漠的一個地方,更是有了標誌性的景區。於是,當地也是抓住了這個條件,近些年來,也是招待了不少的遊客。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前文中,我們說道,這些尾砂造就的沙灘是由礦產廢料產生的,那不會對身體有危害吧?
這個呀,我們可以完全把心放回肚子裡去,之前的人們早都想到這些問題了,國家的權威機關即有關土地環保和核工業部都對這裡的尾砂進行了檢測,最後的檢測結果顯示,這些尾砂對我們人體沒有任何危害。並且江南大漠和其他的沙漠不同,有山有水還有沙,沙子臨著水,水的盡頭還有山,坐在沙漠中,近處有海風拂面,遠處有鳥語森林,是一個絕佳的旅遊場所呢。
結語
天地之傑,萬物之精靈。——《論語》
範仲淹在《蘇幕遮》中間的「山映斜陽天接水」用來形容臨湘的江南大漠當真是恰如其分,如果你哪天有時間了,不妨帶上一家老小,去江南大漠看一看,從早晨的日出看到下午的黃昏,也是一樁美事呢。
參考文獻
《論語》